芮昕 作品数:17 被引量:146 H指数:7 供职机构: 南京农业大学食品科技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 更多>> 相关领域: 轻工技术与工程 更多>>
低聚糖在瑞士乳杆菌和嗜热链球菌冷冻干燥过程中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2 2019年 为研究瑞士乳杆菌MB2-1(Lactobacillus helveticus MB2-1)和嗜热链球菌(Streptococcus thermophilus MB5-1)的发酵特性,同时考察不同浓度的低聚半乳糖(galactooligosaccharides,GOS)和低聚果糖(fructo oligosaccharide,FOS)在L.helveticus MB2-1和S.thermophilus MB5-1离心和冻干条件下的保护作用,测定了2株菌发酵过程中pH值、残糖量等5个指标,以及GOS、FOS作为保护剂在L.helveticus MB2-1和S.thermophilus MB5-1离心冻干前后活菌数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L.helveticus MB2-1和S.thermophilus MB5-1均具有较好的底物利用能力和生长情况,可作为乳品等产品的菌种发酵剂来源;在对2种乳酸菌离心的保护作用中,FOS的保护效果均优于GOS,在质量浓度为300 g/L时,菌体存活率分别达到82.82%和68.03%;而在对菌体冻干的保护作用中,质量浓度为200和300 g/L的GOS的保护效果优于FOS,且在相同低聚糖浓度下,对L.helveticus MB2-1的保护效果要优于S.thermophilus MB5-1。该研究表明低聚糖作为乳酸菌发酵剂的保护剂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黄蓉 周子文 莫乔雅 董明盛 芮昕 张秋勤 陈晓红 李伟关键词:低聚糖 冷冻干燥 燕麦甜醅发酵过程中生化成分的动态变化 被引量:22 2015年 研究燕麦甜醅发酵过程中理化指标的动态变化,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测定燕麦发酵时产生的麦角固醇含量、利用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odium dodecyl sulfate-polyacrylamide gel electrophoresis,SDS-PAGE)测定燕麦发酵过程中蛋白质水解情况。结果表明:随着发酵时间的延长,发酵产物p H值明显下降,最低达到p H 3.90;总酸含量随着发酵时间明显上升,最终达到0.74%;氨基酸态氮含量在24~36 h达到最大值0.06%,之后快速下降;还原糖含量在36 h内显著增加,达到41.17 g/100 g之后逐渐下降。麦角固醇含量持续上升,最终增加至213.64μg/g。大分子燕麦蛋白被明显水解,小分子蛋白逐渐生成;其中分子质量为35.08 k D的蛋白水解速率最快,平均水解率为55.57%。 吴寒 肖愈 李伟 芮昕 王丹 徐笑 马宇潇 黄璐 董明盛关键词:甜酒曲 生化成分 麦角固醇 燕麦蛋白 瑞士乳杆菌MB2-1源胞外多糖对10种益生菌生长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7 2020年 为研究瑞士乳杆菌(Lactobacillus helveticus)MB2-1源胞外多糖(exopolysaccharides,EPS)及其组分对益生菌生长特性的影响,更好阐明L.helveticus MB2-1源EPS的益生功能,测定10种益生菌及2株有害菌在以总EPS及其分离纯化后得到最多的组分EPS-2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中连续培养的光密度值(OD600 nm),并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10种益生菌在0~48 h中总EPS的剩余量及短链脂肪酸(short-chain fatty acids,SCFA)的生成量。结果表明,10种益生菌在以源于L.helveticus MB2-1的总EPS和EPS-2纯组分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中,均可以利用总EPS和EPS-2以不同的速度生长繁殖,其中屎肠球菌(Enterococcus faecium)MN-1在第11.56小时最大比生长速率(μmax)达到0.225 h^-1,而2株有害菌的生长较在普通葡萄糖培养基中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在所有SCFA中,乳酸较其他SCFA生成量更大,其中乳酸生成量最多的是副干酪乳杆菌(L.paracasei),在第48小时浓度可达57.6 mmol/L,较发酵之初的26.1 mmol/L提高了121.7%。该研究表明L.helveticus MB2-1源EPS可作为10种益生菌的良好碳源,也可以作为潜在的益生元,用于调节人体和动物的肠道健康。 黄蓉 张学亮 韩烁 周子文 莫乔雅 董明盛 芮昕 张秋勤 陈晓红 李伟关键词:胞外多糖 短链脂肪酸 高压均质和热处理对豆乳蛋白质溶解性的影响 被引量:26 2013年 探讨高压均质及热处理对豆乳蛋白质溶解性能的影响及其机理。结果表明:随着均质压力(0~140MPa)增加,生豆乳蛋白质溶解度显著增加(P<0.05),颗粒粒度和表观黏度显著下降(P<0.05);均质后加热可进一步增强豆乳这些特性。透射电镜结果揭示均质与加热联合处理能够增加豆乳颗粒分散度和均匀性、降低豆乳颗粒粒径。内部荧光分析结果表明均质和加热改变了大豆蛋白分子的构象,增加色氨基酸微环境的极性,增强了蛋白质分子水合作用。SDS-PAGE表明,均质和加热能够分解蛋白质,诱导可溶蛋白产生聚集物生成,提高了豆乳蛋白质溶解度。 姜梅 董明盛 芮昕 李伟 陈晓红关键词:高压均质 大豆蛋白质 溶解度 豆乳 青梅汁酸凝豆腐质构优化及显微结构分析 被引量:12 2014年 为了改善青梅汁作为单一酸性凝固剂制作的豆腐硬度低、质构差的缺点,添加天然食用胶与钙盐进行质构的优化研究。以豆腐的硬度与持水力作为响应值,采用响应曲面法优化食用胶与钙盐的最佳添加量。结果表明:食用胶与钙盐的最佳添加量为乳酸钙0.291 mmol/100 mL、卡拉胶0.032 8 g/100 mL,此条件下青梅汁酸凝豆腐硬度为49.3 g,持水力为73.43%。扫描电镜显微观察表明,添加卡拉胶与乳酸钙的豆腐凝胶网络结构更加均匀、致密。 王玉娇 陈晓红 李伟 姜梅 芮昕 董明盛关键词:青梅汁 豆腐 响应曲面法 扫描电镜 乳酸菌发酵对四种杂豆蛋白凝胶及消化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3 2023年 本研究对乳酸菌发酵的四种杂豆蛋白凝胶及消化特性进行研究,分别从鹰嘴豆、红芸豆、小扁豆、豌豆四种杂豆中进行蛋白提取,命名为CP、RKP、LP、PP。采用植物乳杆菌B1-6对制备的四种杂豆蛋白进行发酵,对发酵形成的杂豆蛋白凝胶最小凝胶浓度、质构特性、微观结构和色泽等进行了比较研究。将四种杂豆蛋白凝胶进行动态模拟胃肠道消化,对不同杂豆蛋白凝胶消化特性及对乳酸菌的保护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CP、RKP、LP、PP在乳酸菌作用下的最小临界凝胶浓度(LGC)分别为1.6%(w/v)、1.6%(w/v)、1.4%(w/v)和1.2%(w/v);CP与LP凝胶硬度显著高于RKP与PP凝胶(P<0.05),且形成的凝胶具有致密而均匀的三维蛋白凝胶网络,而RKP与PP形成的凝胶微观结构较为疏松。采用动态模拟胃肠道消化模型对具有不同结构特征的四种杂豆蛋白凝胶进行消化特性评估,CP和LP在消化早、中期的可溶性蛋白和肽含量显著高于另两组蛋白凝胶(RKP和PP),且CP和LP凝胶对植物乳杆菌B1-6的保护作用显著优于另两组蛋白凝胶。研究结果表明四种杂豆蛋白在乳酸菌发酵作用下表现出差异性胶凝能力及消化特性,为明确不同杂豆蛋白在乳酸菌作用下的发酵性能、凝胶特性及营养特性提供参考依据。 姜文铠 李秋艳 盛文洋 王雅琼 芮昕关键词:杂豆 发酵 凝胶特性 高压均质对豆腐皮特性及微观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5 2013年 研究经不同均质压力(20-140MPa)处理的豆乳制成豆腐皮的感官特性、质构特性及其微观结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均质压力增加,豆腐皮颜色由浅金黄色变为金黄色;均质压力大于100MPa时,豆腐皮的成膜速率加快,耐煮性增强,豆腐皮品质更加稳定。TPA分析表明,高压均质提高了豆腐皮的断裂延伸性和抗拉强度。扫描电镜观察表明,豆腐皮的内部结构是蛋白-脂肪复合物形成的网状层层叠加的结构;在20MPa和60MPa豆腐皮的网状结构中存在游离脂肪球,而脱脂后豆腐皮结构中未出现游离脂肪球;均质压力高于100MPa时,豆腐皮的网状结构中不存在游离脂肪球,豆腐皮的结构更加均匀、致密;140MPa的豆腐皮脱脂前后微观结构无明显变化,蛋白-脂肪复合物更加稳定。这种结构使其贮存过程中减少"浸油"现象,防止其氧化产生"哈喇味",有利于延长产品的货架期。 姜梅 董明盛 陈晓红 李伟 芮昕关键词:高压均质 豆腐皮 豆乳 微观结构 马克斯克鲁维酵母Y51-6发酵稀奶油工艺优化及挥发性风味成分分析 被引量:12 2015年 利用马克斯克鲁维酵母Y51-6发酵稀奶油,以酒精体积分数、感官评定作为优化指标,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优化发酵工艺。最佳发酵工艺条件为:发酵时间40 h,发酵温度45℃,蔗糖添加量7 g/100 m L,接种量7%(体积分数)。并对发酵过程进行动态追踪,0~12 h内酵母菌生长处于延滞期,12~24 h为对数期,发酵24~32 h为稳定期,32 h之后酵母菌生长进入衰亡期。发酵过程中p H值逐渐降低,酸度逐渐升高,酒精体积分数逐渐增加,色值变化不明显。采用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检测稀奶油发酵前后产生的挥发性风味成分。结果表明:未经发酵的稀奶油中共检测出17种主要成分,主要成分为2-庚酮、2-壬酮等甲基酮类化合物。而经发酵的稀奶油样品中共检测出35种主要成分,甲基酮类化合物比例降低,苯乙醇等醇类物质、己酸乙酯等酯类物质明显增多。 王丹 李伟 芮昕 马宇潇 徐笑 黄璐 吴寒 董明盛关键词:马克斯克鲁维酵母 稀奶油 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 西藏灵菇菌粒、瑞士乳杆菌LZ-R-5与普通乳酸菌的发酵乳特性对比及低场核磁共振在其储藏期间水分的在线监测应用 被引量:3 2018年 分别以西藏灵菇菌粒、瑞士乳杆菌LZ-R-5(分离自西藏灵菇菌粒)和"川秀"牌乳酸菌酸奶发酵粉发酵纯牛奶得到三种发酵乳。研究三种发酵乳发酵和储藏期间的生长特性,并利用低场核磁共振(low-field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LF-NMR)技术研究三种发酵乳在发酵和储藏期间的水分分布和迁移规律,结合持水力和流变学特性,探究发酵乳水分迁移变化与流变学特性是否存在相关性。结果显示,发酵期间,三种发酵乳pH逐渐降低,乳酸酸活菌数先增多后减少。三种发酵乳在储藏期间,总水分含量和自由水含量都呈逐渐减少趋势,横向弛豫时间T22先减小后增大;另外,三种发酵乳持水力变化、表观粘度、G'和G″变化一致,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由此可知,LF-NMR技术可以应用于发酵乳储藏期间水分的在线监测,为发酵乳品质快速判定提供了理论依据。 李直 王丹 董明盛 芮昕 张秋勤 陈晓红 吴俊俊 姜梅 李伟关键词:西藏灵菇 发酵乳 低场核磁共振 水分迁移 海藻酸钠/壳聚糖双层合生元微胶囊制备及储藏稳定性和控制性释放 被引量:8 2013年 以海藻酸钠和壳聚糖为包埋剂,在其中加入低聚半乳糖(galacto-oligosaccharides,GOS),对嗜热链球菌(Streptococcus thermophilus)进行包埋,制备海藻酸钠/壳聚糖双层合生元微胶囊,并对其制备工艺、控制性释放和储藏稳定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当海藻酸钠的质量浓度为2g/100mL时,微胶囊的外观、粒径和包埋率均较好;在对得到的双层微胶囊进行人工胃肠道抗逆实验,发现双层包埋的微胶囊在人工胃液中比较稳定,S.thermophilus基本不被释放,而当双层微胶囊在人工肠液液中到150min后微胶囊已经完全崩解,乳酸菌释放完毕。通过对游离状态和双层包埋微胶囊菌体存活率进行计算,游离状态的S.thermophilus菌悬液经过冷藏,菌体存活率下降十分明显,未添加GOS的菌悬液在第13天菌体存活率仅有0.32%,而添加GOS的菌悬液活菌存活率相对较高,可以达到14.64%;但双层微胶囊在添加和未添加GOS时,菌体存活率在整个储藏期内下降幅度均较小,在第17天时,菌体存活率依然能够达到93.64%和87.98%。 李伟 纪鹃 陈晓红 姜梅 芮昕 董明盛关键词:储藏 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