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渊
- 作品数:10 被引量:22H指数:3
- 供职机构:十堰市太和医院(湖北医药学院附属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难治性男性下尿路症状的尿动力学分析被引量:4
- 2009年
- 目的:研究难治性男性下尿路症状病因及尿动力学表现。方法:选择24例外院诊断为慢性前列腺炎经反复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行尿动力学检查。根据膀胱测压、压力-流率、盆底肌电图及尿道压进行诊断。结果:24例中完成检查22例,结果异常18例。顺应性下降并发逼尿肌过度活动1例,逼尿肌过度活动4例,膀胱感觉过敏2例,功能失调性排尿2例,膀胱出口梗阻6例,逼尿肌收缩力下降3例。结论:尿动力学对难治性男性下尿路症状的疾病诊断及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陈亮陈敏孙丰银袁渊
- 关键词:尿动力学下尿路症状
- 单通道径路的肾脏冷冻消融术(SPARC):一种新技术的开展
- 2008年
- 袁渊曾甫清
- 关键词:肾脏手术单通道消融术肾功能不全SPARC腹部手术
- 亲属肾及尸肾移植后尿漏发生率的比较分析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 探讨亲属肾及尸肾移植后尿漏发生的原因差异及预防策略,以降低尿漏发病率及死亡率.方法 选取2005年1月至2009年12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行亲属肾移植及尸肾移植患者340例,分为尸肾移植组及亲属肾移植组,根据其发病原因、术前检查、配型、移植方式、抗排斥反应药物应用、并发症等差异,分析尿漏的原因及其结果.结果 五年来共行尸肾移植176例,亲属肾移植164例,确诊尿漏15例,其中尸肾移植后尿漏12例,发生率6.2%,亲属肾移植后尿漏3例,发生率1.8%,行个体化治疗后尸肾移植恢复功能11例,治愈率91.7%,尸肾移植后死亡1例,尸肾尿漏死亡率8.3%.亲属肾移植3例均恢复,治愈率100%.两组尿漏发生率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尸肾发生尿漏原因主要有排斥反应、激素剂量过大、抗排斥反应药物中毒、取肾修肾损伤、热冷缺血时间较长、配型较差、术后并发症较多等.亲属肾移植尿漏主要原因在于手术方式及吻合技术,术后恢复处理上导致尿漏.预防在于术前明确肾脏血供,手术方式选择及注意手术技巧,加强抗排斥反应,抗反流乳头吻合及常规内置D-J管,加强术后规范治疗可减少其发生.亲属肾移植较尸肾移植尿漏发生率低,愈后好.
- 袁渊曾甫清李恒
- 关键词:肾移植
- 沉默Caveolin-1基因对膀胱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被引量:3
- 2014年
- 目的探讨沉默 Caveolin-1(Cav-1)基因对人膀胱癌细胞株5637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通过siRNA转染人膀胱癌细胞株5637(沉默组),以转染 FAM-siRNA为阴性对照组,未转染细胞为正常对照组。Re-al-time PCR法检测Cav-1基因沉默的效率,CCK-8法检测各组细胞的增殖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种细胞的凋亡情况。结果 siRNA转染可显著降低人膀胱癌细胞株5637中 Cav-1 mRNA 的表达水平。沉默组细胞的增强能力明显减低,而细胞凋亡率明显升高(均P< 0.05)。结论沉默Cav-1基因可抑制人膀胱癌细胞株5637的细胞增殖并促进细胞凋亡。
- 袁渊罗婷婷姚启盛杨勇陈从波黄力龚小新
- 关键词:基因沉默
- 肾移植术后尿瘘的病因诊断及处理对策被引量:2
- 2009年
- 目的:探讨肾移植术后尿瘘的病因诊断及处理对策,以降低肾移植术后患者尿瘘发病率及死亡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2007年12月以来行340例次肾移植术后出现尿瘘的原因及其积极正确的诊断与治疗经验,以挽救移植肾功能及患者生命。结果:340例次肾移植中,确诊尿瘘15例次,发生率为4.4%,发生时间5~24天,平均15天。根据诊断及临床特征行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等,恢复功能14例,治愈率为93.3%;死亡1例,死亡率为6.7%。结论:尿瘘是肾移植后主要并发症之一,发生原因各异,排斥反应及血供损伤是主要原因。加强抗排斥反应.防止血供损伤,作抗反流乳头吻合,常规内置双J管,可以减少其发生;早期诊断及个体化治疗方案是其治愈的关键。
- 袁渊曾甫清李恒陈亮
- 关键词:肾移植尿瘘
- 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治疗肾脏小包块疗效观察
- 2015年
- 【目的】探讨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RLPN)在肾脏小包块(SRMs)中的应用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7月至2013年12月体检发现SRMs并在本院接受RLPN术的2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该术式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平均(76.3±12.4)min,肾蒂平均阻断时间(肾脏热缺血平均时间)(23.4±2.8)min,术中出血量(56.7±12.4)mL。术后病理结果提示肾透明细胞癌24例,肾错构瘤3例。透明细胞癌患者肿瘤切缘均为阴性,肿瘤分期为T1a。27例患者随访6~24(17.6±2.3)个月,所有患者均无瘤存活。【结论】SRMs的病理结果多为恶性,需要积极处理。RLPN术能有效保存SRMs患者肾单位,疗效确切,是一种安全、有效、可行的手术方式。
- 王黎陈从波姚启盛黄力李昊袁渊
- 关键词:肾切除术腹腔镜检查
- 性激素与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相关性及在肾移植免疫耐受中的作用研究被引量:2
- 2010年
- 目的:为明确肾移植术后因供肾、受肾性别差异而排斥反应发生率不同,移植肾存活率不同而进行性激素水平的研究,明确性激素与CD4^+CD25^+调节性T细胞(CD4^+CD25^+Treg)的相关性及在肾移植免疫耐受中的作用。方法:选取正常对照组、肾移植组患者各20例,用ELISA法测定外周血性激素睾酮(T)、雌二醇(E_2)水平,用流式细胞术(FCM)测定CD4^+CD25^+Treg占CD^+T细胞比值。结果:肾移植术后女性E_2水平逐渐由高变低,男性T水平逐渐由低变高,CD^+CD25^+Treg水平也随时间相关性而逐渐升高,以单因素方差分析发现:E_2水平平稳期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T平稳期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肾移植男性受者早期2周内调节T细胞水平与正常值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门诊随访肾移植达2年患者其调节t细胞与正常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T与CD4^+CD25^+Treg术后均依时间相关性而逐渐上升,以直线相关性分析发现两者有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肾移植术后随着下丘脑-垂体-性腺轴的恢复,患者性激素水平及CD4^+CD25^+Treg水平均逐渐恢复正常。排除体重、年龄、透析时间、HLA配型、缺血时间、术后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治疗方式等因素的影响,T与CD4^+CD25^+Treg有明显相关性,男性在肾移植术后不仅可以通过雄激素直接抑制效应T细胞发挥主要免疫抑制作用,还可以通过增加CD4^+CD25^+Treg水平来发挥次要免疫抑制作用。
- 袁渊曾甫清翟晓强李恒王振迪顾朝辉陈亮
- 关键词:肾移植性激素CD4^+CD25^+调节T细胞免疫耐受
- 高龄前列腺增生患者合并心血管疾病的围手术期处理被引量:10
- 2013年
- 目的加强对高龄前列腺增生患者心血管疾病的围手术期处理,以降低患者围手术期心血管疾病风险及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60岁以上前列腺增生合并心血管疾病患者,施行前列腺电切术的临床资料及围手术期处理策略。结果患者共428例,年龄60~92岁,平均73.4±5.5岁,有排尿困难史6个月.26年,合并心血管疾病164例。行Goldman指数及美国麻醉学会ASA分级评估,Ⅱ级93例,Ⅲ级51例,Ⅳ级20例。患者均经围手术期充分准备,给以降压、控制心率及心律失常、改善心功能、停用抗凝、抗血小板药物、监测凝血功能、血压、纠正器质性心脏病、安置心脏起搏器、冠脉支架植入、改善心功能等处理后行前列腺电切术。术后根据病情入ICU或于病房内给予加强监护以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所有患者经过围手术期充分处理,手术均获成功,未发生心血管意外。所有患者术后5~7d治愈出院。结论通过严格、仔细的术前风险评估,加强心血管疾病的围手术期处理,由经验丰富的外科医师行前列腺电切术,能充分避免围手术期发生心血管意外及手术并发症,降低手术风险及提高治愈率。
- 袁渊姚启盛王晓康杨勇陈从波黄力龚小新王黎李昊杨二江刘正清熊晶曾甫清
- 关键词: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心血管疾病高龄
- 雄激素变化与肾移植术后排斥反应及肾脏长期存活关系的研究进展
- 2008年
- 性激素是体内一种重要的激素,雄激素睾酮、双氢睾酮、脱氢异雄酮、雄烯二酮参与对体内多种代谢,可以在血管、脂质、内皮、胰岛、细胞、免疫系统等方面参与调节,有多种生物学作用。本文对雄激素在肾移植术后的作用作一综述。
- 袁渊曾甫清
- 关键词:肾移植性激素类雄激素雄激素受体
- 自体组织工程颊黏膜尿道成形术的临床应用
- 2008年
- 袁渊曾甫清
- 关键词:组织工程支架尿道成形术颊黏膜自体成纤维细胞角蛋白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