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卫
- 作品数:50 被引量:139H指数:6
- 供职机构:南京医科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临床医学科技专项南京医科大学科技发展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机械工程交通运输工程更多>>
- DelNido停跳液在急性主动脉夹层手术中的应用
- 2020年
- 目的观察DelNido停跳液在急性主动脉夹层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择期行急性主动脉夹层手术患者122例,根据术中使用的心肌停跳液种类分为观察组62例和对照组60例,观察组术中应用DelNido停跳液,对照组术中应用普通晶体含血(1∶4)心脏停跳液,比较两组术中主动脉阻断时间、脑灌注时间、体外循环时间、晶体灌注量,另比较两组术后清醒时间、气管拔管时间、ICU住院时间、血清肌钙蛋白、血管活性药物评分及心脏复跳率、并发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术中晶体灌注量及心脏复跳率高(P均<0.05)。两组术中主动脉阻断时间、脑灌注时间、体外循环时间及术后清醒时间、气管拔管时间、ICU住院时间、血清肌钙蛋白、血管活性药物评分、并发症比较,P均>0.05。结论在急性主动脉夹层手术中,普通停跳液可以获得良好的心肌保护效果,且晶体使用量少;而DelNido停跳液不仅可获得与普通晶体液同样的心肌保护效果,还可提高心脏手术中的心脏复跳率,且未增加不良事件的发生几率。
- 王雷杨婷秦卫黄福华陈鑫肖立琼
- 关键词:体外循环手术
- 夜间急诊主动脉夹层手术并不增加住院死亡率
- 目的: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起病急,多为急诊手术.本研究以单中心临床数据为研究对象,分析晚夜间手术和白天手术对主动脉夹层患者的疗效差异.方法:2004年1月至2013年3月,195例急性Stanford A...
- 秦卫黄福华陈鑫刘圣辰
- 心脏术后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的外科治疗被引量:1
- 2019年
- 目的 总结心脏手术后StanfordA型主动脉夹层的治疗经验.方法 2006年12月至2019年3月,36例心脏术后A型主动脉夹层的患者接受二次手术治疗,男性30例,女性6例;年龄26~74岁,平均(53.8±11.3)岁.首次心脏手术为非主动脉夹层手术20例,包括主动脉瓣置换9例、二尖瓣置换3例、二尖瓣成形1例、双瓣置换3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2例、主动脉根部置换1例和室间隔缺损修补1例.首次心脏手术为夹层手术的有16例,包括单纯升主动脉置换术后主动脉弓部扩张2例、升主动脉+右半弓置换术后弓部扩张11例、Bentall+孙氏手术后右冠吻合口漏1例、升主动脉+右半弓置换近端吻合漏1例、升主置换+孙氏手术后近端吻合口漏1例.本次手术距首次手术0.3~11年,平均(5.6±3.2)年.结果 所有36例患者均施行了主动脉夹层手术,体外循环90~409 min,平均(224.5±78.7)min;主动脉阻断60~207min,平均(107.2±39.4)min.34例深低温停循环、低流量选择性脑灌注患者低流量时间16~47 min,平均(25.6±8.2)min.死亡2例(5.6%);术后并发症6例(16.7%).生存患者随访1~148个月,平均(40.3±20.3)个月,随访期间无夹层破裂、截瘫和死亡.结论 心脏手术后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或A型主动脉夹层术后根部残余夹层或远端弓部扩张患者应及时手术治疗,但手术难度及风险均较初次主动脉手术增加,因此进行心脏手术时应特别注意主动脉操作的规范和准确,一旦心脏术后再发A型夹层则应尽量施行全弓支架象鼻手术,可获得较好的近远期临床效果.
- 黄福华李健苏存华秦卫李良鹏肖立琼章萃史宏伟陈鑫
- 关键词:A型主动脉夹层手术后并发症心脏外科手术
- 二叶式主动脉瓣合并升主动脉扩张的外科治疗:升主动脉置换还是成形?被引量:3
- 2015年
- 目的比较升主动脉置换和成形对二叶式主动脉瓣合并升主动脉扩张患者的近中期疗效。方法从2007年3月至2014年4月,南京市心血管病医院共对70例二叶式主动脉瓣(bicuspid aortic valve,BAV)合并升主动脉扩张的患者进行了手术治疗。回顾性分析这一临床资料根据升主动脉的处理方式,将他们分为两组:升主动脉成形组(A组),共37例,其中男28例、女9例,年龄(58.68±8.01)岁;主动脉置换组(B组),共33例,其中男25例、女8例,年龄(54.18±11.97)岁,出院后进行随访。比较A、B两组的围术期临床资料以及近中期的随访结果。结果A组患者的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住ICU时间均比B组短,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05.19±11.17)min vs.(180.94±32.10)min,P=0.000;(78.65±13.18)min vs.(110.24±29.64)min,P=0.000;(1.62±1.09)d vs,(3.58±2.89)d,P=0.001]。术后死亡2例,其余68例患者顺利出院。两组患者的总存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82)。术后随访结果显示:A、B两组患者的升主动脉直径均比他们各自术前的升主动脉直径明显缩小;A组患者的最后随访升主动脉直径较出院前有所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8.50±1.77)mm vs。(34.85±1.53)mm,P=0.0071;而B组患者则无变化。结论对于BAV合并升主动脉扩张的患者,需要同时对升主动脉进行处理;血管成形和置换均可以达到满意的近中期效果。
- 秦卫陈鑫黄福华
- 关键词:二叶式主动脉瓣升主动脉扩张人工血管置换
- 软骨寡聚基质蛋白在人升主动脉瘤中的表达及意义
- 2019年
- 目的探讨软骨寡聚基质蛋白(COMP)在人升主动脉瘤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南京市第一医院术中切除的人升主动脉瘤标本作为主动脉瘤组[24例,年龄(62.70±7.56)岁,其中男22例,女2例],将心脏移植手术中获取的供心升主动脉作为非主动脉瘤组[18例,年龄(51.50±11.23)岁,其中男14例,女4例]。采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和Masson染色观察两组标本的组织学变化。运用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表型蛋白平滑肌22α蛋白(SM22α)、α-肌动蛋白(SMα-actin)及骨桥蛋白(OPN)的表达水平。同时,运用Westernblot和免疫组织化学(IHC)检测两组标本中COMP的表达。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值±标准差(Mean±SD)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HE染色和Masson染色显示,非主动脉瘤组中血管平滑肌细胞层状排列、结构整齐、染色均匀、胞核完整、胶原沉积少;而主动脉瘤组中血管平滑肌细胞丧失了原来的梭形形态和典型整齐的层状结构,弹力蛋白断裂,胶原沉积非常明显。与非主动脉瘤比较,主动脉瘤组织中VSMCs收缩表型蛋白SM22α、SMα-actin的表达降低(1.738±0.112比1.426±0.103,t=7.527,P<0.05;1.196±0.218比0.481±0.236,t=14.640,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合成表型蛋白OPN的表达明显上升(0.773±0.312比1.457±0.419,t=8.644,P<0.05)。Westernblot和IHC结果均显示,COMP的表达在主动脉瘤组中显著降低(0.395±0.109比0.128±0.085,t=9.207,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COMP在人升主动脉瘤中表达减低,其表达减低可能导致了升主动脉瘤中VSMCs的表型变化,最终促进动脉瘤的发展。
- 秦卫曹一得李良鹏黄福华陈鑫
- 关键词:软骨寡聚基质蛋白升主动脉瘤血管平滑肌细胞
- 缺血预适应在中低温低流量神经保护中的作用机制
- 2016年
- 目的探讨大鼠缺血预适应在中低温低流量(MHLF)神经保护中的作用机理。方法6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均分为三组:手术组在中低温下夹闭颈总动脉2h后重新开放,模拟MHLF过程;假手术组不夹闭颈总动脉;缺血预适应组先夹闭双侧颈总动脉2min,然后开放5min,重复4次后再与手术组相同操作。采用免疫组化、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各组大鼠脑细胞在不同时间点的凋亡水平及线粒体凋亡信号通路各节点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与手术组相比,缺血预适应组在不同时间点的细胞凋亡水平、细胞色素C和Caspase-3的活性下降,线粒体凋亡信号通路中Bcl-2蛋白表达增强,Bax蛋白表达减弱(P<0.05或P<0.01)。结论 MHLF过程中,缺血预适应通过抑制线粒体凋亡信号通路发挥了神经保护作用。
- 马志飞陈文秦卫陈鑫
- 关键词:缺血预适应神经保护
- 电视胸腔镜双侧肺减容术21例被引量:4
- 2012年
- 目的总结电视胸腔镜双侧肺减容术(BLVRS)治疗慢性阻塞性肺气肿(COPE)的临床经验,并观察其疗效。方法 2009年9月至2010年9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对21例COPE患者行电视胸腔镜BLVRS,均为男性,年龄(65.71±9.05)岁。采用电视胸腔镜专用切缝器(Endo-GIA)切除过度充气的肺大泡组织,常规用4-0Prolene线连续往返缝合。术后观察患者的肺功能、血气分析指标和6 min步行距离(6-MWD)的变化,并与术前进行比较,评价手术疗效。结果无围术期死亡,术后住院时间(13.20±4.60)d,胸腔引流时间(5.33±3.67)d。术后持续肺漏气(5.91±3.52)d 12例,出现急性呼吸衰竭1例,广泛皮下气肿2例,合并肺部感染5例,均经相应的处理治愈。随访21例,随访时间6个月,术后6个月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1.63±0.23)L vs.(1.21±0.17)L]、动脉血氧分压[(77.62±6.98)mm Hg vs.(67.54±8.12)mm Hg]和6-MWD[(430.55±80.49)m vs.(283.48±108.12)m]较术前增加,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残气量(RV)较术前降低(P<0.05)。结论电视胸腔镜BLVRS安全、有效,特别对非均质性肺气肿,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近期效果显著。
- 秦卫张爱平郑琳陈鑫
-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电视胸腔镜双侧肺减容术
- 二叶式主动脉瓣合并升主动脉扩张的外科治疗:升主动脉置换还是成形?
- 目的:二叶式主动瓣(BAV)外科治疗争论的焦点集中在升主动脉的处理上,主要有两种方法:血管成形和置换。比较这两种外科治疗方法对此类疾病的近中期疗效,为外科治疗方式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从2007-03至2014-04,南...
- 秦卫陈鑫
- 合并脑灌注不足的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的外科治疗被引量:4
- 2020年
- 目的总结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合并脑灌注不足患者的外科治疗方法及结果。方法回顾南京市第一医院2010年1月至2019年6月期间手术治疗的589例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筛选出术前新发神经系统功能障碍患者,临床表现为:偏瘫和/或下肢轻瘫,结合术前主动脉CTA排除单纯由于下肢低灌注引起的下肢功能障碍患者。16例符合上述条件,男13例,女3例,年龄26~72岁,平均(53.9±11.2)岁,左侧偏瘫8例,左下肢轻瘫5例,右下肢轻瘫3例,均为急性发病。回顾性分析16例患者临床资料、手术方式及预后。结果15例行孙氏手术,1例行单纯行主动脉替换手术;同期行主动脉瓣置换术2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2例,转流术2例,1例术后因下肢坏死行截肢术。全组7例住院期间死亡,主要死因均为大面积脑梗塞。结论术前脑灌注不足是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高危因素,积极的手术治疗对挽救此类患者至关重要,具体手术方式需根据患者具体病情决定。
- 李健秦卫苏存华黄福华
- 关键词:急性主动脉夹层脑灌注不足
- ICU床边紧急开胸抢救心脏术后19例分析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总结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第一医院近十年心脏外科术后床边紧急开胸的原因、手术指征和预后,为临床救治此类危重患者提供参考。方法:对19例心脏术后床边紧急开胸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急性大出血3例,心包填塞9例,心搏骤停4例,心脏破裂2例,广泛渗血1例。以上所有病例均因病情紧急而采取床边紧急开胸处理,结果痊愈出院15例,遗留脑功能障碍1例,死亡3例。结论:心脏术后出血、心包填塞、心脏破裂、心搏骤停是床边紧急开胸的常见原因。如果处理及时,方法得当,就能降低并发症和死亡率。
- 秦卫陈鑫汪黎明徐明蒋英硕穆心苇章淬
- 关键词:手术指征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