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宝成

作品数:32 被引量:418H指数:11
供职机构:天津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天津市卫生局科技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1篇期刊文章
  • 10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3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4篇骨折
  • 12篇胫骨
  • 10篇固定术
  • 9篇骨折固定
  • 9篇骨折固定术
  • 8篇胫骨骨折
  • 7篇胫骨平台
  • 6篇入路
  • 6篇手术
  • 5篇近端
  • 5篇股骨
  • 4篇药物
  • 4篇平台骨折
  • 4篇胫骨平台骨折
  • 3篇药物缓释
  • 3篇药物缓释系统
  • 3篇远端
  • 3篇髓内
  • 3篇髓内钉
  • 3篇胫骨近端

机构

  • 32篇天津医院
  • 2篇天津医科大学
  • 1篇静海县医院
  • 1篇天津市骨科研...

作者

  • 32篇赵宝成
  • 21篇马宝通
  • 19篇袁天祥
  • 17篇张金利
  • 14篇曹清
  • 11篇孙杰
  • 11篇李恩琪
  • 9篇张铁良
  • 6篇刘忠玉
  • 6篇沈啟捷
  • 5篇张弢
  • 5篇杨建华
  • 3篇庞贵根
  • 3篇王捷
  • 3篇刘兆杰
  • 3篇王基
  • 3篇赵俊超
  • 2篇刘林涛
  • 2篇邢国胜
  • 2篇叶伟胜

传媒

  • 10篇中华骨科杂志
  • 5篇中国矫形外科...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骨与关节损伤...
  • 1篇创伤外科杂志
  • 1篇中国创伤骨科...
  • 1篇中华创伤骨科...
  • 1篇中国骨与关节...
  • 1篇第二十届全国...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8
  • 4篇2015
  • 2篇2014
  • 2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08
  • 5篇2006
  • 3篇2005
  • 1篇2004
  • 2篇2002
  • 2篇2001
3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入路及手术策略进展被引量:21
2018年
胫骨后外侧平台骨折是目前创伤骨科治疗难点和热点之一。因腓骨小头遮挡,后外角韧带复合体、邻近腓总神经和腘血管限制使得该部位骨折难以显露和固定。入路选择和治疗方法存在很大争议。因此,需要熟悉治疗此类骨折的手术入路及其特点。临床关注的入路主要包括:改良的前外侧入路(Gerdy结节截骨,腓骨头截骨,股二头肌腓骨头截骨,股骨外上髁截骨),后外侧入路(Carlson后外侧入路,经腓骨颈截骨及腓骨小头上)及后内侧入路。胫骨后外侧平台骨折入路需要考虑骨折类型、其他象限受累情况、局部软组织条件及所用内固定进行确定。需要考虑体位、骨折形态、内固定生物力学稳定性对治疗的影响。根据文献报道提出累及后外象限的胫骨平台骨折入路选择和内固定流程。
赵宝成张金利马信龙
关键词:手术入路钢板固定
四肢和骨盆骨折患者深静脉血栓栓塞
<正>目的研究四肢和骨盆骨折患者并发深静脉血栓栓塞 (DVT)发病率和有关危险因素。方法从2004年1月到2005年1月,采用彩色多普勒对一组连续收治的243例四肢和骨盆骨折患者进行静脉血栓筛查。男174例,女69例。年...
赵宝成马宝通袁天祥曹清董强刘林涛
文献传递
不同抗生素缓释系统治疗骨感染的临床对照研究
目的 研究采用不同抗生素缓释系统治疗创伤后骨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 从2009年5月-2013年1月采用两种负载抗生素的缓释系统治疗创伤后骨感染9例,其中,男4例,女5例,平均年龄45岁.其中,骨折内固定术后骨感染7例,外...
赵宝成袁天祥马宝通杨建华孙杰李恩琪
关键词:抗生素药物缓释系统骨髓炎骨感染
带锁髓内钉治疗526例长骨骨折疗效分析被引量:36
2005年
目的评价带锁髓内钉治疗股骨、胫骨和肱骨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1994年4月至2003年9月应用带锁髓内钉治疗长骨骨折546处(526例)。男430处(412例),女116处(114例);平均年龄36.4岁。新鲜闭合骨折432处,开放骨折38处;陈旧骨折76处。手术利用“C”型臂或“G”型臂行闭合复位或切开复位内固定。其中闭合复位194处,切开复位352处;扩髓485处,未扩髓61处;静力型固定539处,动力型固定7处;顺行髓内钉固定519处,逆行髓内钉固定27处。结果平均随访时间31.6个月(9~123个月),543处骨折获得愈合,愈合率为99.5%,骨折平均愈合时间为4.4个月。其中531处(97.2%)一期愈合,12处(2.2%)二期愈合。延迟愈合11处(2.0%),10处经动力化,1处维持外固定和制动,均获得骨性愈合;骨折不愈合4处(0.7%),1处经更换带锁髓内钉后骨折愈合;畸形愈合3处(0.5%);感染5处(0.9%);外伤性骨折2处(0.4%);内固定失败7处(1.3%),其中主钉断裂3处,远侧锁钉弯曲或退出4处。髋周异位骨化9处;桡神经轻瘫1例;肺栓塞1例。股骨或胫骨骨折患者,术后肩、膝、髋关节功能活动优良,术后膝前痛15例,肩部疼痛6例。结论带锁髓内钉是治疗股骨、胫骨和肱骨骨折的一种较好的方法。新鲜长骨骨折尽可能闭合复位、陈旧骨折切开复位,均采用静力固定,根据骨折部位和伤情选?
赵宝成马宝通刘林涛张铁良
关键词:长骨骨折带锁髓内钉治疗扩髓闭合复位髓内钉固定平均年龄
胫骨平台双髁骨折中胫骨结节骨折的手术策略选择被引量:10
2020年
目的探讨胫骨平台双髁骨折中胫骨结节骨折的手术策略。方法回顾性2014年10月至2018年5月治疗并获得随访的35例胫骨平台双髁骨折合并胫骨结节骨折患者资料,男26例,女9例;年龄21~68岁,平均37.6岁;胫骨平台骨折根据Schatzker分型,Ⅴ型16例、Ⅵ型19例。根据胫骨平台双髁骨折中胫骨结节骨折块及胫骨近端后侧皮质的完整性将35例骨折分为四种类型:两者均完整为A型;胫骨结节骨折块完整,胫骨近端后侧皮质粉碎为B型;胫骨结节骨折块粉碎,胫骨近端后侧皮质完整为C型;两者均粉碎为D型。遵循此分类制定手术入路及固定方式,其中22例胫骨平台双髁骨折合并A、B型胫骨结节骨折采用前外侧联合内侧入路,13例合并C、D型胫骨结节骨折者采用前正中联合内侧入路。4例A型骨折采用拉力螺钉固定。18例B型骨折采用1/4管状钢板固定。7例C及6例D型骨折均采取1/4管状钢板结合螺钉固定。结果35例患者术后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24个月,平均16.8个月。所有胫骨平台骨折均达骨性愈合,愈合时间3~6个月,平均4.7个月。除1例外,其余胫骨结节骨折块均未见二期复位丢失。术后Rasmussen放射学评分为10~18分,平均14.1分;其中优11例,良19例,可5例,优良率85.7%(30/35)。HSS膝关节功能评分为64~98分,平均86.8分;其中优22例,良10例,可3例,优良率91.4%(32/35)。术后2周发生脂肪液化2例,术后1周发生浅表伤口感染1例、内固定松动1例、膝关节创伤性关节炎1例。结论胫骨平台双髁骨折合并胫骨结节骨折是一种特殊损伤类型,需根据胫骨结节骨块的粉碎程度及胫骨近端后侧皮质的完整性制定手术策略。对于粉碎的胫骨结节骨折,前正中入路显露最佳,根据骨折块情况可以采用1/4管状钢板和(或)拉力螺钉固定。
沈啟捷刘兆杰张金利刘忠玉李恩琪赵宝成郑玉晨曹清张弢邢国胜
关键词:胫骨骨折内固定器
局部应用抗生素缓释系统治疗创伤后及内固定相关骨感染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26
2015年
[目的]探讨局部应用抗生素缓释系统治疗创伤后及内固定术后骨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9年5月∽2013年9月采用抗生素缓释系统局部应用治疗创伤后骨感染32例,男14例,女18例,平均年龄46岁(15∽61岁)。骨折内固定术后骨感染20例,胫骨开放骨折继发感染4例,外伤性骨髓炎8例。解剖部位:股骨4例,胫骨16例,肱骨2例,跟骨8例,跖骨2例。左16例,右16例。手术方法:首先彻底清创病灶,然后将自行制备负载抗生素PMMA骨水泥链珠或硫酸钙人工骨置入感染灶,常规放置引流,术后48∽72 h内拔除。以感染清除率、骨愈合率、愈合时间和再手术率作为疗效评价指标。[结果]平均随访28个月(12∽47个月)。25例骨感染Ⅰ期痊愈,Ⅰ期感染清除率(25/32)78.1%,剩余7例中5例再手术后愈合,再手术率21.9%,Ⅱ期感染清除率(30/32)93.7%。30例骨折/骨腔愈合,2例骨折骨腔未完全愈合,愈合率93.7%。骨折平均愈合时间4.2个月(3∽6个月),骨腔平均愈合时间5.2个月(2∽8个月)。硫酸钙人工骨吸收平均8周(4周∽7个月)。[结论]清创后局部应用载抗生素缓释系统治疗创伤后及骨折内固定术后骨感染治愈率和骨折/骨腔愈合率高,而负载抗生素的硫酸钙人工骨具有抗感染和骨修复作用等,是用于治疗上述骨感染的理想方法。
赵宝成袁天祥马宝通张金利杨建华孙杰李恩琪
关键词:药物缓释系统骨髓炎生物材料骨折
膝关节前正中入路治疗复杂胫骨平台双髁骨折被引量:8
2020年
目的探讨前正中入路治疗复杂胫骨平台双髁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统计分析2013年10月至2018年2月治疗的15例复杂胫骨平台双髁骨折患者资料,男7例,女8例;年龄17~65(51.3±12.3)岁。SchatzkerⅤ型10例,Ⅵ型5例;双柱骨折9例,三柱骨折6例。采用前正中入路结合后内侧入路手术,骨缺损均行植骨。结果15例患者获得12~24(14.4±3.8)个月随访。骨折愈合时间12~16周,平均(15.2±1.3)周。胫骨平台后倾角及内翻角在术后即刻[(9.2±1.3)°、(85.1±1.7)°]及术后12个月[(8.9±1.2)°、(84.5±1.6)°]分别与术前[(2.8±1.6)°、(73.7±4.0)°]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胫骨平台后倾角及内翻角与术后即刻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Rasmussen放射学评分9~18分,平均(15.1±2.5)分,优3例,良11例,可1例,优良率93.3%;HSS评分66~98分,平均(85.1±9.3)分,优6例,良7例,可2例,优良率86.7%;Lachman试验及Pivot-shift试验均为阴性,所有患者膝关节均可完全伸直,屈曲100°~135°,平均(117.7±11.3)°。1例前正中伤口出现脂肪液化,经清洁换药3周后愈合。结论前正中入路治疗复杂胫骨平台双髁骨折的近期疗效满意,可根据适应证选择使用。
沈啟捷邢国胜刘忠玉李恩琪赵宝成郑玉辰曹清张弢张金利
关键词:胫骨骨折膝关节骨板
胫骨后侧平台分区的建立及其对手术入路选择的临床意义被引量:15
2018年
目的探讨胫骨后侧平台分区对后柱骨折手术入路选择的指导意义。方法自2008年6月至2015年5月收治46例资料完整的胫骨后侧平台骨折患者,男31例,女15例;年龄19-62岁,平均(35.1±12.8)岁;左侧19例,右侧27例。受伤原因包括车祸伤27例,骑车摔伤12例,高处坠落伤7例。根据胫骨后侧平台的结构特点及解剖形态将其分为4区,后柱骨折按照所位于的区域采取相应手术入路处理,即1、2区的骨折采取后内侧入路,3区骨折采用后外侧入路,4区的骨折采取外侧经腓骨头截骨入路,多区域骨折采取联合入路。所有后柱骨折均采用直视下解剖复位后钢板螺钉固定。采用Rasmussen放射评分标准评估胫骨平台骨折复位情况,临床疗效采用纽约特种外科医院(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HSS)膝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进行评价。结果46例患者术后均获随访,随访时间为12-24个月,平均(15.5±3.7)个月。术后骨折愈合时间为11-18周,平均(14.6±2.3)周。根据Rasmussen放射学评分为11-18分,平均(15.1±2.8)分;优17例,良24例,可5例,优良率为89.1%(41/46)。术后12个月HSS膝关节评分67—98分,平均(86.7±8.6)分;功能评分优25例,良17例,可4例,优良率为91.3%(42/46)。17例后外侧入路患者术后膝关节活动范围0°~135°,平均118°±13.7°;18例后内侧入路患者术后膝关节活动范围0°-135°,平均123°±15.6°;7例后内、后外联合入路患者术后膝关节活动范围0°~130°,平均115°±16.7°;4例外侧切口腓骨头截骨入路患者术后膝关节活动范围0°-130°,平均124°±7.4°。主要并发症包括脂肪液化1例,术中牵拉致胫前动脉痉挛1例,创伤性关节炎1例。结论胫骨后侧平台分区可以简单、准确地指导后柱骨折的手术入路选择,对于孤立性后柱以及后柱为主的胫骨平台骨
刘兆杰张金利刘忠玉李恩琪沈啟捷曹清赵宝成
关键词:胫骨骨折
股骨远端胫骨近端骨折Liss手术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观察微创稳定系统(LISS)治疗股骨远端、胫骨近端骨折的疗效,并对手术中一些相关因素进行分析,从而不断加深对这一新理念的认识和新技术的掌握。方法2003年7月-2005年3月,使用瑞士Mathys公司的LISS钢板治...
袁天祥马宝通金鸿宾赵宝成张金利孙杰曹清李恩琪王捷庞贵根张铁良
关键词:LISS股骨远端胫骨近端
文献传递
肘前侧入路治疗尺骨冠突骨折的解剖与临床研究被引量:9
2015年
目的探讨经屈肌和旋前圆肌肌间隙的肘前侧入路显露尺骨冠突的可行性及临床研究。方法成人肘关节标本5肢,分别经旋前圆肌和桡侧腕屈肌间隙显露冠突尖、经掌长肌和尺侧腕屈肌间隙显露冠突前内侧面及基底部,测量正中神经由肘部发出至旋前圆肌、桡侧腕屈肌、掌长肌和指浅屈肌的肌支长度、尺神经至尺侧腕屈肌最近端两肌支的长度及发出点和入肌门处距肱骨内、外上髁连线的距离。2013年9月至2014年8月,采用肘前侧入路治疗4例左侧尺骨冠突骨折男性患者,年龄16~42岁,平均32岁。按O’Driscoll分型,Ⅰb型和Ⅱb型骨折各2例;采用经屈肌和旋前圆肌肌间隙显露并复位固定尺骨冠突骨折。结果旋前圆肌肌支为2~3支,指浅屈肌肌支以一主干前行至邻近肌肉再发出2—5支短细肌支,桡侧腕屈肌和掌长肌肌支以1支型最多,掌长肌肌支多与指浅屈肌肌支共干。指浅屈肌肌支为跨越旋前圆肌和桡侧腕屈肌间隙最近侧的肌支,人肌点平均距内、外上髁连线37.22mm。经旋前圆肌和桡侧腕屈肌间隙适合显露冠突尖,在指浅屈肌肌支近侧操作;经掌长肌和尺侧腕屈肌间隙适合显露冠突前内侧和基底,经尺神经和正中神经界面进入。4例冠突骨折患者平均随访9个月,冠突骨折顺利愈合,愈合时间为6周至3个月,平均9周。末次随访时,改良An和Mor.rey肘关节评分为94~100分,均评价为优。结论经屈肌和旋前圆肌肌间隙的肘前侧入路是显露尺骨冠突的理想入路。
赵宝成袁天祥马信龙张金利马宝通马剑雄袁武胡芳科孙翔
关键词:尺骨骨折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