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随继
- 作品数:111 被引量:1,149H指数:20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知识创新工程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水利工程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河流阶地的形成、演变及环境效应被引量:30
- 2006年
- 河流阶地是河流地貌演变的历史产物,它记录了河流演变过程中的有关环境变化信息,是剖析河流历史演变的关键地貌体。本文从河流阶地的地貌特征、形成原因、环境响应和有关测年技术等方面,比较全面地论述了河流阶地的发育、演变及其意义,并对相关问题进行了初步讨论。认为河流阶地是河流系统和环境综合作用的产物,对河流阶地的研究可以反演研究区地质构造、古河流动态及气候等信息,是揭示研究区环境信息的重要地貌单元。
- 魏全伟谭利华王随继
- 关键词:河流阶地环境响应气候变化
- 无定河流域产沙量变化的淤地坝效应分析被引量:14
- 2008年
- 无定河流域1971~1989年的年均流量、悬移质含沙量及输沙率比1954~1970年的明显变小,而月均水沙过程曲线也发生了明显变化。上述水沙过程的变化受到1970年以来人类活动的强烈影响,而淤地坝建设是主因。为探讨淤地坝的减沙效应,提出淤地坝有效减沙面积这一概念,并拟合了动态变化的淤地坝有效减沙面积与年份之间的关系,发现该关系曲线与无定河流域各年代产沙量的变化情况相符。自1990年以来无定河流域淤地坝有效减沙面积呈明显递减趋势,导致了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该流域的产沙量出现增大现象。为了抑制该流域的产沙量,势必需要加大淤地坝建设的力度。如果想使该流域的产沙量逐渐减少,则至少要使流域内年淤地坝有效减沙面积逐年增加。
- 王随继冉立山
- 关键词:水沙变化淤地坝
- 分汊河流和网状河流的多河道形成机理
- 分汊河和网状河流是否为同一种河型这一总是已经引起人们的关注,一些研究人员从河道平面形态、河道间地的沉积物组成等方面认为它们是不同的河型.作者对中国长江的上述两类河型的多河道形成机理进行了剖析,认为分汊河流多河道的形成遵循...
- 王随继
- 关键词:网状河流河漫滩
- 文献传递
- 黄河内蒙古头道拐断面形态变化及其对水沙的响应被引量:22
- 2009年
- 根据黄河上游位于弯曲—顺直过渡段的头道拐断面的多年实测水文、泥沙数据和断面资料,分析了断面对上游一系列水利工程在时间尺度上的调整响应过程。结果发现,头道拐断面的形态变化强烈受到上游水库运行的影响,在一系列水库投入运行后,河床粗化现象一直持续到三湖河口断面以下。头道拐断面悬移质泥沙中值粒径在水库运行后表现为先增大,然后减小,最后再增大的三阶段性特征,并且自1986年龙羊峡与青铜峡、刘家峡等水库联合运用以后,该三阶段性特征的变化幅度明显较只有青铜峡、刘家峡水库单独运行时段(1969-1986年)小。另外,自1987年以来,头道拐断面河道的横向摆动速率大幅减小,断面形态及位置趋于稳定,有利于当地百姓正常的生活和生产。
- 冉立山王随继范小黎闵石头赵建明张瑞峰曾国平
- 关键词:水库黄河上游
- 黄河银川平原段河床沉积速率变化特征被引量:7
- 2012年
- 黄河银川平原河段近几十年来面临较大的洪灾威胁,几次大洪水造成了很大的经济损失,人们常常将这归结为黄河上游修建大坝导致该河段河床沉积增强所引起的结果。为了分析该河段河床的沉积速率的历史变化特征,用地质尺度时段平均方法、90万年以来不同时段的相关性分析方法以及当前河道断面实测方法分别对其沉积速率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相关性分析方法中的脉冲函数关系可以很好地估算其历史沉积速率的变化趋势,并且自距今90万年以来其沉积速率大致具有增大的趋势,在2万年左右达到峰值3.43 cm/a;自距今2万年以来其沉积速率有减小的趋势;根据该关系式估算的目前河床沉积速率数值为0.51 cm/a,这与河道断面实测方法估算的该河段河床的平均沉积速率为0.3 cm/a比较接近。显然,该河段的现代河床沉积速率远小于历史上最高的沉积速率,近年来水土保持、大坝建设等人类活动使得进入银川平原河段的粗泥沙明显减少,从而降低了该河段的河床沉积速率。
- 王随继
- 关键词:黄河银川平原河床沉积速率
- 不同河型的河流沉积特征比较研究
- 论文在提出河型新分类后,通过实例研究了网状河流、辫状河流、分汊河流和曲流河的沉积体系和沉积模式以及有关砂体的渗透率非均质性,并讨论了河型的转化模式和主要控制因素.
- 王随继
- 关键词:河型转化
- 黑河中游甘州区地下水埋深变化的时空分异被引量:8
- 2013年
- 根据黑河中游甘州区地下水位埋深时间变化的相似性和差异性,选择了4个典型站点,分析其地下水埋深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及产生的原因。继而基于测井埋深时间序列变化的相似性、测井位置的临近性以及地下水补给的一致性,将整个研究区分成了4个分区。第Ⅰ分区地下水总体呈下降趋势,但波动性很大,且2001年以后地下水出现上升的迹象;第Ⅱ分区地下水位呈持续下降趋势;第Ⅲ分区地下水位在分水措施实施前缓慢下降,分水后地下水位显著下降;第Ⅳ分区地下水位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并对每个分区地下水位的变化从地下水的补给和利用等方面进行了阐述。
- 闫云霞王随继颜明贺莉
- 关键词:地下水埋深时空分异黑河中游
- 河流比较沉积学与河流砂岩油藏开发被引量:14
- 1998年
- 在比较沉积学理论的基础上对古现代河流类型及其沉积特征、影响因素进行研究、比较和归纳,以现代河流沉积学的研究成果对比研究了古代不同类型河流成因的沉积岩的沉积特征、砂体形态及其孔渗特征,从而为河流砂岩储层中油气的勘探和开发提供依据.
- 尹寿鹏任明达王随继
- 关键词:砂体非均质性
- 黄河宁夏河段河道演变及其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30
- 2010年
- 通过对黄河宁夏河段下河沿、青铜峡和石嘴山三个水文站的水文泥沙资料的分析,初步揭示了水库修建及其运用方式对下游河道冲淤变化的影响。结合上述站点的河道大断面及加密断面的形态变化,得出黄河宁夏河段河道冲淤变化在银川平原的砂质辫状河段最剧烈,在青铜峡大坝下游不长的砂砾质辫状河段相对强烈,而在青铜峡大坝以上的卵石质辫状河段不明显。河相系数与水力半径的关系式表明:宁夏河段的河相系数主要取决于水力半径,而水力半径取决于断面平均流速,即黄河宁夏河段的河道演变取决于过水断面平均流速。
- 范小黎王随继冉立山
- 关键词:黄河河道演变水力半径影响因素
- 网状河流多重河道形成过程的实验模拟被引量:7
- 2004年
- 网状河流是受到人们关注的新型冲积河流,其水文特征、地貌特征和沉积特征已经不同程度地被揭示。然而,网状河流的水槽实验迄今仍是空白,而水槽模拟实验是在时间和空间都大大缩小之后的自然界河流演变过程的再现。本文报道的是在实验水槽中通过原河道决口后网状河流的发生和演变过程。实验初始条件为:水槽辅助区的待决口河道,目标区为轴部略微下凹的长方形泛滥平原(4.5 m×16.5 m),其上下层分别为1.5 cm厚、中值粒径为0.0132 mm的高岭土层和0.5 m厚、中值粒径为0.188mm的天然细砂层,从5.5 m-17 m区段的平均纵比降为0.0058,17m-22m区段的平均纵比降为0.0077。采用的定常流量为3 L/s,悬移质输沙量在前3小时为4.5g/min,其后为1.2 g/s。实验总历时50小时。实验初期,目标区的上游段以垂向加积作用为主,中游以随机侵蚀为主,下游以溯源侵蚀为主,在13.5小时左右,相互连通的多重河道的网状河流体系的雏形基本展现。此后至25.5小时,网状河道的演变以下蚀为主演变为以适度的侧蚀,但河岸的后退幅度很小,标志网状河道逐步过渡到成熟期。从25.5小时至50小时,个别河道的局部废弃和决口是该成熟期网状河道演变的新特点。实验成功地模拟了天然网状河流的形成、发展和演变过程,同时也证明了它是不同于分汉河流的河型。这不?
- 王随继薄俊丽
- 关键词:网状河流加积泛滥平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