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袁敏

作品数:9 被引量:45H指数:4
供职机构: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项目上海市卫生系统百名跨世纪优秀学科带头人培养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纤维化
  • 5篇肝纤维化
  • 3篇肝硬化
  • 2篇代谢
  • 2篇代谢异常
  • 2篇星状细胞
  • 2篇形态发生蛋白
  • 2篇糖代谢
  • 2篇糖代谢异常
  • 2篇细胞
  • 2篇回顾性分析
  • 2篇骨形态
  • 2篇骨形态发生蛋...
  • 2篇肝细胞
  • 2篇肝星状细胞
  • 2篇肝硬化患者
  • 1篇代谢紊乱
  • 1篇蛋白
  • 1篇蛋白质
  • 1篇蛋白质组

机构

  • 8篇同济大学附属...
  • 1篇上海市第十人...

作者

  • 8篇袁敏
  • 7篇杨长青
  • 3篇常义忠
  • 3篇杨丽
  • 3篇王胜兰
  • 1篇陈锡美
  • 1篇杨文卓
  • 1篇张国锋
  • 1篇张豪
  • 1篇张忠
  • 1篇张照杰
  • 1篇徐丽君
  • 1篇张敏
  • 1篇郜恒俊

传媒

  • 3篇国际消化病杂...
  • 2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中国实用内科...
  • 1篇同济大学学报...
  • 1篇胃肠病学和肝...

年份

  • 1篇2015
  • 2篇2010
  • 2篇2009
  • 2篇2008
  • 1篇2007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BMP-7防治实验性肝纤维化的研究被引量:7
2010年
目的观察骨形态发生蛋白-7(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7,BMP-7)对实验性肝纤维化的影响。方法运用猪血清腹腔注射法,诱导免疫性大鼠肝纤维化模型。实验动物分为5组:肝纤维化模型组、早期治疗组、后期治疗组、预防组、对照组。预防组从实验开始、早期治疗组从实验第2周、晚期治疗组从实验第4周腹腔注射外源性BMP-7,每周3次;对照组注射等剂量生理盐水。采用免疫组化和Western印迹法检测BMP-7对实验性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中转移生长因子-β_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_1,TGF-β_1)表达的影响。结果实验性肝纤维化大鼠的早期治疗组、后期治疗组和预防组的肝纤维化级别与模型组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防组和治疗组中BMP-7可以抑制纤维化肝组织中TGF-β_1的表达,治疗组中的TGF-β_1的表达较模型组中明显减少(P<0.05)。结论 BMP-7有效预防和治疗实验性肝纤维化,其机制可能与抑制纤维化肝组织中的TGF-β_1的表达有关。
王胜兰杨长青杨丽常义忠袁敏郜恒俊
关键词:骨形态发生蛋白-7肝纤维化
肝硬化患者糖代谢紊乱164例回顾性分析
2010年
目的研究肝硬化患者的血糖代谢情况,探讨患者的血糖与肝功能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2005—2008年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以及东方医院的164例肝硬化合并糖代谢异常患者的病例资料,根据Child-Turcotte-Pugh(CTP)分级将患者分成A、B、C组,观察各组糖代谢异常的情况,分析患者血糖水平与肝功能之间的关系。结果根据各组患者血糖水平再分为3个亚组:低血糖组、空腹血糖调节受损组和糖尿病(DM)组,C级患者发生低血糖的概率最高,各亚组的发生率比较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根据患者的CTP评分以及FPG、果糖胺(FA)水平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提示CTP和FA有较好的预测价值。结论肝硬化患者糖代谢异常的发生与其肝功能有关,且糖代谢紊乱与肝硬化病程具有相关性。
王胜兰袁敏杨长青
关键词:肝硬化糖代谢异常
结直肠癌蛋白质组学的研究进展
2007年
人类基因组计划(HGP)的完成,宣告了后基因组时代的到来,其中蛋白质组学已成为研究的重点。随着蛋白质组学研究的不断深入,现已形成一个“肿瘤蛋白质组学”的分支。肿瘤蛋白质组学可动态、整体、定量地观察肿瘤发生、进展中蛋白质种类、数量的改变,现已广泛用于各种肿瘤的研究。结直肠癌是人类的一种常见的恶性疾病,肿瘤蛋白质组学在寻找结直肠癌的肿瘤生物标记物,研究结直肠癌发生的分子机制和挖掘药物的抗癌靶点等方面得到了很好的应用。
袁敏张国锋
关键词:蛋白质组学结直肠癌
肝纤维化过程中肝星状细胞的移行机制被引量:3
2008年
目的探讨肝纤维化过程中肝星状细胞(HSC)移行的机制和肝纤维化病变过程中新的病理生理机制。方法运用改良的Boyden腔系统,在体外条件下模拟体内正常Disse间隙的微环境及肝纤维化时的相关改变,以HSC为研究对象,通过细胞迁移实验、明胶酶谱和凝胶免疫印迹等实验方法,研究肝纤维化时致纤维化生长因子和细胞外基质促进HSC移行的机制。结果肝纤维化时增高的血小板衍化生长因子BB(PDGF—BB)、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以及上皮细胞生长因子(EGF)均可以刺激活化的HSC分泌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而MMP-2通过降解胶原又可以促进HSC的移行(4.9倍);HSC的移行是由其表面的整合素α1和以所α2,不同致纤维化生长因子诱导HSC移行时依赖着不同的整合素的介导;由HSC分泌的细胞外基质对HSC自身的行为有反馈调节作用,间质类基质可促进HSC的移行(3.2倍),而基底膜样的基质则可抑制HSC的移行(1.2倍)。结论肝纤维化时Disse间隙微环境的改变导致了HSC的移行,其机制与促进HSC高表达MMP-2相关;肝纤维化时HSC的移行由整合素α1和以所α2;不同的细胞外基质对HSC的移行行为有着不同的调节作用。
杨长青杨丽杨文卓张忠张豪常义忠袁敏陈锡美
关键词:肝硬化肝细胞
糖组学在肝纤维化研究中的应用
2009年
糖组学是随着糖生物学发展而兴起的研究糖链的表达、调控和生理功能的科学。糖链由于结构的多样性和复杂性而成为细胞的信息分子,是生物体基因组信息的延续。由于糖类的许多引人瞩目的生物功能,使得近几年来关于糖的研究逐步活跃起来,其在肝纤维化中的诊断价值已经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本文对于糖组学在肝纤维化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袁敏杨长青
关键词:糖组学肝纤维化
肝硬化患者糖代谢异常与肝功能关系的临床回顾性分析被引量:12
2015年
肝脏的主要功能之一是维持血液中葡萄糖水平的相对恒定。临床上,慢性肝病尤其肝硬化患者合并糖代谢异常较为常见,其发病率高,危害大,且临床症状不典型,常被临床医生所忽视而延误诊治。慢性肝病时糖代谢异常多表现为糖耐量减低,部分患者最终进展为糖尿病(DM),这种继发于肝实质损伤的DM称为肝源性糖尿病(HD)。
袁敏张敏杨长青
关键词:临床回顾性分析糖代谢异常肝硬化患者肝功能肝源性糖尿病症状不典型
瞬时弹性成像在肝纤维化无创性诊断中的应用被引量:14
2008年
肝组织活检是目前肝纤维化疾病诊断的金指标,但具有局限性。近年来,无创性诊断方法的确立已成为国内外学者关注的热点。目前临床常用多种血清纤维化指标进行肝纤维化的评价,但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尚无法令人满意。国外研制出瞬时弹性测定的方法用于肝纤维化评估,此文对FibroScan在肝纤维化无创性诊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袁敏杨长青
关键词:肝纤维化无创性诊断
肝纤维化时骨形态发生蛋白7对肝细胞及肝星状细胞产生胶原的影响被引量:13
2009年
目的通过体外细胞实验,观察骨形态发生蛋白7(BMP-7)对肝细胞和肝星状细胞产生胶原能力的影响。方法分离免疫性大鼠肝纤维化模型实验动物的肝细胞和肝星状细胞。收集细胞培养液,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其中的细胞外基质;采用免疫荧光技术检测不同剂量和时间的BMP-7处理后转化生长因子(TGF)-β1受体和磷酸化Smad信号通道蛋白的改变;并运用实时PCR从mRNA的水平上检测TGF—β1的表达。结果50mg/L的BMP-7分别处理肝细胞和肝星状细胞后,肝细胞中Ⅰ、Ⅲ、Ⅳ型胶原的产生(83%±6%、79%±8%、82%±13%)与对照组(100%)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肝星状细胞中Ⅳ型胶原的产生(78%±9%)亦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Ⅰ、Ⅲ型胶原的产生均明显低于对照组(60%±8%、40%±6%,均P〈0.01);相同浓度的BMP-7处理组中,未发现TGF—β1结合受体蛋白的表达变化,而Smad/3通道蛋白的表达减弱;实时荧光定量PCR表明TGF-β1基因在BMP-7处理后表达水平降低了88%(1—0.12)。结论BMP-7具有抑制激活的肝星状细胞中Ⅰ、Ⅲ型胶原蛋白产生的作用,其机制为抑制细胞中促纤维化生长因子TGF—β1的信号通道蛋白Smad2/3的活性,并抑制TGF—β1的表达。
杨丽杨长青袁敏王胜兰常义忠徐丽君张照杰
关键词:骨形态发生蛋白质类肝星状细胞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