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罗芳

作品数:17 被引量:36H指数:3
供职机构:浙江省台州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儿童
  • 3篇新生儿
  • 3篇患儿
  • 2篇地奈德
  • 2篇支气管
  • 2篇支原体肺炎
  • 2篇气管
  • 2篇细胞
  • 2篇哮喘
  • 2篇小儿
  • 2篇急性
  • 2篇肺炎
  • 2篇肺炎支原体
  • 2篇肺炎支原体肺...
  • 2篇病毒
  • 2篇布地奈德
  • 1篇单核
  • 1篇单核巨噬细胞
  • 1篇定喘
  • 1篇定喘汤

机构

  • 17篇浙江省台州医...
  • 1篇温州医学院附...

作者

  • 17篇罗芳
  • 7篇卢洪萍
  • 3篇王丽珍
  • 3篇罗菁
  • 2篇阮仙利
  • 2篇马莉亚
  • 2篇王昕昕
  • 1篇张梅娟
  • 1篇李飞平
  • 1篇彭苍骄
  • 1篇翁寿向
  • 1篇陈静宜
  • 1篇方声
  • 1篇黄邀
  • 1篇卢洪敏
  • 1篇张凌姿
  • 1篇朱坚胜
  • 1篇金海华
  • 1篇卢洪胜
  • 1篇钱燕

传媒

  • 2篇临床医学
  • 2篇中国热带医学
  • 1篇医疗装备
  • 1篇中国当代儿科...
  • 1篇中国初级卫生...
  • 1篇现代中西医结...
  • 1篇江西医药
  • 1篇中国中医急症
  • 1篇温州医学院学...
  • 1篇海峡药学
  • 1篇现代实用医学
  • 1篇中华中医药学...
  • 1篇中文科技期刊...
  • 1篇2011年浙...

年份

  • 2篇2023
  • 1篇2014
  • 2篇2012
  • 2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9
  • 5篇2008
  • 2篇2006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表皮生长因子和葡萄糖醛酸糖苷酶与母乳性黄疸的相关性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探讨表皮生长因子(EGF)和葡萄糖醛酸糖苷酶(-GD)与母乳性黄疸的相关性。方法收集母乳性黄疸(BMJ)患儿86例,以年龄、性别等与之匹配的健康新生儿为对照组(86例);比较两组血清EGF、-GD和总胆红素(TSB)及母乳EGF和-GD水平;并分析EGF、-GD与BMJ的相关性。结果 BMJ组血清EGF、母乳EGF、母乳-GD和TSBj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0.01);BMJ患儿血清TSB与血清EGF(=0.386)、母乳EGF(=0.298)和母乳-GD(=0.569)均呈正相关(均<0.05);母乳-GD与母乳EGF(=0.596)和血清EGF(=0.482)呈正相关(<0.05)。结论 EGF和-GD均参与了BMJ发病,且两者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严志君罗芳
关键词:新生儿母乳性黄疸表皮生长因子
甲基强的松龙联合细辛脑治疗毛细支气管炎137例临床观察被引量:1
2006年
目的观察甲基强的松龙联合细辛脑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方法将137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治疗Ⅰ组、治疗Ⅱ组和治疗Ⅲ组等四组,观察各组治疗效果。结果在咳嗽、喘憋、哮鸣音消失天数和住院时间等方面,治疗Ⅲ组与其它三组相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结论甲基强的松龙联合细辛脑治疗毛细支气管炎效果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罗芳
关键词:细辛脑毛细支气管炎
新生儿窒息后胃肠功能障碍的临床分析被引量:3
2008年
目的了解新生儿窒息并发胃肠功能障碍的临床特点,提高该病诊断与治疗水平。方法对168例新生儿窒息引起胃肠功能障碍的43例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新生儿窒息引起胃肠功能障碍的发生率为26.0%,仅次于脑、肾损害的发生率(68.5%、41.1%)。其中轻度胃肠功能障碍占72.1%,重度胃肠功能障碍占27.9%。早期临床表现以食欲差、拒奶、频繁呕吐、轻度腹胀及肠鸣音减弱等为主,晚期临床表现为肠鸣音消失、高度腹胀。胃肠功能障碍治疗有效率为83.7%。结论对窒息新生儿应警惕胃肠功能障碍,应早诊断、早治疗,预防多器官功能衰竭综合征发生,降低病死率。
马莉亚罗芳
关键词:窒息新生儿胃肠功能障碍
中西医结合治疗儿童哮喘急性发作40例临床观察被引量:8
2012年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儿童哮喘急性发作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哮喘急性发作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在吸氧、抗感染、祛痰止咳等对症治疗基础上加用布地奈德和沙丁胺醇,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定喘汤加减方;两组治疗周期均为7 d。结果治疗组的临床控制率(52.50%)及临床总有效率(95.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临床控制率(30.00%)和临床总有效率(75.00%);治疗组患者咳嗽消失时间、肺哮鸣音消失时间、喘息消失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EOS)、白细胞(WBC)值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儿童哮喘急性发作的临床疗效显著。
严志君罗芳
关键词:儿童哮喘急性发作定喘汤布地奈德
儿泻停与培菲康联合治疗轮状病毒性肠炎的临床观察被引量:6
2006年
目的总结儿泻停与培菲康联合治疗轮状病毒性肠炎的疗效。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粪便RV-Ag(IgM)阳性159例,随机分成儿对照组、儿泻停组、培菲康组和联合治疗组,并对四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对照组、儿泻停组、培菲康组和联合治疗组3d总有效率分别为20.5%、55.0%、56.8%和88.4%,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儿泻停与培菲康联合治疗轮状病毒性肠炎优于单独给药。
罗芳黄邀
关键词:轮状病毒肠炎儿泻停
异丙托溴铵、布地奈德雾化吸入加用口服急支糖浆辅助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观察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研究布地奈德、异丙托溴铵联合雾化吸入加用口服急支糖浆对小儿支原体肺炎的疗效。方法:将2011年5月-2012年5月在我院诊断为肺炎支原体肺炎,年龄3~14岁的69例住院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35例与试验组34例。在给予抗感染的基础上试验组应用布地奈德、异丙托溴铵氧气驱动雾化吸入加用口服急支糖浆,观察比较两组疗效。结果:试验组患儿咳嗽消失时间、肺部罗音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比对照组有极显著缩短(P<0.01),试验组总有效率比对照组高(P<0.01)。结论:布地奈德、异丙托溴铵氧气驱动雾化吸入加用口服急支糖浆可以作为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辅助治疗方式。
王丽珍李飞平罗芳张梅娟
关键词:急支糖浆异丙托溴铵布地奈德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
支气管哮喘患儿B淋巴细胞膜白细胞分化抗原23的表达及意义
2008年
目的研究B淋巴细胞分化抗原23在支气管哮喘患儿中的表达和意义。方法选择40例支气管哮喘患儿做为试验组,32例无过敏体质的健康体检儿童做为对照组,测定CD23及血清总IgE水平,比较CD23阳性百分率及IgE水平,并分析两者相关性。结果哮喘患儿外周血CD19B淋巴细胞膜CD23阳性百分率和血清总IgE测定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均<0.05),B淋巴细胞膜CD23阳性百分率与血清IgE浓度高度正相关(r=0.520,P=0.000)。结论哮喘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CD23高表达,且细胞膜上CD23的表达和血清中IgE浓度呈正相关,表明哮喘患者体内的B淋巴细胞处于高激活状态,同时进一步证实CD23在调控IgE的合成中可能发挥重要功能。
罗菁王昕昕罗芳
关键词:支气管哮喘
川崎病患儿血小板参数的变化与冠状动脉改变的关系研究被引量:3
2008年
目的研究血小板参数变化与川崎病患儿冠状动脉的改变的关系。方法对50例健康婴幼和儿童血小板参数测定及对86例KD患儿进行血小板参数动态测定。结果MPV在冠脉病变组与非冠脉病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70,P<0.01),川崎病组与正常对照组血小板计数的比较,急性期川崎病组血小板计数(t=10.83,P<0.01)及MPV(fl)(t=7.91,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PLT、MPV增高提示将出现冠状动脉改变应及早应用抗炎,抗凝治疗,其有助于诊断病情及预后的判断和指导治疗。
阮仙利方声罗芳彭苍骄罗菁卢洪萍
关键词:川崎病血小板参数冠状动脉病变
医护一体化护理在血液肿瘤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2023年
研究医护一体化护理在血液肿瘤护理工作中的影响及效果。方法 采取随机分组研究法,将200名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患者接受传统护理,研究组患者接受医护一体化护理结合的护理方式,对比两组患者出现护理风险的概率。结果 研究组患者护理后不良反应发生概率6%低于对比组患者护理后护理风险发生概率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医护一体化护理方式干预的患者,能够有效减少患者所面临的护理风险,避免药物的不良反应对患者的影响。
罗芳
关键词:医护一体化血液肿瘤护理效果
Ⅱ~Ⅲ期左半结肠癌患者根治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分析及列线图预测模型的建立
2023年
目的分析Ⅱ~Ⅲ期左半结肠癌患者根治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并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至2022年6月于医院行根治性切除术的114例Ⅱ~Ⅲ期左半结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影响患者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并根据危险因素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结果入选的114例Ⅱ~Ⅲ期左半结肠癌患者中,术后复发34例(29.82%)。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肠梗阻、腹腔积液、合并糖尿病、癌胚抗原(CEA)阳性、血管侵犯、N分期是影响左半结肠癌患者术后复发的相关因素(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腹腔积液、合并糖尿病、CEA阳性、血管侵犯及N分期为N1、N2是左半结肠癌患者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建立列线图预测模型,腹腔积液71分,合并糖尿病62分,CEA阳性80分,血管侵犯84分,N分期为N131分,N分期为N296分。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51。校准曲线图显示,列线图预测模型具有较好的一致性。结论腹腔积液、合并糖尿病、CEA阳性、血管侵犯及N分期为N1、N2是Ⅱ~Ⅲ期左半结肠癌患者根治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以此构建的列线图预测模型有助于评估Ⅱ~Ⅲ期左半结肠癌患者根治术后复发风险。
罗芳陈静宜
关键词:左半结肠癌复发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