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琼
- 作品数:15 被引量:17H指数:3
- 供职机构:同济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社会学更多>>
- 新华人形象与中国式叙事——读《安大略湖畔》
- 2006年
- 余曦的《安大略湖畔》塑造了改革开放以来的新华人形象,在当代华语文学的创作格局中堪称一部对海外新华人进行整体性展示展示式的佳作。在小说中,新华人具有明确的法制观念和清醒的权利意识,同时又有独立自主的个性追求,并以其成熟自信的精神风貌活跃于当代生活。在新华人形象的具体展示中,作家充分注意到了空间转换对形象塑造的作用。本文充分肯定了风景与肖像描写中的白描手法以及叙事上的串珠式结构,认为这些手法暗合了汉民族传统的文化心理图式,并且已经内在地成为小说形象世界的构成元素。
- 王军珂王琼
- 关键词:华文文学
- 论王安忆笔下的中国与西方
- 2021年
- 王安忆从80年代开始的西方游历使她拥有了开阔的世界视野,游历经验内化为她的情感结构和审美体验,影响她文学创作演变的历程。通过文本中叙述人的西方游历视角,王安忆建构出自己独特的西方书写方式。《向西,向西,向南》以游僧式的环游乌托邦为都市中产阶级造梦,在西方游历传奇中书写中国日常。《一把刀,千个字》着墨于"庶民的乡愁",用原乡生活为法拉盛编年。而西方书写遭遇的不同文明间的差异与冲突,体现在王安忆90年代的文本中。用文学表达的方式面向普罗大众,在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之间进行一种"总体性"叙事,是我们对王安忆西方书写图景走向历史与时代纵深的更新期待。
- 王琼
- 关键词:中国本土游历
- 历史反思的错位与困惑——论“伤痕文学”思潮的思想阈限及意识形态规约被引量:3
- 2013年
- "伤痕文学"思潮身处一个逐渐开放的文学环境和世界文学格局,因其自身的思想阈限和意识形态规约,未能建构与呈现文学应有的自主性。"伤痕文学"思潮以"人道主义"为哲学基础,对"文化大革命"这一现代症候作了"封建性"的指认,并催生出了新的现代化的意识形态。这一哲学基础必然导致其历史反思的错位和局限。而其式微的原因,除了其哲学基础的局限性之外,来自官方意识形态的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运动和清除精神污染运动的规约也是非常明显的。由于种种内耗和外控因素,更由于政治因素的强力介入,"伤痕文学"思潮只能作为文学史上的"刹那",而无力应对七八十年代之交,国门刚刚打开后的"繁华"。
- 王琼
- 关键词:历史反思
- 燃煤烟气氮氧化物控制关键技术及副产物安全资源化利用
- 张登松王琼施利毅杨利香樊钧刘少光李红蕊康明汤立杰钱耀丽张剑平颜婷婷韩云婷曹卫国於林锋
- 该项目属于能源与环境技术领域。氮氧化物作为主要大气污染物之一,是雾霾、光化学烟雾的主要根源。据统计,燃煤行业氮氧化物排放占总排放量的50%以上,其氮氧化物减排成为大气污染防治的关键。燃煤烟气氮氧化物减排主要采用氨选择性催...
- 关键词:
- 关键词:脱硝催化剂
- “伤痕”文本内外的共谋与异质被引量:1
- 2012年
- 一对于作为个案的"伤痕文学"的经典文本来说,本文先从细部考察一下当时整个社会对《伤痕》和《班主任》这两个经典文本的"追认史"。也就是它们在当时如何被排斥,被承认,而又在后来被重述的情况。刘心武的短篇小说《班主任》,通常被认为是"新时期文学"的开山之作。《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也认为:"在新作家里,刘心武是第一个批判性地触及‘文化大革命’的不良后果的作家,他的短篇小说《班主任》(1977年)引起了全国的注意。他涉及了‘文化大革命’给作为其受害者的青年人正常生活带来的不良影响和综合后果。"在《毛以后的时代》
- 王琼
- 关键词:文学评论启蒙者
- 论新时期文学中的现代化叙事
- 2016年
- 文章以新时期文学中的现代化叙事为考察对象,结合具体作家的作品分析,认为新时期文学对西方现代化的想象从告别革命、确认恋爱与启蒙的地位开始,最终走向了对西方现代化的诗意化认同。也有少数作家认识到了现代化的真实与残酷性,感受到了灰色的西方的现状。无论是何种西方现代化叙事,都遵循着"新启蒙主义"的现代化叙事逻辑,这也构成新时期文学现代化书写内在的思想局限。
- 王琼
- 关键词:新时期文学新启蒙主义
- 遭遇“西方”的寓言与悖论——论《我爱比尔》的西方想象被引量:1
- 2024年
- 在王安忆小说《我爱比尔》中,阿三眼中的比尔是西方的象征,外表上的自我东方化和精神上的西化在阿三身上构成了“他者”悖论。比尔对东方文明采取的是“文本性态度”,进而塑造一个阿三式的“东方精灵”。与法国画商马丁的交往为阿三带来跨文化之痛与身份之惑。当阿三们用“借来的西方空间”想象自己“世界公民”身份时,这些空间也为各国的更为国际化的人们塑造了一个东方异域奇观。这些现代化空间缺失的是“本土性”功能。阿三自我的迷失和认同的分裂暗合了本民族的文化困境。这种极具历史的异化又极具有历史的梦想的民族寓言式的内省与自新,凸显出王安忆90年代异域书写的穿透力。
- 王琼
- 关键词:《我爱比尔》
- “伤痕文学”话语的愈合机制被引量:3
- 2007年
- “伤痕文学”话语作为一种权力意识形态,其在隐含着特殊的边界和排他性的同时,还有着强大的意识形态调节治愈功能。而其神奇的心灵疗法是通过本文所提出的“诉苦”愈合机制来实现的。
- 王琼
- 关键词:话语
- 马克思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对道家自由思想的超越
- 2021年
- 自由是千百年来人类不懈追求的理想,从西方哲学到东方哲学,一代又一代思想家进行了不懈探索。早在春秋时期,道家老子就提出了自由思想,开启中国自由思想的先河。然而千百年来,无论是西方还是东方,自由思想多是停留在思想层面,实践层面并未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突破,而马克思主义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作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作为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为实现人的自由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指明了实践路径。
- 王琼
-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
- 早期毛泽东思想与错误路线斗争的历史逻辑
- 2020年
-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 果,指导共产党人取得了中国革命的胜利。然而毛泽东思想的形成 和发展过程绝非一帆风顺,通过正反两方面对比分析,毛泽东思想 是在同右倾投降主义、左倾冒险主义和右倾机会主义三大主要错误 斗争中逐步形成和发展的正确思想。从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到1945 年七大召开,经历24年之久,其时间跨度之长,展现了共产党人的 苦苦探索之路,为此我们必须深刻领会和准确把握毛泽东思想的精 髓内涵,并随着时代发展不断赋予新的时代内涵。
- 王琼
- 关键词:对立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