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旭日

作品数:41 被引量:85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生物学文化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35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2篇天文地球
  • 30篇生物学
  • 3篇文化科学
  • 2篇经济管理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10篇生物群
  • 10篇恐龙
  • 7篇热河生物群
  • 7篇白垩世
  • 6篇早白垩世
  • 6篇化石
  • 5篇中生代
  • 5篇古生物
  • 4篇义县组
  • 4篇英文
  • 4篇侏罗世
  • 4篇下白垩统
  • 4篇古生物学
  • 4篇白垩统
  • 3篇地层
  • 3篇盆地
  • 3篇蜥脚类
  • 3篇晚中生代
  • 3篇晚侏罗世
  • 3篇白垩纪

机构

  • 38篇中国地质科学...
  • 9篇中国地质大学...
  • 9篇中国地质环境...
  • 7篇吉林大学
  • 6篇河北地质大学
  • 2篇内蒙古自然博...
  • 1篇北京大学
  • 1篇辽宁工程技术...
  • 1篇教育部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首都师范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中国地质调查...
  • 1篇辽宁省第四地...
  • 1篇山东省地质调...
  • 1篇上海科技馆
  • 1篇浙江省第十一...
  • 1篇加拿大自然博...
  • 1篇辽宁省地质勘...
  • 1篇辽宁省自然资...

作者

  • 41篇王旭日
  • 18篇季强
  • 9篇季燕南
  • 5篇袁崇喜
  • 5篇吕君昌
  • 4篇姬书安
  • 3篇旷红伟
  • 3篇柳永清
  • 3篇彭楠
  • 2篇尤海鲁
  • 2篇江小均
  • 2篇许欢
  • 2篇李涛
  • 2篇金利勇
  • 2篇吴文昊
  • 2篇昝淑芹
  • 1篇宋建中
  • 1篇杨振宇
  • 1篇王强
  • 1篇董颖

传媒

  • 9篇地质学刊
  • 5篇地球学报
  • 5篇地质通报
  • 4篇地质学报
  • 3篇世界地质
  • 2篇地质论评
  • 2篇化石
  • 1篇中国地质
  • 1篇地球
  • 1篇知识就是力量
  • 1篇大自然
  • 1篇山东科技大学...

年份

  • 4篇2023
  • 5篇2022
  • 3篇2021
  • 3篇2019
  • 2篇2018
  • 2篇2017
  • 5篇2016
  • 3篇2015
  • 3篇2014
  • 2篇2013
  • 2篇2012
  • 3篇2010
  • 1篇2008
  • 1篇2006
  • 2篇2005
4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辽宁西部早白垩世九佛堂组热河鸟类一新属种
2021年
辽宁朝阳早白垩世九佛堂组发现了一种新型热河鸟类化石。该化石不仅具有热河鸟类的典型特征,如尾椎由约28枚未愈合的椎体组成,中后部尾椎前后方向明显拉长;前颌骨无牙齿;齿骨后缘较直,靠近吻端腹侧明显膨大等,同时具有不同于其他已知热河鸟类的独具特征组合,如肱骨三角肌脊相对不发育;第三掌骨较直,与第二掌骨间距较小;后肢第一趾爪最大;尾椎脉弧、关节突不发育等。根据该化石的独特性及与其他热河鸟类特征对比研究,笔者建立了热河鸟类新属、新种:直掌内蒙鸟(Neimengornis rectusmim gen.et sp.nov.)。直掌内蒙鸟(新属、新种)的发现进一步丰富了热河鸟类的属种类群,为研究这一类群的形态特征和属种分异等提供了新的化石证据。
王军有王旭日郭斌康艾马飞敏鞠书彬
关键词:热河生物群早白垩世
宁夏牛首山地区中—上泥盆统沉积相组合特征
2023年
在阿拉善和华北陆块南缘结合部位的牛首山地区,出露一套连续的中—上泥盆统陆相沉积组合。该套沉积组合的沉积相和沉积物源区的变化特征,可帮助理解阿拉善和华北陆块及相邻地区晚古生代构造演化。根据野外研究结果,该套沉积组合在牛首山南麓石峡沟地区呈现河流相、湖泊相和小型冲积扇相共同发育的沉积面貌,可分为河道、堤岸、河漫平原、滨湖、浅湖、扇根、扇中和扇端共8个沉积亚相。其中,中泥盆统石峡沟组总体呈现由河流沉积向湖泊沉积过渡,而上泥盆统老君山组则呈现下部为扇根、扇中、扇端亚相与河道亚相的粗碎屑沉积,上部由滨湖沉积向浅湖沉积过渡的沉积组合变化特征。牛首山地区老君山组砾岩层数、厚度及砾石砾径分别呈现向南逐渐减少、减薄和减小的特征。古水流分析结果显示,石峡沟组下部碎屑沉积物来自于北东东—东向物源区,上部沉积物主要来自于南东向物源区,而老君山组沉积物主要来自于北东向物源区。结合前人对老君山组古水流的系统测量、石峡沟组和老君山组砂岩碎屑锆石研究结果以及区域地质资料综合分析,认为中—晚泥盆世时期阿拉善地块东南缘总体具有北高南低的古地理格局,且该时期的沉积物为一套具有向南水体逐渐加深的陆相沉积组合,沉积物源区主要位于其北侧,由晚奥陶世—早志留世、新元古代及古元古代岩石构成。
刘义川鞠书彬王洋王旭日
关键词:牛首山沉积环境沉积物源区
聚焦大兴安岭的热河生物群化石新发现
2021年
大兴安岭位于我国高纬度地区,其地质特征和地质历史尚有很多未解之谜。近期有众多白垩纪早期热河生物群化石的新发现:典型的东方叶肢介-三尾拟蜉蝣-戴氏狼鳍鱼化石组合、额尔古纳蚌、古鳕鱼类、鲟形目、中华弓鳍鱼、狼鳍鱼、蛙类、蝾螈及鸟类等等,为我国东北地区的古生物学研究提供了丰富的化石证据。大兴安岭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和黑龙江省西北部,是我国森林覆盖面积最大的林区。大兴安岭由一系列的山岭和方向不同、规模不等的山垄、山梁以及高山台地组成。
陈盈雨李晓波王旭日王旭日
关键词:森林覆盖面积热河生物群高纬度地区叶肢介古生物学
兽脚类恐龙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05年
兽脚类恐龙是恐龙动物中的主要代表类群之一。本文综述了兽脚类恐龙的组成及鉴别特征,并论述了其主要演化趋势,介绍了近年来在辽西地区发现的“带羽毛”兽脚类恐龙及其研究意义。
王旭日昝淑芹金利勇陈军
关键词:兽脚类恐龙鸟类中生代
松辽盆地东缘岳王城剖面嫩江组二段生物地层及其对湖侵事件的响应被引量:1
2019年
松辽盆地嫩江组二段下部沉积期发生了大规模的湖侵事件,在整个盆地范围形成一套黑色泥页岩夹油页岩。然而,前人对嫩江组二段的地层及相关地质事件的研究主要基于井下岩心,地表露头不多见。通过调查,在松辽盆地东缘农安县青山口第二松花江沿岸发现一新的剖面岳王城剖面,出露连续的嫩江组一段顶部二段下部地层。通过对该套地层进行厘米级的描述和详细的分层,将该剖面地层划分为24层,累计厚度31.54m。第1层为嫩江组一段顶部,为青灰色砂质泥岩,含少量介形类化石;第2~24层为嫩江组二段下部,主体为暗色泥页岩夹油页岩、泥灰岩等,含丰富的介形类、叶肢介、鱼类,少量有孔虫及其他生物。此外,在嫩江组底部还发现一层火山灰和一层磷块岩。对其中的介形类化石进行初步研究,识别出11属18种。通过介形虫古生态和沉积学研究,并结合其他手段,初步探讨了该沉积期的湖泊环境,认为嫩二段下部沉积期经历了一次大规模湖侵,从一段顶部的滨浅湖过渡为二段下部的深湖环境,之后湖平面在波动中逐渐下降。
史忠叶席党鹏覃祚焕童晓宁祝孟博俞志强顾安琪宋建中胡建芳王旭日万晓樵
关键词:松辽盆地嫩江组介形类晚白垩世古环境
长春市恐龙文化旅游资源开发
昝淑芹金利勇陈军李涛王旭日王强
项目自2004年6月开始实施以来,在项目组成员的共同努力下,经过两年的多时间,现已圆满地完成项目研究内容。项目在化石的修复与装架、恐龙研究、恐龙的复原与展示等方面取得了重要成果。具体如下:1)研究命名新属新种恐龙一个(娇...
关键词:
关键词:恐龙旅游资源
中国辽西白垩纪甲龙(恐龙,鸟臀目)研究新进展(英文)被引量:2
2016年
所有鸟臀目恐龙都是植食性或杂食性。鸟臀目恐龙中的奇异辽宁龙是一种体型很小的甲龙,以往均认为与其他甲龙一样生活在陆地上,主要以植物为食。报道了中国发现的一件新的奇异辽宁龙标本,该标本体腔内保存了很多鱼类化石骨骼,认为这些鱼类残骸是甲龙胃或肠里的残留物,因此可以作为该恐龙食肉的有力证据。奇异辽宁龙颊齿齿冠具有长而分叉的齿饰,这种齿系可以穿透像鱼类一样的小动物。恐龙前、后肢指(趾)爪演变得非常锋利同样可以证明其适应吃肉的生活方式。奇异辽宁龙腹部甲板演化成盾状及荐骨-腰带关联疏松也说明其适应水生生活,腹部甲板可以保护腹部身体免受水下攻击。同理,神经弓与椎体之间缝合线开阔不能再作为正型标本的幼年特征。奇异辽宁龙是自18世纪发现恐龙以来已知的第一种肉食性鸟臀目恐龙,不仅代表了第一种水生或半水生有甲类恐龙,更是目前已知最小的鸟臀目恐龙。
季强吴肖春程延年滕芳芳王旭日季燕南
关键词:早白垩世义县组
中国辽西早白垩世义县组一新的美颌龙类(英文)
2016年
报道了美颌龙类一新属新种:季氏北票颌龙(Beipiaognathus jii gen.et sp.nov.)。它不仅具有美颌龙科的鉴定特征,如扇形的背椎神经脊和强壮的第一指第一指节,而且具有不同于其他美颌龙类的独具特征:不具有小锯齿的锥形牙齿,较长的尺骨,长而强壮的第二指第一指节,以及较短的尾部。这一发现进一步揭示了美颌龙类具有相当高的分异度,为了解美颌龙类的解剖学特征提供了重要信息。
胡远超王旭日黄建东
关键词:早白垩世义县组
中国晚泥盆世晚期“阶”和“亚阶”的划分与对比
2015年
简要回顾了中国晚泥盆世晚期地层"阶"和"亚阶"划分的历史沿革,阐述了划分的基本原则,即在全球性或大区域性关键地质事件和生物进化事件研究的基础上,"阶"和"亚阶"的底界应置于地质事件之后某一或某些主导生物门类谱系演化的分支点上,且以主导生物门类的某一新分子在谱系中首次出现来定义。根据地层的分布和发育特征,拟将中国晚泥盆世晚期地层分为2阶:锡矿山阶和邵东阶。锡矿山阶可分为冷水江亚阶(亚阶I)和新化亚阶(亚阶II),邵东阶又可分为邵阳亚阶(亚阶III)和新邵亚阶(亚阶IV)。冷水江亚阶的底界与锡矿山阶的底界相一致,也与国际上法门阶的底界相一致,以牙形类Palmatolepis triangularis的首次出现为标志;新化亚阶的底界以牙形类Palmatolepis rhomboidea的首次出现为标志;邵阳亚阶的底界与锡矿山阶的顶界和邵东阶的底界相一致,以牙形类Palmatolepis rugosa trachytera的首次出现为标志;新邵亚阶的底界以牙形类Bispathodus aculeatus的首次出现为标志,顶界与邵东阶的顶界相一致,也与国际泥盆系—石炭系界线一致,以牙形类Siphonodella sulcata的首次出现为标志。
季强王旭日
关键词:晚泥盆世法门期
论鸟类飞行起源的“树栖”与“地栖”假说之争被引量:3
2015年
简要介绍了鸟类飞行起源的2种假说:"树栖起源"假说与"地栖起源"假说。详细讨论了2种假说的理论支撑点及存在的问题,认为鸟类的祖先和原始鸟类可以借助自然界中任何有利的地形和地物来帮助滑翔和起飞,而不是仅仅依赖直立高大的树木。"地栖起源"假说更合乎情理,也更接近或更符合客观事实,同时提出了"地栖起源"假说的新模式图。
季燕南王旭日黑须球子季强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