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婕 作品数:11 被引量:54 H指数:4 供职机构: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甲型流感病毒抗原及核酸检测联合应用研究 被引量:7 2021年 目的通过大样本流感样病例检测,明确抗原检测与核酸检测两种方法联合应用原则,从而快速明确流感诊断,控制流感暴发,减少资源浪费。方法采集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北京同仁医院发热门诊的4622份流感样病例咽拭子标本,其中流感季3230份,非流感季1392份,采用快速抗原法和实时荧光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qPCR)两种方法对其进行流感病毒检测。不一致结果采用第二种核酸检测试剂进行比对。比较快速抗原法对于不同年龄敏感度与特异度的差异,以及不同亚型、不同病毒载量的检出差异。结果甲型流感病毒快速抗原法的敏感度为33.7%(577/1710),特异度为93.5%(2723/2912),与qPCR的一致率为71.4%(3300/4622)。在流感季,甲型流感病毒快速抗原法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4.1%(570/678)和57.4%(1464/2552)。在非流感季,其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分别为8.0%(7/88)和96.5%(1259/1304)。甲型流感病毒快速抗原法与乙型流感病毒存在交叉反应,为2.3%(18/766)。儿童的敏感度比成人高[56.7%(164/289)比29.1%(413/1421)]。快速抗原法对于不同流感亚型(H1N1和H3N2)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31,P=0.718),其敏感度随循环阈值(Ct值)增大而降低。结论甲型流感病毒快速抗原法阳性结果可确诊。在流感季,甲型流感病毒抗原阴性应进行核酸检测,而非流感季阴性结果可排除感染。快速抗原法对儿童的敏感度比成人高,敏感度与Ct值呈负相关。 周倩倩 赵建玉 隋文君 黄艳飞 王玫 张明新 孙宇峰 袁梁 白婕 曹晶晶 张韶雅 张桂 岳燕 鲁辛辛关键词:流感病毒A型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年龄 不明原因眼眶疾病患者血清IgG4及自身抗体检测分析 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探讨以不明原因眼眶病变为主要表现的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G4(IgG4)水平及自身抗体成分,分析血清IgG4及自身抗体检测在眼眶疾病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选择2013年10月至2016年10月就诊于北京同仁医院眼科、以不明原因眼眶病变为主要表现的患者366例作为眼眶疾病组,同时以同期就诊于该院风湿免疫科以自身免疫性疾病为主要表现的患者266例作为对照组,采用散射比浊法检测各组血清IgG4含量,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各组血清抗核抗体(ANA)、抗双链DNA(dsDNA)抗体,采用线性免疫印迹法检测各组血清抗可提取性核抗原(ENA)抗体,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各组血清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分别采用卡方检验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眼眶疾病组血清IgG4阳性检出率为36.1%(132/366),高于对照组的27.1%(72/2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705,P=0.017).且眼眶疾病组血清IgG4≥1350mg/L的阳性检出率为29.0%(106/366),也高于对照组的21.8%(58/2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07,P=0.043).在自身抗体检测方面,眼眶疾病组ANA阳性检出率为17.8%(65/366),低于对照组的28.6%(76/2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389,P=0.001);抗ENA抗体阳性检出率为4.6%(17/366),低于对照组的9.0%(24/2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66,P=0.027);眼眶疾病组所有病例均未检测出抗dsDNA抗体;眼眶疾病组仅3例患者血清ANCA阳性,阳性检出率为0.8%(3/366),与对照组的3.0%(8/266)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127,P=0.077).结论眼眶疾病患者常伴有血清IgG4水平明显升高,但自身抗体检测多为阴性,提示IgG4可能与眼眶疾病有一定关联. 何小魁 刘向祎 岳燕 白婕 张晓红关键词:眶疾病 免疫球蛋白G 自身抗体 自身免疫疾病 不同抗体检测对风湿病性葡萄膜炎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探讨人类白细胞B27抗原(HLA—B27)、抗核抗体(ANA)、抗双链DNA抗体(anti-dsDNA)和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ANCA)检测对风湿病性葡萄膜炎的诊断价值。方法连续收集2012年3月至2016年3月就诊于北京同仁医院且长期生活于北京及其周边地区的初诊非感染性葡萄膜炎患者724例,检测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HLA—B27抗原表达和血清中ANA、anti—dsDNA和ANCA表达情况,并通过收集详细临床资料,结合影像学和病理学检查等明确葡萄膜炎患者是否患有风湿病及风湿病类型。结果724例初发非感染性葡萄膜炎患者中,共确诊风湿病性葡萄膜炎285例(占39.4%);其中男135例,占47.4%,女150例,占52.6%;男性患者的平均年龄为(41±14)岁,低于女性患者的平均年龄(44±14)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8,P〈0.05)。285例风湿病性葡萄膜炎包括176例脊柱关节炎性葡萄膜炎、48例原发性系统性血管炎性葡萄膜炎、22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性葡萄膜炎、18例原发性干燥综合征性葡萄膜炎、16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性葡萄膜炎、5例幼年性特发性关节炎性葡萄膜炎。风湿病性葡萄膜炎患者HLA-B27(57.2%)、ANA(15.8%)、anti—dsDNA(5.3%)和ANCA(9.1%)的阳性率明显高于非风湿病性葡萄膜炎患者HLA—B27(1.1%)、ANA(1.6%)、anti.dsDNA(0)和ANCA(0.9%)的阳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isher精确概率检验,P均〈0.01);HLA—B27抗原阳性主要表现在脊柱关节炎性葡萄膜炎患者,阳性率为92.1%;ANA阳性主要表现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性葡萄膜炎患者,阳性率为95.5%;anti-dsDNA阳性主要表现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性葡萄膜炎患者,阳性率为59.1%;ANCA阳性主要表现在原发性系统性血管炎性葡萄膜炎患者(除外白塞病),阳性率为57.1%。结论HLA-B27抗原、ANA、anti 许晓风 张举 崔莉 王艳红 岳燕 迟林 白婕 李昊淼 鲁辛辛关键词:葡萄膜炎 抗原 抗体 四种方法检测抗线粒体抗体M2亚型性能比较 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探讨抗线粒体抗体M2亚型不同检测方法的分析性能、相关性及其对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0年至2019年于北京同仁医院就诊的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患者106例作为PBC组,同期其他自身免疫病组患者120例,100例体检健康人作为正常对照组。用免疫印迹、间接免疫荧光、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和胶体金4种方法分别测定三组的抗线粒体抗体M2亚型水平,比较不同方法的分析性能、相关性及诊断价值。结果灵敏度从高到低依次是酶联免疫吸附试验(96.2%,102/106)、免疫印迹(89.6%,95/106)、胶体金(87.7%,93/106)、间接免疫荧光法(73.6%,78/106)。特异性从高到低依次是间接免疫荧光(98.2%,216/220)、酶联免疫吸附试验(96.8%,213/220)、免疫印迹(87.7%,193/220)、胶体金法(85.5%,188/220)。免疫印迹与胶体金法之间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36)。酶联免疫吸附试验与免疫印迹、酶联免疫吸附试验与间接免疫荧光、免疫印迹与胶体金法之间一致性较好(Kappa>0.75)。结论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是目前临床实验室检测抗线粒体抗体M2亚型的最佳方法。 岳燕 王玥文 白婕 杨本善 何小魁 张明珍 郑宇淼 李宜桐 金文 刘向祎关键词:抗线粒体抗体M2亚型 胶体金法 免疫印迹法 间接免疫荧光法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丝状真菌质谱鉴定前处理方法及应用 被引量:13 2017年 目的 建立并评价实验室自行研发的丝状真菌质谱鉴定前处理方法的可行性.方法复苏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北京同仁医院菌库中380株丝状真菌菌株,沙保弱葡萄糖琼脂平板(SDA)28 ℃培养至成熟状态,同时使用Bruker仪器推荐的垂直旋转法培养和本实验室研发的"水平震荡法"培养至足量菌落.3种方法培养菌株均采用"改良磁珠提取法"提取蛋白行质谱鉴定.结果380株真菌菌株,使用SDA培养时间需要3~10 d,鉴定到种和属的比率分别是47%和81%;使用Bruker仪器推荐方法培养时间需要5~7 d,鉴定到种和属的比率分别是76%和94%;"水平震荡法"培养时间只需1~2 d,鉴定到种和属的比率分别是96%和99%."水平震荡法"和SDA培养法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026,P〈0.01),和仪器推荐的方法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310,P〈0.01).结论 本实验室研发的"水平震荡法"和"改良磁珠提取法"优于仪器推荐的方法和SDA培养鉴定方法,可以应用到临床. 黄艳飞 常峥 白婕 朱敏 张明新 王玫 张桂 李修远 童贻刚 王景林 鲁辛辛关键词:真菌 软骨蛋白聚糖降解与复发性多软骨炎病程进展的相关性 2012年 目的 探讨监测复发性多软骨炎(RP)临床不同分期软骨蛋白聚糖酶及其降解表位变化对病情判断的意义.方法 分别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免疫印迹法(WB)检测40例RP患者(稳定期组22例、活动期组18例)和20例意外死亡健康者(正常对照组)耳廓软骨组织基质中软骨蛋白聚糖酶降解表位表达情况;同时分别采用实时荧光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WB检测软骨蛋白聚糖酶-1,2 mRNA及蛋白质表达水平;并分析比较各组中蛋白聚糖酶降解表位表达和蛋白聚糖酶-1,2 mRNA及蛋白质表达的差异.结果 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正常对照组软骨蛋白聚糖酶-1,2 mRNA 2-△△Ct值分别为1.00±0.26、1.00±0.27,RP稳定期组分别为1.47±0.11、1.57±0.13,RP活动期组分别为2.09±0.12、2.09±0.19.经单因素方差分析,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分别为299.113和459.013,P均<0.01).进一步两两比较,RP活动期组、RP稳定期组软骨蛋白聚糖酶-1,2 mRNA水平比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RP活动期组比RP稳定期组显著升高(P<0.01).WB检测软骨蛋白聚糖酶-1,2蛋白质表达水平,RP活动期组分别在相对分子质量约68 000、73 000处出现明显条带,RP稳定期组相应位置有较弱条带出现,而正常对照组无明显条带.WB检测RP活动期组降解表位NITEGE、ARGSV的表达分别在相对分子质量约70 000、48 000处出现明显条带,RP稳定期组相应位置有较弱条带出现,而正常对照组无明显条带出现.免疫组织化学检测NITEGE、ARGSV表位的表达,在正常软骨基质中无明显表达(无红色着染),RP稳定期组和RP活动期组表位表达明显增加(呈明显红色着染).结论 RP患者软骨蛋白聚糖酶在mRNA及蛋白质水平表达增强;蛋白聚糖降解增加,并与疾病的严重程度相关联. 岳燕 马晓波 白婕 袁梁 鲁辛辛 杨笑菡关键词:表位 过敏性哮喘患者食物不耐受检测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4 2012年 目的探讨食物不耐受特异性总IgG检测在过敏性哮喘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以281例过敏性哮喘患者为患者组,100名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中14种食物过敏原总IgG浓度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过敏性哮喘发病与食物不耐受血清特异性总IgG的阳性强度、种类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且在患者不同年龄阶段食物过敏原种类也有一定的差异。患者组和对照组两种食物不耐受特异性总IgG抗体阳性率分别为38.79%和1.00%,三种及三种以上食物不耐受特异性总IgG抗体阳性率分别为11.74%和0.00%。患者组与对照组食物中度不耐受的阳性率分别为38.08%和3.00%,食物重度不耐受的阳性率分别为21.35%和2.00%。结论根据食物特异性总IgG的检测结果剔除相应食物,观察随访病人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为临床医生对疾病的诊治和预防提供依据。 白婕 岳燕关键词:过敏性哮喘 食物不耐受 饮食调整 辅助性T细胞9在类风湿关节炎发病中的作用探讨 被引量:5 2013年 目的探讨Th9细胞及相关细胞因子在类风湿关节炎(RA)中表达的改变及可能的机制。方法采集加例健康人(HC)和20例RA患者(RA组)的外周血,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IL)-9、IL_4、转化生长因子(TGF)-p和干扰素(IFN)-1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Th9细胞数;实时定量PCR检测IL-9mRNA、转录因子PU.1mRNA,分析这些指标可能的相互关系。结果RA组患者外周血中CIM+IL-9+T细胞、CIM+PU.1+T细胞、CIM+IL-9+PU.1+T细胞均缺如。细胞因子检测:IL-9水平在HC组为(1.24±0.44)×10^-9g/L,RA组为(1.334-0.53)×10^-9g/L(P=0.558);IL4水平在HC组为(8.59±4.07)×10^-9g/L,RA组为(5.95±5.73)×10^-9g/L(P=0.101);TGF—β水平在HC组为(12384-329)μg/L,RA组(712±254)μg/L,(P=0.00);IFN-γ水平在HC组均低于检测水平,RA患者中5例IFN-γ水平升高。HC组IL-9mRNA表达为(0.24±0.04),RA组为(0.24±0.02)(P=0.754);HC组PU.1mRNA表达为(0.38±0.02),RA组(0.13±0.02)(P=0.000)。结论RA组患者外周血促Th9分化关键细胞因子水平降低。抑制其分化关键细胞因子平有所升高,导致PU.1mRNA表达受抑,PU.1蛋白无法合成不能支持IL-9mRNA表达。RA患者外周血不存在Th9细胞分化条件,推测循环血‘n19细胞可能不参与RA发病机制。 王天 潘丽丽 白婕 王娜 崔丽 岳燕关键词:类风湿性关节炎 CD4+T细胞 TH9细胞 白细胞介素-9 分型方法结合dl mrsa library数据库研究mrsa医院感染 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 探讨引发医院感染的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抗药性、来源和分子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采集北京同仁医院2007-2008年分离的明确致病mrsa 57株,结合k-b法、mic法、多重pcr、自动化重复序列pcr(rep-pcr)分型平台及dl mrsa library数据库信息比对来分别描述mrsa的抗生素耐药表型、潘顿-瓦伦丁杀白细胞素基因(pvl)携带、stapblococcal cassette chromosome mec(sccmec)分型及rep-pcr分型情况.结果 根据对利福平、克林霉素、左氧氟沙星、复方磺胺甲恶唑的耐药差异,57株mrsa被分为(a~f型)6种抗生素耐药表型.sccmecⅢ和sccmecⅡ型mrsa分别为52株和3株,占研究菌株的91.23%和5.26%,仅1株mrsa pvl阳性.通过自动化rep-pcr分型平台,研究菌株被分为rep-a~f共6型和3株"单克隆株".rep-c型菌株数量最多(52.63%,30/57).6株rep-d型mrsa菌株中,3株分离自喉科病房.本院rep-c-sccmecⅢ型与dl mrsa library中的brazilian clone-sccmecⅢ型遗传学最接近.结论 社区相关性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ca-mrsa)引起的医院感染在北京同仁医院还较罕见.rep-c-sccmecⅢ-a型mrsa为该院医疗相关性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ha-mrsa)的主要流行株,rep-d-sccmecⅢ-d型菌株是喉癌术后医院感染的相对特有菌株.自动化rep-pcr检测平台结合dl mrsa library数据库的方法是研究医院感染的快速、有效工具.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drug resistance,source and molecular epidemiology of 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cus aureus(mrsa)causing nosocomial infection. methods fifty-seven pathogenic mrsa strains were isolated from beijing tongren hospital during 2007 and 2008.k-b method,mic assay,multiple pcr,automatic repetitive element sequence-based pcr(rep-pcr)typing platform and dl mrsa library were used to identify the resistant phenotypes,panton-valentine leukocidin gene (pvl)and rep-pcr types of the mrsa.results all strains were classified as 6 antibiotic resistant phenotypes 曹晶晶 王玫 孔宪玺 孙宇峰 李丽红 白婕 鲁辛辛关键词:DL MRSA 医院感染 五种方法检测抗dsDNA抗体性能比较与临床评价 被引量:4 2011年 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CLIA)、免疫印迹法(WB)、间接免疫荧光法(IIF)、胶体金免疫层析法(CGCIA)和ELISA检测dsDNA抗体,评价方法的分析性能、相关性及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诊断价值。用五种方法检测300例SLE组患者、300例疾病对照组患者和100名健康人对照组血清抗dsDNA抗体。经统计学分析,CLIA法灵敏度最高,其次是ELISA、CGCIA、WB、IIF。IIF法特异性最高。CLIA法与ELISA法、WB法与CLIA法之间相关性χ2检验无显著性差异(P>0.05)。CLIA法与ELISA法高度一致(Kappa值0.909)。本研究提示ELISA与IIF法联合是临床实验室检测dsDNA抗体的最佳方案。 岳燕 白婕 颜虹 宋新关键词:抗DSDNA抗体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 胶体金免疫层析法 免疫印迹法 间接免疫荧光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