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江红

作品数:53 被引量:70H指数:5
供职机构:吉林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吉林省财政厅科研育种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36篇期刊文章
  • 9篇专利
  • 5篇会议论文
  • 3篇科技成果

领域

  • 41篇农业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生物学
  • 1篇动力工程及工...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49篇高粱
  • 27篇杂交
  • 24篇杂交种
  • 20篇选育
  • 16篇高粱杂交种
  • 11篇不育
  • 9篇不育系
  • 6篇恢复系
  • 5篇淀粉
  • 5篇雄性不育
  • 5篇基因
  • 4篇雄性不育系
  • 4篇甜高粱
  • 4篇回交
  • 4篇高淀粉
  • 3篇选育报告
  • 3篇有性杂交
  • 3篇糯高粱
  • 3篇转育
  • 3篇作物

机构

  • 53篇吉林省农业科...
  • 2篇榆树市农业技...
  • 1篇延边大学
  • 1篇吉林市农业科...

作者

  • 53篇王江红
  • 32篇周紫阳
  • 32篇李光华
  • 27篇马英慧
  • 21篇石贵山
  • 18篇王鼐
  • 15篇马忠良
  • 11篇闫鸿雁
  • 9篇陈冰嬬
  • 8篇刘洪欣
  • 8篇刘红欣
  • 7篇张淑君
  • 6篇栾天浩
  • 5篇姚忠贤
  • 5篇张淑君
  • 5篇李伟
  • 4篇徐宁
  • 4篇包淑英
  • 4篇吕鹏飞
  • 3篇阎鸿雁

传媒

  • 8篇杂粮作物
  • 5篇吉林农业科学
  • 4篇安徽农学通报
  • 4篇中国种业
  • 4篇现代农业科技
  • 3篇东北农业科学
  • 2篇分子植物育种
  • 1篇种子
  • 1篇河南农业科学
  • 1篇农业科技与信...
  • 1篇辽宁农业科学
  • 1篇作物杂志
  • 1篇Agricu...
  • 1篇2004'中...
  • 1篇第二届中国杂...
  • 1篇第四届中国杂...

年份

  • 3篇2024
  • 1篇2023
  • 2篇2022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7
  • 6篇2016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6篇2010
  • 5篇2009
  • 2篇2008
  • 8篇2007
  • 2篇2006
  • 2篇2005
  • 6篇2004
  • 1篇2002
  • 1篇2000
5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创制高粱恢复系R109的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创制高粱恢复系R109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利用高粱恢复系HM65R与保持系吉1105B人工去雄杂交产生F1;种植F1代,自交产生F2代,选择与吉1105B性状相近、恢复度高的单株进行自交,连续自交2...
高士杰李继洪陈冰嬬侯佳明李伟李光华王江红
文献传递
一种高产高淀粉酿造高粱杂交种的选育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产高淀粉酿造高粱杂交种的选育方法:以HV45A为母本,以YNl41R为父本,通过杂交组配选育而成。杂交亲本HV45A是以406B×ICS-34B为基础材料,通过人工有性杂交,与辽5B做的复合杂交后代。经...
闫鸿雁张学军梁军胡月陈冰嬬马英慧王江红李光华檀辉王柏众石贵山杨艳玲
文献传递
外国抗蚜资源在吉林省高粱育种中的应用
利用外国高粱抗蚜资源7511和TAM428进行抗蚜育种,育成抗蚜高粱杂交种3个在生产中应用,高秆的四杂4号、中秆的四杂25成为吉林省主推品种.1990~2001年累计推广面积38万hm<'2>,创社会效益4.1亿元.
张淑君马忠良周紫阳王江红李光华马英慧
关键词:高粱杂交种选育
文献传递
浅述我国高粱雄性不育系研究历程与应用进展被引量:3
2007年
高粱雄性不育系3197A是世界上第一个可遗传的雄性不育系,引入我国后得到充分的开发和利用。20世纪80年代以前,几乎所有雄性不育系都是M ilo细胞质质—核互作型的,1981年我国引入A2、A3、A4、A5、A6、9E新胞质雄性不育系开始研究和利用,成功育成A2V4新胞质雄性不育系。高粱雄性不育系的研究和利用为我国高粱杂种优势利用做出了贡献。
周紫阳马英慧王江红李光华阎鸿雁
关键词:高粱
马尔可夫链在吉林省高粱单产年景预测中的应用
2011年
利用马尔可夫链对吉林省1978—2004年高粱产量进行研究,并对2005年进行产量预测,结果表明1978—2004年和2005年的产量全部为状态5,与实际结果相符,说明运用马尔可夫链对于区间预测是可行的。
王江红石贵山刘红欣周紫阳
关键词:马尔可夫链高粱
外国抗蚜资源在吉林省高粱育种中的应用
利用外国高粱抗蚜资源7511和TAM428进行抗蚜育种,育成抗蚜高粱杂交种3个在生产中应用,高秆的四杂4号、中秆的四杂25成为吉林省主推品种。1990~2001年累计推广面积38万hm,创社会效益4.1亿元。
张淑君马忠良周紫阳王江红李光华马英慧
关键词:高粱杂交种选育应用
文献传递
高粱线粒体雄性不育基因KASP标记开发
2024年
为缩短育种年限、提高育种效率及创制新种质,本研究以96份高粱不育系、保持系和恢复系为材料,通过线粒体重测序技术、表型数据与SNP位点的卡方检验,发掘与育性相关的SNP位点,并开发KASP分子标记位点。结果鉴定出与育性相关的SNP位点434个,筛选出101个位点进行卡方检验,SNP位点χ^(2)=9.574,p=0.002,其变异位点以颠换为主,整体Tv/Ts为1.55。区别出含有不育基因的材料49个,可育基因型材料47个。筛选出的SNP位点共开发出19对高质量的KASP引物,利用这些标记可以准确地区分高粱不育系和保持系,并能够鉴定出恢复系中是否含有粒线体雄性不育基因。将这些SNP位点开发成分子标记将在育种过程中节约大量的人工和时间成本,并提高准确度。
张宇张春宵张洪友王江红孙扬李晓辉吕鹏飞周紫阳
关键词:高粱线粒体
食用优质米高粱杂交种吉杂305号选育被引量:3
2008年
吉杂305是以自选不育系521A为母本、外引恢复系0-30为父本,于2004年组配育成的高粱杂交种。该品种中晚熟,抗叶班病和中抗丝黑穗病,在中等肥力条件下,产量为8880.5kg/hm2;在较高肥力和栽培条件下,产量可在10000kg/hm2以上。
王江红闫鸿艳马英慧周紫阳李光华马忠良
关键词:优质米杂交种
高粱雄性不育系小花败育的成因分析被引量:1
2010年
高粱雄性不育系小花败育是高粱不育系繁殖和杂交制种中的主要问题之一,影响小花败育的因素很多,除遗传原因外,外界环境因素起了很重要的作用。光照不足,则败育严重;温度越低,败育越重;种植密度、土壤肥力等等也都对败育有影响,但都是间接作用的。不同血缘的不育系,败育程度也不同。
周紫阳马英慧李光华王江红
关键词:高粱雄性不育系败育
灰色GM(1,1)模型预测吉林省高粱播种面积被引量:2
2007年
对1978-2004年吉林省高粱播种面积应用灰色G(1,1)模型进行2008年以后10年预测,预测方程为x(t+1)=-5520.422438 e-0.054641 t+5802.322438。模型精度高、方法简便、结果可信,不失为一理想的预测方法。
王江红于丽莹马英慧刘红欣栾天浩
关键词:高粱灰色预测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