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浩
- 作品数:27 被引量:76H指数:6
- 供职机构:南通大学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南通市科技计划项目上海市卫生局青年科研基金南通市科技局资助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政治法律更多>>
- 胸膜窗多层螺旋CT多平面重组和仿真内窥镜表现
- 曹和涛夏振铎王美容田浩陈小华刘婷婷
- 乳腺断层融合技术辅助钼靶摄影对乳腺病变的诊断价值被引量:4
- 2018年
- 目的:探讨乳腺断层融合摄影消除了钼靶影像二维重叠影像,提高乳腺病变检出率、降低召回率。方法:统计本院2016年10月~2018年6月乳腺手术患者96例,均先乳腺钼靶摄片,发现可疑病灶,加摄患侧、单体的断层融合摄影。图像由两名主治以上的医生对FFDM、TOMO影像进行分析,参照2013版BI-RADS标准进行分类,并做出综合性的影像诊断。用McNemar检验精确Sig(两两交叉)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通过对96例乳腺钼靶联合断层融合摄影影像学诊断BIRADS-Ⅳa以上71例。统计学分析,CC+MLO位与断层融合图像两两比较,P=0.00 <0.01,有统计学意义。术后病理结果分别为乳腺癌70例,结合病理结果影像诊断率乳腺癌90.5%。结论:乳腺钼靶与断层融合联合摄影可显示致密性乳腺内部结构及明确腺体结构扭曲原因,提高了病变检出率及降低召回复检率。断层融合摄影作为乳腺检查的新技术,具用良好的应用前景。
- 周美亚赵金丽吴晓颖刘蓓蒂田浩
- 关键词:乳腺钼靶摄影影像诊断病理诊断
- 软组织肉瘤MR T_2WI特征与组织病理分级关系被引量:2
- 2014年
- 目的:探讨软组织肉瘤的MR T2WI特征可否用于高、低级别软组织肉瘤鉴别。方法:分析新辅助化疗与术前行MR T2WI检查的软组织肉瘤患者41例。通过组织学标本记录每例软组织肉瘤的病理分级。在MR T2WI上分析瘤体的深度、尺寸、信号强度、信号异质性、瘤体边缘和病灶周围信号特征。结果:软组织肉瘤低级别与高级别的MR T2加权像特征分析10项指标中,其中5项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瘤体尺寸(5cm,P=0.047)、T2信号异质性(P=0.022)、瘤体边缘(P=0.001)、瘤周包膜(P=0.003)、瘤周高信号(P=0.049)。结论:MR T2WI形态特征有助于诊断高级别低级别软组织肉瘤的病理学分级。
- 王宇峰田浩候冬梅
- 关键词:软组织肿瘤磁共振成像术诱导化疗穿刺活检术
- DCE-MRI联合DWI对子宫内膜癌病理分级的诊断价值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探讨磁共振动态对比增强成像(DCE-MRI)联合弥散加权成像(DWI)评估子宫内膜癌病理分级的临床价值。方法:接受手术治疗的子宫内膜癌患者81例,术前均行DCE-MRI和DWI检查,比较高级别和低级别子宫内膜癌Ktrans、Kep及ADC值,分析DCE-MRI联合DWI在子宫内膜癌病理分级诊断中的价值。结果:高级别子宫内膜癌Ktrans、Kep和ADC值明显低于低级别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高级别与低级别子宫内膜癌Ve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CE-MRI参数Ktrans、Kep与DWI参数ADC的ROC曲线下面积(AUC)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Ktrans、Kep与ADC联合诊断的AUC大于单一参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磁共振DCE及DWI能较好评估子宫内膜癌的病理分级,联合诊断效能更佳。
- 曹蕾杨立赟田浩李敏达吴晓颖赵金丽
- 关键词:弥散加权成像子宫内膜癌病理分级
- 单纯腹腔网膜脂肪突入膈肌裂孔临床相关性及MSCT表现特征研究被引量:1
- 2015年
- 目的探讨单纯腹腔网膜脂肪突入膈肌裂孔("孔征")临床相关性及CT表现特征。方法搜集MSCT检查发现"孔征"患者116例,分析:1"孔征"脂肪囊、网膜血管形态特征及相关性;2"孔征"检出率与其部位、肝硬化、年龄和性别相关性并行2检验;3不同部位及类型"孔征"脂肪囊大小差异并行t检验。另随机选取无"孔征"患者41例,测量腹腔矢状径,与等量全腹扫描"孔征"组比较并行t检验。结果116例"孔征"脂肪囊主要呈类圆、半月、分叶和梨形,MPR主要呈膨隆和疝囊形2类,网膜血管多僵直指向裂孔,其中,23例呈扇骨状或"∩"形突入裂孔,26例囊内积液,4例呈脂中脂征象。"孔征"总检出率为0.91%,其中,胸腹膜、食管和IVC裂孔分别为0.17%、0.45%和0.30%;后两者显著多于前者(P<0.05);老、中、青三组分别为1.74%、0.69%和0.38%,老年组显著高于中青年组(P<0.01);男女组分别为1.09%和0.69%(P<0.05);腔静脉裂孔肝硬化组为3.33%,无肝硬化组为0.30%(P<0.01)。疝囊形各径值显著大于膨隆形(P<0.05);腹腔矢状径均值"孔征"组为(12.36±5.01)cm,对照组为(10.12±4.22)cm(P<0.05)。结论"孔征"与年龄、性别、肥胖和肝硬化相关,膨隆形脂肪囊网膜血管僵直指向裂孔及疝囊形脂肪囊网膜血管僵直"∩"形突入裂孔是其形态特征;前者提示裂孔功能减退,后者提示单纯性裂孔网膜疝形成。
- 苏海曹和涛于芹田浩刘婷婷陈小华
- 关键词:脂肪网膜膈肌裂孔
- 提高医学影像学教学质量的初步探讨被引量:2
- 2005年
- 徐剑峰田浩
- 关键词:医学影像学教学质量多媒体教学
- 多层螺旋CT多平面重组诊断食管裂孔网膜疝被引量:9
- 2012年
- 目的探讨MSCT多平面重组(MPR)诊断食管裂孔网膜疝(EHOH)的价值。方法 5例经手术证实的EHOH均行MSCT平扫及增强检查,获取亚毫米数据作MPR及最大密度投影(MIP),在贲门部测量食管裂孔(EH)大小。以EH膈上脂肪囊与腹腔网膜脂肪相连、胃左动脉(GLA)穿EH及贲门位置正常作为EHOH诊断标准,由3位不知手术结果的高年资医生分别回顾性分析横断位和MPR图像进行判断。结果 5例横断位均显示EH膈上大小不等囊状脂肪密度影,其中椭圆形2例、类圆形2例及分叶形1例,内见点条状高密度影,增强有强化;1例伴转移性淋巴结肿大,1例伴小网膜转移,3例伴腹腔积液;2例判断准确。5例MPR直观显示脂肪囊与腹腔脂肪相连,4例GLA穿EH,主干僵直和食管支附近呈"∩"形特征形态;5例均作出准确诊断。结论 MSCT MPR清晰显示EH膈上脂肪囊与腹腔网膜脂肪相连及GLA穿EH的形态特征,对EHOH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 曹和涛陆健周亚生刘婷婷田浩生晓惠陈小华张勤慧包雪平刘晓艳
- 关键词:多平面重组
- 医源性膈疝MSCT多平面重组表现
- 2015年
- 目的分析食管癌术后继发医源性膈疝(IDH)的MSCT多平面重组(MPR)表现,探讨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4年3月间食管癌术后继发IDH 16例。将其CT号随机混编入其他50例食管癌术后无食管裂孔(EH)扩大患者队列,由2名不知研究目的从事腹部影像诊断的高年资医师分别就横断位和MPR图像进行判断。对不同医师、不同方法判断结果及影像表现差异采用χ2检验。结果 16例IDH中3例局限性于EH,横断位2例呈假"肠套叠"征,1例呈肠扭转表现;MPR直观显示肠管挤入EH顶压胸腔胃呈"壁贴壁征"。13例超出EH范围,横断位表现为胸腔内肠管于各方向汇聚于EH处胸腔胃,其中,前外、后外及前后外侧分别为9例、5例和2例,前外侧明显多于前后外侧(χ2=6.79,P<0.05),2例并肠系膜扭转;MPR直观显示胸腔内管肠及其系膜血管通过EH与腹腔相应结构连通。由2名医师横断位提示IGH诊断分别为3例和4例,MPR全部提示IDH诊断,均显著高于横断位(χ2=21.89,19.20,P值均<0.05)。结论食管癌术后继发IDH横断位表现隐匿,仔细观察并及时辅以MPR,对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 黄理华曹和涛于芹苏海田浩刘婷婷陈小华
- 关键词:食管裂孔
- MRI弥散加权成像对胶质瘤分级的临床价值
- 2015年
- 目的 :评价MRI弥散加权成像(DWI)中表观弥散系数(ADC)在胶质瘤术前分级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8例经病理证实胶质瘤患者MRI资料,包括12例低级别(WHO I级和II级)胶质瘤(A组)和16例高级别(WHO III级和IV级)胶质瘤(B组)。在DWI序列ADC图中分别测量两组肿瘤实质、肿瘤边缘及其对称位置正常脑组织的ADC值,并比较其差异。组间及组内比较两组患者肿瘤实质及肿瘤边缘ADC值之间的差异,分析肿瘤实质ADC值与病理级别之间的相关性。结果:A组肿瘤实质、肿瘤边缘、对称正常脑组织ADC值分别为1.32±0.34(×10-3mm2/s)、1.59±0.28(×10-3mm2/s)、1.63±0.33(×10-3mm2/s);B组肿瘤实质、肿瘤边缘、对称正常脑组织ADC值分别为0.98±0.31(×10-3mm2/s)、1.09±0.35(×10-3mm2/s)、1.62±0.29(×10-3mm2/s)。两组肿瘤实质ADC值均低于对称位置正常脑组织(P<0.05)。A组肿瘤实质及肿瘤边缘ADC值明显高于B组(P<0.05)。A组肿瘤边缘ADC值虽稍低于对称正常脑组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B组肿瘤边缘ADC值明显低于正常脑组织(P<0.05)。肿瘤实质ADC值与病理分级呈明显负相关(r=-0.712,P<0.05)。结论:ADC值有利于胶质瘤术前准确分级,判断肿瘤的侵袭性,从而有助于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
- 生晓惠李敏达王欣全田浩周国锋顾红梅
- 关键词:磁共振检查弥散加权成像表观弥散系数胶质瘤
- 基底节铁沉积差异的SWI研究:不同利手者间的差异
- 2017年
- 目的:使用磁敏感加权成像(SWI)探讨左、右、混合利手人群铁沉积的差异。方法:共有87个正常人(年龄20~45岁,46例男,41例女)入组,分三组:右利手(51例),左利手(19例)或混合(17例)。磁共振检查包括常规和SWI序列,采用相位图量化铁沉积在尾状核头部和豆状核的角弧度差异,并进行各组间比较。结果:左豆状核区铁沉积:左利手明显低于右利手(P<0.001)和混合手(P=0.006),后两者间没有显著差异(P=0.545);右豆状核区铁沉积:右利手低于左利手组(P<0.001),其余之间无差异(P=0.07,0.121)。双侧尾状核头区铁沉积各组间未见显著性差异。结论:成人豆状核铁沉积因利手不同而有显著性差异,左侧豆状核以左利手者最低,右侧豆状核也是右利手低于左利手,而尾状核头部铁沉积则无此种差异。
- 田浩赵金丽周国锋陈小华吴献华顾红梅
-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磁敏感加权成像铁沉积右利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