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毒性
  • 1篇毒性反应
  • 1篇毒性试验
  • 1篇药典
  • 1篇银杏
  • 1篇银杏内酯
  • 1篇银杏叶
  • 1篇银杏叶分散片
  • 1篇中国药典
  • 1篇散片
  • 1篇内酯
  • 1篇萜内酯
  • 1篇美国药典
  • 1篇急性
  • 1篇急性毒性
  • 1篇急性毒性反应
  • 1篇急性毒性试验
  • 1篇国药
  • 1篇合成工艺
  • 1篇法莫替丁

机构

  • 3篇安徽中医学院
  • 1篇安徽师范大学

作者

  • 3篇谷薇薇
  • 2篇张国升
  • 2篇刘德娟
  • 1篇张黎娟
  • 1篇刘伟
  • 1篇刘丛彬
  • 1篇谈珺珺
  • 1篇王金萍

传媒

  • 2篇安徽中医学院...
  • 1篇安徽医药

年份

  • 2篇2010
  • 1篇2005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HPLC-ELSD法测定银杏叶分散片中萜内酯的含量被引量:5
2010年
目的建立银杏叶分散片中萜内酯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蒸发光散射检测器,以ODS柱(150mm×4.6mm)为色谱柱,以正丙醇-四氢呋喃-水(1:15:84)为流动相。结果白果内酯在7.848~39.24μg、银杏内酯A在3.8~19.0μg、银杏内酯B在7.08-35.40μg、银杏内酯C在3.768~18.840μg范围内进样量的对数与峰面积的对数线性关系较好,平均回收率依次分别为98.39%(RSD=0.31%)、98.41%(RSD=0.20%)、97.07%(RSD=0.48%)、98.39%(RSD=1.61%)。结论本法准确,重现性好,适用于银杏叶分散片中萜内酯的含量测定。
谷薇薇张国升刘德娟刘丛彬张福田
关键词:银杏叶萜内酯银杏内酯白果内酯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法莫替丁片含量——中国药典(2000版)和美国药典(26版)方法的比较被引量:2
2005年
目的 用RP-HPLC测定法莫替丁片含量,并将中国药典(2000版)与美国药典(26版)两种方法进行比较.方法 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法莫替丁片含量.中国药典(2000版)色谱条件:C18柱,以庚烷磺酸钠溶液(取庚烷磺酸钠2.0 g,加水900ml溶解后,用冰醋酸调节pH至3.9,加水至1000 ml)-乙腈-甲醇(25:6:1)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54 nm.美国药典(26版)色谱条件:C18柱,以水-甲醇-磷酸二氢钾缓冲液(31:6:3,用磷酸调节pH至5.0)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54 nm.结果 中国药典(2000版)方法法莫替丁在0.012 5~0.20 g·L-1浓度范围内,浓度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0.999 9.美国药典(26版)方法法莫替丁在0.002 024~0.202 4 g·L-1浓度范围内,浓度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0.999 9.结论 二者法莫替丁浓度与峰面积都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但美国药典(26版)与中国药典方法(2000年版)相比,峰面积较小,但流动相成本较低,易得,更安全.
谈珺珺谷薇薇王金萍刘伟张黎娟刘利苹张福田
关键词:法莫替丁美国药典中国药典RP-HPLC测定C18柱
过氧化甲酰胺的合成及其急性毒性试验
2010年
目的合成新化合物过氧化甲酰胺,对其合成工艺进行优化,并观察小鼠对它的急性毒性反应。方法采用正交试验法,以合成过氧化甲酰胺的产率为指标进行试验。通过排水集气法收集氧气。以过氧化甲酰胺的最大浓度给小鼠灌胃给药,进行急性毒性试验。结果最佳合成工艺为:用过氧化氢和甲酰胺质量比5∶2,在(10±2)℃水浴温度下反应后,冷藏时间24 h。过氧化甲酰胺实际产氧量为148.0 ml/g。急性毒性试验未出现小鼠死亡,未测出LD50,过氧化甲酰胺的最大给药量为5.64 g/kg。结论该合成工艺合理,产率高。合成的过氧化甲酰胺产氧量高,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刘德娟谷薇薇张国升
关键词:合成工艺急性毒性反应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