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质金属蛋白酶-9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被引量:4
- 2005年
- 王晖王伟
- 关键词:基质金属蛋白酶-9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泡结构MMPS内肽酶基底膜
- 应用超短波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改善评价被引量:3
- 2001年
- 王伟孙强三徐少华陆志伟王晖
-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超短波疗法肺功能
- 超短波联合无创正压通气辅助治疗COPD伴Ⅱ型呼吸衰竭的疗效——附30例报告
- 2007年
- 目的:探讨超短波与无创正压通气联合应用治疗COPD伴呼吸衰竭的疗效。方法:60例COPD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2组患者均给予一般常规治疗,包括抗感染、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维持酸碱平衡、营养支持、无创正压机械通气等,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超短波治疗。10日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显效18例,有效10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3%。对照组显效13例,有效9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73%。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机械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动脉血气分析改善情况、肺功能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均为P<0.05)。结论:超短波联合无创正压通气治疗COPD伴呼吸衰竭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张颖王伟徐少华王晖杨丽
-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超短波无创正压通气血气分析
-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调查被引量:11
- 2011年
- 目的了解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在人群中的患病情况,对该病发病情况有一正确认识。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对济南市部分常住居民8600人进行问卷调查。根据打鼾程度,从中、重度组随即抽取200例,行整夜多导睡眠监测,保守估计人群OSAHS的患病率。结果实际调查人数7363(应答率85.62%),其中有效问卷6824(有效应答率92.67%),其中打鼾者占58.76%,中、重度打鼾者占24.85%,且随着年龄的增加,打鼾者比例逐渐增加,70岁后呈下降趋势。男性高于女性,尤见于中、重度者。按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5次/h为标准,人群OSAHS的发生率为21.17%,结合日间Epworth嗜睡量表(ESS)评分≥9分为标准,保守估计人群OSAHS的患病率为3.98%。结论 OSAHS在人群中的患病率为3.98%,是影响公众健康的重要问题之一,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
- 车晓文许伟华冯慧伟晋运玲王晖王颖
- 关键词: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阻塞性患病率流行病学数据收集
- 益气活血组方治疗肺心病的临床疗效及机制研究被引量:9
- 2003年
- 目的 :研究肺心病患者氧化 -抗氧化系统、血小板及肺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变化及相互关系 ,探讨益气活血组方治疗肺心病的疗效和作用机制。方法 :随机选取肺心病患者 5 7例 ,随机分为治疗组 (30例 )及对照组 (2 7例 ) ,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 ,治疗组除常规治疗外加用益气活血制剂。另选取 13例为健康对照组。记录所有患者的临床疗效 ,检测治疗前后血 L PO、SOD、GMP14 0、CEC、Pa O2 和 Pa CO2 的变化 ,并进行各指标间的相关分析。结果 :1治疗组显效率及 Pa O2 较对照组明显增高。 2两组肺心病治疗前 L PO均升高 ,SOD明显降低 ;治疗前 GMP14 0、CEC均升高 (P均 <0 .0 1) ,治疗后均下降 (P均 <0 .0 1)。益气活血治疗组上述变化较对照组明显 ,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均 <0 .0 1)。 3相关分析结果 ,CEC数量与 Pa O2 呈负相关 ,与 L PO呈正相关 ,与 SOD呈负相关 ,与血小板膜 GMP14 0呈正相关。血小板膜 GMP14 0与 L PO呈正相关 ,与 SOD呈负相关 ,与 Pa O2 呈负相关。结论 :益气活血治疗通过恢复氧化 -抗氧化系统的平衡 ,从而保护肺血管内皮细胞和血小板 。
- 王伟徐少华杨振宁王道清柳相珍张颖王晖
- 关键词:肺心病益气活血法自由基损伤血管内皮细胞
- 超短波对辅助无创通气治疗COPD伴Ⅱ型呼吸衰竭的影响被引量:6
- 2007年
- 目的观察超短波对接受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伴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影响。方法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及无创正压通气的基础上加用超短波治疗,微热量,每日1次。每次15min,共15d;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无创正压通气。对所有患者进行血氧饱和度监测,治疗前、后检测动脉血气分析指标动脉血氧分压(PaO_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及肺的通气功能指标:用力肺活量(FVC)、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EV_(1.0)),记录机械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3%,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机械通气时间治疗组为(6.2±2.6)d,对照组为(8.1±3.0)d,住院时间治疗组为(17.8±2.5)d,对照组为(19.2±3.0)d,上述指标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动脉血气分析结果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肺功能改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超短波辅助无刨正压通气治疗COPD伴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可提高临床疗效,减少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改善患者缺氧状态及肺的通气功能。
- 张颖孙强三王伟徐少华王晖周倩
- 关键词:超短波慢性阻塞性肺病呼吸衰竭无创正压通气
- 吸入糖皮质激素对不同分型COPD气道炎症和重建的影响被引量:11
- 2007年
- 目的观察中等剂量丙酸氟替卡松(FP)短期吸入治疗对不同分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临床症状、生活质量、肺功能、气道炎症及重建的影响。方法选取66例COPD加重期患者为病例组,按痰嗜酸细胞计数将患者分为A组(嗜酸粒细胞≥3%)、B组(嗜酸粒细胞<3%)。吸入FP500μg/次,2次/d,连用8w。治疗前后记录临床症状得分、生活质量得分、FEV1、FEV1占预计值百分数(%),并测定痰中IL-8、MMP-9的含量。结果A、B两组治疗后临床症状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均下降,治疗前后有显著性差异(P<0.05)。A组FEV1治疗后〔(1.49±0.14)L〕比治疗前〔(1.28±0.12)L〕明显升高(P<0.01),B组治疗前后差异无显著性(P<0.05);A组在治疗后嗜酸粒细胞数从7%降至3.5%(P<0.01);B组治疗前后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短期吸入糖皮质激素对气道有嗜酸粒细胞浸润的COPD患者可改善临床症状和生活质量,并可提高肺功能、减少嗜酸粒细胞数,抑制嗜酸性气道炎症;但对中性粒细胞浸润为主的COPD患者的肺功能、气道炎症及气道重建均无明显作用。
- 王晖王伟徐少华张颖黄河
-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糖皮质激素诱导痰
- 高分辨CT对周围型小肺癌诊断价值探讨被引量:1
- 2003年
- 目的 研究探讨周围型小肺癌高分辨CT(HRCT)影像学特征以及HRCT对周围型小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随机选取周围型小肺癌患者 112例 ,均行HRCT肺扫描 ,部分患者行强化扫描。分析周围型小肺癌HRCT特征并探讨其诊断价值。结果 112例周围型小肺癌呈不规则形 78例 (70 .3 % ) ;10 5例有分叶 (84% ) ;76例有邻近胸膜改变 (67.9% ) ;46例周边有短细毛刺 (41% ) ;支气管充气征 3 4例 (3 0 .4% ) ;血管集束征 40例 (3 5.7% )。结论 HRCT可显示周围型小肺癌的影像特征 。
- 王伟崔允峰徐少华张颖王晖
- 关键词:周围型小肺癌影像学特征
- 全身短期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加重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气道炎性细胞因子的产生被引量:2
- 2005年
- 探讨对全身短期应用糖皮质激素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加重期气道炎症和肺功能的影响。对59例COPD加重期患者给予地塞米松5mg静脉滴注5d,10d内减量至停用。治疗前后分别进行肺功能检查测定FEV1.0及FEV1.0占预计值百分数(FEV1.0pre),并收集诱导痰液分析炎性细胞变化。按照痰液嗜酸粒细胞占白细胞百分数升高与否分为嗜酸粒细胞增高组20名(A组)和非嗜酸粒细胞增高组39名(B组)。健康对照组13名为C组。检测治疗前后上清液白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嗜酸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内皮素1(ET-1)的变化。与B组比较,A组治疗后Eos/Leu百分率下降(P<0.05),其他细胞比例无变化。B组治疗后炎性细胞占白细胞比例无变化。治疗后两组患者IL-8、TNF-α均明显下降(P<0.05),A组TNF-α下降明显(P<0.05)。治疗后A组ECP及ET-1显著降低,而B组变化不明显。全身短期应用糖皮质激素可改善加重期COPD患者的肺功能及气道炎症,在诱导痰液嗜酸粒细胞升高者效果更明显,与激素抑制嗜酸粒细胞气道炎症有关。中和实验,中和效价分别为10-1.8/10μl、10-1.6/10μl。由此表明,该抗独特型抗体疫苗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
- 徐少华王伟王晖张颖毕少杰
- 关键词:气道炎症嗜酸粒细胞地塞米松
- 肿瘤坏死因子-α基因多态性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关系被引量:3
- 2007年
- 目的明确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基因多态性与中国汉族人吸烟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关系。方法对COPD进行分子流行病学初步研究,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设计,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PCR-RFLP)分析的方法年COPD患者和健康对照者TNF-α-308位基因多态性,计算比值比(OR)和95%可信区间(CI)。结果经调整年龄、性别及吸烟指数,COPD组和对照组TNF-α基因多态性没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TNF-α基因多态性是中国汉族人吸烟者COPD的危险因素。
- 张颖王伟徐少华王晖
-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病肿瘤坏死因子-Α基因多态性吸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