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贤智

作品数:24 被引量:267H指数:12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农业部油料作物生物学重点开放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2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3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主题

  • 15篇大豆
  • 11篇性状
  • 6篇QTL定位
  • 6篇QTL分析
  • 4篇倒伏
  • 4篇种质
  • 4篇小麦
  • 3篇氮量
  • 3篇倒伏性
  • 3篇豆种
  • 3篇选育
  • 3篇施氮
  • 3篇施氮量
  • 3篇重组自交系
  • 3篇自交
  • 3篇自交系
  • 3篇相关性状
  • 3篇抗性
  • 3篇QTL
  • 3篇大豆种质

机构

  • 14篇中国农业科学...
  • 8篇湖北省农业科...
  • 2篇长江大学
  • 2篇华中农业大学
  • 2篇中国农业科学...
  • 2篇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 23篇王贤智
  • 14篇周新安
  • 12篇周蓉
  • 10篇邱德珍
  • 10篇沙爱华
  • 10篇张晓娟
  • 8篇吴学军
  • 8篇董静
  • 8篇李梅芳
  • 8篇葛双桃
  • 8篇许甫超
  • 6篇单志慧
  • 6篇陈海峰
  • 5篇蔡淑平
  • 4篇涂赣英
  • 4篇张小娟
  • 2篇吴江生
  • 2篇张京
  • 2篇伍宝朵
  • 2篇杨中路

传媒

  • 5篇湖北农业科学
  • 4篇大豆科学
  • 4篇作物学报
  • 3篇中国油料作物...
  • 2篇大麦与谷类科...
  • 1篇安徽农学通报
  • 1篇武汉植物学研...
  • 1篇中国农学通报
  • 1篇植物遗传资源...

年份

  • 1篇2011
  • 3篇2010
  • 7篇2009
  • 5篇2008
  • 4篇2007
  • 1篇2006
  • 2篇2005
2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不同发育阶段大豆株高和茎粗QTL的动态分析被引量:7
2010年
利用中豆29×中豆32的重组自交系,以复合区间作图法对不同发育阶段的大豆株高和茎粗同时进行非条件和条件QTL定位,在11个连锁群检测到18个株高QTL,在9个连锁群检测到19个茎粗QTL。不同发育时期影响大豆株高和茎粗QTL的数量、加性效应和贡献率均不相同,QTL表达具有时序性和选择性,有些QTL仅表达1次,有些可多次连续表达。有3个株高QTL和1个茎粗QTL在3个年度重复表达,有6个株高QTL和2个茎粗QTL在2个年度重复表达。F连锁群上株高和茎粗QTL存在共位性,R1~R4期均有株高和茎粗QTL同时表达,但株高和茎粗QTL的增效基因不同,株高QTL表达次数多而茎粗QTL表达次数较少,前期(V4~R3)QTL表达数量多而后期(R4~R5)表达数量较少。株高和茎粗QTL的动态变化与表型相关分析结果一致,对于适期选择粗秆抗倒的高产材料具有指导作用。
周蓉陈海峰王贤智张晓娟单志慧吴学军邱德珍伍宝朵沙爱华杨中路周新安
关键词:大豆株高茎粗发育阶段QTL
小麦新品种鄂麦352的选育及其主要特征特性被引量:10
2009年
鄂麦352系我所采用阶梯式复合杂交法经多年系谱法选育而成,是一个丰产稳产、品质优良、综合抗病(逆)性强的突破性小麦新品种,在生产上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对生产绿色环保型商品小麦、发展"两高一优"农业、保障国家粮食增千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李梅芳董静许甫超高春保葛双桃王贤智张宇庆
关键词:选育栽培技术
密肥调控对啤酒大麦鄂32380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被引量:17
2008年
采用L9(34)正交表头设计的方法,研究了不同密度、施氮量对啤酒大麦鄂32380的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密度处理中以每公顷基本苗210万的产量最高,为6 514.5 kg,但不同密度处理之间无显著差异。②鄂32380的产量随着总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并且不同施肥处理间的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③密肥互作对产量具有极显著影响,以每公顷基本苗210万、施氮量165 kg和基本苗150万、施氮量165 kg为优势处理组合,每公顷产量分别为7 327.5和7 242.0 kg,极显著地高于其他处理组合。④通径分析结果,有效穗数和穗粒数是影响鄂32380产量的两个主要因子,生产上实现高产稳产的策略是:主攻穗数,提高穗粒数,兼顾增粒重。
葛双桃李梅芳许甫超董静王贤智杨永斌
关键词:啤酒大麦施氮量产量构成因素
湖北省大豆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分析被引量:17
2006年
利用SSR标记和UPGMA聚类分析,对64份湖北省大豆种质资源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27对SSR引物扩增出166条多态性带,SSR的遗传多样性指数分布范围,Simpson指数为0.2406-0.9037,平均值0.6960;Shannon—weaver指数为0.4800-2.4684,平均值1.4538。聚类分析将湖北省地方大豆品种分为3个类群,包括鄂中南江汉平原大豆类群,鄂西北大豆类群以及鄂东、鄂南和鄂西混合类群。江汉平原大豆地方品种表现出较高的遗传多样性水平。
周蓉张小娟王贤智沙爱华周新安涂赣英
关键词:大豆种质资源SSR
大豆幼苗根系性状的QTL分析被引量:20
2011年
为研究大豆幼苗期根系性状的遗传规律,以中豆29和中豆32构建的RIL群体为材料,在V2期测定水培幼苗根系性状(主根长、侧根数、根重、根体积和根冠比等)及相关性状(株重、茎叶重和下胚轴重等),以方差分析方法估算遗传参数,并采用复合区间作图法对大豆幼苗期根系等性状进行QTL定位。结果表明,在8个染色体上检测到20个根系及相关性状QTL,其中9个主效QTL位于第11和第14染色体,表型贡献率在10.5%~26.1%之间。在第11和第14染色体上,部分根系性状QTL与地上部性状QTL处于同一位置,其QTL的共位性与形态性状表型相关分析结果一致,反映了根系性状与地上部性状存在一定的关联。
周蓉陈海峰王贤智伍宝朵陈水莲张晓娟吴学军杨中路邱德珍江木兰周新安
关键词:大豆根系性状幼苗期QTL定位
大豆遗传图谱的构建和含油量的QTL分析被引量:9
2008年
以大豆重组自交系soy01群体中的255个家系为作图群体,利用225个分子标记和2个形态标记构建了一张包含27个连锁群的大豆遗传连锁图谱,总遗传距离1315.46cM,平均标记间距5.79eM。在构建遗传图谱的基础上,采用复合区间作图法,检测到10个与含油量相关的QTL。这些QTL分别位于大豆遗传图谱的A2、C2、D1b、M和N连锁群,解释的遗传变异范围为4.0%~12.2%。这些QTL中,4个与Soybase数据库中的QTL有可能是相同的位点,2个可能是新的位点,其余4个是否是新的位点还有待进一步验证。亲本中豆29和中豆32中均有增效基因分布,通过遗传重组可以提高大豆含油量。
王贤智周蓉张晓娟单志慧沙爱华陈海峰邱德珍李培武周新安
关键词:大豆含油量重组自交系QTL定位
弱筋小麦鄂麦251的选育及主要特征特性被引量:4
2009年
鄂麦251是湖北省农科院粮作所用"S048/B41062-1//鄂麦11"经系谱法选育的小麦新品种,其主要品质指标达到国家弱筋专用小麦品种品质标准(GB-17320-1998)。该品种具有中抗白粉病,中抗纹枯病和条锈病,高产、广适等特点。栽培方面应适时适量播种;合理施肥;合理化调;加强田间管理;防治好病虫害。
葛双桃李梅芳喻大昭许甫超董静杨立军王贤智
关键词:弱筋小麦选育
野生大豆(Glycine. soja)抗锈鉴定被引量:3
2008年
大豆锈病近年来已发展成为影响大豆生产的世界性病害。筛选抗锈资源是开展抗病育种的基础,从野生大豆中发掘抗锈资源有利于拓宽抗锈育种的遗传基础。采用离体叶片定量接种方法对513份野生大豆(Glycine so-ja)进行抗锈鉴定,得到抗病资源1份,其余均为感病资源。
单志慧单连民王贤智邱德珍张晓娟蔡淑平吴学军周新安
关键词:野生大豆大豆锈病抗性鉴定
大豆重组自交系群体荚粒性状的QTL分析被引量:36
2007年
利用大豆重组自交系soy01群体中的255个家系进行2年田间试验,采用两种作图方法,寻找一粒荚、四粒荚、每荚粒数等5个荚粒性状稳定的QTL。结果表明,利用区间作图法,2年共找到24个荚粒性状QTL,解释的遗传变异为5%-80%;利用复合区间作图法,2年共找到27个荚粒性状QTL,解释的遗传变异为4%-73%。利用复合区间作图法,2年找到2个重复出现、稳定的四粒荚QTL和2个每荚粒数QTL,为大豆荚粒性状QTL的精细定位和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提供了基础和依据。
王贤智张晓娟周蓉沙爱华吴学军蔡淑平邱德珍周新安
关键词:大豆QTL定位
不同密度和施氮量对鄂大麦507产量相关性状的影响被引量:10
2009年
研究了不同密度和施氮量对裸大麦鄂大麦507产量相关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高密度下,鄂大麦507群体最高茎蘖数较高,但成穗率偏低;在低密度下,最高茎蘖数较低,但成穗率较高。施氮量是影响鄂大麦507产量的主要因素,试验最高产量的密肥处理组合为每公顷210万基本苗、施氮水平165kg,单产为5156.87kg/hm2。密肥处理对鄂大麦507不同产量性状的影响效应不一致,有效穗数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密度和施氮量,穗粒数和千粒重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密度。高密高肥易导致植株变高,增加倒伏的危险;在低密高肥条件下,穗长增加、每穗小穗数增多;在高密低肥条件下,穗长变短、每穗小穗数变少。在产量构成因素中,有效穗数是影响鄂大麦507产量的主要因素。鄂大麦507生产上实现高产的栽培技术方案为前期促分蘖、中期保成穗、后期利于充分灌浆。
王贤智张京葛双桃董静许甫超李梅芳
关键词:裸大麦施氮量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