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贾宗剑

作品数:13 被引量:44H指数:5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 4篇生物学

主题

  • 5篇多态
  • 5篇基因
  • 4篇噬菌体
  • 4篇菌体
  • 3篇导向溶栓
  • 3篇多态性
  • 3篇乙型
  • 3篇乙型肝炎
  • 3篇溶栓
  • 3篇噬菌体展示
  • 3篇基因多态性
  • 3篇基因多态性研...
  • 3篇肝炎
  • 3篇HLA-DR...
  • 2篇乙型肝炎病毒
  • 2篇噬菌体抗体
  • 2篇噬菌体抗体库
  • 2篇抗体
  • 2篇抗体库
  • 2篇抗原

机构

  • 13篇中山大学
  • 4篇广州医学院第...
  • 1篇中山医科大学...

作者

  • 13篇贾宗剑
  • 7篇徐安龙
  • 7篇付永贵
  • 6篇潘德京
  • 6篇刘泽寰
  • 5篇林蒋海
  • 5篇陈为民
  • 5篇吴文言
  • 4篇黄少华
  • 4篇杨晓仪
  • 4篇田朝伟
  • 4篇陈敏生
  • 3篇陈颖
  • 2篇许健
  • 2篇符志彦
  • 2篇黄洪莲
  • 2篇周大鸣
  • 2篇范新兰
  • 1篇刘小意
  • 1篇何瑶

传媒

  • 2篇中国病理生理...
  • 1篇中华微生物学...
  • 1篇遗传
  • 1篇Journa...
  • 1篇中山医科大学...
  • 1篇免疫学杂志
  • 1篇广州医学院学...
  • 1篇中山大学研究...
  • 1篇岭南急诊医学...

年份

  • 2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4
  • 1篇2003
  • 5篇2002
  • 2篇2001
  • 1篇2000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幽门螺杆菌形态变化及生长特性——一种改良布氏肉汤的作用被引量:4
2000年
【目的】观察幽门螺杆菌形态变化及生长特性 ;探讨改良布氏肉汤对幽门螺杆菌的作用。【方法】光镜下观察冻存及培养于哥伦比亚平板上的菌株在暴露于空气中不同时间段的形态变化 ;在暴露于空气后不同的时间段将菌株分别经改良布氏肉汤及哥伦比亚平板进行传代培养。【结果】暴露于空气中冻存菌株 0 7h后失去生长能力 ,0 8h开始出现球形菌 ,6 6 5h全部球形样变 ;平板上菌株于 1 9h开始出现球形菌 ,8 2h后失去生长能力 ,33 2h全部球形样变 ,84 3h后完全失去尿素酶活性 ;采用改良布氏肉汤 ,冻存菌株冻融后 2 2 4h及平板上菌株暴露于空气后 5 6 4h仍能复苏生长 ;球形样变细菌经改良布氏肉汤培养后 ,部分细菌重新恢复弧状或S形。【结论】改良布氏肉汤培养基能使发生球形样变的幽门螺杆菌重新生长。
何瑶胡品津贾宗剑
关键词:幽门螺杆菌发育培养基
我国云南少数民族HLAⅡ类分子多态性研究
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自云南省纳西族、普米族、拉祜族、独龙族、瑶族三代无血缘关系健康志愿者的ACD抗凝外周血,其样品例数分别为。利用IHWG推荐的盐析法提取其基因组DNA。
徐安龙刘泽寰贾宗剑陈为民潘德京林海海付永贵张华范新兰刘小意
文献传递
人源噬菌体抗体库的构建及抗D-二聚体抗体的获得
2004年
目前国际和国内筛选蛋白所用的技术主要是噬菌体展示技术和酵母双杂交技术。噬菌体展示技术在抗体的筛选方面已显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本实验应用噬菌体展示技术展示出血栓病人的抗体,形成对血栓病人的抗体库。并从中淘选出能与血栓降解产物之一的 D-二聚体有特异结合作用的抗体 Fabp13。抗 D-二聚体的 Fab 在 XL1-Blue 中得到可溶表达。再利用抗 D-二聚体抗体进行竞争 ELISA 检验,证实 p13具有抗 D-二聚体的活性。从而我们筛选得到了抗 D-二聚体抗体 Fab p13。
陈颖田朝伟杨晓仪贾宗剑许健黄少华陈敏生吴文言
关键词:FAB导向溶栓抗体库溶栓剂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MHC)的遗传多态性及其疾病相关性研究
徐安龙刘泽寰林蒋海付永贵陈为民潘德京贾宗剑黄洪莲
研究了牛和人的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MHC)的遗传多态性及其疾病相关性。首次揭示了牛MHC(BoLA)与白血病病毒感染和抵抗之间的相关性。发现了牛MHC的BoLA-DQB1和BoLA-DQB2基因是共同表达的,揭示了牛M...
关键词:
关键词:MHC遗传多态性疾病相关性
人源抗D-二聚体抗体的构建和分析
2006年
目的得到具有抗D-二聚体活性的人源抗体。方法应用噬菌体展示技术构建血栓病人的抗体库,展示了血栓病人的抗体,从中筛选出能与血栓主要成分纤维蛋白降解产物D-二聚体有特异结合作用的抗体。将抗体在大肠杆菌XL1-Blue中表达。再利用抗D-二聚体鼠源抗体进行竞争ELISA检验,证实抗体与D-二聚体结合的活性。结果从血栓病人抗体库中得到抗体p13株,并得到可溶表达,在ELISA检测中显示与D-二聚体结合的优势。结论该抗体株p13可供进一步开展导向溶栓剂的研究。
陈颖田朝伟杨晓仪贾宗剑许健黄少华陈敏生吴文言
关键词:噬菌体展示导向溶栓
云南澜沧拉祜族HLA-DRB1基因多态性研究被引量:11
2002年
采用我们改进的高分辨率基于内含子的PCR -SBT分型方法 ,首次检测云南拉祜族HLA DRB1基因多态性。在 5 5例拉祜族个体中共检出 16种HLA DRB1等位基因 ,最常见的DRB1等位基因是HLA DRB1 12 0 2 1、0 90 12、15 0 11,基因频率分别为 30 .90 9%、15 .45 5 %、13.6 36 % ,共占拉祜族可检出等位基因的 6 0 % ,其中DRB1 0 413、110 81、1312、1418、15 0 4首次在我国人群中检出 ,并且在世界各地人群中也比较罕见。对拉祜族和世界各地人群的HLA DRB1频率进行了比较 ,分析了HLA DRB1等位基因在各人种中的分布特点 ,并用Neighbor -join ing法进行了聚类分析。比较分析的结果显示拉祜族明显属于中国南方族群 ,未显示出其族源来自北方的痕迹。对此遗传数据和民族学、历史学研究的矛盾 。
贾宗剑付永贵潘德京刘泽寰陈为民林蒋海陈荣祥李安素朱玉芳周大鸣徐安龙
关键词:拉祜族PCR-SBTHLA-DRB1基因多态性
人源抗D-二聚体抗体的构建和分析被引量:1
2006年
目的:从人源性噬菌体抗体库中筛选抗人D-二聚体单克隆抗体,构建一种导向溶栓抗体。方法:应用噬菌体展示技术构建血栓病人的抗体库,从中淘选出能与血栓主要成份纤维蛋白的降解产物D-二聚体有特异结合作用的抗体。将抗体在XL1-Blu中可溶性表达。再利用抗D-二聚体鼠源抗体进行竞争ELISA检验,证实抗体与D-二聚体结合的活性。结果:获得抗人D-二聚体单克隆抗体D13株。并成功在大肠杆菌细胞中可溶性表达,在ELISA检测中显示与D-二聚体结合的优势。结论:该抗体株D13可供进一步开展导向溶栓剂的研究。
田朝伟陈颖杨晓仪贾宗剑吴文言黄少华陈敏生
关键词:噬菌体展示导向溶栓
从噬菌体抗体库中筛选D二聚体特异的Fab抗体被引量:1
2005年
目的:从人源性噬菌体抗体库中筛选抗人D二聚体单克隆抗体并进行可溶性表达。方法:以人D二聚体标准品为抗原对所构建的噬菌体抗体库进行两轮“吸附-洗脱-扩增”筛选,从中筛选出抗人D二聚体的噬菌体Fab抗体,并在大肠杆菌细胞中进行可溶性表达。结果:经4次电转化构建了库容为2. 8×108cfu的抗体库,滴度为4. 1×1014PFU/mL,Fab基因重组率为46%。经过淘筛后携带抗人D二聚体抗体的特异性噬菌体得到了明显的富集。用试剂盒以ELISA法检测对人D二聚体的结合活性,得到抗人D二聚体单克隆抗体。筛选出的阳性克隆成功在大肠杆菌细胞中可溶性表达筛选出的阳性克隆在大肠杆菌细胞中可溶性表达。结论:人D二聚体标准品对抗体库的淘筛,富集了表面呈现抗人D二聚体的单克隆抗体的噬菌体,成功构建了人源性抗D二聚体噬菌体抗体,并成功在大肠杆菌细胞中可溶性表达。
田朝伟杨晓仪贾宗剑吴文言黄少华陈敏生
关键词:噬菌体展示D二聚体PCR
中国南方人群HLA-DRB1基因多态性研究
该文首先对HLA-DRB1基因的分型方法,PCR-SBT方法进行改进研究,然手应用该方法对中国云南拉祜族、纳西族、瑶族、普米族和独龙族等五个民族进行了HLA-DRB1基因的多态性研究.并对广州地区乙肝人群进行了HLA-D...
贾宗剑
关键词:HLA-DRB1基因多态性
文献传递
云南纳西族HLA-DRB1基因多态性研究及其族源分析被引量:7
2001年
首次在国内采用本室改进的高分辨率的基于内含子的PCR -SBT分型方法 ,检测云南纳西族HLA -DRB1基因多态性。在 60例纳西族个体中共检出 37种HLA -DRB1等位基因 ,其显著特点是等位基因的类型检出较多 ,频率分布比较平均 ,除 1 2 0 2 1 ( 1 7 5 0 % )外其他的等位基因频率均低于 8% ,其他较常见的等位基因 ( >5 % )还有 1 40 4 ( 7 5 0 % ) ,1 5 0 4 ( 5 83% ) ,0 4 0 5 1 ( 5 83% ) ,0 80 32 ( 5 83% ) ,0 90 1 2 ( 5 % ) ,0 30 1 1 ( 5 % )。这几种中频等位基因共占可检出等位基因的 35 % ,与 1 2 0 2 1一起共占 5 2 49%。其中DRB1 0 30 5、0 4 38、1 1 2 3、1 1 32、1 31 0、0 81 2为首次在我国人群中检出 ,并且在世界各地人群中也比较罕见。对纳西族和世界各地人群的HLA -DRB1频率进行了聚类分析。比较分析的结果显示纳西族明显属于中国南方族群 ,未显示出其族源来自北方的痕迹。根据遗传数据 ,并参照民族学、历史学研究 。
贾宗剑潘德京付永贵陈为民刘泽寰林蒋海朱玉芳陈荣祥符志彦周大鸣徐安龙
关键词:纳西族PCR-SBT基因多态性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