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福慧
- 作品数:215 被引量:1,448H指数:21
- 供职机构: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经济管理核科学技术更多>>
- 《黄帝内经》人体骨数浅议被引量:4
- 2013年
- 《黄帝内经》是中医学基础理论的奠基之作。中医骨伤科学是中医药学的重要分支,它的基础理论来源于《黄帝内经》。通过总结归纳该书人体骨的名称、数量,列举后世经典医书的有关条文,以及中西医学骨数量不一致现象等问题进行分析讨论,认为《黄帝内经》人体骨数的观点,是中国古代医家在解剖学的基础上对于人体骨特有的认识,正视并正确理解这一观点,是立足中医关于人体结构的基础理论,发展中医骨伤科学术的关键所在。
- 苏永强刘斌董福慧
- 关键词:黄帝内经中医骨伤科
- 中医骨伤科痛证分类(三)
- 2015年
- 五、脏腑痛
即因五脏六腑的功能异常引起的以疼痛为主要表现的一组症候群。《内经》论脏腑突破了解剖学概念的局限.从整体的高度,以五脏为核心,把各脏腑紧密地联系起来,形成了一个大系统。各脏腑间不仅有着密切关系,而且脏腑与经络以及脏腑之外的各组织亦有着重要的联系。
- 董福慧
- 关键词:中医骨伤科痛证五脏六腑《内经》脏腑
- 阿胶对骨愈合过程中相关基因表达影响被引量:25
- 2004年
- 目的 :揭示阿胶在骨愈合过程中对 6种相关基因表达的干预作用 ,了解阿胶的调节靶点 ,探索建构中药基因组学的途径。方法 :通过在大鼠胫骨打孔的方法建立单因素干扰模型 ,并将 15 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和阿胶组 ,每组 5 0只 ,分别在实验的第 4、7、14、2 1、2 8天时 ,采用原位杂交方法检测Ⅰ、Ⅱ、Ⅲ型前胶原mRNA、转化生长因子 (TGF β1mRNA)、骨形态发生蛋白 (BMP 2mRNA)、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mRNA)的变化。结果 :阿胶在骨愈合早、中期可促进Ⅰ、Ⅱ、Ⅲ型前胶原的mRNA、TGF β1mRNA的表达 ,阿胶组的表达高于模型组和正常组 ;而BMP 2mRNA及VEGFmRNA的表达量在骨愈合过程中无明显改变 ,在骨愈合早、中期阿胶组和模型组的表达高于正常组。结论 :在骨愈合早期、中期 ,阿胶可加强巨核细胞的聚集及增强其活性 ,并可促进软骨细胞、成骨细胞的增殖及合成活性 ,加快软骨内骨化 ,促进骨愈合 ;而对血管形成无明显作用。
- 高云董福慧郑军
- 关键词:阿胶骨愈合相关基因表达BMP-2
- 维药无花果叶对抗大鼠泼尼松性骨质疏松的作用研究被引量:8
- 2009年
- 目的:研究维药无花果叶醇提物对泼尼松致大鼠骨质疏松的对抗作用。方法:将50只大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泼尼松模型组和维药无花果叶醇提物高、中、低(10mg/kg、20mg/kg、30mg/kg)剂量组,每组10只。分别灌胃相应药物,每日1次,连续8周后取血清检测生化指标,对骨进行组织切片检查,长度、宽度以及骨质的测量。结果:泼尼松模型组大鼠股骨重量、尺骨羟脯氨酸和骨钙含量比正常对照组明显降低,胫骨骨髓腔中脂肪组织增多(P〈0.01),血浆胆固醇(TG)含量上升、碱性磷酸酶(ALP)和高密度脂蛋白(吼)含量下降(P〈0.01)。维药无花果叶醇提组能有效提高骨的重量和骨质的含量(P〈0.01),减少骨髓腔中脂肪的含量,升高碱性磷酸酶和高密度脂蛋白含量(P〈0.01)。结论:泼尼松可抑制大鼠的,肾生长及引起骨丢失,而维药无花果叶醇提物可有良好的对抗作用。
- 裴凌鹏董福慧
- 关键词:泼尼松骨质疏松
- 微创疗法与骨纤维管内高压
- 本文结合骨纤维管的组织结构,通过临床观察,骨纤维管内容物活动频率高、关节骨纤维管及内容物复杂者易引起卡压综合征。通过带刃松解针,使针刃穿过皮肤直达紧张挛缩的纤维组织,闭合型的将其挛缩纤维组织机械性的松开,在减轻骨纤维管内...
- 章瑛董福慧
- 关键词:针刀疗法临床疗效
- 文献传递
-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中医临床实践指南(摘录)被引量:166
- 2012年
- 由中医老年病专业、中医骨伤专业、中医妇科专业、内分泌专业、临床流行病学专业等多学科人员组成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中医临床实践指南编写组,通过文献检索、证据评价、合成推荐建议等程序,历时4年制定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中医循证临床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在指南的每个建议之后的右上角方括号中提供了证据强度和建议强度,通过这种方法,使用者可以了解到每个建议的证据级别和建议强度。指南草案形成后,通过4次全国范围内的专家论证、3家医院的临床试应用后,修改完善,形成指南定稿。本指南针对的患者群体是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高危人群和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和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无并发骨折者。本指南供专业中医师使用,拟3年修订1次。
- 谢雁鸣宇文亚董福慧孙树椿王和鸣刘庆思华中健马良宵廖星徐桂琴支英杰牛潞芳
- 关键词: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循证医学
- β,β-胡萝卜素改善H_2O_2对成骨细胞损伤的影响被引量:8
- 2007年
- 目的研究β,β-胡萝卜素增强成骨细胞抗自由基损伤的作用。方法用H2O2作用M3T3-E1成骨细胞,建立自由基损伤细胞模型。培养的成骨细胞分为对照组、模型组、β,β-胡萝卜素低剂量组(1×10-8mol/L)、β,β-胡萝卜素中剂量组(1×10-7mol/L)和β,β-胡萝卜素高剂量组(1×10-6mol/L)。测定不同处理组细胞活力、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性、活性自由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含量、脂质过氧化物(lipid oxygen,LPO)含量,同时利用荧光偏振法测定细胞膜流动性。结果模型组细胞活力、SOD活性、细胞膜流动性均比不同β,β-胡萝卜素剂量组有显著降低(P<0.01),而ROS、LPO含量均比不同β,β-胡萝卜素剂量组有显著升高(P<0.01)。结论H2O2摄入会导致成骨细胞的氧化损伤,而β,β-胡萝卜素可以预防或降低此类损伤对细胞的影响。
- 裴凌鹏董福慧惠伯棣朱佳
- 关键词:成骨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膜流动性
- 甘苓散浸泡治疗慢性骨髓炎311例临床观察被引量:3
- 1997年
- 自1992年至1995年我们应用甘苓散浸泡治疗慢性骨髓炎3if例,其中血源性骨髓炎145例,外伤性骨髓炎147例,局部软组织感染继发骨髓炎8例,其它4例,另7例原因不明。入院后单一应用甘苓散浸泡治疗,平均浸泡时间为69.5天。治疗结果,治愈260例,显效26例,有效20例,无效5例。功能评定,优150例,良129例,可10例,差22例。111例血沉快者均恢复正常。对于伴骨不连患者,同时予以外固定后获良好疗效。
- 郭振芳董福慧陈景田徐晓昭
- 关键词:骨髓炎中医药疗法熏洗
- 《黄帝内经》“谿谷属骨”理论初探被引量:15
- 2009年
- "谿谷属骨"记载于《黄帝内经》,该书是中医学基础理论的奠基之作。通过列举书中有关"谿谷"的条文,并分析"谿谷属骨"理论的解剖学意义,以及与中医骨伤科其它理论的关系。研究表明,谿谷位于肌肉交汇的部位,深入及骨并与其相连属,是周身荣卫之气循行交汇的场所,借冲脉和足少阴肾经、足阳明胃经有着密切的联系。"谿谷属骨"理论明确地提出了骨与附属肌肉和血液循环的密切相关性,在更高的层面上揭示了骨与其它器官的广泛联系。该理论完整地呈现了"肾主骨"的具体实现环节,是其最具直接、最具说服力的证据;并且很有可能是中医骨伤科学四大学说最直截的解剖依据和理论基础。因此,"谿谷属骨"理论相关的整理挖掘和深入研究对于中医骨伤科的学术研究起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 刘斌董福慧
- 关键词:黄帝内经中医骨伤科学术探讨
- 腰椎后路内固定术后神经根损伤性肌肉麻痹的因素分析被引量:4
- 2013年
- 目的:对腰椎后路内固定及融合术后出现神经根损伤性肌肉麻痹的因素进行分析研究。方法:自2001年1月至2012年1月实施PLIF手术1250例,对其中29例术后出现神经根损伤性肌肉麻痹的患者术前诊断、手术过程、术后症状等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29例患者中,男10例,女19例;年龄49~82岁,平均61岁。内固定椎间融合手术节段:单节段为12例,双节段14例,3节段3例。结果:29例患者术后随访均超过1年,最长为2年半,平均1年7个月。23例随访结果满意,受累肌力恢复到4~5级,3例患者随访效果较差,最终肌力为0~2级。术后恢复的时间与损伤程度成正比,术后肌力在2级以上的患者大部分2周之内即可有明显改善。结论:PLIF术后神经根损伤性肌肉麻痹的因素较为复杂,如果不存在严重碾挫伤及离断伤,多数患者可以获得满意的恢复效果。
- 刘昱彰张世民董福慧
- 关键词:腰椎后路椎间融合术神经根损伤肌肉麻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