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瑞民

作品数:81 被引量:262H指数:9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解放军总医院科技创新苗圃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理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1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 3篇科技成果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77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 1篇化学工程
  • 1篇理学

主题

  • 35篇显像
  • 29篇正电子
  • 26篇正电子发射
  • 22篇脱氧
  • 22篇脱氧葡萄糖
  • 21篇PET/C
  • 21篇PET/CT
  • 20篇肿瘤
  • 18篇断层显像
  • 18篇正电子发射断...
  • 17篇PET
  • 16篇正电子发射断...
  • 14篇正电子发射断...
  • 14篇显像术
  • 13篇淋巴
  • 13篇成像
  • 12篇淋巴瘤
  • 11篇帕金森
  • 11篇帕金森病
  • 10篇蛋白

机构

  • 80篇中国人民解放...
  • 4篇江苏省人民医...
  • 2篇南京军区福州...
  • 2篇中国人民解放...
  • 2篇解放军医学院
  • 1篇河北医科大学
  • 1篇北京大学
  • 1篇哈尔滨医科大...
  • 1篇广东省中医院
  • 1篇河南省人民医...
  • 1篇中日友好医院
  • 1篇北京大学第六...
  • 1篇南京森林警察...
  • 1篇武警后勤学院...

作者

  • 80篇王瑞民
  • 37篇田嘉禾
  • 34篇徐白萱
  • 28篇姚树林
  • 20篇张锦明
  • 18篇关志伟
  • 14篇刘长滨
  • 13篇尹大一
  • 11篇陈英茂
  • 11篇郭喆
  • 7篇刘家金
  • 7篇富丽萍
  • 7篇杨晖
  • 6篇李灿
  • 5篇汪涛
  • 5篇张晓军
  • 5篇何义杰
  • 5篇李菲
  • 5篇刘雁翎
  • 5篇朱海燕

传媒

  • 10篇中国医学影像...
  • 7篇中华核医学与...
  • 5篇中华核医学杂...
  • 5篇中国医学影像...
  • 4篇军医进修学院...
  • 3篇中华神经科杂...
  • 3篇标记免疫分析...
  • 3篇首都医科大学...
  • 3篇中国医学装备
  • 2篇科技导报
  • 2篇中国临床医学...
  • 2篇中国实验血液...
  • 1篇中国激光医学...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临床肝胆病杂...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中华外科杂志
  • 1篇国外医学(放...
  • 1篇医疗卫生装备
  • 1篇中华血液学杂...

年份

  • 3篇2023
  • 1篇2022
  • 9篇2021
  • 3篇2020
  • 5篇2019
  • 5篇2018
  • 4篇2017
  • 2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 4篇2012
  • 8篇2011
  • 4篇2010
  • 3篇2009
  • 7篇2008
  • 4篇2007
  • 2篇2006
  • 2篇2005
  • 2篇2004
  • 3篇2003
8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核医学显像检查结果的准确性控制研究
2020年
核医学显像技术是核技术、计算机技术、化学、物理等各种科学技术与医学显像技术结合之后所产生的一种新兴技术,在应用过程中需要相关工作人员做好全面的 准备工作与质量控制,每个环节出现质量控制不当,都可能会影响检查结果的准确性。据此,本文将结合已有的各种核医学显像技术的相关知识,对如何对核医学显像检查结果 的准确性控制进行分析讨论,以期能够为相关工作人员提供一些理论参考。
孙亚兵王旻姝马琳吴世娜黄江山(通讯作者)王瑞民
关键词:核医学显像技术
快速眼动期睡眠行为障碍在帕金森病前驱期诊断中的价值被引量:2
2020年
快速眼动(REM)期睡眠行为障碍(REM sleep behavior disorder,RBD)是指患者在REM期躯体肌张力失迟缓,并出现与梦境相关的暴力或攻击行为。RBD可分为特发性RBD和继发性RBD。目前研究显示,特发性RBD与α突触核蛋白病关系密切,其中帕金森病患者中RBD发病率为40%~60%[1]。RBD发生在帕金森病各个阶段,最早可在运动症状前数年至10余年出现。
陈彤王振福王瑞民高宇红高中宝王淼尹西
关键词:帕金森病Α突触核蛋白
帕金森病大鼠模型细胞移植的PET在体显像研究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探讨PET在体显示移植于帕金森病(PD)大鼠模型脑内的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细胞分化结果及治疗效果。方法将RPE细胞移植于治疗组PD模型大鼠(12只,其中1只用于组织化学染色)纹状体内,对照组(11只)移植相同体积的生理盐水。移植前后分别进行^11C-雷氯必利(raclopride)、^11C-N-甲基-2β-甲基酯-3β-(4-F-苯基)托烷(β-CFF)PET显像,并用感兴趣区(ROI)法分析2组移植前后显像变化。移植后观察大鼠行为学改善情况及分析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结果移植前PET显像示大鼠模型损伤侧纹状体^11C-raclopride摄取增高,而^11C-13-CFF摄取下降。移植RPE细胞后,治疗组大鼠损伤侧纹状体^11C-raclopride摄取降低,^11C-β-CFF摄取上升。ROI分析纹状体/小脑放射性比值^11C-raclopride由1.870±0.465(移植前)降至1.601±0.257(移植后);^11C-13.CFF由1.827±0.347(移植前)升至2.336±0.326(移植后)。大鼠旋转行为有所改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移植的RPE细胞可分化为多巴胺神经元。结论PET显像可为监测移植细胞存活、分化及转归提供一种在体、无创、可视化评价工具。
王瑞民郭喆张锦明沈丽尚爱加陈英茂姚树林尹大一田嘉禾
关键词:帕金森病
组合临床国际预后指数、病理免疫分型及中期PET/CT建立的模型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预后评估中的应用被引量:11
2019年
目的探讨结合影像(PET/CT)、病理(免疫分型)及临床(国际预后指数,IPI)建立的预后评估模型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中的应用。资料与方法收集经病理确诊的270例DLBCL患者的免疫分型[是否生发中心(GCB)来源]、IPI评分等,于化疗前及化疗后2个周期行^(18)F-FDGPET/CT成像,运用5分评分法(5PS)及最大标准化摄取值减少率法(△SUVmax)分析成像结果。通过随访分析患者的疗效及无进展生存率(PFS)、总生存率(OS)在组合预后模型(影像、病理、临床)与单一模型的差异。结果中位随访时间46个月。生存曲线显示单一模型中IPI、5PS及△SUVmax法PFS及OS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CB组与Non-GCB组免疫分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合模型PFS与OS显示不同组合模式高、中、低风险3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结合影像、病理及临床多参数建立的评估模型对DLBCL预后评估有显著意义。
朱海燕李菲赵瑜王全顺王瑞民
关键词: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氟脱氧葡萄糖F18免疫表型分型预后
PET在神经移植治疗帕金森病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05年
随着帕金森病 (PD)神经移植治疗方法的不断发展成熟 ,判定疗效的方法越来越显得重要。正电子成像 (PET)技术在活体内监测肾上腺髓质、胚胎组织和干细胞等移植物的存活、分化等过程 ,为鉴定疗效提供了一种定量的、动态的、可视化的指标 ,可应用于动物实验及临床工作中。
王瑞民田嘉禾
关键词:帕金森病
能窗下限对三维PET图像质量的影响被引量:3
2004年
目的探讨能窗下限对三维PET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1.模型实验。在9个直径各异的圆柱塑料管灌注放射性浓度为121kBqml的18F脱氧葡萄糖(FDG),形成热灶;在本底区灌注12.1kBqml的18FFDG水溶液形成背景区,热灶和背景区的放射性浓度比为10∶1。固定发射扫描的能窗上限(ULD)为650keV,能窗下限(LLD)分别设置为350,400及450keV,每次发射采集5min,扫描间隔1h,共12次,OSEM迭代算法重建图像。计算各热灶的对比度和信噪比。2.分别对脑、心脏及中上腹部(LLD420keV)进行各模型实验条件(或类似条件)的显像。结果1.模型实验结果。面积大小不一热灶的对比度均随采集LLD的升高而增加,而信噪比几乎保持不变。2.临床结果。①脑胶质瘤放疗术后450keVLLD时PET图像的分辨效果优于350keV,噪声也相对较低,易得出卫星灶的占位诊断。②陈旧性心肌梗死400keVLLD时PET图像明显比在350keV时清晰。③中上腹部显像420keVLLD时PET显像示腹主动脉的腔和壁分辨清楚,而350keV则不能。结论适当提高LLD可提高图像的对比度,减少噪声,对提高图像质量有一定帮助。
何义杰陈英茂邵明哲张书文尹大一徐白萱王瑞民姚树林丁勇关志伟田嘉禾
关键词:脱氧葡萄糖图像处理图像质量
目测分级法鉴别脑胶质瘤复发或残存的价值
2003年
王瑞民田嘉禾刘雁翎陈英茂
关键词:脑胶质瘤复发PET显像
^(18)F-FDG PET/CT在结直肠息肉样病变中的诊断价值
2021年
目的:探讨^(18)F-FDG PET/CT显像在结直肠息肉样病变中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9年5月肠镜检查发现结直肠息肉样病变60例患者,行^(18)F-FDG PET/CT显像,将所得PET/CT诊断结果与肠镜下病变大小、形态及活检病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60例患者中,^(18)F-FDG PET/CT显像发现结直肠异常高摄取48例,阳性率为80%,其中腺瘤17例,增生性息肉3例,高级别上皮内瘤变4例,腺瘤伴局部癌变9例,结直肠癌15例。48例患者中,隆起型病变21例,平坦型3例,侧向发育型肿瘤24例。48例患者中,病变大小、癌胚抗原(CEA)与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具有相关性(r=0.531、r=0.785,P均<0.001)。良性病变、癌前病变及恶性肿瘤组间,病变大小及SUVmax均提示各组间有显著差异(F分别为20.56、15.20,P均<0.001),其中良性病变组与恶性病变组有显著差异(P<0.001)。隆起型病变、平坦型病变及侧向发育型肿瘤组间病变大小有显著差异(F=11.44,P<0.001),其中隆起型病变组与侧向发育型肿瘤组有显著差异(P<0.001);SUVmax提示各组间无显著差异(P=0.131),其中隆起型病变组与侧向发育型肿瘤组无显著性差异(P=0.186)。通过ROC曲线计算,SUVmax及病变大小在鉴别良性和恶性/癌前病变的最佳临界值分别为6.95、1.95 cm,AUC 0.874、0.852,敏感度84.8%、82.6%,特异性78.6%、71.4%。结论:^(18)F-FDG PET/CT显像在结直肠息肉样病变中具有一定的临床诊断价值,对于病变的良恶性鉴别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沈智辉穆晨宁静王瑞民关志伟徐白萱
关键词:肠息肉病氟脱氧葡萄糖F18
PET/CT在胸水诊断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评价18F-FDGPET/CT在胸水良恶性判定中的作用。方法回顾2007年8月-2009年6月我中心以胸水原因待查且常规胸部CT检查仍不能明确胸水性质,行PET/CT检查的病人共59例,男43例,女16例。恶性胸水经病理学证实,包括组织活检、胸膜活检及胸水脱落细胞学检测。PET/CT图像分析分为胸膜有无转移及原发恶性病变和胸膜外远处转移病变两个方面。结果随访5-18个月,恶性胸水23例,良性22例,14例不能判定良恶性。PET/CT判断有无胸膜转移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分别为73.9%和81.8%;发现原发病变11例,胸膜外远处转移10例;指导穿刺6例。结论 PET/CT引导下活检穿刺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关志伟姚树林徐白萱王瑞民刘长滨尹大一田嘉禾
关键词:胸水肿瘤标记生物学PET/CT
胰腺外病变在^(18)F-FDG PET/CT诊断胰腺癌中的价值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探讨胰腺外病变在PET/CT诊断胰腺癌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3例因胰腺病变行PET/CT检查的病例,男52例,女21例,年龄30~78岁。手术(18例)、剖腹探查(4例)、细针穿刺(25例)和影像及临床随访(28例)证实恶性47例,良性26例,随访时间为6~17个月。初始诊断仅根据PET/CT所示胰腺原发病变的SUV值和CT征象,并将拟诊为恶性者分为肯定恶性和可疑恶性,胰腺外病变分为转移性和非转移病变,根据胰腺外病变对原发病变的诊断进行修正。分别统计胰腺外病变修正前后PET/CT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结果:PET/CT发现29例有胰腺外病变,26例为转移性病变,3例为非转移性病变,并对21例的诊断进行修正,修正前后PET/CT诊断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3.0%、69.2%、78.0%、83.0%、69.2%和93.6%、76.9%、87.7%、88.0%、87.0%。修正后PET/CT的6例假阳性中,3例为实性假乳头状瘤。结论:胰腺外病变,特别是转移性病变,提高了PET/CT诊断胰腺癌的准确性。实性假乳头状瘤是修正后PET/CT假阳性的主要原因之一。
关志伟王瑞民刘长滨尹大一张锦明徐白萱田嘉禾
关键词:胰腺肿瘤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