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罗庆杰

作品数:7 被引量:42H指数:3
供职机构:哈尔滨工程大学船舶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交通运输工程天文地球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会议论文
  • 3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动力工程及工...
  • 3篇交通运输工程
  • 2篇天文地球
  • 1篇经济管理
  • 1篇水利工程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4篇潮流能
  • 3篇水轮机
  • 2篇电站
  • 2篇动网格
  • 2篇水动力
  • 2篇水动力性能
  • 2篇网格
  • 2篇网格方法
  • 2篇摆线
  • 2篇UDF
  • 2篇潮流电站
  • 1篇导流罩
  • 1篇叶轮机
  • 1篇直轴
  • 1篇受力
  • 1篇倾覆力矩
  • 1篇吸力
  • 1篇面元法
  • 1篇扩散器
  • 1篇壁面

机构

  • 7篇哈尔滨工程大...
  • 1篇北京航空航天...

作者

  • 7篇张亮
  • 7篇罗庆杰
  • 3篇孙科
  • 2篇盛其虎
  • 1篇韩荣贵
  • 1篇程丽
  • 1篇吴德铭

传媒

  • 2篇中国可再生能...
  • 1篇哈尔滨工业大...
  • 1篇哈尔滨工程大...
  • 1篇水动力学研究...

年份

  • 1篇2011
  • 5篇2008
  • 1篇2007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垂直轴潮流能水轮机叶片偏角优化被引量:12
2011年
为提高垂直轴潮流能水轮机的能量利用率,建立了叶片偏角变化规律的数学优化模型.该模型是将一个运动周期内的叶片偏角相对位置角的函数关系表示成Hicks-Henne函数族的线性和,并将此函数关系带入叶轮的水动力计算中.然后以函数族的系数为设计参数,以水轮机能量利用率为目标函数,采用旋转方向法进行优化计算,以此得到最合理的叶片偏角变化规律.计算叶轮的流体动力性能时采用双盘面多流管法.最后,采用本文方法对摆线式水轮机进行了优化.算例结果显示,采用优化偏角的水轮机与原摆线式水轮机相比,能量利用率有较大提高,并且启动性能更好.
张亮罗庆杰韩荣贵
关键词:潮流能
40kw潮流电站载体设计
潮流能是一种具有良好开发前景的可再生资源,将潮流能转换为电能需要建立潮流能电站。建在浙江岱山官山水道的方向-Ⅱ号潮流能发电站是我国首台座海底式垂直轴潮流实验电站。 电站载体采用基座式结构,依靠自重以及基座与海底...
盛其虎罗庆杰张亮
关键词:潮流能潮流电站倾覆力矩
文献传递
UDF控制滑移网格方法在摆线式直叶水轮机性能预报中的应用
针对摆线式竖轴直叶片水轮机的水动力性能计算,本文基于CFD算法,提出用UDF控制滑移网格方法对网格进行动态调整,进而模拟水轮机在工作过程中整个流场的变化。经过对已有试验的数值模拟,证明此方法用于摆线式水轮机的水动力性能计...
罗庆杰张亮孙科
关键词:UDF动网格水动力性能
文献传递
UDF控制滑移网格方法在摆线式直叶水轮机性能预报中的应用
针对摆线式竖轴直叶片水轮机的水动力性能计算,本文基于CFD算法,提出用UDF控制滑移网格方法对网格进行动态调整,进而模拟水轮机在工作过程中整个流场的变化。经过对已有试验的数值模拟,证明此方法用于摆线式水轮机的水动力性能计...
罗庆杰张亮孙科
关键词:UDF动网格水动力性能
潮流水轮机导流罩的水动力设计被引量:28
2007年
为了提高潮流水轮机的效率,参照风力机扩散器原理设计了一种适用于竖轴直叶片水轮机的导流罩.主要考虑潮流工作流场对称性的特点,提出了二大类型6种导流罩设计模型方案;应用F luent软件进行水动力性能计算,确定流速大,阻力小的S3为最优型线;在导流罩出口位置增加对称的扩张门,可以进一步提高导流罩内流场的流速和稳定性;模型实验验证了S3型导流罩设计模型的有效性,加导流罩后轮机功率系数曲线整体上升,峰值可提高39%.该设计研究为导流增强型潮流水轮机的研究和实践提供了理论基础.
张亮孙科罗庆杰
关键词:导流罩潮流能扩散器
40kw潮流电站载体设计
潮流能是一种具有良好开发前景的可再生资源,将潮流能转换为电能需要建立潮流能电站。建在浙江岱山官山水道的万向-II号潮流能发电站是我国首台座海底式垂直轴潮流实验电站。电站载体采用基座式结构,依靠自重以及基座与海底的摩擦来抵...
盛其虎罗庆杰张亮
关键词:潮流能潮流电站
三维钝体的近壁面受力被引量:4
2008年
水下物体近壁面运动时会产生流体动力干扰现象,在物体的运动控制过程中必须加以考虑。针对三维Rankine卵形体和三维扁卵形体外形,分别采用无黏性方法和黏性CFD方法计算了三维钝体平行壁面运动受到的干扰力。将数值结果与试验结果进行比较,分析了间距比、Reynolds数、物体外形扁平度等因素对钝体近壁面干扰力的影响。间距较大时,无黏性方法可以较好的预报钝体受到的吸力。间距较小时,流体黏性对干扰现象的影响不可忽略。通过不同间距下的流场压力比较,解释了小间距下的吸力下降和抬头力矩下降现象。通过钝体不同横剖面附近的流速分布、以及迹线显示,揭示了极小间距下的黏性阻塞作用。
程丽罗庆杰张亮吴德铭
关键词:吸力面元法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