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晖

作品数:11 被引量:39H指数:4
供职机构: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天津市卫生局科技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直肠
  • 6篇手术
  • 5篇肠癌
  • 4篇直肠癌
  • 4篇肿瘤
  • 4篇结直肠
  • 3篇蛋白
  • 3篇直肠肿瘤
  • 3篇外科
  • 3篇外科手术
  • 3篇结直肠癌
  • 3篇癌组织
  • 3篇肠肿瘤
  • 2篇血管
  • 2篇血管内皮
  • 2篇直肠癌组织
  • 2篇疗效
  • 2篇内皮
  • 2篇结肠
  • 2篇结直肠癌组织

机构

  • 11篇天津医科大学
  • 3篇天津市人民医...

作者

  • 11篇王晖
  • 8篇甘建琛
  • 7篇何彬
  • 5篇郝敬鹏
  • 5篇所荣增
  • 4篇史刚刚
  • 4篇王力
  • 3篇张作兴
  • 2篇张坤
  • 1篇东帅
  • 1篇胡海龙
  • 1篇吴长利
  • 1篇所增荣
  • 1篇徐香军

传媒

  • 3篇中华胃肠外科...
  • 2篇中国医药
  • 1篇中国内镜杂志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天津医药
  • 1篇天津医科大学...
  • 1篇河北医科大学...

年份

  • 3篇2015
  • 2篇2014
  • 2篇2012
  • 4篇2010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血管生成抑制因子Vasohibin-1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
2014年
Vasohibin-1是近年来发现的一个重要的血管生成抑制因子[1].本研究旨在探讨其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一、资料与方法收集我院2013年6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60例结直肠癌患者的癌组织与癌旁组织标本及临床病理资料。采用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一过氧化物酶连结(sP)法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指标包括Vasohibin-1、血管内皮生成因子(VEGF—A)及微血管密度(MVD)。
史刚刚郝敬鹏王力何彬甘建琛王晖
关键词:血管生成抑制因子直肠癌组织血管内皮生成因子临床病理资料抗生物素蛋白
结直肠癌组织中血管抑制蛋白1表达的临床意义及其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和微血管密度的相关性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组织中血管抑制蛋白1(Vasohibin-1)表达的临床意义及其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和微血管密度(MVD)的相关性。方法收集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2013年6月至2013年12月手术切除并经病理证实的60例结直肠癌及癌旁(距肿瘤大于5 cm)组织标本,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上述组织中Vasohibin-1和VEGF-A的表达情况及MVD (CD34标记),并分析三者的相关性;应用反转录PCR和Western-blot检测Vasohibin-1和VEGF-A mRNA及蛋白的表达情况;分析Vasohibin-1和VEGF-A表达与结直肠癌患者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结果 Vasohibin-1主要表达于癌细胞及血管内皮细胞质中,VEGF-A主要表达于癌细胞的胞质和胞膜。结直肠癌组织标本中Vasohibin-1与VEGF-A的阳性表达率、蛋白表达量及mRNA水平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均P<0.05)。 Vasohibin-1表达与VEGF-A表达(r=0.378,P=0.003)及MVD(r=0.628,P<0.001)呈正相关。 Vasohibin-1阳性表达率与结直肠癌的TNM分期和远处转移有关,分期越晚及有远处转移者阳性表达率越高(均P<0.05)。结论结直肠癌组织中Vasohibin-1的表达与VEGF-A表达和MVD呈正相关。 Vasohibin-1的阳性表达提示结直肠癌患者预后不良。
史刚刚郝敬鹏王力何彬甘建琛王晖所荣增
关键词:结直肠肿瘤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微血管密度
中国人乙状结肠间隐窝及毗邻关系的观察与临床应用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 对乙状结肠间隐窝及毗邻进行解剖学研究,为直肠癌开腹手术入径提供依据.方法 手术中观察97例直肠癌患者和测量92例尸体标本的乙状结肠间隐窝及其毗邻关系.结果 乙状结肠间隐窝的出现率为100%,位于直肠上动脉、乙状结肠动脉及乙状结肠系膜3者围成的区域与腹后壁的壁腹膜之间,位置恒定,形态分为卵圆形、圆形、弧形和三角形.男、女性乙状结肠间隐窝横径与纵径分别为(1.38±0.50)cm、(1.17±0.42)cm和(1.38±0.28)cm、(1.35±0.42)cm.乙状结肠间隐窝右侧壁为直肠上动脉,前壁和左侧壁为乙状结肠动脉,后壁为左输尿管.直肠上动脉的长度男、女性分别为(4.44±1.34)cm和(4.76±1.67)cm;乙状结肠动脉长度则分别为(4.89±1.46)cm和(5.19±1.89)cm.直肠上动脉-乙状结肠动脉夹角平均29.7°(10°~70°).结论 乙状结肠间隐窝形成、位置及毗邻较为恒定,乙状结肠间隐窝形态与毗邻在男女无异,对直肠癌开腹后手术入径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所荣增甘建琛王晖东帅何彬张坤郝敬鹏
关键词:直肠肿瘤外科手术
不同股薄肌环绕方法对股薄肌移植并括约肌成形术后肛门功能的影响被引量:8
2015年
目的比较不同股薄肌环绕法对股薄肌移植并括约肌成形术治疗先天性肛门畸形成形术后失禁患者的肛门功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2年1月间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及天津市人民医院采用股薄肌移植并括约肌成形术治疗的38例先天性肛门畸形成形术后肛门失禁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U形环绕组(股薄肌从肛门后绕肛管近1周缝合到同侧耻骨梳韧带)20例,1形环绕组(股薄肌从肛门前绕肛管1周缝合到对侧坐骨结节骨膜或耻骨梳韧带上)18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2周、6月、1年和2年的肛门失禁Wexner评分与肛门直肠测压结果,以及术后蹲位排粪困难的发生情况。结果u形环绕组和1形环绕组患者术后Wexner评分、肛管静息压、最大收缩压、持续收缩时间和排粪阈值均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改善(均P=0.000);但两组间上述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术后2周、6月、1年和2年两组分别有4例(20.0%)、3例(15.0%)、2例(10.0%)、1例(5.0%)和10例(55.6%)、12例(66.7%)、10例(55.6%)、8例(44.4%)患者出现蹲位排粪困难,U形环绕组的比例较1形环绕组明显减少(P=O.002),但两组患者蹲位排便困难的比例并未随时间的推移而明显变化(P.0.057)。结论股薄肌U形环绕与γ0环绕的股薄肌移植并括约肌成形术均可以改善患者的肛门功能,但U形环绕法能降低患者术后蹲位排粪困难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史刚刚张作兴王力甘建琛王晖
关键词:肛门失禁
结直肠吻合术后胃肠减压疗效的临床观察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评价结直肠吻合术后胃肠减压的疗效。方法:将304例结直肠切除吻合术患者随机分为术后胃肠减压组(对照组)和术后无胃肠减压组(试验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胃肠功能的恢复、吻合口漏以及其它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首次排气、排便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两组患者腹部伤口感染及吻合口漏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而对照组其它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试验组(P<0.05),其中试验组发热率为1.9%,对照组为6.8%;试验组肺内感染率为1.2%,对照组为5.4%;试验组咽喉炎发病率为2.6%,而对照组高达18.9%。结论:结直肠吻合手术后胃肠减压不能达到预期效果,反而给患者带来更多不适,尽早撤除胃管利于加快患者康复。
徐香军所荣增王晖甘建琛
关键词:结直肠吻合术胃肠减压术后肠麻痹吻合口漏
癌性结肠梗阻术式选择的临床研究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 探讨结直肠癌引起肠梗阻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手术治疗癌性肠梗阻50例患者资料,并对围手术期的治疗和手术后疗效进行评估.结果 一期切除吻合21例,Hartmann术11例,全结肠、膀胱部分切除回肠造口术1例,捷径术和单纯造口术17例,术后切口感染3例,无吻合口瘘及死亡患者.结论 结直肠癌引起的肠梗阻在谨慎选择手术方式的基础上可考虑一期切除吻合.
王晖所荣增何彬
关键词:肠梗阻结直肠癌手术
成人骶尾部囊肿15例的诊断与治疗
2010年
目的探讨成人骶尾部囊肿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成人骶尾部囊肿的临床资料。结果全部病例经手术治疗,经骶尾部切除12例,经腹骶联合切除3例。其中1例恶变为高分化鳞状细胞癌。结论成人骶尾部囊肿因其临床表现不典型,故常误诊。彻底切除病灶可以预防复发和可能发生的恶变,手术路径可选择经骶尾或腹骶联合切除。
王晖甘建琛张坤所荣增张作兴
关键词:囊肿骶尾部外科手术
直肠手术合并输尿管损伤的原因与对策被引量:4
2010年
目的探讨直肠手术引起输尿管损伤的相关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建议。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进行直肠手术的患者,观察手术方法及输尿管损伤情况。结果右侧输尿管损伤2例,左侧9例;11例输尿管损伤患者术中发现8例,术后发现3例。经修补吻合治疗后随访6个月,10例患者无狭窄、漏尿等并发症;1例行肾盂造瘘患者术后3个月,二期行输尿管膀胱吻合,效果满意。结论直肠手术前应进行充分的检查,评估手术区域情况,术中确认输尿管解剖,关腹前确认输尿管的完整性,出现输尿管损伤应及时处理。
王晖甘建琛何彬张作兴
关键词:直肠手术输尿管损伤输尿管膀胱吻合
MACC1及c-Met在前列腺癌组织中的表达被引量:8
2015年
目的探讨结肠癌转移相关基因1(MACC1)及肝细胞生长因子受体(c-Met)在前列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前列腺癌发展、浸润和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枸椽酸-微波-SP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67例前列腺癌组织及30例前列腺增生(BPH)组织中MACC1和c-Met的表达情况,并结合临床病理因素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MACC1及c-Met表达水平在前列腺癌组织中不同Gleason分级、病理分级、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水平及根治术后是否发生骨转移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而不同年龄,是否吸烟的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Ⅲ期和Ⅳ期前列腺癌中MACCl的高表达率明显高于BPH(P<0.05),c-Met蛋白高表达率仅在Ⅳ期前列腺癌高于BPH(P<0.05)。前列腺癌中MACC1与c-Met的表达呈正相关(P<0.01)。Kaplan-Meier生存曲线表明前列腺癌组织中MACC1及c-Met高表达较低表达无骨转移生存时间短且生存率低。结论 MACC1和c-Met的异常高表达可能与前列腺癌的发展及浸润密切相关,且预示骨转移的发生,可能成为多种恶性肿瘤判断预后、诱导转移的预测指标。
何彬吴长利胡海龙王晖
关键词:原癌基因蛋白质C-MET前列腺肿瘤
外科治疗老年直肠癌的临床疗效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探讨外科治疗老年直肠癌的临床效果。方法择取2008年4月至2011年4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70例直肠癌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探析,将其分成三组,组一28例采取腹会阴联合根治术(Miles)手术治疗,组二26例采取直肠前切除术(Dixon)手术治疗,组三16例采取Hartmann手术治疗。结果组一10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发生率为35.71%,3年内22例患者存活,存活率为78.57%;组二9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发生率为34.62%,3年内20例患者存活,存活率为76.92%;组三6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发生率为37.50%,3年内10例患者存活,存活率为62.50%。三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一、组二患者的存活率明显高于组三(P<0.05)。结论老年患者一般体质状况较差,而且手术耐受情况不良,一定要结合老年患者肿瘤的位置、身体状况以及合并疾病等情况正确选择手术方法,确保临床的疗效率。
史刚刚郝敬鹏何彬王力王晖甘建琛
关键词:直肠癌外科手术治疗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