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向文
- 作品数:25 被引量:104H指数:5
- 供职机构:江西省妇幼保健院更多>>
- 发文基金:江西省卫生厅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对肺出血新生儿凝血功能指标的影响被引量:2
- 2018年
-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对肺出血新生儿凝血功能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8年5月于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治疗病房(NICU)住院的肺出血患儿40例,所有患儿的血小板水平<80×109/L,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20例患儿给予常规的重症监护治疗病房(ICU)急救护理措施以及普通肝素。观察组20例患儿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低分子肝素。比较两组患儿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发生率、临床疗效以及凝血功能指标在治疗前后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75.00%)明显高于对照组(4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的DIC发生率(30.00%)明显低于对照组(6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儿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致活酶期(T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的APTT、PT、TT均明显短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的APTT、PT、TT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儿的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与D-二聚体(D-D)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的FDP与D-D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的FDP与D-D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低分子肝素治疗新生儿肺出血,可显著改善凝血功能指标水平,疗效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周锦龙罗昊胡向文唐文燕
- 关键词:低分子肝素新生儿肺出血凝血功能
- 新生儿肉碱酰基肉碱移位酶缺乏症一例及基因检测结果分析被引量:3
- 2018年
- 1病例
患儿,男,胎龄36+4w,自产娩出,出生体重3100g,羊水血性,生后初步复苏哭声响,反应好,皮肤红润,1分钟阿氏评分10分,5min阿氏评分10分,拟诊"早产儿"收入新生儿病室。患儿家属自诉第一胎生后第二天不明原因死亡。生后一天后出现呼吸促、偶轻微呻吟,考虑1吸入综合征?2新生儿肺炎?3遗传代谢病?入院两天后患儿病情加重,精神软,反应极差,全身皮肤出现多量花斑,并可见青紫,出现四肢颤抖,双手握拳,昏迷状态,压眶发射无,瞳孔等大等圆等,对光反射迟钝等,给予常频呼吸机给氧,碳酸氢钠纠酸血,甘露醇降颅压。
- 杨必成王枫陈影影胡向文唐文燕
- 关键词:酰基肉碱酶缺乏症新生儿
- 不同季节气候与新生儿肺炎发生规律及病原学研究
- 唐文燕刘淮谭玮丁香平胡向文卢晓燕
- 该项目属儿科学中的新生儿学这一科学技术领域。肺炎是新生儿时期重要的常见病、多发病,占中国5岁以下婴幼儿死亡的第一位。该研究课题“不同季节气候与新生儿肺炎发生规律及病原学研究",采取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把一年分为三个气...
- 关键词:
- 关键词:病原学抗生素
- 微创表面活性物质注射技术联合无创通气在早产儿轻中度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应用
- 2024年
- 目的探讨微创表面活性物质注射(LISA)技术联合无创通气(NIPPV)在早产儿轻中度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3月至2023年3月江西省妇幼保健院收治的80例NRDS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与研究组,每组各40例。其中常规组传统技术联合NIPPV进行治疗,研究组使用LISA技术联合NIPPV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疗效、血气指标[pH值、血氧分压(PaO_(2))、二氧化碳分压(PaCO_(2))及氧合指数(OI)]、临床指标[再次肺表面活性物质(PS)治疗例数、72 h内机械通气例数、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97.50%)高于常规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pH、PaO_(2)及OI值均高于常规组,PaCO_(2)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再次PS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72 h内机械通气发生率低于常规组,机械通气时间及住院时间短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总发生率(5.00%)低于常规组(2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治疗早产儿轻中度NRDS患儿方面,LISA技术疗效确切,相较于传统技术其改善患儿血气指标的效果更加明显,同时可显著减少患儿机械通气次数及时间,缩短住院时间,并显著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 胡向文唐文燕高菊梅
- 关键词:无创通气
-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 2011年
-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是一种视网膜血管异常增生而导致视力严重丧失的病变,绝大多数发生于早产儿和低出生体质量儿。近年来,随着新生儿重症监护(NICU)的普及以及监护水平的不断完善,早产儿的存活率不断提高.
- 胡向文唐文燕
- 关键词:早产儿视网膜病变
- 雷珠单抗治疗早产儿视网膜病的临床研究
- 目的 研究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治疗早产儿视网膜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012年10月-2014年10月两年内在本院NICU住院的胎龄<34周、出生体重<2000g或患有严重疾病的早产儿进行ROP前瞻性筛查,对患有3期以上...
- 唐文燕邹芳胡向文
- 关键词:早产儿视网膜病
- 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流行病学调查被引量:21
- 2012年
- 目的:通过对该院2008年5月~2010年5月出生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的流行病学进行前瞻性调查,提供该地区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资料。方法:对两年内该院出生的全部活产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1 638例,调查其孕母情况、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情况及其并发症、治疗及转归等。结果: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率为7.72%(1 638/21 229),男女之比为1.29∶1(922/716)。胎龄<28周、~32周和~37周的比例分别为1.16%、19.90%和78.94%。出生体重<1 000 g、~1 500 g和~2 500 g的比例分别为0.67%、13.68%和85.65%。引起早产/低出生体重儿的高危因素主要为胎膜早破(44.14%)、母亲流产史(43.89%)和多胎史(27.66%)等。最常见并发症依次为呼吸系统疾病(43.53%)、高胆红素血症(32.36%)、中枢神经系统疾病(8.30%)等。随着胎龄/出生体重的增加,放弃后死亡、死亡及自动出院的比例逐渐下降,治愈率呈上升趋势。结论:该调查揭示了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的常见原因、并发症以及影响其转归的因素,为降低其发生率及改善其预后,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提供了理论依据。
- 唐文燕谭玮丁香平胡向文
- 关键词: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流行病学
- 不同季节与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发生规律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7
- 2013年
- 目的:探讨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与不同季节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08年5月~2010年5月在江西省妇幼保健院出生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临床资料,分析各月份及各气候季型中早产儿分布、死亡情况及与气候的关系。结果:研究期间出生的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1 638例,占该医院同期出生总人数的7.72%(1 638/21 229)。其中秋冬季节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占8.16%高于春夏季节7.21%(P<0.01);秋冬季节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病死率2.92‰和春夏季节2.3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秋冬季节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的发生显著高于春夏季节,表明气候与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的发生相关。
- 唐文燕谭玮丁香平胡向文
- 关键词: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
- 反比例机械通气联合CPAP治疗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被引量:3
- 2023年
- 目的:探究反比例机械通气(IRV)联合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治疗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MAS)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6月—2021年6月江西省妇幼保健院收治的MAS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儿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40)及对照组(n=40)。对照组患儿接受CPAP治疗,观察组患儿接受IRV联合CPAP治疗。记录两组治疗前和治疗48 h后的血气分析指标[pH值、动脉血氧分压(PaO_(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白介素-6(IL-6)及白介素-10(IL-10)水平,并记录两组呼吸支持时间、气促缓解时间、总住院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后,两组PaO_(2)及pH值相比治疗前均显著上升,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两组PaCO_(2)相比治疗前均显著下降,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呼吸支持时间、气促缓解时间、总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IL-6相比治疗前均显著下降,观察组较对照组更低,IL-10相比治疗前均显著上升,观察组较对照组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7.5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5.00%(P<0.05)。结论:IRV联合CPAP应用于新生儿MAS合并Ⅱ型呼吸衰竭能够有效提升患儿氧合,促进气促症状的缓解,缩短住院时间,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 胡向文高菊梅唐文燕
- 关键词: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
- 不同季节气候与新生儿肺炎发生规律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20
- 2013年
- 目的:探讨住院治疗的新生儿肺炎与不同季节气候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08年9月~2010年9月住院新生儿肺炎分布、严重并发症、死亡情况及气象资料,分析各月份及各气候季型中新生儿肺炎分布、严重并发症、死亡情况及与气候的关系。结果:研究期间收治新生儿肺炎196例,占同期住院总人数的2.94%;冬春季型(11~2月)高于夏季型(6~8月)和过渡季型(3~5及9~10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冬春季型新生儿肺炎合并严重并发症的比例高于夏季型和过渡季型(P<0.05);冬春季型新生儿肺炎病死率高于夏季型和过渡季型(P<0.01)。新生儿肺炎的发生与平均温度呈负相关(P<0.01),与平均气压呈正相关(P<0.05),与平均湿度、降水量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冬春季型新生儿肺炎的发病率显著高于夏季型和过渡季型,合并严重并发症的比例增加,病死率也更高,平均温度、平均气压与新生儿肺炎的发病相关。
- 唐文燕刘淮谭玮胡向文
- 关键词:新生儿肺炎气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