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运平
- 作品数:19 被引量:19H指数:2
- 供职机构:佛山科学技术学院人文与教育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哲学宗教更多>>
- 裴奈罗珮和朱丽叶爱情之比较
- 2010年
- 从对《奥德赛》中的裴奈罗珮与《罗密欧与朱丽叶》中的朱丽叶两位女性的比较,我们可以看到西方女性从古希腊到文艺复兴爱情观念的变化以及她们所承担的文化内涵的变迁。
- 莫运平
- 关键词:爱情
- 身体叙事中的“鲁迅”生产被引量:1
- 2006年
- 20世纪末的解构鲁迅风波是在身体叙事中展开的。解构者们以身体为唯一准绳对鲁迅进行了攻击,并且虚拟(生产)出了鲁迅的诸多身体细节。这场风波呈现出当下中国文艺批评中的学风危机,批评以个人的身体感觉始而以身体感觉为最终目的,同时也揭示出解构者们对非历史化生存样式的向往。
- 莫运平
- 关键词:身体叙事
- 真理与艺术:从柏拉图到海德格尔
- 2006年
- 诗哲之争由来已久。诗在时间上先于哲学,但在哲学诞生后,它的合法性却要用真理来检验。传统哲学和现代哲学对真理的理解虽有不同,但是无论哲学是以诗无真理非诗,还是以诗含有真理为诗辩护,都反映出了哲学家在解决这一问题时有着共同的政治情结。
- 莫运平
- 关键词:合法性政治情结
- 地方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的应用型和地方性——以佛山科学技术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为例被引量:2
- 2015年
- 地方高校人才培养定位于"应用型"和"地方性"的有机结合,汉语言文学专业要转变课程设置理念,课程体系与其人才培养定位相一致。地方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要构建应用型课程体系,满足不同行业应用语言文字的不同需求,以应用求生存;地方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要构建地方性课程体系,服务地方经济社会,以特色求发展。
- 李自国万伟成莫运平
- 关键词:地方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
- 建构与解构:诗学研究中的两个维度
- 2006年
- 建构与解构是人类思维中共生与共在的两个维度,同时也是诗学发展和诗学研究中的两个重要维度。文论诗学的创新离不开对这两个维度的研究。
- 莫运平
- 关键词:解构诗学
- 西方形而上学的自我解构性被引量:1
- 2007年
- 西方形而上学与反形而上学并不是一种历史的区分,形而上学有着自我的解构特性。而其自我解构性来于其规范性和超越性,知识形而上学与道德形而上学的内在矛盾。
- 莫运平
- 关键词:形而上学自我解构
- 解构主义诗学评析被引量:2
- 2007年
- 解构主义诗学在诗学史上实现了后现代的转型,它建立了一个与传统诗学不同的文本观、文学史观,解放了读者。但是,解构主义诗学割断了文学与现实的联系,在反本质主义了走向了虚无主义,过份强调阅读自由,使解构主义诗学自身也陷入了被解构的境地。
- 莫运平
- 新主体性如何断定?——与张文初“新主体性”理论商榷
- 2006年
- 张文初的《能力主体与时间本位:新主体性的两重断定》一文对新主体性的两重断定都有着无法克服的理论漏洞。在能力主体的断定上,对能力与欲望关系的理解陷入了二元论的误区,而在时间本位的断定上则是回到了传统的时空关系上。新主体性的理论应该在价值论的立场上以“价值冲动”概念来穿越传统主体理论的主体与客体、主体的身与心及主体的知、情、意。
- 莫运平
- 实践的思想及其对艺术实践研究的意义被引量:1
- 2007年
- "实践"概念在西方传统哲学里主要是在价值论或认识论的领域内使用,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引入了本体论的一维,并将实践的本体论与认识论、价值论相结合,是研究艺术实践理论的指导思想。艺术实践是以人为中心的出于实现人的类特性需要的创造性活动,它是对艺术存在的形而上的追问,同时包含了本体论、认识论和价值论三个维度,它既是创作主体,同时也是欣赏主体的人生实践的方式之一。
- 莫运平
- 关键词:艺术实践西方传统哲学马克思主义艺术研究
- 《俄狄浦斯王》的认识论意义
- 2012年
- 索福克勒斯的悲剧《俄狄浦斯王》体现了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的认识论水平。剧中对先知的质疑、对实证的寻求都是从依赖秘索思转变到信奉逻各斯的表现。而全剧的主旨在于提醒观众与神相比,凡人命定不幸,其认知必须由对生命的关切来统领。
- 莫运平
- 关键词:《俄狄浦斯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