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袁向科

作品数:13 被引量:62H指数:5
供职机构:河南省中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天津市高等学校科技发展基金计划项目天津市应用基础与前沿技术研究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糖尿
  • 5篇糖尿病
  • 3篇糖尿病足
  • 3篇中西医
  • 3篇中西医结合
  • 3篇中西医结合治...
  • 3篇西医结合治疗
  • 3篇疗效
  • 2篇动脉
  • 2篇中药
  • 2篇下肢
  • 2篇疗效评价
  • 2篇介入
  • 2篇静脉
  • 1篇大血管
  • 1篇大血管病
  • 1篇大血管病变
  • 1篇蛋白
  • 1篇低密度脂蛋白
  • 1篇动脉硬化

机构

  • 11篇河南省中医院
  • 6篇河南中医药大...
  • 2篇天津中医药大...
  • 1篇郑州大学第五...

作者

  • 13篇袁向科
  • 2篇王军
  • 2篇徐阳
  • 1篇严豪杰
  • 1篇丁志明
  • 1篇张学勇
  • 1篇杨瑞
  • 1篇付赢

传媒

  • 2篇中国医药导刊
  • 2篇天津中医药
  • 2篇糖尿病新世界
  • 2篇2015年中...
  • 1篇解放军医学杂...
  • 1篇中成药
  • 1篇深圳中西医结...
  • 1篇中药药理与临...
  • 1篇中国临床新医...

年份

  • 1篇2022
  • 4篇2021
  • 2篇2020
  • 2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2
  • 1篇2010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加味凌霄花散对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术后患者的疗效及凝血功能的影响被引量:6
2020年
目的:观察加味凌霄花散对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气滞血瘀证患者术后疗效及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9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5例)和观察组(45例),术后分别给予阿司匹林、加味凌霄花散+阿司匹林,疗程均为60 d。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及随访3、6、12个月中医证候、卢瑟福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分级量表(Rutherford)评分。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凝血功能[血栓素B2(TXB2)、6-酮-前列腺素F1α(6-k-PGFG1α)、血小板聚集功能(PAF)、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血小板聚集率(PagT)、抗凝血酶(AT)、纤溶酶-抗纤溶酶复合物(PAP)、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组织型纤溶酶原活化因子(t-PA)、血小板α颗粒膜糖蛋白-140(GMP-140)、纤维蛋白原(Fig)、人凝血酶原片段(F1+2)、纤维蛋白肽A(FPA)、活化蛋白C(PC)、活化蛋白S(PS)]的含量及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73%,高于对照组的83.33%(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及随访3、6、12个月比较,观察组同期中医证状和Rutherford评分降低(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观察组TXB2、PAF、PAI-1、PagT、PAP、TAT、GMP-140、F1+2含量及PT明显降低(P<0.05),6-k-PGFG1α、AT、t-PA、Fig、FPA、PC、PS含量及APTT、TT明显升高(P<0.05)。观察组毒副反应发生率2.27%,低于对照组的16.28%(P<0.05)。结论:加味凌霄花散可有效改善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气滞血瘀证术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凝血功能,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袁向科江瑞
关键词: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气滞血瘀证凝血功能
中西医结合治疗中虚气逆型非糜烂性反流病的临床观察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中虚气逆型非糜烂性反流病(NERD)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2015年11月至2018年10月就诊的108例NERD患者,按照就诊先后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4例。对照组给予泮托拉唑肠溶胶囊,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补中降逆汤+耳穴压豆。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症候积分、治疗效果及停药后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6.30%高于对照组的8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反酸、泛吐清涎、喛气呃逆等中医症候积分均较同组治疗前明显下降,且观察组患者的下降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停药4周和12周的复发率分别为3.85%、9.62%,对照组停药4周和12周的复发率分别17.78%、28.89%,观察组远期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过程中两组患者均未发生严重的不良反应及其他不良事件。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中虚气逆型NERD患者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复发率,提高远期疗效。
江瑞袁向科江泽
关键词:非糜烂性反流病耳穴压豆泮托拉唑
实验性糖尿病鼠大血管病变TGF-β1和CTGF的表达及中药的干预作用被引量:14
2012年
[目的]通过观测实验性糖尿病鼠大血管病变中转化生长因子(TGF-β1)和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相关表达,揭示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发病机制。并通过中药干预的观察,明确中药在预防和治疗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靶点。[方法]雄性SD大鼠80只,其中正常对照组10只,70只造糖尿病模型并随机分为5组:模型组(n=14),中药高、中、低剂量组(n=14),二甲双胍组(n=14)。6组大鼠均予普通饲料加干预喂养12周后,取股动脉,应用免疫组化法观察糖尿病(DM)大鼠大血管中CTGF、TGF-β1表达的部位及其变化。[结果]TGF-β1主要在胞浆中表达。模型组TGF-β1表达呈强阳性反应,中药干预组TGF-β1表达明显下降(P<0.01),二甲双胍对TGF-β1表达有影响,但与中药高剂量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TGF在模型组血管管壁下层细胞浆可见大量棕黄色物质表达呈强阳性反应,各药物干预组血管细胞CTGF表达都明显下降(P<0.01),中药高剂量组与西药对照组表达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糖尿病大血管病变可能与纤维化有关。2)中药组方加味桃核承气汤能有效降低致纤维化因子TGF-β1、CTGF在实验性糖尿病鼠大血管病变中的表达。其对DM大血管病变有改善作用,并存在剂量依赖关系。
王军徐阳袁向科张学勇丁志明
关键词:大血管病变中药结缔组织生长因子转化生长因子-Β1
金黄膏外敷治疗糖尿病溃疡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7
2010年
[目的]从动物实验探讨金黄膏对糖尿病溃疡的治疗作用机制。[方法]SD大鼠,诱发糖尿病皮肤溃疡模型,随机分为A金黄膏组、B普通胰岛素组、C凡士林组,分时段观察肉芽组织中成纤维细胞数、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CD34、新生毛细血管数。[结果]A组在纤维细胞数、新生毛细血管数及VEGF、CD34等指标与B组、C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金黄膏具有明显的促进糖尿病溃疡愈合作用,可能是通过促进成纤维细胞和新生毛细血管的增殖、加快肉芽组织的形成来体现。
王军杨瑞袁向科徐阳严豪杰付赢
关键词:2型糖尿病皮肤溃疡中医外治金黄膏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足的临床观察
2014年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足的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 2013年12月—2014年5月运用中医辨证对该科54例糖尿病足患者中西医结合治疗。结果治愈32例(59.3%);好转19例(35.2%);无效3例(5.5%)。总有效率94.5%。结论通过观察,我们总结出一套中西医结合、内外同治的治疗方案,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袁向科
关键词:糖尿病足中西医治疗
中西医结合治疗重症下肢缺血患者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重症下肢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2012年9月~2014年2月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重症下肢缺血27例(31条肢体).全部采用中药内服外用与手术结合,12条肢体行单纯球囊扩张,14条肢体行支架植入,5条...
袁向科
关键词:重症下肢缺血中西医结合疗效评价
文献传递
糖尿病足实验研究进展
2014年
该研究通过对糖尿病足的实验研究资料整理,发现制约临床治疗糖尿病足发展的问题,归纳这些研究结果 ,更好的理论阐述并指导临床实践,进而为患者提供更个体化全面有效的糖尿病足诊治方案。
袁向科
关键词:糖尿病足
通脉滴丸联合西洛他唑治疗Ⅰ、Ⅱ期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疗效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观察通滴脉丸联合西洛他唑治疗Ⅰ、Ⅱ期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疗效。方法:92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6例)和观察组(46例),分别给予西洛他唑、通脉滴丸联合西洛他唑治疗,疗程均为30 d。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踝肱指数(ABI),卢瑟福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分级量表(Rutherford分级),胫后动脉及足背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血管内径、收缩期血流速度峰值)。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1.1%,高于对照组的81.4%(P<0.05)。治疗后,观察组ABI增加、Rutherford分级降低较对照组更明显(P<0.05)。治疗后,观察组胫后动脉及足背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改善均较对照组更明显(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脉滴丸联合西洛他唑可有效改善Ⅰ、Ⅱ期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的临床症状,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袁向科江瑞
关键词:西洛他唑动脉硬化闭塞症临床疗效
腔内介入治疗髂静脉受压综合征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腔内介入治疗髂静脉受压综合征(IVCS)的疗效及应用价值.方法:对2010年11月~2013年12月我科收治行腔内介入治疗的76例IVCS患者临床资料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8例(89.5%)行髂静脉球囊扩张联合...
袁向科
关键词:髂静脉受压综合征腔内介入治疗疗效评价
文献传递
青蒿素对氧化低密度脂蛋白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作用及机制被引量:5
2021年
目的探讨青蒿素(ART)对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作用及其潜在的分子机制。方法分别用0、50、100、150、200 mg/ml的ox-LDL及0、1、5、10、20 mmol/L的ART处理对数生长期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EA.hy926,采用MTT法检测细胞活性。为检测ART对细胞的影响,将EA.hy926细胞分为4组:对照组(无处理)、ox-LDL组(100 mg/ml ox-LDL)、ox-LDL+ART组(100 mg/ml ox-LDL+10 mmol/L ART)及ox-LDL+ART+3-甲基腺嘌呤(3-MA)组(100 mg/ml ox-LDL+10 mmol/L ART+5 mmol/L 3-MA);为检测瞬时感受器电位通道香草酸受体亚型Ⅳ(TRPV4)对细胞的影响,将EA.hy926细胞分为4组:对照组、ox-LDL组、ox-LDL+ART组及ox-LDL+ART+钌红(RR)组(100 mg/ml ox-LDL+10 mmol/L ART+10 mmol/L RR)。采用MTT法检测细胞活性,Western blotting检测TRPV4、自噬相关蛋白(LC3-Ⅱ/LC3-Ⅰ、p62)及凋亡相关蛋白(Bcl-2、Bax)的表达,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情况。结果EA.hy926细胞活性随着ox-LDL浓度的升高而降低,而ART作用于ox-LDL诱导的细胞后,细胞活性明显升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ox-LDL组细胞活性,p62、Bcl-2、TRPV4表达水平明显降低,而LC3-Ⅱ/LC3-Ⅰ比值、细胞凋亡率、Bax表达水平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ox-LDL组比较,ox-LDL+ART组细胞活性、LC3-Ⅱ/LC3-Ⅰ比值、Bcl-2及TRPV4表达水平明显升高,而细胞凋亡率、Bax及p62表达水平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ox-LDL+ART组比较,ox-LDL+ART+3-MA组及ox-LDL+ART+RR组细胞活性、LC3-Ⅱ/LC3-Ⅰ比值、Bcl-2表达水平明显降低,细胞凋亡率、p62及Bax表达水平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RT可通过激活TRPV4促进细胞自噬,从而减轻ox-LDL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损伤。
袁向科江瑞
关键词:青蒿素氧化低密度脂蛋白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