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农业科学

主题

  • 6篇大豆
  • 3篇生物学
  • 3篇生物学特性
  • 3篇普通大豆
  • 3篇扁茎大豆
  • 3篇大豆产量
  • 2篇玉米
  • 2篇主要害虫
  • 2篇苗期
  • 2篇害虫
  • 1篇豆苗
  • 1篇性状
  • 1篇玉米苗
  • 1篇玉米苗期
  • 1篇玉米螟
  • 1篇蛴螬
  • 1篇蝼蛄
  • 1篇为害
  • 1篇虫害
  • 1篇大豆苗期

机构

  • 8篇吉林省农作物...
  • 1篇吉林省农业科...

作者

  • 8篇王素云
  • 5篇田佩占
  • 3篇李伟
  • 3篇袁全
  • 2篇袁全
  • 1篇闫日红

传媒

  • 4篇大豆科学
  • 1篇农村实用科技
  • 1篇农村科学实验
  • 1篇吉林农业科学
  • 1篇吉林农业

年份

  • 3篇1999
  • 4篇1998
  • 1篇1997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改变普通大豆生物学特性提高大豆产量的研究Ⅱ.中国扁茎大豆的生物学特性被引量:13
1998年
中国扁茎大豆是个不稳定的分离群体。与普通大豆品种相比较,节数较多,节间较短,叶数较多,叶柄较短。群体中也有与美国扁茎大豆相似的顶端花序类型,开花结荚密集,但植株中下部仍然有大量花序。中国扁茎大豆可能是吉林20号大豆品种的突变体。
田佩占袁全孙永纯王素云李伟
关键词:扁茎大豆普通大豆生物学特性大豆
玉米苗期主要害虫及其防治
1999年
王素云
关键词:玉米苗期虫害蛴螬蝼蛄
改变普通大豆生物学特性提高大豆产量的研究Ⅰ.扁茎大豆的生物学特性被引量:12
1997年
与普通大豆品种相比较,扁茎大豆植株较矮,节间短;节数不多,但叶数多;叶片着生奇特;叶片较小,叶柄较短;顶端花序特长,开花结荚密集。
田佩占袁全孙永纯王素云
关键词:大豆生物学特性
玉米螟的为害与防治
1998年
王素云袁全
关键词:玉米螟
大豆品种产量稳定性研究 Ⅱ.多年份品种产量试验被引量:12
1998年
1989-1993年以不同熟期不同结荚习性的九个大豆品种为材料,在吉林省公主岭研究了大豆品种籽粒产量稳定性与品种生育期、结荚习性的关系。试验结果表明在供试条件下,即生育期间5-9月份降水量为370-740mm,有效积温为3000℃左右时,以中熟、亚有限结荚习性品种为最稳产。在不同气候条件的年份组合的平均表现中,中熟品种的稳产性比早熟品种、中晚熟品种好,但中熟品种中3种结荚习性间的稳产性差异不明显。在不适应熟期中,稳产性顺序是无限>亚有限>有限型品种。有限性品种在以丰年为主配合以中年的年份组合中表现出较好的稳产性。中晚熟亚有限和无限型品种则在以欠年为主配以中年的年份组合中表现出最好的稳产性,此种差异在早熟品种中不存在。对丰欠年的气候条件进行了讨论。
田佩占王素云闫日红
关键词:大豆
1975~1995年间吉林省大豆主要推广品种及其遗传关系被引量:1
1998年
1975~1995年21年间吉林省大豆主推品种共29个,分为中-中晚、中早、早熟和有限型品种4组。研究分析了它们的相互演替及遗传关系,并对今后的育种策略提出意见。中-中晚熟组中,形成了吉林3和吉林4→吉林18和吉林20→长农5和吉林27的主流遗传系统,还有九农9→丰交7607、吉林3→长农2、小金黄1号→吉林8、群选1等非主流系统。两类系统中,存在逐渐衰退现象,即后一品种较前一品种的推广表现差。在中早熟组中没有明显的主流系统。在早熟组中存在着丰收10→合丰23→合丰25主流系统,绥农4和吉林26也都岂有丰收号大豆的血缘。有限型品种组存在着早丰1→开育8、通农3→通农5、6→通农9、10两个主流系统。主推品种的血缘组成上,吉林18、吉林20、长农4等已有1/4的外来种质,吉林21、吉林27、丰交7607均含有多于1/4的外来种质,而长农5只有1/8的外来种质。含有1/4的外来种质的品种具有更大的推广优势。在育种中应制定一个既能保持外来种质占1/4,又能保证适应性品种的种质更加复杂、优良的杂交方案。
田佩占袁全王素云邹秀芳李伟
关键词:大豆
大豆苗期主要害虫及防治
1999年
一、蛴螬(蛭虫) 是大黑金龟甲的幼虫,属鞘翅目。主要为害大豆、玉米、高粱、甜菜幼苗的根。在吉林省两年一代,以成虫或幼虫在土中过冬。5月末到6月初移到10厘米以上的表土层,为害作物根部使幼苗枯死。
王素云
关键词:大豆苗期害虫
改变普通大豆生物学特性 提高大豆产量的研究 Ⅲ.大豆扁茎性状的遗传方式探讨被引量:13
1999年
美国扁茎大豆的扁茎性状是由一个隐性主茎因控制的,与普通大豆杂交的F2代中非扁茎株与扁茎株的比例为5∶1。F3代系统中,扁茎株的后代全部为扁茎。而F2代正常株或株高超亲株中,纯合显性(FF)的后代无扁茎株,杂合显性株的后代大多数不符合3∶1的理论值,表现出扁茎株比例大大减少。说明控制这个性状的基因除一个主茎基外,还有少数修饰基因起作用。中国扁茎大豆的植株可按扁化程度的大小分为六类。其中扁化程度较小和茎部分扁化的四、五类植株占52%,扁化程度呈中间类型的三类株占20%,扁化性最强的一、二类株占15%,正常株约占15%。其中三-四类植株的丰产性最好。扁茎性状在肥沃地更易表现出来。中国扁茎大豆与普通大豆的杂交F1代呈正常型。不同组合的F2、F3代中有40-90%的系统可出现扁茎株,扁茎株的出现机率为总株数的3-12%;不同组合间最多扁茎株系统中的扁茎株数F3代大大多于F2代,分别为13-70%,6.6-23.0%,F3代扁茎性状的纯合和程度比F2代大得多,选择比中国扁茎大豆更为纯合的扁茎品系是有可能的。中国扁茎大豆的扁化性状可能由一个主基因及多个微效基因控制。
田佩占袁全王素云邹秀芳李伟
关键词:扁茎大豆生物学特性大豆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