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散结
  • 3篇清热
  • 3篇清热解毒
  • 3篇痤疮
  • 3篇解毒
  • 3篇聚合性痤疮
  • 3篇化痰
  • 3篇化痰散
  • 3篇化痰散结
  • 2篇散结法
  • 2篇痤疮患者
  • 2篇化痰散结法
  • 1篇雄激素
  • 1篇雄激素受体
  • 1篇血液
  • 1篇血液流变
  • 1篇血液流变学
  • 1篇药疗
  • 1篇药疗法
  • 1篇液基细胞学

机构

  • 5篇福建中医药大...
  • 1篇北京军区总医...
  • 1篇厦门大学

作者

  • 5篇聂明
  • 3篇翁丽丽
  • 3篇陈华
  • 3篇柯岩
  • 3篇梅梅
  • 3篇汪静宜
  • 3篇单敬文
  • 3篇叶佩真
  • 2篇罗春华
  • 1篇叶社房
  • 1篇耿学斯
  • 1篇张志谦
  • 1篇郑启忠
  • 1篇丁华野
  • 1篇肖方星
  • 1篇肖秋平
  • 1篇陈锦红
  • 1篇张清萍
  • 1篇张雯婷
  • 1篇赵斌

传媒

  • 3篇中华中医药杂...
  • 1篇诊断病理学杂...
  • 1篇世界中西医结...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5
  • 3篇2011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细胞DNA定量分析技术在宫颈癌筛查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26
2015年
目的通过与液基细胞学诊断比较,探讨细胞DNA定量分析系统在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418名宫颈癌普查女性做液基薄层细胞涂片2张,分别行液基细胞学检查和Feulgen DNA染色,并用全自动DNA定量分析系统做DNA倍体分析,两者均为阳性的女性在阴道镜下行宫颈组织学活检。以病理诊断结果为标准,计算液基细胞学诊断和细胞DNA定量分析方法对筛查宫颈上皮内瘤变Ⅱ级(CINⅡ)及以上宫颈病变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结果液基细胞学检查为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及以上级别评估宫颈上皮内瘤变Ⅱ级(CINⅡ)及以上宫颈病变,其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61.3%、93.4%;DNA定量分析中以≥3个DNA异倍体细胞作为评估CINⅡ及以上病理改变,其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81.4%、82.6%。DNA定量分析方法的敏感度明显高于液基细胞学方法。在235例ASC-US患者中,宫颈活检为CINⅡ及以上病变在DNA倍体异常者中占39.9%,而DNA倍体正常者中仅为1.2%。结论细胞DNA分析技术能够较好地提高宫颈癌普查的阳性检出率。在ASC-US分流方面,DNA定量分析有很好的临床指导价值。
郑启忠丁华野张清萍肖方星罗春华张雯婷陈锦红聂明
关键词:液基细胞学细胞DNA定量分析
肠润方对功能性便秘大鼠结肠黏膜AQP3、AQP9表达的影响被引量:24
2016年
目的:观察肠润方对功能性便秘模型大鼠结肠黏膜AQP3、AQP9表达的影响,探究其调控AQP3、AQP9表达的分子机制。方法: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麻仁丸组)、肠润方组、肠润方联合P38MAPK抑制剂SB203580组。用复方地芬诺酯制造大鼠便秘模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及实时荧光定量PCR(q RT-PCR)检测大鼠便秘模型近端及远端结肠黏膜AQP3、AQP9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信号传导通路相关分子P38MAPK及P-P38MAPK的表达。结果:造模成功后,模型组近端结肠黏膜AQP3表达较空白组明显上升,而远端结肠黏膜AQP9表达较空白组明显下降(t值分别为3.148和7.069,P值均<0.01);经肠润方及麻仁丸治疗后,近端结肠黏膜AQP3表达下降,而远端结肠黏膜AQP9表达上升,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175和9.31,P值均<0.05);各组间远端结肠黏膜AQP3表达及近端结肠黏膜AQP9表达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1.639和2.544,P值均>0.05)。肠润方联合P38MAPK抑制剂SB203580治疗后,近端结肠黏膜AQP3 m RNA水平显著上升(t=5.922,P<0.01);而远端结肠黏膜AQP9 m RNA水平显著下降(t=4.038,P<0.01);P-P38/P38蛋白相对表达水平显著下降(t=19.419,P<0.01)。结论:肠润方对便秘模型大鼠的通便作用是通过抑制近端结肠AQP3表达及促进远端结肠AQP9表达来实现的,其调控机制可能与激活P38磷酸化,进而激活P38MAPK信号通路有关。
耿学斯罗春华肖秋平袁媛赵斌张志谦聂明叶社房
关键词:功能性便秘AQP3AQP9P38MAPK
清热解毒化痰散结方对聚合性痤疮患者雄激素受体的影响被引量:5
2011年
目的观察清热解毒化痰散结方对聚合性痤疮患者皮损内白细胞雄激素受体(AR)的影响。方法选取临床诊断为聚合性痤疮并符合中医痰热互结证型的患者126例,采用不平衡指数法结合患者就诊顺序分为治疗组42例,予清热解毒化痰散结方内服配合外用自拟痤疮洗剂(金银花等);对照1组42例,予内服美满霉素治疗配合外用自拟痤疮洗剂;对照2组42例,单纯外用自拟痤疮洗剂。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每组患者治疗前后皮损处的白细胞雄激素受体。结果治疗组治疗后的AR阳性率低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的AR阳性率与对照组1组、对照2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清热解毒化痰散结方降低聚合型痤疮患者的AR明显优于西药组及单纯外治组,为清热解毒散结法治疗痤疮提供了依据。
翁丽丽聂明单敬文柯岩陈华叶佩真汪静宜梅梅
关键词:清热解毒化痰散结聚合性痤疮
清热解毒化痰散结法对聚合性痤疮患者血液流变学及微量元素的影响被引量:5
2011年
目的:观察清热解毒化痰散结法对聚合性痤疮患者血液流变学和血清微量元素的影响。方法:选取临床诊断为聚合性痤疮并符合中医痰热互结证型的患者126例,采用不平衡指数法结合患者就诊顺序分为治疗组42例,予清热解毒化痰散结方内服配合外用自拟痤疮洗剂;对照1组(42例),予内服美满霉素治疗配合外用痤疮洗剂;对照2组(42例),单纯外用痤疮洗剂。测定3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及血清铜、锌、铁含量。结果:3组痤疮患者微量元素(铜、锌、铁)的比较在治疗前后无显著性差异。治疗组的血液流变学各指标在治疗前后明显下降,且治疗组与对照1、2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清热解毒化痰散结法能明显改善聚合型痤疮患者局部微循环、降低血黏度。
单敬文翁丽丽聂明柯岩陈华叶佩真汪静宜梅梅
关键词:聚合性痤疮微量元素血液流变学
清热解毒化痰散结法治疗聚合性痤疮疗效观察被引量:6
2011年
目的:观察清热解毒化痰散结法治疗聚合性痤疮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6例患者采用不平衡指数法分到治疗组(清热解毒化痰散结组)、对照1组(美满霉素组)和对照2组(单纯外治组)。3组均在面部配合使用自拟痤疮洗剂(金银花等),3个月后评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85%,对照1、2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5.71%、80.95%,治疗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清热解毒化痰散结法对于聚合性痤疮的疗效满意,且不良反应较少。
翁丽丽单敬文聂明柯岩陈华叶佩真汪静宜梅梅
关键词:聚合性痤疮中医药疗法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