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蔡跃芳

作品数:13 被引量:42H指数:4
供职机构:东莞市黄江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胃癌
  • 3篇细胞
  • 2篇胆红素
  • 2篇胆红素血症
  • 2篇凋亡
  • 2篇血症
  • 2篇乙型
  • 2篇乙型病毒
  • 2篇乙型肝炎
  • 2篇增殖
  • 2篇总胆红素
  • 2篇胃癌形成
  • 2篇胃肠
  • 2篇细胞凋亡
  • 2篇疗效
  • 2篇疗效观察
  • 2篇慢性
  • 2篇慢性乙型
  • 2篇慢性乙型病毒...
  • 2篇内镜

机构

  • 11篇东莞市黄江医...
  • 3篇南华大学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作者

  • 13篇蔡跃芳
  • 7篇骆训武
  • 4篇黄润全
  • 4篇陈韬
  • 2篇张明亮
  • 2篇陈立群
  • 2篇刘艺
  • 2篇黄维军
  • 2篇尹玲
  • 1篇宋治洁
  • 1篇严悦卿
  • 1篇曾小英
  • 1篇肖冰
  • 1篇梁宇

传媒

  • 2篇当代医学
  • 2篇中国医师杂志
  • 2篇现代消化及介...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中华消化内镜...
  • 1篇临床消化病杂...
  • 1篇右江医学
  • 1篇医学临床研究
  • 1篇现代保健(医...

年份

  • 1篇2011
  • 1篇2010
  • 3篇2007
  • 4篇2006
  • 2篇2005
  • 2篇2003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内镜三联疗法治疗非静脉曲张胃大出血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评价内镜下治疗非静脉曲张胃大出血的临床价值。方法本组10例患者同时接受注射组织粘合剂、止血合剂和高频电凝的止血治疗。结果 10例患者均成功止血,无并发症发生。结论组织粘合剂、止血合剂和高频电凝三联疗法能有效治疗非静脉曲张胃大出血,具有安全、经济、快速等优点。
蔡跃芳陈立群尹玲宋治洁戚艮有沈跃健刘艺
关键词:内镜治疗组织粘合剂胃出血
内镜靛胭脂-美蓝双重染色法诊断早期胃癌的价值被引量:3
2006年
目的 探讨内镜靛胭脂-美蓝(IC-MB)双重染色法对早期胃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内镜检查时对病变部位喷洒0.4%IC30-40ml及0.5%美蓝MB20ml,可疑病灶处活检4-6块组织送病理检查。结果 54例患者行IC-MB双重染色后,发现早期胃癌12例,不典型增生19例,慢性炎症17例,胃十二指肠溃疡6全然不顾。31例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出现分界区27你,其余23例出现分界区3全然不顾,染色分界区的早期胃癌,不典型增生检出率明显高于非分界区(P〈0.05)。结论 IC-MB双重染色法可清晰地勾画出病变胃黏膜皱壁的轮廓,显示微小病壮,提高了早期胃癌检出率。
蔡跃芳黄维军曾小英黄润全
关键词:内窥镜检查胃肠道
263例小肠出血临床分析被引量:3
2007年
目的探讨小肠出血的病因和检查方法,为诊断治疗提供最佳手段。方法对诊断明确的263例小肠出血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出血原因:憩室86例(32.7%)、恶性肿瘤71例(26.97%)、良性肿瘤42例(15.97%)、炎症或感染性疾病31例(11.79%)、血管性疾病19例(7.22%)、其它罕见疾病14例(5.32%)。接受手术治疗的239例;消化道钡餐检查77例,发现小肠病变25例(32.46%);小肠气钡双重造影65例,发现病变37例(57%);小肠镜检查157例,发现病变98例(62.42%);选择性腹腔动脉造影44例,发现出血15例(34%);核素扫描32例,发现病变17例(53.12%);胶囊内镜18例,发现病变14例(78%)。结论憩室为小肠出血最常见病因之一,其次为恶性肿瘤,良性肿瘤居第三位。小肠镜检查,尤其是胶囊内镜诊断阳性率明显高于其它检查方法,早期手术探查仍为目前最可靠的治疗手段。
骆训武蔡跃芳吴浪廷肖冰
关键词:小肠出血病因
奥美拉唑与法莫替丁联合治疗胃食管反流病被引量:7
2007年
目的观察奥美拉唑与法莫替丁联合治疗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疗效。方法92例GER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前者清晨顿服奥美拉唑20mg,夜间睡前服法莫替丁40mg,后者仅清晨顿服奥美拉唑20mg,两者均予西沙比利5mg,3次/d,疗程8周。治疗前及疗程结束后行胃镜检查,观察其胃镜表现及反流症状的改善程度。结果治疗组46例中治愈34例,有效10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5.7%,对照组46例中治愈20例,有效12例,无效14例,总有效率69.6%。结论奥美拉唑与法莫替丁联合治疗GERD的疗效明显优于单用奥美拉唑者(P<0.05)。
梁宇蔡跃芳
关键词:奥美拉唑法莫替丁胃食管反流病
胃癌形成中COX-2的表达及其与细胞凋亡和增殖的关系被引量:7
2005年
目的研究胃癌(GC)形成中环氧合酶-2(COX-2)的表达与其细胞凋亡、增殖的关系,探讨COX-2在GC形成中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ABC)法和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15例正常胃黏膜(normalgastricmucosa,NGM)、30例胃粘膜肠上皮化生(IM)、30例异型增生(Dys)和40例GC组织中COX-2、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阳性表达和细胞凋亡情况。结果在NGM→IM→Dys→GC的形成过程中,COX-2的表达呈递增趋势,其阳性表达中GC组(67.5%)和NGM组(13.3%)及GC组和IM组(33.3%)差别均有显著性(P<0.05)。细胞凋亡指数(AI)在GC时最低(2.8±0.6),GC组AI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1)。细胞增殖指数(PI)则呈递增趋势,GC组与各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在不同程度癌前病变中COX-2的表达差异无显著性(P>0.05)。COX-2在低分化GC中表达显著高于高分化型。COX-2、PI与GC淋巴结转移、血管浸润均密切相关(P<0.05)。从NGM→IM,COX-2与AI呈正相关(r=0.55,P<0.05);从Dys→GC,二者与AI负相关(r=-0.56,P<0.05)。在GC形成整个过程中,COX-2与PI呈正相关(r=0.61,P<0.05)。结论在GC形成过程中,COX-2的表达呈递增趋势;COX-2的表达上调可能是GC形成的早期事件,且其表达水平和PI对评价GC的恶性程度、有无转移和预后有一定参考价值;COX-2在GC形成的不同?
蔡跃芳张明亮严悦卿陈韬吴浪廷骆训武
关键词:COX-2胃癌胃粘膜肠上皮化生原位末端标记法细胞凋亡指数细胞增殖指数
胃癌形成中COX-2、NF-κB的表达和Hp感染及其细胞凋亡、增殖的关系
目的:研究胃癌(gastric cancer,GC)形成中环氧合酶-2(cyclooxygenase-2,COX-2)、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 κappa B,NF-κB)的表达、胃幽门螺杆菌(Hel...
蔡跃芳
关键词:胃癌环氧合酶-2核因子-ΚB细胞凋亡
文献传递
内镜下射频加局部化疗治疗晚期大肠癌临床研究
2007年
射频加局部化疗或单纯射频治疗消化道恶性肿瘤国内已有许多报道,作为姑息疗法的一种手段,尚缺乏系统、深入的临床研究和远期疗效观察。自2004年1月,我们通过对部分晚期大肠癌失去手术切除时机患者进行射频加局部化疗的系统临床研究,并与单纯射频治疗进行对比研究,在肠梗阻缓解率、再转移率、生存率方面,初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骆训武吴浪廷李拥宁蔡跃芳
关键词:晚期大肠癌化疗治疗消化道恶性肿瘤内镜远期疗效观察局部化疗
苯巴比妥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
2006年
目的探索小剂量苯巴比妥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轻度高胆红素血症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自2001年1月~2004年12月我院门诊慢性乙型肝炎轻度高胆红素血症病例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苯巴比妥(鲁米那钠)30mgtid;对照组给予易善复456mgtid治疗,疗程3个月。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和治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分别为96.7%比39.2%,86.3%比30.2%,P<0.05。结论小剂量苯巴比妥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轻度高胆红素血症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而且安全,无明显不良反应。
骆训武陈韬吴浪廷蔡跃芳黄润全
关键词:苯巴比妥总胆红素乙型肝炎
东莞市幽门螺杆菌耐药状况临床研究被引量:11
2010年
目的研究东莞市幽门螺杆菌(H.pylori,Hp)对克拉霉素、阿莫西林、甲硝唑、呋喃唑酮、利福昔明和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状况。方法取东莞市因上消化道症状而接受胃镜活检标本163例,进行Hp培养、分离,应用E-test法进行克拉霉素、阿莫西林、甲硝唑、呋喃唑酮、利福昔明和左氧氟沙星的药敏试验。结果克拉霉素的耐药率为27.6%(21/76),阿莫西林的耐药率为6.6%(5/76),甲硝唑的耐药率为89.5%(68/76),呋喃唑酮的耐药率13.2%(10/76),利福昔明的耐药率0,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为9.2%(7/76),甲硝唑和克拉霉素的同时耐药率为14.4%(11/76)。结论东莞市幽门螺杆菌对甲硝唑的耐药率(89.5%)高,对克拉霉素、呋喃唑酮和左氧氟沙星的耐药(27.6%、13.2%、9.2%)有一定的比例,对阿莫西林的耐药菌株(6.6%)也已出现,未见对利福昔明耐药(耐药率为0)。
蔡跃芳陈立群尹玲沈跃健刘艺
关键词:幽门螺杆菌甲硝唑克拉霉素阿莫西林利福昔明耐药
得舒特加培菲康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84例疗效观察被引量:1
2005年
目的探讨得舒特加培菲康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40例患者随机分为三组,A组80例,予口服得舒特片50mg,Tid;B组76例,予口服培菲康片0.42g,Tid;C组84例,予口服得舒特片50mg,Tid,培菲康片0.42g,Tid。疗程均为12周。结果A、B、C三组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75.0%、48.7%、94.0%,C组最高(P<0.017)。结论得舒特加培菲康是治疗腹泻型IBS的有效方法,联合应用可进一步提高疗效。
吴浪廷骆训武蔡跃芳黄维军
关键词:肠易激综合征得舒特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