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范新华

作品数:13 被引量:13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后勤工程学院油品应用化学系更多>>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机械工程兵器科学与技术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石油与天然气...
  • 5篇机械工程
  • 1篇动力工程及工...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兵器科学与技...

主题

  • 7篇润滑
  • 4篇润滑剂
  • 4篇润滑油
  • 3篇粘度指数
  • 2篇氧化安定性
  • 2篇粘度指数改进...
  • 2篇润滑性
  • 2篇四球试验
  • 2篇热氧化安定性
  • 2篇基础油
  • 2篇改进剂
  • 2篇P
  • 1篇压缩机
  • 1篇压缩机油
  • 1篇油膜
  • 1篇油性剂
  • 1篇运动粘度
  • 1篇粘度
  • 1篇制冷
  • 1篇制冷剂

机构

  • 13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13篇范新华
  • 11篇宋世远
  • 1篇李子存

传媒

  • 6篇润滑油
  • 5篇润滑与密封
  • 1篇压缩机技术
  • 1篇拖拉机

年份

  • 3篇1998
  • 1篇1996
  • 1篇1995
  • 2篇1994
  • 1篇1992
  • 5篇1991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美国汽车齿轮油及评定设备发展动向
1991年
为适应重型汽车在高温、高负条件下的工作要求,美国各重型汽车制造商,针对自己的情况,相继提出了新的齿轮油规格及这些规格要求的评定方法。在总结各汽车商经验的基础上,美国ASTM、SAE及API联合工作组提出了PG—1、PG—2两个齿轮油新规格,目前这两个规格尚需进一步完善。
范新华宋世远
关键词:齿轮油变速器油热氧化安定性运动粘度粘度指数
几种油性极压剂在四球机上的性能及结果被引量:1
1998年
用四球机试验的5个指标考察了6种油性极压剂的润滑性能,提出了添加剂种类与四球试验结果之间的关系。
宋世远范新华李子存
关键词:油性剂极压剂四球试验润滑油
再谈四球试验中P_B、P_D与ZMZ的相关性被引量:4
1994年
根据九个研究单位的270组原始测试数据,采用最小平方线性回归分析法,分别探讨了润滑剂承载能力PB、PD、1/2(PB+PD)与ZMZ的相关关系。研究表明:PB与ZMZ、PD与ZMZ之间均有一定的相关性,而尤以1/2(PB+PD)与ZMZ的相关性最为显著。通过统计学方法,本文提出了可按PD值选用的三个ZMZ计算公式,并由十四个试验室对其进行了验证试验,结果表明,在置信水平为95%的条件下,采用GB/T3124法与采用本方法所得到的ZMZ值是一致的。
范新华宋世远
关键词:润滑剂润滑油石油添加剂
不同四球试验法对润滑剂试验结果的影响被引量:4
1996年
通过对两种四球试验法的讨论,证明转速是影响试验结果的主要因素。在较高的试验转速下,多数润滑剂的抗磨性将下降,但也有少数例外。
范新华宋世远赵秋霜蒲改霞
关键词:润滑剂
润滑剂承载能力试验ZMZ快速测定法的研究被引量:1
1995年
介绍了润滑剂承载试验ZMZ的发展趋势,提出了ZMZ快速测定法的四个公式,验证了计算公式对GB/T12583法以及各类润滑剂的适用性,分析了PB、PD、1/2(PB+PD)与ZMZ的关系及ZMZ统计学法的误差来源。
范新华宋世远蒲改霞赵秋霜
关键词:内燃机油统计学
空气压缩机油的合理选用
1991年
主要介绍压缩机油的合理选用及国产压缩机油的生产情况,并对欧美现代压缩机油的现状,作了概述。
宋世远范新华
关键词:空气压缩机压缩机油
粘度指数改进剂对油性极压剂润滑性的影响研究被引量:3
1998年
在150ZN基础油中,用四球试验的五个指标考察了七种粘度指数改进剂对六种油性极压剂的润滑性影响。结果证明多数粘度指数改进剂可提高油性极压剂的综合磨损值。
宋世远范新华蒲改霞赵国庆肖民超
关键词:粘度指数改进剂润滑性基础油
美国新开发的高温润滑油
1991年
本文简述了美国下一代低热耗式(LHR)柴油机对润滑油性能的要求,重点介绍了新开发的五代 LHR 柴油机高温润滑油及基础油的组成、性能及研究进展情况。
范新华
关键词:润滑油膜润滑油粘度热耗热安定性热氧化安定性合成润滑油
粘度指数改进剂对基础油润滑性影响研究被引量:3
1998年
用四球试验的高速低负荷磨斑直径、低速高负荷磨斑直径、最大无卡咬负荷、烧结负荷、综合磨损值五个指标考察了七种增粘剂对石蜡基油和中间基油润滑性的影响。结果证明各种增粘剂对两种基础油的综合磨损值有明显提高,而且增粘剂对基础油润滑性影响规律是一致的。
宋世远范新华
关键词:粘度指数改进剂基础油润滑性润滑油
谈谈柴油机用油
1991年
近年来,柴油机新技术如直喷、增压、空气对流中、后冷却、高绝热、程序控制、分层燃烧等不断出现,对燃油及润滑油的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为适应我国机械工业发展的需要。
范新华宋世远
关键词:柴油机燃油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