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袁宏伟

作品数:9 被引量:52H指数:4
供职机构:北京协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甲状腺
  • 3篇手术
  • 3篇切除
  • 3篇切除术
  • 2篇乳头
  • 2篇乳头状
  • 2篇乳头状癌
  • 2篇术后
  • 2篇细胞
  • 2篇甲状腺切除
  • 2篇甲状腺切除术
  • 2篇甲状腺乳头状...
  • 2篇喉返神经
  • 2篇并发
  • 2篇并发症
  • 1篇修补术
  • 1篇遗传性
  • 1篇遗传性球形红...
  • 1篇再次手术
  • 1篇再手术

机构

  • 9篇北京协和医院
  • 1篇玉田县医院

作者

  • 9篇袁宏伟
  • 6篇刘跃武
  • 4篇刘洪沨
  • 3篇高维生
  • 3篇李小毅
  • 2篇王梦一
  • 2篇谢勇
  • 2篇张宁
  • 2篇陈曙光
  • 1篇刘子文
  • 1篇刘雯静
  • 1篇孙永亮
  • 1篇李晓斌
  • 1篇王宝玺
  • 1篇宋一民
  • 1篇刘跃华
  • 1篇王宏伟
  • 1篇王家璧
  • 1篇田成龙
  • 1篇申曦

传媒

  • 3篇中华普通外科...
  • 1篇中国综合临床
  • 1篇临床皮肤科杂...
  • 1篇中国皮肤性病...
  • 1篇中国普外基础...
  • 1篇中华消化外科...
  • 1篇中华内分泌外...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2篇1998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脾切除治疗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55例临床分析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总结脾切除治疗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的手术适应证、术后并发症的防治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协和医院1984年10月至2014年10月确诊并行脾切除术的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5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55例患者均行脾切除术,术后切口感染1例,肺部感染1例,胸腔积液和膈下感染3例,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4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4.5%,均经积极治疗后痊愈。结论脾切除是治疗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有效和可靠的手段。
袁宏伟刘跃武李小毅高维生
关键词:球形红细胞增多遗传性脾切除术手术后并发症
Lichtenstein手术治疗肝硬化腹水合并腹股沟疝的临床疗效被引量:3
2019年
目的探讨Lichtenstein手术治疗肝硬化腹水合并疝环缺损直径<3.0 cm腹股沟疝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描述性研究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8年1月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收治的50例行Lichtenstein手术治疗肝硬化腹水合并腹股沟疝患者的临床资料;男42例,女8例;平均年龄为66岁,年龄范围为45~73岁。观察指标:(1)手术及术后情况。(2)随访情况。采用门诊和电话方式进行随访,术后3、6个月随访1次,以后每6个月随访1次,随访时间为12~36个月,了解患者腹股沟疝复发情况及生存情况。随访时间截至2019年1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ean±SD表示;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范围)表示;计数资料以绝对数和(或)百分比表示。结果(1)手术及术后情况:5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为(52±7)min,术后住院时间为(4.0±1.8)d。50例患者中,术后发生伤口脂肪液化1例,经换药处理后痊愈;发生阴囊水肿积液8例,经抽除积液治疗后痊愈;发生腹股沟区疼痛3例,经对症处理后缓解;发生尿潴留4例,经导尿膀胱锻炼后痊愈。(2)随访情况:50例患者中,完成随访48例,随访率为96%(48/50)。48例患者随访时间为12~36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33个月。随访期间,腹股沟疝复发1例,因肝硬化相关并发症死亡2例。结论Lichtenstein手术治疗肝硬化腹水合并疝环缺损直径<3.0 cm腹股沟疝安全、可行。
李晓斌吴孟闱刘睿袁宏伟宋一民刘子文
关键词:腹股沟疝疝修补术肝硬化腹水
甲状腺疾病再次手术喉返神经解剖入路探讨:附55例报道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 探讨甲状腺再次手术喉返神经的解剖入路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55例因甲状腺疾病再次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55例甲状腺再次手术患者,甲状腺良性疾病术后接受再次手术16例,甲状腺癌术后接受再次手术39例.其中接受第3次手术4例,均为甲状腺癌术后.手术采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原手术切口适度延长、正中入路游离皮瓣,横断手术侧舌骨下肌群,充分显露手术视野,再以气管、残余甲状腺组织、甲状软骨下角及颈总动脉作为解剖喉返神经入路标志进行解剖喉返神经,5例术中辅助应用喉返神经探测仪.其中,以气管、残余甲状腺为标志,由内向外解剖出喉返神经32例;以甲状软骨下角为标志,由上向下解剖出喉返神经9例;以颈总动脉为标志,由外向内解剖出喉返神经14例.术后患者恢复基本良好,发生说话声音改变8例,包括声音嘶哑3例,均于术后2个月内恢复.结论 甲状腺疾病再次手术,解剖喉返神经十分必要,气管、残余甲状腺、甲状软骨下角及颈总动脉可作为解剖喉返神经入路的解剖标志.
刘洪沨高维生刘雯静刘跃武李小毅袁宏伟谢勇陈曙光
关键词:甲状腺再手术喉返神经
伴有桥本甲状腺炎的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颈淋巴结转移规律的研究被引量:6
2015年
桥本甲状腺炎(Hashimoto’s thyroiditis,HT)又称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常同时合并有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thyroidcancer,PTC),这两种疾病之间的联系是目前的研究热点…。目前关于伴有HT的PTC患者淋巴结转移规律和特点的研究较少。我们对243例PTC患者进行了回顾性研究,试图为这类患者颈部淋巴结清扫的范围和程度提供依据。
孙永亮王梦一袁宏伟张宁刘洪沨刘跃武
关键词:淋巴结转移规律甲状腺乳头状癌桥本甲状腺炎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颈部淋巴结清扫
发疹性汗管瘤14例临床分析被引量:1
1998年
发疹性汗管瘤是汗管瘤较少见的特殊类型。本文对14例临床资料完整且经组织病理确诊的病例进行分析,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4例中,男7例,女7例,发病年龄8~38岁,平均18岁,其中8~10岁5例,11~29岁7例,30岁以上2例,伴发眼睑汗管瘤7例,伴发外...
袁宏伟袁宏伟
关键词:发疹性汗管瘤汗管瘤
不显露喉上神经的甲状腺切除术对患者术后高音功能的影响被引量:3
2017年
喉上神经尤其是外支损伤,可导致声带松弛、音调降低、不能发高音等,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对于甲状腺术中是否常规显露喉上神经,国内外学者意见不一,我们通过对761例行甲状腺单侧全切和双侧全切的甲状腺癌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患者术后高音功能情况。
田成龙袁宏伟谢勇刘洪沨刘跃武
关键词:甲状腺切除术喉上神经癌患者术后甲状腺术
非返性喉返神经的解剖特点及术中损伤的预防被引量:21
2013年
目的研究非返性喉返神经(non-recurrent laryngeal nerve,NRLN)的解剖学特点和变异,探讨甲状腺手术中发现NRLN的方法和总结预防其损伤的经验。方法对北京协和医院于2007年1月至2012年6月期间行单侧或双侧甲状腺腺叶全切手术的2 211例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同时对国内文献报道的114例NRLN患者的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北京协和医院2 211例甲状腺手术中暴露喉返神经3 479条,11条确认为右侧NRLN(0.32%,11/3 479),其中Ⅰ型3例,ⅡA型7例,ⅡB型1例;1例为同时伴有返支和非返支的喉返神经,余10例均为完全型;手术中均未发生神经损伤。文献报道的114例NRLN占报道病例总数的0.14%~4%;其中右侧NRLN 109例,Ⅰ型4例(3.7%,4/109),ⅡA型75例(68.8%,75/109),ⅡB型9例(8.3%,9/109),分型不详21例(19.3%,21/109),同时伴有喉返神经返支3例(2.8%,3/109);左侧NRLN 5例,ⅡA型2例,分型不详3例,其中1例同时伴有喉返神经返支。论著或病例报道的104例患者中,手术导致NRLN麻痹共16例(15.4%,16/104),其中Ⅰ型1例,ⅡA型9例,分型不详6例。结论 NRLN少见,主要发生在右侧,术中易损伤,主要损伤类型为ⅡA型;外科医生应充分认识NRLN及其变异类型,预防其损伤。
申曦李小毅刘跃武陈曙光袁宏伟刘洪沨高维生
关键词:非返性喉返神经喉返神经甲状腺切除术
坏疽性脓皮病11例临床分析报告被引量:4
1998年
报告11例坏疽性脓皮病,均有不同程度皮肤损害,伴发热等全身症状和其它脏器累及,其中以肺部累及较为突出。对本病的治疗应在了解全身病情的基础上以全身使用皮质类固醇激素为主,控制剂量相当于强的松0.5~1mg/(kg.d),必要时辅助应用免疫抑制剂,及时处理并发症。全身用抗生素只有辅助作用,局部治疗有利于控制感染和促进皮损愈合。
王宝玺王宏伟袁宏伟袁宏伟
关键词:坏疽性脓皮病并发症
峡部甲状腺乳头状癌的诊治探讨被引量:8
2015年
目的 探讨峡部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更合理的治疗方式。方法 选取2007年5月至2013年12月本组手术治疗的90例峡部PTC患者,对患者是否多发癌灶、侵犯甲状腺被膜、中央区(Ⅵ区)淋巴结转移情况及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并与82例腺体内PTC患者资料进行对比。结果 峡部癌组多灶癌与单发癌患者年龄比较(49.4±9.9 vs 42.7±9.5)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癌灶侵犯甲状腺被膜者与未侵犯被摸者肿瘤直径比较(1.02±0.43 vs 0.74±0.28)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峡部癌组多灶癌比例高于腺体内癌组(27.8 vs 1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6),侵犯被膜的比例也显著高于腺体内癌组(42.2 vs 1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峡部癌组Ⅵ区淋巴结转移率高于腺体内癌组(53.3 vs 48.8)%,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51)。结论 峡部PTC早期即可侵犯甲状腺被膜及多发癌灶,Ⅵ区淋巴结转移出现较早,且可为双侧转移。多数患者宜行双侧甲状腺全切除+双侧Ⅵ区淋巴结清扫术,但对侧Ⅵ区清扫仅需清扫至气管旁即可,无需深入喉返神经后方。
王梦一袁宏伟张宁刘跃武
关键词:甲状腺乳头状癌峡部手术治疗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