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杰

作品数:33 被引量:242H指数:10
供职机构:西北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全球变化研究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理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3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5篇天文地球
  • 8篇理学
  • 7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机械工程
  • 1篇医药卫生
  • 1篇农业科学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4篇细粒子
  • 4篇夏季
  • 4篇大气细粒子
  • 3篇能见度
  • 3篇颗粒物
  • 3篇降水
  • 3篇放电
  • 3篇奥运
  • 3篇奥运期间
  • 3篇北京奥运
  • 3篇Z
  • 2篇电导
  • 2篇电导率
  • 2篇电离
  • 2篇电离度
  • 2篇压强
  • 2篇影响因素
  • 2篇云闪
  • 2篇振荡体系
  • 2篇日变

机构

  • 24篇西北师范大学
  • 14篇中国科学院
  • 2篇中国气象科学...
  • 2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中国环境科学...
  • 1篇中国科学技术...
  • 1篇西安机电信息...

作者

  • 33篇王杰
  • 11篇张明军
  • 11篇王圣杰
  • 9篇袁萍
  • 9篇刘建国
  • 7篇陆亦怀
  • 7篇伍德侠
  • 7篇桂华侨
  • 5篇周盼盼
  • 5篇赵培培
  • 4篇杨武
  • 4篇申晓志
  • 4篇高锦章
  • 4篇刘雪梅
  • 3篇王文斌
  • 3篇郭淼
  • 3篇陈晓东
  • 3篇任杰
  • 3篇岑建勇
  • 3篇车彦军

传媒

  • 3篇物理学报
  • 3篇西北师范大学...
  • 3篇光谱学与光谱...
  • 3篇大气与环境光...
  • 2篇地理学报
  • 2篇地球物理学报
  • 2篇光学学报
  • 2篇干旱区研究
  • 2篇生态学杂志
  • 2篇环境科学研究
  • 1篇分析化学
  • 1篇水土保持研究
  • 1篇气象
  • 1篇中国环境科学
  • 1篇冰川冻土
  • 1篇高原气象
  • 1篇化学研究与应...
  • 1篇中国科学(D...
  • 1篇自然资源学报

年份

  • 1篇2018
  • 4篇2017
  • 6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4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10
  • 5篇2009
  • 5篇2008
  • 1篇2007
3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闪电放电等离子体地域性特征分析被引量:4
2007年
依据闪电回击过程的光谱,结合等离子体理论,计算得到放电通道的温度、电子密度和组分粒子数密度等参数,并对4个地区闪电放电等离子体的特性参数及其光谱特征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沿海地区放电通道的温度一般高于高原地区;通道中一次电离离子占主要地位,且NⅡ离子数密度最高;不同地区的闪电放电通道中,NⅡ、OⅡ离子的数密度占同种元素总粒子数密度的百分比变化不大,高原地区回击通道内NⅠ、OⅠ粒子所占浓度百分比略高于沿海地区;对于温度相同或相近的回击通道,沿海地区通道内的电子密度、粒子数密度、平均压强通常高于西部高原地区.
王杰袁萍张华明申晓志
关键词:电离度
广州城区大气细颗粒物粒谱分布特征分析被引量:26
2012年
2008年10~11月,利用大气细粒子谱分析仪(FPM-I型)对广州城区5nm^10μm大气细粒子谱进行长期连续在线测量.同时,利用大气能见度仪、黑碳分析仪、气象参数仪获取了观测点的大气能见度、黑碳质量浓度和气象参数信息.颗粒物谱型分析结果表明:整个观测期内,颗粒物数浓度谱、表面积谱及体积谱均呈双峰结构.广州地区核模态(5~20nm)、爱根核模态(20~100nm)和积聚模态(0.1~1μm)粒子日平均浓度变化范围分别为1400~4300个/cm3、5000~12300个/cm3和1600~2600个/cm3.晴天和灰霾天气下颗粒物数浓度、黑碳浓度及大气能见度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广州地区大气能见度的高低受核模态和爱根核模态粒子浓度的影响较小,与积聚模态粒子浓度呈负相关关系;黑碳质量浓度峰值的出现位置与爱根核模态粒子浓度峰值位置相一致,表明爱根核模态粒子对黑碳浓度的贡献不能忽略.
黄祖照王杰刘建国桂华侨伍德侠李铁
关键词:细颗粒物能见度黑碳
1960-2012年中国天山山区极端气温的变化特征被引量:11
2015年
根据1960—2012年天山山区海拔1 500m以上的8个气象站点逐日最高、最低气温资料,利用线性倾向估计法、Morlet小波分析、主成分分析法和相关分析等方法研究了该地区9个极端气温指标的时间变化趋势和空间分布规律。结果表明:(1)冷昼日数、冷夜日数、冰冻日数、霜冻日数、冷持续日数分别以-0.70,-2.36,-1.00,-5.14,-1.12d/10a的趋势减小,而暖昼日数、暖夜日数、生物生长季分别以0.87,2.70,4.03d/10a的趋势增加,气温日较差的年际倾向率为-0.34d/10a;(2)暖昼(夜)日数的变暖幅度大于冷昼(夜)日数;(3)从空间分布来看,极端气温增加或减少的趋势表现出明显空间差异;(4)天山山区近53a来各极端气温指数都在一定的时间序列中存在不同的周期变化,周期变化明显;(5)因子分析的结果表明,除了气温日较差外,各极端气温指数之间均呈现出很好的相关性。
赵培培张明军王圣杰周盼盼刘雪梅王杰
关键词:极端气温
光谱法研究闪电通道的导电特性被引量:3
2013年
依据无狭缝光栅摄谱仪在青海获得的云对地闪电回击光谱信息,结合空气等离子体传输理论,用四种不同方法计算了同一闪电放电通道的电导率。结果表明:各种方法所得闪电核心通道的电导率数量级均为10~4S·m^(-1);且同一通道内的电导率随通道高度的增加有减小的趋势;通道内电子与一次、二次电离离子的碰撞以及它们各自的碰撞对通道电导率的贡献不可忽略;用碰撞积分的方法计算闪电核心通道的电导率结果更为合理。在通道电导率的基础上估算了回击通道的放电电流,与辐射峰值电场实验资料所得的相应峰值电流相比,其结果在合理的范围内,并进一步探讨了温度与电流放电特性的相关性,为研究闪电放电电流提供了一条可行的途径。
王雪娟袁萍岑建勇王杰张廷龙
关键词:电导率放电电流峰值电流
云闪放电通道的光谱及温度特性被引量:8
2009年
利用无狭缝光栅摄谱仪在西藏地区进行了自然闪电的光谱观测试验,首次拍得了7幅分辨比较清晰的云闪通道的光谱,并与地闪光谱相对比,对云闪光谱的结构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这些云闪光谱显示出两种不同的结构特征:一类与地闪光谱具有相似的谱线结构,而另一类与以往得到的地闪光谱完全不同.同时,与同一地区的地闪光谱相比,在这些云闪光谱中记录到的激发能较高的OII离子谱线比较多.依据谱线波长和相对强度等信息,计算了放电通道的温度,并对通道不同位置处的温度分布进行了分析.从光谱结构和通道温度的特征推断:与地闪相比,在一次闪击过程中,云闪通道内发生的物理过程变化速度更快、变化范围更大;两类光谱对应的云闪通道放电特性有一定的差异.
王杰袁萍郭凤霞郄秀书欧阳玉花张义军
关键词:光谱温度
高亚洲地区夏季0℃层高度变化及其影响特征研究被引量:6
2017年
基于探空资料与空间分辨率为3°×3°、2.5°×2.5°、2°×2°、1.5°×1.5°、1.125°×1.125°、1°×1°、0.75°×0.75°、0.5°×0.5°的ERA-Interim再分析资料,运用气候倾向率和线性插补法,分析了1979—2012年高亚洲地区夏季自由大气0℃层高度的时空变化特征,并探讨了其与纬度、海拔的关系,以及不同空间分辨率的ERA-Interim再分析资料与探空实测资料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不同空间分辨率的ERA-Interim再分析资料与探空实测资料得到的0℃层高度自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普遍表现为上升趋势,并且分辨率为0.75°×0.75°的再分析资料所得的0℃层高度在4800~5000 m之间波动与探空实测资料所得的0℃层高度接近。不同空间分辨率的ERA-Interim再分析数据与探空实测数据得到的0℃层高度有相似的空间分布,并且其空间变化通常与纬度和海拔相关。高亚洲地区0℃层高度表现出了从北到南,从低海拔到高海拔增加的趋势。从1979—2012年将不同空间分辨率的ERA-Interim再分析数据插值到各个站点得到绝大部分站点的内插格点数据与实测资料偏差为负值,也就是说再分析资料得到的0℃层高度与探空实测结果存在冷偏差,并且分辨率相对较高的ERA-Interim再分析资料与探空实测结果的冷偏差较小的比例更大。
周盼盼张明军王圣杰强芳王杰赵培培
关键词:ERA-INTERIM
拟合参量计算跃迁概率被引量:2
2008年
根据光谱线相对强度和跃迁特性参数值,通过线性拟合一次函数,得到两个拟合参量.借助于这些参量,计算得到特殊激发态或高激发态谱线的跃迁概率.目前在对NⅡ光谱分析的基础上,得到了一条对耦合激发组态谱线的跃迁概率.为求取一些在理论计算中很难处理的特殊组态或高激发态谱线的跃迁概率,提供了一种最新的、简单可行的半经典计算方法.
申晓志袁萍王杰郭逸潇乔红贞赵学燕
关键词:跃迁概率
2008—2014年新疆夏季逐时雨强时空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被引量:6
2017年
基于中国自动气象站与CMORPH降水产品融合的逐时降水0.1°×0.1°网格数据集以及各概率下5 min雨强资料,评估了该套格点数据集在新疆的可信度,利用概率分布、变差系数与相关分析等方法,分析了新疆地区夏季逐时雨强的时空分布特征,并结合NCEP/NCAR 2008—2014年再分析格点资料对新疆逐时雨强变化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插值后的格点雨强空间分布与概率雨强空间分布基本一致,格点雨强资料具有较好的可信度。(2)全区各类逐时雨强发生频次及极值年际波动显著,降水有极端化趋势;全区逐时雨强发生频次空间分布不均衡,逐时雨强发生频次北疆大于南疆,西部大于东部;而极值分布呈现东西分布的差异,高值区主要集中在西部地区。(3)北疆白天的逐时雨强大于夜间的,南疆则相反;雨强日变化变差系数也是北疆较小,南疆较大。(4)逐时雨强的空间分布与降水量的大致相似,其分布差异的根本原因不在于水汽的多少,而在于促成降水的动力条件及其他因素的差异。
陈荣张明军王圣杰车彦军王杰杜铭霞杨森
关键词:变差系数
北京城区奥运期间大气细粒子谱分布与变化特征研究被引量:4
2009年
随着工业经济的迅速发展,颗粒物已经逐步成为我国大气污染的首要污染源,考虑到对人体的健康危害,大气颗粒物的数浓度值可能比质量浓度值更重要,因而对大气细粒子谱分布的研究也就越发显得重要。利用安徽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研制的大气细粒子谱分析仪,对北京城区奥运期间的大气细粒子实现从纳米到微米颗粒物的原位、快速、在线、宽范围粒径谱测量,并对奥运期间各粒径段内粒子日平均数浓度及实时变化规律进行分析。同时,结合地面能见度信息,对奥运赛事期间北京大气气溶胶细粒子谱分布特征及其与能见度的相关性进行了定性分析。结果表明,核模态粒子(5~20 nm)主要受气相成核过程的影响,其数浓度呈单峰值结构;爱根核模态(20~100 nm)受人为源及核模态粒子影响较大,其数浓度呈典型的三峰值结构;积聚模态(100 nm~1μm)数浓度日变化不大,但受大风、降水等天气影响较大,且数浓度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大气能见度。
王杰刘建国陆亦怀伍德侠黄书华桂华侨董云升
关键词:北京奥运
北京奥运期间的碳黑气溶胶观测研究被引量:2
2009年
2008年7~8月在北京市奥体中心的遥感所站点连续实时监测碳黑气溶胶(BC),研究其在北京奥运期间的变化特征和来源。奥运会前BC平均质量浓度约为4.58μg/m^3,而奥运会期间其平均浓度约为3.07μg/m^3,下降比约为33.0%,这说明减排措施有效降低了BC的排放总量。同步监测的可吸入颗粒物(PM_(10))与BC一致性较好,相关系数为0.86,BC约占PM_(10)的1.9%。比对2007年同期BC浓度数据,也证实了北京地区在实行各项减排措施后,BC的污染情况有较大好转。
伍德侠刘建国陆亦怀王杰刘世胜方武陆钒
关键词:碳黑气溶胶奥运会可吸入颗粒物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