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金华

作品数:56 被引量:189H指数:8
供职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药物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3篇期刊文章
  • 13篇专利
  • 8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46篇医药卫生
  • 3篇生物学
  • 1篇理学

主题

  • 23篇细胞
  • 9篇肿瘤
  • 8篇活性
  • 7篇凋亡
  • 7篇药效
  • 7篇抗肿瘤
  • 6篇药物
  • 6篇腺癌
  • 6篇胶质
  • 5篇毒性
  • 5篇诱导细胞
  • 5篇诱导细胞凋亡
  • 5篇乳腺
  • 5篇乳腺癌
  • 5篇细胞凋亡
  • 4篇蛋白
  • 4篇毒性反应
  • 4篇药效活性
  • 4篇抑制肿瘤
  • 4篇神经胶质

机构

  • 45篇中国医学科学...
  • 10篇北京大学
  • 4篇西藏民族大学
  • 2篇中国医学科学...
  • 2篇内蒙古医科大...
  • 2篇山东方健制药...
  • 1篇成都中医药大...
  • 1篇贵阳医学院
  • 1篇河北工程大学
  • 1篇山东省中医药...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山西医科大学
  • 1篇山西医科大学...
  • 1篇天津中医学院
  • 1篇澳门大学
  • 1篇中药制药过程...
  • 1篇药监局
  • 1篇四川省医学科...
  • 1篇北京协和医学...
  • 1篇南方科技大学

作者

  • 56篇王金华
  • 40篇杜冠华
  • 14篇李婉
  • 6篇文宗曜
  • 5篇吉腾飞
  • 5篇喀蔚波
  • 5篇孙大公
  • 4篇刘艾林
  • 4篇吕扬
  • 4篇李莉
  • 4篇宋俊科
  • 4篇孙芳云
  • 4篇张莉
  • 3篇秦海林
  • 3篇袁天翊
  • 3篇杨秀颖
  • 3篇杨德智
  • 3篇曾柱
  • 3篇康德
  • 2篇唐军民

传媒

  • 5篇中药药理与临...
  • 4篇中国新药杂志
  • 3篇中国药理学与...
  • 3篇中国生物医学...
  • 2篇中国药理学通...
  • 2篇医药导报
  • 2篇生物物理学报
  • 2篇中国药理学会...
  • 1篇中国科学(C...
  • 1篇中国民族医药...
  • 1篇中国药学杂志
  • 1篇解剖学报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中国现代应用...
  • 1篇合成化学
  • 1篇基础医学与临...
  • 1篇北京生物医学...
  • 1篇中国血液流变...
  • 1篇医学分子生物...
  • 1篇药物评价研究

年份

  • 1篇2024
  • 4篇2023
  • 3篇2022
  • 6篇2021
  • 5篇2020
  • 7篇2019
  • 7篇2018
  • 5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2
  • 1篇2009
  • 4篇2006
  • 2篇2005
  • 4篇2004
  • 1篇2003
  • 1篇2002
  • 1篇2001
  • 1篇2000
5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用激光衍射法测量网织红细胞膜剪切弱性模量(E)和表面粘度被引量:1
2005年
按Bishop方法,在小鼠血液里诱导生成大量网织红细胞,然后提取网织红细胞。用激光衍射法测得小变形指数(DI)d和变形恢复过程(即松驰过程)中细胞变形恢复到最大值(DI)max一半的时间t0.5(变形恢复半时间),将测得结果分别代入细胞膜的膜剪切弹性模量(E)公式和表面粘度(μm)公式,计算出网织红细胞和成熟红细胞膜的膜剪切弹性模量(E)和表面粘度(μm),并用荧光偏振法测量它们的膜流动性。发现网织红细胞与成熟红细胞的膜的剪切弹性模量(E)和表面粘度(μm)及膜的流动性有着明显的不同。这对研究由于贫血等原因造成的网织红细胞增多情况下,全血的微观流变特性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对我们认识哺乳类网织红细胞的微观流变特性有重要理论意义及认识哺乳类动物网织红细胞向成熟红细胞转变的微观流变特性变化有着重要理论意义。
王金华喀蔚波孙大公文宗曜
BC-4抗炎作用及机制的研究
目的:乳香为常用中药,具有抗炎、镇痛、升高白细胞、促进伤口愈合和降低药物对胃粘膜的损伤等药理作用。BC-4为乳香的一个重要活性成分。本研究目的为探讨BC-4的抗炎作用及作用机理,实验方法:为阐明BC-4的抗炎作用及机理,...
王金华吉腾飞杨秀颖杜冠华
文献传递
阿伐麦布在制备预防或治疗胶质母细胞瘤药物中的应用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制备治疗胶质母细胞瘤的抗肿瘤药物,其所述药物为阿伐麦布。本发明的该药物通过线粒体通路诱导凋亡和来实现它抗胶质母细胞瘤的活性。本发明的该药物是通过非特异性阻滞细胞周期从而诱导细胞凋亡。本发明的该药物是通过p...
王金华刘金宜杜冠华庞晓丛李婉
文献传递
白花蛇舌草醇提物和半枝莲醇提物联用抗胰腺癌作用及机制研究被引量:11
2020年
目的探讨白花蛇舌草醇提取物(EEHD)、半枝莲醇提取物(EESB)及其联用的体内外抗胰腺癌作用及机制。方法MTS法检测不同浓度EEHD、EESB(200.0、100.0、50.0、25.0、12.5、0μg/mL)及不同比例(1∶3、1∶1、3∶1)联合对胰腺癌Panc28、胰腺导管上皮Hped6-C7细胞生长的影响,Chou-Talalay法评价两药联合的作用效果;人胰腺癌裸鼠移植性肿瘤模型评价EEHD、EESB(200 mg/kg)及二者联用(100 mg/kg+100 mg/kg、50 mg/kg+150 mg/kg、150 mg/kg+50 mg/kg)的体内抗肿瘤作用;ELISA法检测EEHD(50μg/mL)、EESB(50μg/mL)及EEHD+EESB(25μg/mL+25μg/mL)对Panc28、ASPC-1细胞上清葡萄糖及乳酸水平的影响;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其对PKM2/PKM1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EEHD、EESB均能有效抑制胰腺癌细胞的增殖,两药联合指数(I)值均小于1,提示二者具有协同作用。体内实验表明,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均可显著抑制胰腺癌生长(P<0.05),联用组作用明显优于单药组,且1∶1比例效果最好。与对照组比较,两药单用、联用均可显著抑制葡萄糖摄取、乳酸分泌并降低PKM2/PKM1比率,且联用效果更好(P<0.05)。结论EEHD、EESB联用体内外均可协同抑制胰腺癌的生长,其机制可能与影响肿瘤糖酵解有关。
伍友春张昆康志龙赵新王金华许焕丽
关键词:胰腺癌糖酵解
DL1106与doxorubicin和paclitaxel协同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目的 探讨DL1106与doxorubicin和paclitaxel对三阴性乳腺癌细胞协同作用效果及研究机制.方法 将三阴性乳腺癌细胞MDA-MB-231和BT549分为4组,对照组,DL1106, DL1106 +do...
王金华杜冠华
关键词:DOXORUBICINPACLITAXEL
青风藤安全性研究进展被引量:20
2019年
青风藤是防己科植物青藤及毛青藤的干燥藤茎,具有降压、抗心律失常、抗炎和抗肿瘤等作用。该文通过查阅文献并结合现代药理研究,分析青风藤的毒性以及引起毒性反应的物质基础和分子机制,评价青风藤毒性反应与药效活性的关系,分析毒性反应的主要临床表现及对策,以期为科学认识和临床合理应用青风藤提供参考。
郑湘锦任利文李婉王金华杜冠华
关键词:青风藤青藤碱毒性反应药效活性
中药注射剂的安全性及对策被引量:4
2019年
中药注射剂是我国自主研制的突破传统给药方式的新剂型,使中药具有无消化道吸收、起效迅速、生物利用度高等特点,最大程度上解决了中医临床急救用药的需求,弥补了长久以来的空缺,在现代医疗实践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近10多年来,随着中药注射剂的广泛使用,不良事件的发生不断增加,中药注射剂的安全性问题引起人们广泛关注。归根结底,中药注射剂导致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大概可分为两方面,一方面是生产研发环节出问题,如中药注射剂研发时处方药物选择的误区,中药注射剂制备工艺落后,质量标准偏低以及临床前研究的局限性等;另一方面临床使用不规范,如超适应症、超剂量用药,配伍使用不合理等。本文就当前中药注射剂存在的质量及临床使用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对策,为今后中药注射剂研究及安全使用奠定基础。
白埔牛艺璇任利文王金华肖斌
关键词:中药注射剂合理用药安全性
DL1106与doxorubicin和paclitaxel协同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2016年
目的探讨DL1106与doxorubicin和paclitaxel对三阴性乳腺癌细胞协同作用效果及研究机制。方法将三阴性乳腺癌细胞MDA-MB-231和BT549分为4组,对照组,DL1106,DL1106+doxorubicin,DL1106+paclitaxel组作用24和48 h。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和细胞周期;用JC-1检测细胞膜电位;用Caspase-Glo?3/7 assay检测细胞内胱天蛋白酶活性;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细胞周期、细胞凋亡相关蛋白表达。采用si RNA技术敲低P53和PUMA的表达后检测药物联合对细胞的作用效果。结果与DL1106单独作用组细胞相比,DL1106与doxorubicin和paclitaxel联合作用组的细胞在48 h后凋亡率显著下降。DL1106与doxorubicin和paclitaxel联合作用导致细胞膜电位大幅下降并使细胞内胱天蛋白酶活性显著升高。同对照组相比,DL1106,DL1106+doxorubicin,DL1106+paclitaxel作用组的细胞均抑制MDM2的表达,促进P53和PUMA的表达。DL1106+doxorubicin,DL1106+paclitaxel协同作用抑制细胞Cyclin D1和Bcl-2的表达,促进BAX的表达。用P53si RNA和PUMA si RNA分别敲低细胞P53和PUMA的表达后,发现DL1106+doxorubicin,DL1106+paclitaxel联合作用效果明显减弱。结论 DL1106与doxorubicin和paclitaxel对三阴性乳腺癌细胞均具有协同作用,且这种协同作用通过P53/PUMA/BAX/caspase途径发挥作用。
王金华杜冠华
关键词:DOXORUBICINPACLITAXEL
他汀类药物致新发糖尿病的危险因素、病理机制及防治措施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21年
他汀类药物是一类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抑制剂,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一级和二级预防。然而长期使用他汀类药物与新发糖尿病的风险具有相关性。研究表明他汀类药物可对胰腺β细胞、周围组织以及相关基因产生影响,进而导致新发糖尿病。本文对他汀类药物致新发糖尿病的危险因素、病理机制及防治措施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该类药物的合理应用、患者的个体化治疗以及相关的基础研究提供参考。
顾宇虹宁海宁王金华肖斌杜冠华
关键词:他汀类药物病理机制
干扰素γ诱导溶酶体巯基还原酶在乳腺癌诊断及预后评价中的应用
本发明属于生物技术和医学领域,涉及干扰素γ诱导溶酶体巯基还原酶在乳腺癌诊断及预后评价中的应用。具体而言,本发明公开了干扰素γ诱导溶酶体巯基还原酶在作为乳腺癌诊断及预后评价生物标记物中的应用。本发明的标志物在乳腺癌患者中血...
王金华杜冠华任利文李婉富炜琦郑湘锦刘金宜李莎杨艺辉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