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成久
- 作品数:14 被引量:27H指数:3
- 供职机构: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贵州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20例皮肤瘢痕癌中RAS蛋白表达及意义被引量:3
- 2011年
- 目的探讨皮肤瘢痕癌中RAS蛋白(H-ras/N-ras/K-ras)表达及意义。方法以20例皮肤瘢痕癌组织为研究对象,以10例正常皮肤表皮和16例瘢痕上皮为对照。采用免疫组化SP法分别检测H-ras、N-ras、K-ras蛋白的表达并结合图像分析,分别观测各组被检组织中所检各项指标的表达(平均光密度和阳性面积)。结果 (1)H-ras、N-ras、K-ras蛋白在正常皮肤表皮和瘢痕上皮中呈阴性或弱阳性,在瘢痕癌组织中呈强阳性,瘢痕癌组的表达(平均光密度和阳性面积)与正常皮肤组和瘢痕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K-ras蛋白阳性信号在正常皮肤表皮呈胞核表达,在瘢痕上皮中同时出现胞核和胞质表达,在瘢痕癌中呈胞质表达,出现自胞核向胞质移位表达。(3)瘢痕癌中不管是组织学类型还是细胞的分化,均显示分化越高RAS蛋白表达越强,分化越低RAS蛋白表达越弱,高分化组与低分化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ras、N-ras、K-ras 3种蛋白的高表达以及K-ras蛋白的移位表达可能与瘢痕癌的发生有关3,种蛋白的表达强度与肿瘤细胞的分化成熟度相一致。
- 郭瑞珍胡成久
- 关键词:RAS癌变分化
- 姜黄素通过β-连环蛋白/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9通路调控胃癌细胞自噬的研究
- 2024年
- 目的:探讨姜黄素通过β-连环蛋白(β-catenin)/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9(bcl-9)通路调控胃癌细胞自噬的机制。方法:动物水平上,利用小鼠胃癌细胞(MFC)接种于裸鼠右侧腋下成瘤,建立胃癌造模,分为模型组、低姜黄素组、中姜黄素组、高姜黄素组,每组6只。计算各组小鼠抑瘤率,采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法观察瘤体病理组织形态学,采用蛋白质免疫印迹法检测各组肿瘤组织自噬标志蛋白及β-catenin/bcl-9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细胞水平上,利用氯化锂(LiCl)激活β-catenin/bcl-9信号通路,用0、10、20、40μmol/L姜黄素处理BGC-823细胞48 h,通过噻唑蓝(MTT)法、流式细胞术、吖啶橙染色及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细胞活力、凋亡、自噬水平及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动物水平,低姜黄素组、中姜黄素组、高姜黄素组抑瘤率高于模型组[(17.54±3.88)%、(26.87±5.12)%、(37.98±7.09)%比(0.00±0.00)%,F=162.010,P<0.01];低姜黄素组、中姜黄素组、高姜黄素组LC-Ⅱ表达高于模型组(1.54±0.09、1.89±0.12、2.75±0.28比1.00±0.04,F=5.983,P<0.05),p62表达低于模型组[(0.62±0.05、0.47±0.05、0.39±0.04比1.00±0.07,F=6.774,P<0.05),β-catenin表达低于模型组[(0.52±0.08、0.48±0.06、0.35±0.04比0.99±0.12,F=7.092,P<0.01),BCL9表达低于模型组[(0.54±0.06、0.46±0.05、0.31±0.02比0.99±0.10,F=7.365,P<0.01)。细胞水平,10、20、40μmol/L姜黄素BGC-823细胞活自噬水平高于对照组[(8.97±0.16)%,(17.68±0.55)%,(34.45±1.32)%比(5.65±0.12)%,F=52.932,P<0.05],LC-Ⅱ水平高于对照组[(0.23±0.00、0.32±0.00、0.95±0.01比0.18±0.00,F=83.028,P<0.05)、p62水平高于对照组(0.24±0.00、0.38±0.02、0.90±0.02比0.19±0.00,F=74.355,P<0.05),β-catenin水平高于对照组[(0.23±0.01、0.19±0.00、0.11±0.00比0.05±0.00,F=98.623,P<0.05)、BCL9水平高于对照组[(0.37±0.00、0.30±0.01、0.21±0.01比0.09±0.00,F=129.746,P<0.05)水平。β-catenin/BCL9信号通路激活剂
- 李慧胡成久赵静李常仑徐佟姜飙王全义黄伦华李钧
- 关键词:姜黄素BGC-823细胞自噬
- Ras蛋白表达、基因突变在皮肤病理性瘢痕和瘢痕癌中的意义
- 目的:探讨Ras基因家族/(H-ras//N-ras//K-ras/)蛋白表达、基因突变在皮肤病理性瘢痕和瘢痕癌中的意义。
方法:以16例皮肤病理性瘢痕、20例皮肤瘢痕癌组织为研究对象,以10例正常皮肤组织为对照...
- 胡成久
- 关键词:RAS基因皮肤瘢痕瘢痕癌癌变PCR
- 文献传递
- K-RAS蛋白的表达、基因突变在皮肤瘢痕癌组织中的意义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探讨K-ras蛋白表达、基因突变在皮肤瘢痕癌组织中的意义。方法以皮肤病理性瘢痕、皮肤瘢痕癌组织为研究对象,以正常皮肤组织为对照。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K-ras蛋白的表达。另外,从瘢痕和瘢痕癌石蜡组织中提取DNA,进行PCR扩增及测序,分析K-RAS基因第12、13位密码子点突变情况。所有数据运用SPSS16.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K-ras蛋白在正常皮肤表皮和皮肤病理性瘢痕上皮中呈弱阳性表达,在瘢痕癌组织中呈强阳性表达。瘢痕癌组的表达与正常皮肤组及皮肤瘢痕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正常皮肤组与瘢痕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②从14例皮肤瘢痕和14例瘢痕癌石蜡组织中提取DNA,经PCR反应,均成功扩增出目的片段,测序未发现K-ras基因第12、13位密码子的点突变。结论①皮肤瘢痕癌的发生可能与K-ras蛋白的高表达有关。②瘢痕癌中K-ras基因的突变位点有待进一步探讨。
- 胡成久郭瑞珍
- 关键词:皮肤瘢痕瘢痕癌突变
- 乳腺颗粒细胞瘤一例报道并文献复习被引量:3
- 2015年
- 颗粒细胞瘤(granular cell tumor,GCT)是一种少见的起源于神经系统的软组织良性肿瘤,可发生于身体的任何部位,最常发生于头颈部区域,尤其多见于舌部,有8%的GCT发生于消化道,发生于乳腺者更为少见,大约占此类肿瘤的6.6%。本文报道1例乳腺GCT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并结合文献探讨该瘤的病理特征、诊断及鉴别要点。
- 林凡忠徐静胡成久
- 关键词:乳腺肿瘤免疫组织化学
- 鳞状细胞癌放疗后非典型性纤维黄瘤1例被引量:1
- 2014年
- 患者男,78岁。18年前患者左面颊出现黄豆大肿物,逐渐增大、破溃,针刺细胞学检查诊断为鳞状细胞癌。放疗后,皮损消退。3个月前,原损害处再次出现黄豆大结节,反复破溃。病理检查为非典型性纤维黄瘤。手术切除,术后放疗,随访半年无复发、无转移。
- 史冬梅胡成久郑海雁李岩邱莹
- 关键词: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鳞状细胞癌
- Ras、MAPK、CyclinD1与皮肤病理性瘢痕癌变相关性研究
- 2013年
- 目的探讨Ras/Raf/MAPK信号通路及其通路下游靶基因CyclinD1与病理性瘢痕癌变的相关性。方法 (1)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技术,对病理性瘢痕和瘢痕癌组织进行K-ras、H-ras、N-ras免疫荧光双标记。(2)免疫组织化学SP法分别检测正常皮肤、病理性瘢痕和瘢痕癌三组组织中MAPK、Cy-clinD1蛋白的表达。(3)原位杂交技术检测三组组织中MAPK mRNA、CyclinD1 mRNA的表达。(4)用基因测序技术,检测病理性瘢痕上皮中K-ras、H-ras、N-ras第12、13位密码子突变。结果 (1)免疫荧光双标记:K-ras、H-ras、N-ras在病理性瘢痕上皮中呈现较弱荧光,为弱阳性表达;在瘢痕癌组织中呈现较强荧光,为强阳性表达。(2)MAPK及其mRNA和CyclinD1及其mRNA在正常皮肤表皮均呈阴性或弱阳性表达,在皮肤病理性瘢痕上皮中呈弱阳性表达,在瘢痕癌组织中呈强阳性表达。瘢痕癌组表达水平(阳性面积)、表达强度(平均吸光度)与正常皮肤、病理性瘢痕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正常皮肤组与病理性瘢痕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在病理性瘢痕中未发现K-ras、H-ras、N-ras第12、13位密码子突变。结论 (1)Ras、MAPK、CyclinD1蛋白及其MAPK mR-NA、CyclinD1 mRNA不是瘢痕上皮癌变的早期信号。(2)K-ras、H-ras、N-ras第12、13位密码子突变与病理性瘢痕上皮癌变无关。
- 郭瑞珍王海青胡成久张素素
- 关键词:病理性瘢痕信号转导通路CYCLIND1癌变
- ADAR1和AZIN1在胃癌患者癌组织与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 2024年
- 目的探究ADAR1和AZIN1在胃癌患者癌组织与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研究。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在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消化内科和肿瘤科治疗的116例I~III期胃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手术切除治疗,并经组织病理学分析确诊。分析患者胃癌组织中ADAR1、AZIN1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通过qPCR分析胃癌及癌旁组织中ADAR1和AZIN1 mRNA表达。通过免疫组化分析胃癌及癌旁组织中ADAR1和AZIN1表达。分析ADAR1和AZIN1与患者术后3年生存率的关系。通过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胃癌患者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使用ROC曲线分析ADAR1和AZIN1表达水平在胃癌患者预后中的诊断效能。结果ADAR1和AZIN1在未分化胃癌组织、有淋巴结转移和较高TNM分期的患者中表达水平较高,表明这两个基因的高表达与胃癌的恶性程度密切相关。qPCR分析显示,胃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ADAR1 mRNA表达分别为1.96±0.18、1.12±0.03,胃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AZIN1 mRNA表达分别为1.85±0.16、1.04±0.02,胃癌组织较癌旁组织升高(P<0.05)。ADAR1和AZIN1阳性患者与更低的3年生存率相关(P<0.05)。预后不良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中发现,胃癌低分化程度、浸润程度加深、淋巴结转移、较高的TNM分期、ADAR1阳性表达及AZIN1阳性表达均显著增加了胃癌不良预后的风险(P<0.05)。联合检测的敏感性和AUC值都高于ADAR1、AZIN1单独检测(P<0.05)。结论ADAR1和AZIN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显著高于癌旁组织,特别是在未分化的肿瘤、有淋巴结转移和高TNM分期的患者中。这两个基因的高表达与胃癌患者的不良预后密切相关,联合检测显示出更高的诊断效能。ADAR1和AZIN1作为胃癌发展和预后的关键生物标志物,为胃癌治疗提供了新的靶点。
- 薛原李慧艾宽宽许珍胡成久
- 关键词:ADAR1胃癌癌旁组织
- 皮肤瘢痕癌组织中MDM2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2
- 2018年
- 目的:检测皮肤瘢痕癌组织中MDM2蛋白和mRNA的表达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以皮肤瘢痕癌、病理性瘢痕为研究对象,正常皮肤作为对照。采用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法,分别检测MDM2蛋白和mRNA的表达,运用图像分析系统检测3组标本的表达指标(平均光密度和阳性面积)。结果:在皮肤瘢痕癌组织中MDM2蛋白和mRNA的表达呈阳性或强阳性,在皮肤病理性瘢痕组织中呈弱阳性或阳性,在正常皮肤组织中呈阴性或弱阳性。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皮肤瘢痕癌的发生可能与MDM2蛋白和mRNA的高表达有关。检测MDM2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有可能预测皮肤病理性瘢痕早期癌变。
- 李慧胡成久
- 关键词:MDM2皮肤瘢痕瘢痕癌癌变
- 皮肤病理性瘢痕和瘢痕癌中Ras基因家族12/13位密码子突变的检测被引量:3
- 2012年
- 目的:探讨皮肤病理性瘢痕和瘢痕癌中Ras基因家族(H-ras/N-ras/K-ras)12/13位密码子的突变情况。方法:从14例皮肤病理性瘢痕,14例瘢痕癌石蜡包埋组织中提取DNA,进行PCR扩增及测序,分析H-ras、N-ras、K-ras基因第12、13位密码子突变情况。结果:28个样本均成功提取DNA,扩增出基因片段,经测序均未发现H-ras、N-ras、K-ras基因第12、13位密码子的点突变。结论:皮肤病理性瘢痕和瘢痕癌中Ras基因家族的突变位点有待进一步探讨。
- 胡成久郭瑞珍王燕
- 关键词:突变RAS基因皮肤病理性瘢痕瘢痕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