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婴幼儿重症手足口病的中药早期干预
- 2016年
- 目的:观察早期使用中药化湿开窍方干预婴幼儿重症手足口病的疗效。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4年12月期间确诊为重症手足口病的50例患儿,分成联合中药组和常规组。观察、统计其住院天数。结果:联合中药组平均住院天数为10.64d,常规组平均住院天数为15.50d,两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西药联合中药治疗婴幼儿重症手足口病能有效缩短其住院天数,对临床治疗有积极作用。
- 邱燕芳罗彩梅李丽娜
- 关键词:住院天数
- 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致颅内出血的临床研究
- 2006年
- 目的探讨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致颅内出血的发病影响因素及临床特征。方法对125例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致颅内出血患儿的临床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性别、喂养方式、地域差异、肝功能异常、巨细胞病毒感染、维生素K预防性注射与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致颅内出血关系密切。结论加强婴儿混合喂养,维生素K预防性注射,加强农村婴儿特别是男性婴儿的营养监测,对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患儿进行肝功能和巨细胞病毒抗体检查,并辅以护肝治疗等全面综合治疗,是预防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致颅内出血的必要手段。
- 罗彩梅侯继文蓝锋
- 关键词:缺乏症颅内出血
- 电子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术在儿童重症肺炎中的应用效果
- 2023年
- 目的:探讨电子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术在儿童重症肺炎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梅州市人民医院2023年1-4月符合条件的106例重症肺炎患儿,按照患儿是否进行电子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术分为试验组(n=53)和对照组(n=53),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治疗,试验组患儿在对照组患儿基础上采用电子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术治疗。评估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病原体检出率、症状缓解时间、血清学感染指标变化情况、住院时间及精神、反应好转时间。结果:试验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和病原菌检出率高于对照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儿咳嗽、啰音、发热等症状的缓解时间和住院时间及血清学感染指标恢复正常时间短于对照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患儿精神、反应好转时间短于对照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子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术在儿童重症肺炎中的应用效果较好,能够有效提高病原体检出的阳性率,且应用电子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术的患儿症状缓解时间、血清学感染指标恢复正常时间和住院时间较短,加快患儿康复进程。
- 江少波罗彩梅黄柳丹
- 关键词:儿童重症肺炎
- 机械通气在儿科危重症手足口病中的应用分析
- 2013年
- 目的探讨对危重症手足口病儿童实施机械通气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危重症手足口病患儿3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机械通气治疗,对其治疗前后体温、心率、呼吸频率、收缩压进行监测。结果经过治疗,患者的体温、心率、呼吸频率以及收缩压与机械通气前比较均明显降低(P<0.05),患儿使用呼吸机通气时间为(7.25±2.84)d,所有患儿经过治疗均好转出院。结论对危重症手足口病患儿实施机械通气有利于患儿的康复。
- 梁粤罗彩梅朱明
- 关键词:机械通气儿科危重症手足口病
- 咪达唑仑联合芬太尼镇静镇痛在儿童机械通气应用中的优势分析被引量:4
- 2016年
- 选取2013年8月~2015年8月本院收治的机械通气治疗的60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给予咪达唑仑联合芬太尼进行麻醉,对照组给予单用咪达唑仑进行麻醉。对比两组患儿的镇痛镇静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用药后RAMSAY评分(3.6±0.8)分与对照组(2.5±0.7)分相比明显较高,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用药后FLACC评分(2.2±0.5)分与对照组(3.4±1.2)分相比明显较低,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用药后心率(111.4±10.6)次/min、呼吸频率(22.3±2.4)次/min明显低于对照组(124.6±10.5)次/min、(27.4±2.5)次/min,动脉氧分压(92.8±12.9)mm Hg明显高于对照组(79.1±13.6)mm Hg,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躁动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无差异,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上采取咪达唑仑联合芬太尼时,镇静镇痛效果均能明显提升,且能改善患儿相关临床指标,效果显著,可在儿童机械通气中推广运用。
- 朱明罗彩梅刘鹏
- 关键词:咪达唑仑芬太尼镇静镇痛儿童机械通气
- 不同呼气末正压机械通气治疗儿童危重症手足口病疗效比较被引量:3
- 2015年
- 目的对比分析不同呼气末正压机械通气(PEEP)治疗儿童危重症手足口病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法将本院2010年1月至2013年7月在PICU住院治疗的70例危重型手足口病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观察组PEEP设置为8~15 cm H2O,对照组PEEP设置为3~5 cm H2O,对比分析两组患儿治疗24 h后的二氧化碳分压(Pa CO2)、氧分压(Pa O2)、p H值、碳酸氢根浓度(HCO3-)、碱剩余(BE)血气指标以及胸部X片改善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治疗24 h后的Pa CO2低于对照组(t=9.437,P=0.000),Pa O2和p H值显著高于对照组(t=6.604、2.830,P=0.000、0.007);观察组治疗24 h后的胸部X片改善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t=20.196、19.722、9.093,P=0.000),且观察组的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5.081,P=0.024)。结论高呼气末正压机械通气治疗可提高儿童危重症手足口病治愈率、降低死亡率、缩短治疗时间,疗效优于传统呼气末正压机械通气。
- 梁粤罗彩梅
- 关键词:机械通气呼气末正压手足口病
- 全球首例人感染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肺炎的临床影像学描述性研究被引量:2
- 2016年
- 目的探讨人感染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肺炎的临床影像表现特点。方法以2016年6月18日确诊的一例发生于广东省梅州市的人感染H9N2亚型病毒肺炎患儿病例进行描述性研究。结果患者为儿童,以咳嗽为首发症状,初为白色黏痰后为黄色黏稠痰,有发热波动,影像表现以渗出性斑片状磨玻璃密度影为主,恢复期仍可见肺间质纤维化。经抗病毒及对症治疗后患儿痊愈出院。结论人感染H9N2后,除有类流感症状外,双肺CT还可表现为渗出性病灶。临床医师对于有禽类接触史,并有发热症状、肺部感染的儿童,应考虑病毒感染的可能,尽早诊断和给予抗病毒治疗是改善预后的关键。
- 侯文忠张倩倩罗彩梅陆普选
- 关键词:禽流感病毒H9N2肺炎影像学表现
- 三种方法治疗重度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疗效比较
- 2008年
- 目的探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联合地塞米松、地塞米松以及大剂量丙种球蛋白三种方法治疗重度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疗效。方法将93例重度ITP患儿随机分成地塞米松组(28例)、丙种球蛋白组(31例)和丙种球蛋白加地塞米松联合组(34例)治疗,连续监测治疗效果。结果联合组与丙种球蛋白组比较治疗后止血时间、血小板计数达到正常时间差异有显著性;联合组与地塞米松组、丙种球蛋白组与地塞米松组比较,治疗后止血时间、血小板计数达到正常时间、达峰值时间及血小板计数达到的峰值数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结论大剂量丙种球蛋白联合地塞米松冲击治疗重度ITP比单用其中任何一种药物升高血小板的作用更迅速。
- 罗彩梅马远平蓝锋张煜华
- 关键词:丙种球蛋白地塞米松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 婴幼儿重症手足口病影像学临床进展与转归研究被引量:5
- 2016年
- 目的分析危重症手足口病并发呼吸系统损害的胸部X线变化及临床病情进展与转归的特点,评估二者之间的关系,为临床治疗提供影像依据。方法 93例于中山大学附属梅州医院进行诊治的重症手足口病婴幼儿纳入本研究,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疗效和胸部影像学特征,同时与同期入院的轻症手足口病患儿90例比较实验室检查结果和临床疗效。结果 93例手足口肺炎的影像表现可分为单纯间质型、单纯局限型、局限-广泛型、间质-实质型、肺水肿型;重症组患儿白细胞计数和肝功能与轻症组有明显差异,且机械通气时间长于轻症组、治愈率低于轻症组、死亡率高于轻症组(P<0.05)。结论手足口病的影像表现以肺纹理增粗、肺实变、肺水肿、肺出血、肺炎为主,动态变化快,可以反应病情变化,不同临床进展时期可有相应的影像表现,需早期、动态监测肺部X线影像,早期发现肺水肿,早期干预,降低死亡率。
- 李丽娜李启明邱燕芳罗彩梅侯文忠
- 关键词:婴幼儿手足口病肺炎影像学
- 早期干预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预后的影响被引量:1
- 2002年
- 目的 :探讨早期干预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HIE)预后的影响。方法 :对 1997年 1月至 1999年 6月收住我院儿科新生儿病房的 76例 HIE患儿从恢复期起随机分为干预组 45例 ,对照组 3 1例。所有病例均进行定期智能发育随访和检测。结果 :随访至 18个月时 ,干预组发育商 (DQ)的异常率及神经系统后遗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P<0 .0 1)。结论 :对 HIE患儿早期给予持续的干预 ,能有效地促进其智能发育 ,是改善预后。
- 陈宏香罗彩梅黄妍华
- 关键词:早期干预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