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少冲
- 作品数:19 被引量:24H指数:3
- 供职机构:运城学院中文系更多>>
- 发文基金:博士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经济管理文化科学社会学更多>>
- 《倾城之恋》与张爱玲的自我追寻及自我困囿被引量:4
- 2019年
- 张爱玲与《倾城之恋》之间有一种奇特、复杂的关系。她与白流苏、范柳原同样被命运、家庭抛置在中西新旧交错的"夹缝"之中,因而去寻求一个更为完整、成熟的"自我",既是主观需要,也是客观必然。张爱玲将其本人的"自我"追寻,有意无意地投射在流苏与柳原身上。然而,他们在《倾城之恋》结局中的那种相对的"自我"圆满,张爱玲在现实世界中并未寻到。她太溺爱既定的自己,也太眷恋其所生活的殖民城市、畸形年代,情愿"困囿"于其中。故其"自我"形态中,充满了残缺、矛盾、执拗与虚无,小处精致绚烂,大处支离茫然。
- 袁少冲
- 关键词:《倾城之恋》
- 1980年代以来周作人思想研究统计分析被引量:1
- 2008年
- 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对周作人的思想研究论文进行了统计分析。首先,在统计信息中经鉴别剔除了一些伪信息,确认有效信息的范围。其次,在论文发表时间分布、作者、刊物、内容主题等四个方面对1980年代后周作人思想研究的整体状况进行了统计,对研究所面临的诸种难度所导致的研究中的泛化、零散化倾向做出了分析,认为开辟研究新角度以及对周作人的某些重要论文进行"细读"是进一步深入研究的突破。最后,简要反思了该统计分析方法的一些弊端,并藉此简单的做了点补充。
- 袁少冲
- 关键词:统计分析
- 大后方“军绅”社会权力制衡下的文学活动空间
- 在抗战时期大后方的“军绅”社会中,各种各样、不同层次的“军绅”势力之间常常会在特定的情境下发生力量的对抗局面,这种权力的相互制衡使得文学活动的开展有可能获得一定的空间,而随着文人作家们斗争经验的不断增长,他们也越来越能够...
- 袁少冲
- 关键词:文艺运动国民党政府
- 文献传递
- 1930年代“京派”美学追求的经济前提
- 2014年
- 1930年代"京派"虽是一个松散的群体,但有大体一致的美学追求,这种美学追求和他们当时的存在境遇密切相关,经济生活状况是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以教授为主体的"京派"文人,以学院为依托享有很高的薪金待遇,这种待遇不但在新教育体制中处于最高层,也与当时欧美的学院待遇相当;他们在1930年代北平社会中也处于"贵族阶层",既是精神上的也是物质上的。优越的经济生活是"京派"的"纯粹""超越"美学追求的前提之一。
- 袁少冲
- 论鲁迅厦门广州时期对“学院”的体验与诀别被引量:1
- 2019年
- 一、引言鲁迅有着长期教书的经历,这在他的三篇自传性文章~①中交代得相当清楚。教书一开始是鲁迅的职业,是其谋生的手段;之后的北京时期,经济考量因素变小,教书成为其参与新文化运动、致力于思想启蒙、拓展与青年人交往的重要渠道。此时,鲁迅没有明显表露出关于'教书''写作'相矛盾的困惑。
- 袁少冲
- 关键词:学院派
- 追寻“自我”:《倾城之恋》细读及重释(上)
- 2019年
- 《倾城之恋》中白流苏、范柳原之间的爱情算计、情感博弈,可能只是较为表层的内涵,更深层的主旨是二者在那个新旧中西交错的"夹缝"时代对"自我"的追寻。他们在追寻中相遇、相恋,又在相恋中互相隔膜、自造"围城",精心地计算得失,谨慎地斟酌进退。虽然互有好感、心生爱慕,但白流苏由于经济的重压,范柳原出于精神需求的苛刻,都吝啬地固守着自己。艰难的心灵碰撞、别扭的同居生活,开始让双方的立场产生松动。最终,随着"倾城"的战火,以及"自我"的释放与突围,他们各自在对方身上确证了自己。
- 袁少冲
- 关键词:《倾城之恋》细读追寻自我
- “《鲁迅研究月刊》创刊40周年”学术研讨会综述被引量:1
- 2020年
- 鲁迅不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重镇,还是中国现代思想文化的一面旗帜,客观上需要专门的研究机构和学术刊物,这便是北京鲁迅博物馆鲁迅研究室及《鲁迅研究月刊》(前身为《鲁迅研究动态》)的由来。从不定期的《鲁迅研究动态》(以下简称《动态》)到每月一期的《鲁迅研究月刊》(以下简称《月刊》),从起初的内部白皮本到1990年的公开刊行,筚路蓝缕绵延至今,已历春秋四十载。
- 袁少冲
- 关键词:鲁迅研究中国现代思想学术刊物中国现代文学筚路蓝缕
- 距离有多远:从现代知识分子到农民——重读王西彦小说《乡下朋友》
- 2016年
- 在中国现代小说史上,知识分子与农民的关系是个常见常新的话题,之所以如此,其根本在于:在近代中国从传统到现代转型的特殊历史阶段,整个民族必然承担着艰巨的历史使命,而在迈向这个历史目标的过程中,这两个群体都有着牵动全局的重要性。具体地说,现代社会是一个最能体现'知识就是力量'原则的社会形态,几乎一切都建立在知识、观念与技术之上,而掌握这一特殊资源的群体只能是现代知识分子。
- 袁少冲
- 关键词:小说史历史使命知识分子牵动农民
- 大后方“军绅”社会权力制衡下的戏剧活动空间
- 2014年
- 抗战时期大后方的"军绅"社会存在着多种政权形态,利益的纠葛使得各政治势力之间常发生权力的制衡与对抗。另外,除中国共产党之外,无论是地方的军阀、绅士还是国民党中央政府,都没有形成坚实有力的意识形态,因此在具体的行动中形成权力间的制衡。这些都在客观上为大后方的戏剧活动提供了活动的空间。文人作家还与共产党联合,借助其政治资源、组织资源、斗争经验推动了广泛的文艺宣传等活动。
- 袁少冲
- 关键词:权力制衡
- 追寻“自我”:《倾城之恋》细读及重释(下)被引量:1
- 2019年
- 《倾城之恋》中白流苏、范柳原之间的爱情算计、情感博弈,可能只是较为表层的内涵,更深层的主旨是二者在那个新旧中西交错的"夹缝"时代对"自我"的追寻。他们在追寻中相遇、相恋,又在相恋中互相隔膜、自造"围城",精心地计算得失,谨慎地斟酌进退。虽然互有好感、心生爱慕,但白流苏由于经济的重压,范柳原出于精神需求的苛刻,都吝啬地固守着自己。艰难的心灵碰撞、别扭的同居生活,开始让双方的立场产生松动。最终,随着"倾城"的战火,以及"自我"的释放与突围,他们各自在对方身上确证了自己。
- 袁少冲
- 关键词:《倾城之恋》细读追寻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