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董浩

作品数:35 被引量:28H指数:3
供职机构:长江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一般工业技术化学工程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1篇专利
  • 11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7篇石油与天然气...
  • 2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生物学
  • 1篇天文地球
  • 1篇化学工程
  • 1篇金属学及工艺
  • 1篇机械工程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主题

  • 13篇原油
  • 12篇采油
  • 11篇采收率
  • 9篇原油采收率
  • 9篇生物采油
  • 9篇微生物采油
  • 7篇微生物
  • 6篇还原菌
  • 5篇乳化
  • 5篇铁还原菌
  • 4篇芽孢
  • 4篇芽孢杆菌
  • 4篇岩心
  • 4篇岩心实验
  • 4篇水敏
  • 4篇水敏性
  • 4篇水压
  • 4篇注水
  • 4篇注水压力
  • 4篇纳米

机构

  • 26篇长江大学
  • 7篇中国地质大学...
  • 7篇中国石油大学...
  • 5篇中国石油大学...
  • 4篇西安石油大学
  • 2篇中国石油天然...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油气钻采工程...
  • 1篇中国石油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作者

  • 35篇董浩
  • 20篇张凡
  • 16篇佘跃惠
  • 14篇喻高明
  • 5篇李飞
  • 5篇孙珊珊
  • 5篇张忠智
  • 5篇易绍金
  • 5篇姚普勇
  • 4篇侯吉瑞
  • 4篇刘同敬
  • 4篇张志勇
  • 4篇罗一菁
  • 4篇崔凯
  • 3篇何延龙
  • 2篇王正良
  • 2篇王兆杰
  • 2篇孟庆伟
  • 2篇舒福昌
  • 2篇董汉平

传媒

  • 2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大庆石油地质...
  • 1篇微生物学通报
  • 1篇化工进展
  • 1篇河南科学
  • 1篇广东化工
  • 1篇科学技术与工...
  • 1篇化学与生物工...
  • 1篇西安石油大学...
  • 1篇石油天然气学...

年份

  • 1篇2024
  • 8篇2023
  • 3篇2022
  • 7篇2021
  • 4篇2020
  • 3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3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注采水样微生物群落与高凝原油的相互作用被引量:7
2015年
在高凝油藏开发过程中,原油易在孔隙中析蜡、发生胶质和沥青质沉积等。研究不同水驱环境中内源微生物群落及其与高凝油的相互作用关系,以河南魏岗油田高凝油藏产出水样为研究对象,优选最佳激活体系;通过微生物驱油物理模拟实验考察内源微生物提高采收率情况,研究激活前后内源微生物的群落变化以及原油组分、性质的变化。结果表明:注采水样中微生物群落差异明显,内源微生物被激活后优势菌为芽胞杆菌(Bacillus sp)和梭菌(Clostridium ultunense)等,原油乳化分散等级最高可达5级,微生物提高采收率最高为12.51%;凝点最多降低5℃,蜡含量降低3.95%以上,同时多环芳烃萘、菲及其同系物等降解较为明显;不同水驱环境中内源微生物在驱油、原油降解等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何延龙张凡柴陆军蒲春生董浩韩春春佘跃惠
关键词:原油降解物理模拟
一种分析页岩微纳米尺度孔隙结构对CO<Sub>2</Sub>驱油影响的方法
结合分子动力学(MD)理论计算方法,在分子模拟的水平上研究了页岩微纳米尺度孔隙结构对CO<Sub>2</Sub>驱油的影响实例,归纳总结出一种分析页岩微纳米尺度孔隙结构对CO<Sub>2</Sub>驱油影响的方法。本发明...
鲁效庆董浩王璐王兆杰刘思远魏淑贤
聚合物驱后油藏本源微生物采油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聚合物驱后油藏利用本源微生物采油的方法。本发明采用激活油藏本源微生物的方法,激活剂包括磷酸氢二铵,硝酸钠、糖蜜或蔗糖、复合氨基酸、钼酸铵、硫酸铜,氯化铁和硫酸锌。还可以进一步通过注入缓释营养剂和无机凝胶段塞...
佘跃惠张凡舒福昌王正良孔淑琼喻高明周玲革马莎莎韩春春董浩
文献传递
高温油藏生物膜内硫酸盐还原菌的腐蚀机理及防治策略被引量:3
2022年
硫酸盐还原菌(sulfate-reducing bacteria,SRB)广泛分布于高温、高压及高盐的石油油藏中,在油藏硫循环中起主导作用。SRB能在油藏生物膜内生长,有微量低分子有机酸时利用硫酸盐为电子受体并将其还原成硫化氢。硫化氢会腐蚀管道,导致原油泄露等其他安全问题,每年造成的经济损失超过7000亿元。本文首先总结了油藏生物膜内微生物菌群多样性,分析了生物膜内SRB及其相关菌群的协同腐蚀机理;然后讨论了高温油藏SRB介导的硫氮氢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胞外电子传递机制及其腐蚀作用,并通过几个高温油藏SRB生物膜内腐蚀的现场案例进一步阐明了SRB的腐蚀机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应对高温油藏生物膜内SRB腐蚀的生物纳米防治策略,这为高温油藏管道防腐提供了新思路。
胡语婕佘跃惠张凡张凡董浩
关键词:高温油藏生物膜微生物腐蚀硫酸盐还原菌
沥青质堵塞储层水力脉冲波协同解吸机制
2019年
以不同类型岩石矿物的沥青质吸附样品为研究对象,通过正交试验优化得到协同解吸工艺参数(解吸剂质量浓度、水力脉冲波量级、作用时间、解吸时间和脉冲频率),研究沥青质在不同岩石矿物表面的吸附行为和动力学机制以及水力脉冲波协同作用下解吸剂对沥青质在不同类型岩石矿物表面的协同解吸行为和动力学机制。结果表明:蒙脱石、绿泥石和高岭石控制着沥青质的吸附解吸过程,双常数速率方程和Elovich方程能够较好地反映水力脉冲波协同作用下的沥青质解吸过程;当解吸剂质量浓度较低时,水力脉冲波对解吸效果的促进作用相比高质量浓度时更为明显,协同作用初期解吸效果受到水力脉冲波的促进作用,整体而言其解吸效果仍为化学解吸剂所主导。
何延龙董巧玲董巧玲景成董浩任龙董浩
关键词:沥青质吸附动力学解吸动力学
聚驱后微生物提高石油采收率
目前很多陆上油田开发进入中后期,并大规模采用聚合物驱等三次采油技术提高采收率,采出液含水大幅增加,而可采储量的半成以上仍被圈闭在地下,目前普遍面临着开采难度大、成本高、采收率低等难题和巨大压力,如何进一步提高采收率对聚驱...
董浩
关键词:生物多样性微生物降解
文献传递
聚驱后油藏产多糖微生物多样性与功能分析
2012年
通过16SrDNA克隆建库方法对大庆北二西油藏微生物调剖过程中和调剖后4个不同油井(B2-D4-P45井、B2-4-P47井、B2-4-P49井和B2-5-51井)3个不同时间段的样品经选择富集后的产多糖微生物群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主要的产多糖菌为爱媛类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 ehimensis)和爱媛芽孢杆菌(Bacillus ehimensis),经分离纯化得到一株纯菌DT-1,与爱媛类芽孢杆菌的16SrDNA序列同源性达到99%。调剖过程中主要激活了3类产多糖菌,调剖1年后微生物多样性明显增加,产生物表活剂菌和降解石油烃菌都被共同激活。
董浩佘跃惠王正良舒福昌张凡柴陆军
关键词:微生物调剖
稠油生物化学降粘剂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公开一种稠油生物化学降粘剂及其制备方法,所述降粘剂包括:波茨坦短芽孢杆菌发酵混合脂肽溶液:30‑60份;复合生物酶:15‑30份;植物基非离子表面活性剂:10‑20份;抗菌剂:1‑5份;稳定剂:1‑5份;余量为醇溶...
佘跃惠张凡张峙姚普勇李飞董浩孙姗姗喻高明易绍金张文达胡琳琪冯阳阳郑安应李杨
文献传递
伊朗北阿扎德干油田沥青质沉积特征被引量:10
2014年
伊朗北阿扎德干油田原油的四组分和气相色质联用分析表明,原油饱和烃碳链分布范围较广,直连烷烃主峰碳为C16,原油重质组分含量相对较高,石蜡组分少,芳烃组成非常复杂,其沉积环境为强还原和高盐度海相沉积环境;胶体不稳定系数及原油的流变性分析说明,该原油容易发生沥青质沉积;对伊朗原油沥青质初始絮凝点和沉淀量的研究发现,剂油比为0.21 mL/g时,伊朗原油沥青质开始发生絮凝,利用标度方程对沥青质沉积的预测表明,当剂油比为0.27 mL/g时,伊朗原油开始出现沥青质沉积,分子量较大的沉淀剂需要较大浓度才能引发沥青质沉淀,沥青质的沉淀量随沉淀剂分子量的增大而减小;分析注入不同体积天然气的特征化原油拟组分的变化情况,发现气举采油会导致沥青质的沉积初始压力升高,沥青质容易在井筒内沉积。
何延龙佘跃惠蒲春生张凡董浩
关键词:沥青质沉积二苯并噻吩
典型复杂岩性油藏的微生物多样性及应用研究
2018年
为了拓展复杂岩性油藏的开采新方法,增强微生物提高原油采收率(MEOR)的可预测性.使用16S rDNA基因克隆文库方法,对典型复杂岩性油藏狮子沟油藏的微生物多样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采油井的优势菌为盐单胞菌、肠杆菌、海杆菌、假单胞菌和不动杆菌;注水井的优势菌为海杆菌、盐单胞菌、脱硫盐单胞菌和弯枝菌.主成分分析(PCA)对狮子沟油藏样品实现聚类分组.系统发育分析表明采油井中的微生物主要为生物表活剂生产菌,而注水井中的微生物主要为石油烃降解菌;因此最适MEOR方式为采油井单井吞吐和注水井微生物解堵增注.研究结果有助于在复杂岩性油藏开展MEOR应用.
苏三宝董浩喻高明佘跃惠
关键词:主成分分析系统发育分析微生物提高原油采收率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