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谢海峰

作品数:2 被引量:0H指数:0
供职机构:天津医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合作作者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血行感染
  • 1篇炎症
  • 1篇炎症性
  • 1篇炎症性反应
  • 1篇婴儿
  • 1篇幼婴
  • 1篇肿大
  • 1篇淋巴
  • 1篇淋巴结
  • 1篇淋巴结肿
  • 1篇淋巴结肿大
  • 1篇慢性
  • 1篇结核
  • 1篇结核病
  • 1篇结核病灶
  • 1篇健康
  • 1篇红细胞
  • 1篇红细胞生成
  • 1篇感染性

机构

  • 2篇天津医学院

作者

  • 2篇谢海峰
  • 1篇杨莉

传媒

  • 1篇蚌埠医学院学...
  • 1篇中国医师进修...

年份

  • 1篇1992
  • 1篇1991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慢性感染性淋巴结肿大
1991年
本组疾病的淋巴结肿大多来势缓慢,淋巴结肿大后持续存在较长的时间不消,多伴有发烧,淋巴结局部炎症性反应多不明显。一、非特异性淋巴结肿大淋巴结肿大,坚实,常不具压痛或轻度压疼,持续存在较长时间,数周或数月不消。常见的部位在颌下,颈部或腹股沟处。这常常是由于口腔、鼻咽以及下肢,生殖器官感染后遗留下来淋巴结肿大。小儿时期尤为常见。二、结核性淋巴结肿大(一)浅表的淋巴结肿大:结核引起的淋巴结肿大多见于颈部,包括颌下、颈前,偶或累及锁骨上淋巴结,多见于儿童和青年。感染来源有两条径路,一是临近器官的结核病灶,二是血行感染: 1.颈部淋巴结结核:初期较坚实,多无压病,孤立存在,多为一侧性;继续发展则淋巴结迅速增大,出现自发疼和压疼。
谢海峰
关键词:淋巴结肿大炎症性反应结核病灶血行感染
健康幼婴红细胞肌酸含量与红细胞生成状态的关系
1992年
本文对163例健康足月儿生后6个月内红细胞肌酸(EC)、血红蛋白(Hb)、网织红细胞(Retic)三项指标进行动态观察。发现婴儿生后最初6月内EC值的变化与红细胞生成状态有关,红细胞增生低下时EC值降低,红细胞增生活跃时EC值升高。EC的变化比Hb变化发生更早,EC较Retic更为敏感。提示,EC是婴儿生理性贫血期反映红细胞生成状态的敏感、快速、简便的指标。
杨莉应连城谢海峰
关键词:红细胞生成婴儿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