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秋杰
- 作品数:64 被引量:75H指数:5
- 供职机构:北京市大兴区人民检察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检察官学院科研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理论研究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生物学更多>>
- 犯罪嫌疑人羁押必要性审查实证研究被引量:1
- 2014年
- 自2013年1月1日起,新《刑事诉讼法》正式实施,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捕后羁押必要性审查也正式运行。但作为一项全新的制度,羁押必要性审查在实践中还存在不少问题:办案人员思想认识存有偏差、公检法沟通协调尚需磨合、羁押必要性评估仍需完善等。为了更好地维护犯罪嫌疑人的合法权益,保证羁押必要性审查得以发挥应有的价值作用,需要继续完善羁押必要性审查制度,增强可操作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 王秋杰
- 关键词:犯罪嫌疑人羁押必要性审查
- 侦查讯问同步录音录像制度的细化完善
- 2015年
- 我国2012年修改的《刑事诉讼法》第121条对侦查讯问同步录音录像制度进行了规定,这是法律第一次明确规定讯问录音录像,它提高了录音录像规定的位阶,意味着侦查讯问同步录音录像自此走上法治化道路。法律的生命在于实施。只有细化程序运行的步骤和元素,才能增强侦查讯问同步录音录像制度的活力。
- 王秋杰
- 关键词:侦查讯问同步录音录像
- 民事调解检察监督制度分析
- 2013年
- 2012年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扩大了检察机关对民事活动进行监督的范围、增加了监督的方式、强化了监督的手段,将民事调解检察监督制度予以法定化。文章对民事调解检察监督的范围、监督方式、监督手段、监督渠道等具体问题进一步深入研究和探讨,以保障社会公共利益和当事人、第三人的合法利益。
- 王秋杰
- 关键词:民事调解检察监督
- 职务犯罪嫌疑人供述动机实证调查与分析被引量:1
- 2012年
- 为研究关于职务犯罪嫌疑人供述动机的相关问题,对北京市监狱50名在押男性职务犯罪罪犯进行了调查问卷,问卷内容涉及犯罪嫌疑人供述动机形成的原因、促使供述动机形成的因素、嫌疑人的自我评价、嫌疑人在审讯中的表现等方面。调查结论要求侦查人员在审讯中一定要从案件实际出发,综合考虑犯罪嫌疑人的情况,运用合适的审讯方法与策略,促使犯罪嫌疑人如实供述。
- 王秋杰
- 关键词:职务犯罪审讯供述动机实证
- 案件管理专门化的路径构建
- 2012年
- 案件管理中心的设立有利于加强同部诉讼监督,强化案件质量控制,并使检察资源得到合理配置,但运行中也存在诸多问题。要使案件管理中心顺利运行,必须明确职责,定位准确,配备优秀的干警,并保证系统软件开发的统一性。
- 王秋杰孟艳代升龙
- 关键词:检察机关案件管理
- “以审判为中心”背景下职务犯罪侦查模式之转型
- <正>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要'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确保侦查、审查起诉的案件事实证据经得起法律的检验。''以审判为中心'的核心是'以庭审为中心',全面贯彻证据裁判规则,是对'侦查中心主义'的颠覆和纠正。'...
- 杨永华王秋杰
- 关键词:侦查人员出庭作证以事立案公诉引导侦查
- 文献传递
- 放贷型受贿与民间借贷行为的审查判断要点
- 2018年
- [基本案情]2010年,李某到北京市某镇工作后(任副镇长),王某(系某公司法定代表人、董事长)因要在该镇做生意,通过其表哥介绍,认识李桌.然后两人开始走动,平时来往较多,李某租住王某的一套房子居住。2013年3月.李某要求向王某放贷.通过转账和现金的形式,借给王某110万元。
- 王秋杰
- 关键词:民间借贷行为审查判断放贷受贿法定代表人副镇长
- 审查起诉阶段瑕疵证据补救程序的完善
- 2017年
- 瑕疵证据是介于合法证据与非法证据之间的一个过渡性证据,经过补正或作出合理解释,可以作为证据使用。可是,在审查起诉阶段,瑕疵证据补救存在范围不合理、启动方式单一、补救方式狭隘、治愈标准不明确等问题。造成瑕疵证据补救不力,既有"重实体、轻程序"观念的影响,相关制度规定不够具体,也有辩护人参与程度较低与补救不力缺乏追责等方面的原因。为保证审查起诉阶段瑕疵证据补救的效果,应当界定瑕疵证据的补救范围,拓展瑕疵证据补救程序的启动方式,完善瑕疵证据的补救方式,确定瑕疵证据的治愈标准,充分保障辩护方的知情权和参与权。
- 王秋杰
- 关键词:审查起诉瑕疵证据
- 国内外犯罪黑数研究综述被引量:1
- 2010年
- 从犯罪学研究一开始,犯罪黑数就成为犯罪统计的一大难题,多年来一些研究者对犯罪黑数作了一定的研究,实践意义并不大。德语国家和美国的犯罪黑数研究拉开了对犯罪黑数研究的帷幕,现阶段对犯罪黑数研究的重点集中于其概念、产生的原因、减少的对策。
- 王秋杰
- 关键词:犯罪黑数
- 职务犯罪嫌疑人供述动机实证研究
- 2012年
- 职务犯罪审讯是侦查人员与犯罪嫌疑人之间强有力的较量,犯罪嫌疑人抗审能力的增强、法律限制的增多等给审讯带来严峻的挑战。笔者通过对在押职务犯罪罪犯进行调查问卷,对犯罪嫌疑人供述动机形成的原因、自我评价等进行了分析,侦查人员应运用使用证据、利用矛盾、情感影响、认知重构等审讯方法,完善审讯体系,破解审讯难题,提高审讯水平,充分发挥审讯在查办职务犯罪中的价值。
- 王秋杰
- 关键词:职务犯罪审讯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