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建权
- 作品数:31 被引量:95H指数:6
- 供职机构:盐城市盐都区农业科学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江苏省农业三项工程项目江苏省农业三新工程项目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 盐粳13号的特征特性及稳产适应性分析被引量:4
- 2015年
- 为了解水稻新品种盐粳13号的丰产性和稳产性,以2012年江苏省迟熟中粳新品种区域试验结果为依据,对盐粳13号、镇稻14(CK1)、淮稻9号(CK2)的产量、变异系数、高稳系数和回归系数等方面分别进行丰产性能、稳定性和适应性的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盐粳13号具有较好的丰产性、稳定性,且适应种植范围广。
- 张大友徐海港徐殿云董军芳邵风康张亚陈元洲许建权
- 关键词:水稻丰产性稳产性适应性
- 水稻新品种盐粳10号选育及栽培技术
- 2009年
- 盐粳10号是江苏省盐城市盐都区农业科学研究所(2-271×盐粳94173)F1为母本,以武运粳8号为父本杂交,通过6代自交选育而成的常规粳稻新品种。该品种具有产量高,品质优,抗性好,适应性广等特点。适宜手插秧、机插秧。
- 张庆堂韩兆英刘井台陈元州徐殿云张大友许建权李进永
- 关键词:水稻选育栽培技术
- 杂交籼稻新组合川优065
- 2015年
- 川优065是江苏省盐城市盐都区农业科学研究所用川香29A与自育强优恢复系盐恢065配组育成的三系杂交籼稻新组合。该组合具有丰产稳产、综合抗性好、品质优等特点。2014年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 张亚陈元州张庆堂刘井台邵风康许建权司真真
- 关键词:杂交水稻选育高产
- 中熟中粳水稻新品种引种试验研究被引量:4
- 2015年
- [目的]对引种的中熟中粳水稻11个新品种进行比较试验,探明这些新品种在当地生态区域的特征特性。[方法]通过在相同的种植条件下,分别对引种的中熟中粳水稻11个新品种的田间主要农艺性状、产量结构进行考察。[结果]中熟中粳组徐稻3号、徐稻4号、盐粳11号、连粳4号、皖稻54等品种综合表现尤为突出,可以成为盐城市水稻种植的首选品种。[结论]该研究为盐城水稻大面积生产提供了一定的科学参考依据。
- 陈玉军李进永郭红张大友刘志生许建权谷莉莉
- 关键词:引种试验
- 中熟中粳稻新品种盐粳11号适宜栽插密度试验研究被引量:3
- 2009年
- 盐粳11号是江苏省盐城市盐都区农业科学研究所通过有性杂交育成的水稻中熟中粳新品种,2009年3月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为了摸索高产栽培途径,对其进行了不同密度的栽培试验,探明了适宜栽插密度。
- 徐殿云张大友邵风康董军芳李元林张亚许建权
- 水稻新品种“盐粳10号”在稻鸭共育中的生长特性及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 2011年
- "盐粳10号"是江苏省盐城市盐都区农业科学研究所最新育成的迟熟中粳稻新品种,经过多年、多点试验示范种植,表现出高产、优质、多抗、广适性强等特点。为进一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重点介绍了"盐粳10号"在稻鸭共育生长模式下的群体构成及产量表现,研究了其茎蘖动态、产量构成等农艺性状的变化原因,通过与对照比较,总结出该品种在稻鸭共育生产中的高效集成栽培技术。
- 李进永郭红张大友张亚张守成谷莉莉许建权
- 关键词:稻鸭共育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 盐粳11号全量麦秸机械还田抛秧稻生长发育规律及高产栽培技术研究被引量:2
- 2009年
- 全量麦秸机械还田抛秧稻是在麦收时,机械切碎分散麦草、机械埋草还田与抛秧相结合的一种轻简稻作方式,具有资源再利用、培肥农田、节省劳力、保护环境等多方面的作用,是发展生态农业、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重点介绍了盐粳11号采用抛秧栽插方式,在全量麦秸机械还田的生态条件下的生长发育规律,总结得出"盐粳11号"全量麦秸机械还田抛秧稻配套的高产栽培技术,为大面积推广该项轻型稻作方式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 郭红李进永张大友许建权陈玉军刘志生徐为元
- 关键词:麦秸还田抛秧稻栽培技术
- 超高茬麦套稻高产栽培技术
- 2009年
- 介绍了超高茬麦套稻高产栽培技术,以为水稻生长创造有利条件,最终达到增产增收的目的。
- 李进永张大友郭红王荣道张亚许建权邵风康陈玉军
- 关键词:超高茬麦套稻高产栽培技术
- 盐都区水稻黑条矮缩病发生及综合防治技术被引量:4
- 2009年
- 水稻黑条矮缩病主要是由灰飞虱传毒引起的一种病毒病,其发病率与带毒灰飞虱的虫量、水稻的抗病性及栽培方式相关密切,在防治上选用抗病品种、扑杀带毒虫源、适当的栽培方式等综合防治对策,能够有效防治水稻黑条矮缩病的发病与流行。
- 许建权张大友张亚李进勇陈元洲刘井台董军芳韩兆英
- 关键词:水稻黑条矮缩病
- 杂交粳稻育种实践与思考
- 杂交粳稻发展的制约因素,结合育种实践提出杂交粳稻三系的选育方法及类型,尤其是高柱头外露率不育系和开花习性好的高异交结实不育系的选育,同时强调保持系米质性状、株叶形态等综合性状在杂种后代中的主导作用,恢复系米质对杂交后代品...
- 许建权张大友张亚李进永郭红徐殿云邵风康许业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