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许刘兵

作品数:38 被引量:240H指数:12
供职机构:华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32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37篇天文地球

主题

  • 15篇冰川
  • 12篇测年
  • 9篇ESR测年
  • 9篇冰期
  • 8篇气候
  • 7篇东南
  • 7篇青藏
  • 7篇青藏高原
  • 6篇冰川作用
  • 5篇第四纪
  • 5篇第四纪冰川
  • 5篇东南部
  • 5篇末次冰期
  • 5篇冰碛
  • 5篇冰碛物
  • 4篇地貌
  • 4篇气候变化
  • 4篇更新世
  • 4篇藏东南
  • 3篇堆藏

机构

  • 28篇华南师范大学
  • 21篇兰州大学
  • 5篇中国科学院
  • 3篇嘉应学院
  • 3篇青岛海洋地质...
  • 2篇陕西师范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西...
  • 1篇安徽师范大学
  • 1篇中山大学
  • 1篇徐州师范大学
  • 1篇广州地理研究...

作者

  • 38篇许刘兵
  • 28篇周尚哲
  • 9篇崔建新
  • 9篇王杰
  • 8篇赵井东
  • 7篇王为
  • 4篇黄山
  • 3篇业渝光
  • 3篇王孝理
  • 3篇黄日辉
  • 3篇赖宜讯
  • 3篇刘志鹏
  • 2篇焦克勤
  • 2篇钟巍
  • 2篇韩海涛
  • 2篇林志海
  • 2篇张世强
  • 2篇张小伟
  • 2篇杨太保
  • 2篇欧先交

传媒

  • 14篇冰川冻土
  • 3篇地质学报
  • 3篇科学通报
  • 2篇第四纪研究
  • 1篇地理学报
  • 1篇地质论评
  • 1篇海洋地质与第...
  • 1篇兰州大学学报...
  • 1篇中国科学院院...
  • 1篇中国科学(D...
  • 1篇地理科学
  • 1篇热带地理
  • 1篇山地学报
  • 1篇中国科学:地...
  • 1篇2013年全...
  • 1篇第一届中国大...
  • 1篇中国地理学会...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2
  • 4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4
  • 3篇2013
  • 2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9
  • 2篇2008
  • 5篇2007
  • 1篇2006
  • 5篇2005
  • 3篇2004
  • 1篇2003
  • 3篇2002
  • 2篇2001
3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沙鲁里山更新世冰川作用及西南季风波动对末次冰期冰川作用的影响被引量:28
2005年
地处南亚季风区的沙鲁里山地区保留有丰富的第四纪冰川作用遗迹。文章通过ESR对冰碛物直接定年,结合冰碛地貌形态及其风化程度差异,结果表明沙鲁里山地区可能经历了4次规模较大的冰川作用。它们的ESR年代大约为19~16kaB.P.,48~43kaB.P.,135kaB.P.和571kaB.P.,分别与深海氧同位素第2、第3、第6、第16阶段对应。自沙鲁里山最早冰川作用(571kaB.P.)以后,该区经历了较大规模的抬升作用。MIS2和MIS4期间西南季风微弱,降水稀少,气温严寒,南亚季风区冰川发育受到一定限制。MIS3早期和晚期夏季风强盛,降水丰富,温度较高,水热平衡状况有利于冰川发育;MIS3中期气温较低,夏季风较强盛,降水较丰富,这种冷湿组合的气候条件有利于冰川发育。南亚季风区,MIS3期间的冰川前进规模不亚于甚至在某些区域超过了末次盛冰期,其主要原因可能是受制于夏季风的降水差异。
许刘兵周尚哲王杰
关键词:末次盛冰期西南季风ESR测年
珠江三角洲古今海蚀地形的高度差异及影响因素被引量:5
2011年
海岸平台之所以能指示海面的高度,是因为海面在岩石海岸上长时间作用的结果.位于现代珠江三角洲平原上的古海蚀平台远高于珠江口内外现代海岸的现代海蚀平台,但普遍认为其高度仍在现代海岸动力范围之内,并且被作为判断全新世地壳升降或海面变化的依据.从海岸地貌学、海岸动力学、岩体力学等几个方面对造成珠江三角洲古今海蚀地形高度差异的各种因素的影响程度进行了研究.理论计算表明:古今珠江三角洲河口湾内平均高潮高度的差异最大不超过0.3m;在广东海岸的波浪条件下,因波浪差异或海岸岩石强度差异造成的海蚀平台之间的高度差异均不足0.3m.但野外实测数据显示,珠江三角洲古今海蚀平台高度差异在1m以上,因此上述因素不是形成古今海蚀地形高度差异的主要原因.而多年潮汐统计数据则显示,广东各地海岸高于3m(珠江基面)的风暴潮至少要50年才有1次,几十年一遇的特大高潮和出现频率极低的特大波浪没有足够的时间塑造相应的高海蚀平台和海蚀穴.因此,珠江三角洲古海蚀遗迹的高度已超出现代海面的动力作用范围,更不是风暴潮波浪作用的结果,只能是构造抬升或海平面下降的结果,但如何准确地鉴别构造的作用,还原海面下降幅度,则需要更进一步的研究.
王为吴超羽许刘兵韦惺黄山
青藏高原东部牙着库河流阶地研究被引量:6
2008年
构造运动和气候变化是制约内陆地区河流阶地发育的两个关键因素,而不同地区的河流对它们的响应方式多种多样。研究区海子山位于青藏高原东部的沙鲁里山中段,在第四纪期间经历了大幅度构造抬升及第四纪冰川作用。海子山北缘牙着库河谷保留着6级河流阶地,南缘稻城河谷完好地保留着第四纪冰川作用遗迹。本研究运用电子自旋共振技术对牙着库4级高阶地(第3~第6级)的砾石层及稻城河谷的第四纪冰川沉积物进行了测年,并对这4级阶地的形成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牙着库3~6级阶地基座及相应的砾石层均形成于冰消期,分别与深海氧同位素2、6、12、16阶段晚期相对应。待气候进一步变暖而逐渐进入间冰期,海子山冰川消融殆尽,下伏地壳负荷锐减,构造抬升效应的释放结合冰川均衡抬升使得牙着库河谷梯度增大,而同期的河流沉积物通量较小,结果导致流水切割前期加积的沉积物及其下伏基座形成一级新的河流阶地。牙着库河谷自深海氧同位素16阶段后期以来的平均下切速率为0.43mm/a左右,小于海子山的平均抬升速率2mm/a,与"河谷下切速率不大于山地抬升速率"一致。
许刘兵周尚哲
关键词:河流阶地构造抬升气候变化
乌鲁木齐河河谷地貌与天山第四纪抬升研究被引量:16
2002年
乌鲁木齐河谷出山口分布400多米厚的沙尔巧克砾石层,是本段天山隆升形成的磨拉石建造.一次扩大边界的构造抬升事件使沙尔巧克砾石层堆积终止,于其前缘发生褶皱断裂,并开始下切.砾石层顶部测年表明,这一时间发生于1148kaBP,应该是天山对青藏高原昆-黄运动的响应.此后是河流反复切割和堆积的阶地形成时期,共形成9级阶地.运用ESR和TL测年技术,第3级阶地与后峡至二营第2级阶地堆积于氧同位素6阶段,5,6级阶地分别堆积于338ka和562~591kaBP.同位素12阶段发生最早的高望峰冰期.
周尚哲焦克勤赵井东张世强崔建新许刘兵
关键词:河谷地貌ESR测年第四纪氧同位素
乌鲁木齐河源冰碛物的ESR测年研究被引量:16
2002年
应用ESR测年技术对采自乌鲁木齐河源区上望峰、下望峰与高望峰的冰碛物进行了测年 ,上望峰冰碛年代为 (35± 3 .5)kaBP ;下望峰冰碛 3个年代分别为 (1 71 .1± 1 7)kaBP、(1 76± 1 8)kaBP、(1 84.7± 1 8)kaBP ;高望峰冰碛年代为 (459.7± 46)kaBP .经对ESR测年结果的可靠性讨论并结合地貌地层与已有的1 4C年代、ESR年代数据得出 :上望峰冰碛沉积于MIS 2相对应的末次冰期晚期 ;下望峰冰碛系两次冰川作用沉积的 ,公路之上冰碛于MIS 4相对应的末次冰期早期沉积的 ,以下老的冰碛沉积于MIS 6相对应的冰期 ;河源区最老的冰碛高望峰冰碛形成于MIS 1 2相对应的冰期 .高望峰冰碛年代同时还表明本段天山至少于此时已经上升到与当时冰川气候相耦合的高度 ,进入了冰冻圈 ,开始发育冰川 .
赵井东周尚哲崔建新焦克勤业渝光许刘兵
关键词:ESR测年冰碛物冰冻圈冰川
波堆藏布谷地冰碛丘陵形成机制及其环境意义被引量:10
2005年
波堆藏布谷地中分布着大面积的冰碛丘陵, 通过考察发现其个体大小、外形、分布规模及内部砾石组成等方面都与高纬大冰盖外围形成的冰碛丘陵有很大的区别. 以冰川沉积学理论为基础, 从沉积动力学的角度讨论中低纬度波堆藏布谷地中冰碛丘陵的形成机制. 结果表明: 气候变化造成冰川的大面积死冰加之宽阔的河谷、海洋性冰川的特性促使波堆藏布谷中形成如此大面积的冰碛丘陵; 同时,大规模的冰碛丘陵表明气候转暖(抑或变干)的过程是突变的.
杨威周尚哲王杰王孝理孙爱芝许刘兵韩海涛
关键词:气候突变
青藏高原东部雀儿山末次盛冰期及晚川活动的宇宙成因核素10Be地表暴露测年及成因分析
青藏高原对北半球高纬地区快速气候变化的敏感性仍然存在争议。青藏高原东部雀儿山的朝曲河谷和竹庆盆地保留有多套冰碛垄,本文采用宇宙成因核素10Be地表暴露测年技术对朝曲河谷中的冰碛垄M3及竹庆盆地南侧硬普沟中的冰碛垄Mb和M...
许刘兵周尚哲Darryl Granger
第四纪冰川研究新进展
<正> 近年,随着宇宙射线方法,电子自悬共振法,光释光法等测年技术的应用,第四纪冰川研究有很大进展。“冰期陆地海洋冰川的环境过程(The Environmental Processes ofthe Ice Age:Lan...
周尚哲赵井东许刘兵唐述林
文献传递
青藏高原“MIS 4冰进”的^(10)Be地表暴露测年证据
2024年
地貌地层证据及绝对测年数据显示,青藏高原及其周边山地在第四纪期间经历了多次显著的冰川进退。深海氧同位素4阶段(MIS 4)作为末次冰期的一个冰阶,全球平均气温降低、大陆冰量增多、海平面下降,零星测年数据显示青藏高原少数几个山地可能在MIS 4冷期出现冰川前进(本文统一用“MIS 4冰进”来指代冰川漂砾暴露测年数据落在MIS 4的冰川前进,但冰进过程本身不一定完全发生在MIS 4期间)。辽阔的青藏高原面上分布着无数高海拔山地,MIS 4冰进是否广泛存在于其他山地?冰川发育的时间过程又是如何?这些问题仍缺乏系统论述。本文统计并重新计算了青藏高原已发表的落在MIS 4及相近年代的冰川漂砾^(10)Be地表暴露年代,进一步运用P-CAAT方法对暴露年代进行细化分析,最终得到12组(即12个地点)落在MIS 4区间的暴露年代数据,这12个地点主要分布在高原的中南部和西部地区,分析得到:(1)MIS 4时期,青藏高原西部、南部、东部与内部地区曾发生过冰川前进,冰进规模西部最大,南部其次,内部最小,可能主要与冰川补给量的多寡有关。(2)青藏高原MIS 4冰进主要受控于北半球夏季太阳辐射与大气CO_(2)浓度的变化以及北半球中纬度西风带的迁移:MIS 5a至MIS 4早期,太阳辐射逐渐下降至最低值,同期CO_(2)浓度也显著降低,高原气温相应降低,同时,北半球高低纬间温度梯度增大,西风增强且位置南移,可能带来较多冬半年(固态)降水,冰川物质积累量增加,导致冰川前进;MIS 4中、晚期,随着夏季太阳辐射进一步增多及CO_(2)浓度的迅速上升,冰川开始快速退缩。
徐坤许刘兵
关键词:青藏高原
海岸壶穴与风化坑的成因差异及证据——以广东沙扒镇和庙湾岛海岸为例被引量:3
2013年
风化坑和壶穴都是常见的岩石坑穴地形,其形成原因和形态完全不同,但容易被误解和混淆。广东西部沙扒镇海岸和珠江口外庙湾岛海岸同时发育了风化坑和海岸壶穴。近年来我们对两处地区进行了考察,从地貌学、沉积学、岩石化学和矿物学等各个方面对风化坑和海岸壶穴的形成过程和影响因素进行了论证,并将两者进行了对比。研究表明在不同的岩石(火成岩和变质岩)上均能形成风化坑或海岸壶穴,各种证据显示风化坑形成于岩石表面积水的风化作用,海岸壶穴则是由海浪的侵蚀作用而形成:1)风化坑可以形成于高潮线以上的各个高度平坦的岩石面上,平均高潮线以下不能形成风化坑,而海岸壶穴可形成于平均高潮面之下,其形成高度不超出高潮面;2)海岸壶穴与风化坑在形态上有明显区别,如不同的侧壁形态、底部、口径边缘及宽深比等;3)海岸壶穴中堆积物颗粒磨圆度和分选度好于风化坑中颗粒;4)风化坑内堆积物的化学蚀变指数CIA值均高于附近地面岩石的CIA值,而风化坑内堆积物中矿物的英长比高于地表岩石的英长比,但CIA值和英长比均不能区分海岸壶穴和风化坑中的堆积物;5)风化坑内颗粒含大量的粘土矿物,而海岸壶穴中无粘土矿物;6)风化坑和海岸壶穴的堆积物具有显著不同的化学元素迁移特征。
王为许刘兵林志海刘志鹏段茹萍陈科景黄日辉刘韫赖宜讯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