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敏
- 作品数:33 被引量:153H指数:8
- 供职机构:重庆市中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重庆市卫生局中医药科技项目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化学工程更多>>
- 一种助阳抗癌雷火灸及其制备方法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助阳抗癌雷火灸及其制备方法,包括按照质量份数计的以下组份:肉桂5‑15份、干姜5‑15份、细辛5‑15份和艾叶80‑110份。本发明中肉桂为君药,干姜为臣药,细辛为佐药,艾叶为使药;肉桂擅补命门之火,以助...
- 张国铎袁敏吴梅张松
- 文献传递
- 穴位贴敷、穴位注射单用及联用防治化疗后恶心呕吐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3
- 2015年
- 目的观察穴位贴敷、穴位注射单用及联用预防化疗呕吐的疗效。方法将90例恶性肿瘤非小细胞肺癌Ⅱ/Ⅲ期TP方案化疗患者随机分为3组,各30例。联合组采用穴位贴敷与穴位注射治疗;止吐膏组采用穴位贴敷治疗;胃复安组采用穴位注射治疗。比较3组患者的呕吐控制效果、主症证候积分、5-羟色胺水平以及不良反应。结果联合组、止吐膏组、胃复安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6.67%、93.33%、9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化疗后主症证候积分低于止吐膏组与胃复安组(P<0.05);化疗后3组的5-羟色胺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止吐膏组、胃复安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33.33%、0、2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用中药穴位贴敷、单用穴位注射和穴位贴敷联合穴位注射,均具有明显的预防化疗所致恶心呕吐、减少化疗药物副作用、增强止吐疗效的作用,联用与单用相比,疗效无统计学差异,但穴位贴敷联合穴位注射可显著降低患者的证候积分状况,而单用穴位贴敷更加安全,无明显不良反应。
- 彭莉肖用兰胡陵静傅敏袁敏
- 关键词:穴位贴敷穴位注射呕吐
- 止吐膏穴位贴敷预防肿瘤化疗时呕吐的观察被引量:4
- 2014年
- 目的:探讨止吐膏穴位贴敷预防肿瘤化疗后呕吐的效果。方法将98例恶性肿瘤化疗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9例和对照组49例。治疗组采用穴位贴敷结合静脉注射昂丹司琼治疗,对照组单纯静脉注射昂丹司琼治疗,观察两组预防化疗后呕吐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化疗后呕吐总有效控制率为93.9%,对照组为79.6%,治疗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止吐膏穴位敷贴联合静脉注射昂丹司琼预防化疗后呕吐疗效显著,操作简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袁敏彭莉傅敏胡陵静
- 关键词:穴位研究呕吐
- 督灸辅助治疗大肠癌术后化疗患者癌因性疲乏被引量:33
- 2017年
- 目的观察督灸辅助治疗大肠癌术后化疗患者癌因性疲乏的效果。方法将大肠癌术后化疗具有癌因性疲乏患者6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对症支持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辅以督灸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疲乏程度和体力状况。结果观察组癌因性疲乏总分及行为、情感、感觉、认知4个维度得分显著低于本组干预前及对照组干预后(均P<0.01);其KPS体力状况评分显著高于本组干预前及对照组干预后(P<0.05,P<0.01)。结论督灸能明显改善大肠癌术后患者的癌因性疲乏程度,并能提高患者的体力状况。
- 袁敏张国铎李敏肖用兰黄晓燕
- 关键词:大肠癌化疗癌因性疲乏督灸
- 止吐膏穴位贴敷辅助治疗化疗后恶心呕吐的临床观察被引量:10
- 2015年
- 目的:观察止吐膏穴位贴敷辅助治疗化疗后恶心呕吐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Ⅱ/Ⅲ期非小细胞肺癌接受紫杉醇+顺铂(TP)化疗方案化疗的患者90例,按抽签法随机分为止吐膏组、甲氧氯普胺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于化疗前30 min常规静脉注射盐酸昂丹司琼8 mg;止吐膏组在此基础上,于化疗第1~4天用药前30 min加用止吐膏穴位贴敷;甲氧氯普胺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于化疗第1~4天用药前30 min加用甲氧氯普胺穴位注射。观察3组患者化疗过程中和化疗结束后3 d的临床疗效。结果:止吐膏组(93.33%)和甲氧氯普胺组(90.00%)化疗后恶心呕吐总控制率明显高于对照组(6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止吐膏组(90.00%)和甲氧氯普胺组(83.33%)化疗后中医证候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6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止吐膏组与甲氧氯普胺组疗效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甲氧氯普胺组有8例患者诉注射部位胀痛明显,基本能耐受。结论:止吐膏穴位贴敷联合静脉注射昂丹司琼治疗Ⅱ/Ⅲ期非小细胞肺癌化疗后恶心呕吐的疗效明显、操作简便,无痛苦、瘢痕和后遗症,患者更易接受。
- 袁敏胡陵静彭莉傅敏肖用兰
- 关键词:穴位贴敷甲氧氯普胺昂丹司琼化疗恶心呕吐
- 基于实证分析的癌痛中西医护理品质管理策略被引量:3
- 2017年
- 目的:通过实证分析,完善癌痛护理的有效管理策略,促进癌痛质量管理持续改进。方法:提取2014—2015年全科150例癌痛患者的数据资料,进行实证分析,通过完善癌痛评估方法、制作癌痛护理记录单、建立品质管理小组,改善癌痛管理模式,构建以无痛为导向,以临床护理路径为纽带,以癌痛评估、管理、评价过程监控为重点的管理模式。结果:经过一年的资料收集、实效观察和归纳总结,对癌痛护理实施品质管理策略前后进行比较,癌痛控制有效率由40%上升至84%。结论:通过实证分析,为癌痛护理的管理策略提供循证依据,为无痛病房的创建打下基础,使癌痛管理策略更具规范化及有效性,有助于科学管理癌痛,提高其生存质量,使患者满意度提升。
- 郑升娅袁敏程琳吴梅李元凤黄莉
- 关键词:实证分析癌痛
- 非药物干预改善脑卒中后失眠症状疗效的 网状Meta分析
- 2024年
- 目的采用网状Meta分析方法评价非药物干预改善脑卒中后失眠症状的疗效。方法检索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Embase、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中国生物医药文献数据库(CBM)中自建库至2024年5月有关非药物干预改善脑卒中后失眠症状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由两名研究人员对文献进行筛选、提取资料并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后,采用Stata 15.0软件进行网状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42项RCT,包括2945例患者,涉及9种非药物干预措施(耳穴贴压、高压氧疗法、重复经颅磁刺激、穴位贴敷、中药浴足、针刺疗法、电针、五音疗法、艾灸)。网状Meta分析结果显示,在PSQI评分方面,中药浴足[MD=-3.70,95%CI(-6.04,-1.36)]、电针[MD=-3.50,95%CI(-5.36,-1.64)]、重复经颅磁刺激[MD=-3.33,95%CI(-4.70,-1.95)]、针刺疗法[MD=-2.95,95%CI(-3.72,-2.19)]、耳穴贴压[MD=-2.93,95%CI(-4.38,-1.47)]效果优于镇静安眠西药(P<0.05),中药浴足效果最佳;在总有效率方面,电针[OR=6.32,95%CI(2.97,13.47)]、针刺疗法[OR=4.41,95%CI(3.01,6.48)]、耳穴贴压[OR=3.63,95%CI(1.91,6.87)]优于镇静安眠西药(P<0.05),电针效果最佳。结论现有证据表明,中药浴足在改善脑卒中后睡眠质量的PSQI评分方面,以及电针在改善脑卒中后失眠症状的总有效率方面具有一定优势,但此结论仍需更多高质量、大样本的RCT进一步验证。
- 曾友袁敏明晶孙淑雅李滔
- 关键词:脑卒中失眠非药物干预随机对照试验
- 以专科为重心延续护理模式癌痛管理效果分析被引量:4
- 2021年
- 目的观察以专科为重心对出院癌痛患者实施延续护理的效果并分析其原因。方法成立癌痛延续护理小组,建立癌痛患者档案,对某三甲医院2016年3月至2019年7月441例出院的癌痛患者进行电话、网络平台双向随访,根据随访结果分析居家癌痛患者服药依从性、癌痛控制效果、止痛药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和参加延续护理积极性等。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服药依从性和爆发痛发生次数的相关性。结果共437例患者获得随访并纳入统计,电话随访结果显示,患者出院后服药依从性较差,5周内爆发痛次数与服药依从性呈负相关(r=-0.622,P<0.001),出院癌痛患者止痛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其中便秘的发生率最高,达93.4%(408/437),其次为恶心呕吐,发生率为18.8%(82/437)。结论以专科为重心的延续护理因人力资源、地域等因素限制仅能通过电话、网络等非面谈方式进行护理评估及健康指导,护理效果欠佳,建议医院与社区卫生机构有效协作,健全延续护理制度,形成专科医疗与全科医疗有效衔接,为癌痛患者提供无缝护理服务。
- 温雅婷袁敏黄晓燕徐玲李元凤
- 关键词:癌痛延续护理专科随访
- 医患沟通在临床医疗过程中的技巧和作用被引量:3
- 2004年
- 袁敏
- 关键词:医患沟通言语沟通心理健康
- 中国HIV单阳家庭配偶间传播影响因素的Meta分析
- 2024年
- 目的系统评价我国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单阳家庭配偶间传播的影响因素,为早期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系统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中国生物医药文献数据库(CBM)、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和The 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中公开发表的有关我国HIV单阳家庭配偶间传播影响因素的研究,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4年1月15日。由2名研究员独立完成文献检索和筛选、质量评价和数据提取过程,并使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共纳入18篇文献。Meta分析结果显示,年龄≥40岁[OR=0.73,95%CI(0.54,0.99),P=0.047]、文化程度[OR=0.49,95%CI(0.38,0.63),P<0.001]、坚持使用安全套[OR=0.17,95%CI(0.09,0.31),P<0.001]、接受抗病毒治疗[OR=0.27,95%CI(0.17,0.42),P<0.001]和基线CD4细胞计数[OR=0.43,95%CI(0.31,0.58),P<0.001]是HIV单阳家庭配偶间传播的保护因素,近6个月性行为频次[OR=2.31,95%CI(1.19,4.50),P=0.014]和感染途径[OR=3.68,95%CI(1.28,10.59),P=0.016]是HIV单阳家庭配偶间传播的危险因素。结论我国HIV单阳家庭配偶间传播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对其中可干预性影响因素实施控制,有利于降低HIV单阳家庭配偶间传播的风险,减轻社会和家庭的负担,促进人类的健康。
- 曾友袁敏明晶孙淑雅
- 关键词:人类免疫缺陷病毒配偶影响因素META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