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贝涵璐

作品数:5 被引量:137H指数:4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篇经济管理
  • 2篇建筑科学

主题

  • 1篇地经
  • 1篇省际
  • 1篇省际面板
  • 1篇省际面板数据
  • 1篇实证
  • 1篇实证分析
  • 1篇泰尔指数
  • 1篇土地经济
  • 1篇资源利用率
  • 1篇写字楼
  • 1篇利用效率
  • 1篇密度分布
  • 1篇面板数据
  • 1篇经济增长
  • 1篇空间分布特征
  • 1篇空间自相关
  • 1篇库兹涅茨
  • 1篇库兹涅茨曲线
  • 1篇建设用地
  • 1篇防灾

机构

  • 5篇浙江大学
  • 1篇浙江理工大学

作者

  • 5篇贝涵璐
  • 3篇吴次芳
  • 2篇吴一洲
  • 2篇冯科
  • 1篇罗文斌
  • 1篇陆张维
  • 1篇刘婷婷

传媒

  • 1篇地理学报
  • 1篇经济地理
  • 1篇自然资源学报
  • 1篇国际城市规划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8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中国土地经济密度分布的时空特征及规律——来自省际面板数据的分析被引量:70
2008年
基于1998-2005年间27个省区和4个直辖市的土地经济密度数据,从宏观的角度探讨了与人口、交通区位、二三产业结构比例、城市化水平、市场化程度和科技进步等因素之间的潜在关系,并选择了天津市、辽宁省、江苏省、上海市、浙江省、福建省6个典型地区,试探性地应用库兹涅茨曲线模拟了土地经济密度的变化率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内在规律。研究表明:①土地经济密度与人口规模、城市化水平、市场化程度、交通区位、科技进步等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关系,与二三产业结构比例呈负相关关系;②土地经济密度的变化率与经济规模之间的关系呈现类库兹涅茨曲线形态。最后结合研究结论提出了部分政策建议。
冯科吴次芳陆张维贝涵璐
关键词:库兹涅茨曲线经济增长
转型期杭州城市写字楼空间分布特征及其机制被引量:22
2010年
随着转型期城市现代服务业的兴起以及信息经济的发展壮大,写字楼经济逐渐成为城市经济发展和城市文明的象征,并对城市空间结构产生了重要影响。通过运用GIS空间密度分析、区位熵和空间自相关等技术方法,探讨了转型期杭州城市写字楼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演化机制,结果表明:写字楼空间容量密度分布呈由中心向外围梯度递减格局,并出现多中心融合集聚的形态;写字楼规模容量特征呈现显著的内外围差异性,内城开发密度大而强度小,外围开发强度大而密度小;而规模容量的等级结构不够合理,主要体现在第三级区块发展规模的滞后;写字楼内部企业类型中,基础性依赖行业在空间上的分布较为离散,而生产性服务业则趋于集簇式分布;写字楼内部企业存在较大的区位熵差异,即出现一定的地域专业化特征,同时,发展较为成熟的区块一般具有较高的综合服务能力,而处于发展中的区块则呈现出功能的单一性。总体上看,政治、经济和企业微观主体等各种要素,通过相互交织的综合作用机制,有效地推动了城市写字楼及其生产性服务业在空间上集聚与分散相结合的时空演化进程,其中显著表现在城市经济形态转型、城市郊区化、城市空间结构调整以及政策与政府行为等方面。
吴一洲吴次芳贝涵璐
关键词:写字楼
都市防灾系统空间规划初探--台湾地区经验的借鉴被引量:9
2009年
四川汶川大地震反映出我国城市防灾系统空间规划的薄弱问题,本文以地震频发的台湾地区为对象,介绍了其都市防灾系统空间规划的相关理论与框架,并以员林镇为案例重点引介了其中比较关键的规划方法与措施,旨在为我们的城市防灾系统空间规划提供一些经验与启迪。
吴一洲贝涵璐罗文斌
关键词:防灾系统
建设用地利用效率时空差异及其与城镇化质量的耦合关系
建设用地是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场所,同时也是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现阶段,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建设用地规模持续扩张,导致了大量农地非农化和生态空间被侵占。与此同时,建设用地利用效率却普遍不高,存在建设用地浪费和粗放...
贝涵璐
关键词:建设用地资源利用率城镇化质量
土地经济密度的区域差异特征及动态演变格局——基于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实证分析被引量:77
2009年
基于长江三角洲地区25个城市的土地经济密度数据,利用泰尔指数、空间自相关等方法对1995—2007年长江三角洲地区土地经济密度的区域差异特征及动态演化格局进行了初步探索。研究表明:①该区域的土地经济密度总体呈不断上升趋势,但是城市间差异明显,其高值点主要集中于沪苏锡常地区;②土地经济密度的总体差异和区间差异呈现波动性缩小趋势,江苏省内部差异和区间差异是总体差异的主要组成部分;③土地经济密度总体上趋于空间集聚,但局部的空间集聚中心从环杭州湾城市转移到苏南地区和上海。可见,高投入、低效率的土地利用方式已不适合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发展,未来必须统筹区域土地利用,合理配置土地资源,促进区域合理分工和协调发展。
贝涵璐吴次芳冯科刘婷婷
关键词:泰尔指数空间自相关长江三角洲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