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新
- 作品数:6 被引量:7H指数:1
- 供职机构:北京隆福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中心性肥胖对原发性高血压左室肥厚的影响
- 目的:通过比较中心性肥胖组和对照组左心室质量指数及左心室肥厚发生率,探讨中心性肥胖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心室肥厚发生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以2010年3月~2012年4月于我院心血管内科门诊就诊的340例原...
- 吴晓红赵新孙江丽
- 心脏缺血再灌注心律失常与心肌超微结构改变关系的研究被引量:7
- 2005年
- 目的研究大鼠在体心脏缺血再灌注心肌超微结构改变与再灌注心律失常关系,评价第三代肾上腺素β受体拮抗剂卡维地洛(carvedilol,CVD)对心脏缺血再灌注心肌超微结构改变及心律失常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通过左前降支冠状动脉结扎,建立大鼠在体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用药组术前7d连续胃管给CVD(1mg/kg),结扎左前降支冠状动脉30min后松开,进行再灌注360min,处死动物。进行HE染色及电镜检查并观察室性心律失常变化。结果CVD使再灌注期间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减少了53.85%,病死率减少了57.15%(P<0.01)。CVD可减少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及丙二醛(MDA)的释放,稳定一氧化氮(NO)的分泌。心肌HE染色及电镜检查对照组细胞明显呈片状或局灶性坏死,闰盘结构紊乱,大量反应性的中性粒性细胞浸润于坏死细胞之间,CVD组心肌细胞损伤程度明显减轻,闰盘结构基本完整,粒细胞浸润也明显减少。结论CVD明显降低心脏缺血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和病死率,对大鼠在体缺血再灌注心脏具有较强的保护作用。
- 赵新曾玉杰
- 关键词:心律失常缺血再灌注超微结构
- 76例冠状动脉造影分析
- 目的探讨我院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冠状动脉(CA)病变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76例疑诊CHD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冠状动脉造影(CAG)、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资料。结果合并原发性高血压、高脂血症及糖尿病者...
- 吴晓红赵新
- 文献传递
- 川芎嗪对离体灌注大鼠肝脏缺氧的保护作用
- 目的:利用光组织检测仪及其三维扫描系统(EMPHO SSK)检测离体大鼠肝脏中血红蛋白及血红蛋白浓度的分布规律。并探讨中药川芎嗪对肝脏组织在缺氧情况下的保护作用。 方法:建立离体大鼠肝脏的灌注模型。试验分为缺氧对照组和缺...
- 王文跃赵新Manfred Kessler
- 文献传递
- P波离散度对急性冠脉综合征伴室上性心律失常的预测价值
- 2005年
- 目的探讨体表心电图P波离散度(Pd)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发生室上性心律失常,包括阵发性心房颤动(Af)及房性心律失常(AR)的预测价值。方法将128例ACS患者分为3组,Af组38例,AR组45例,测量其体表心电图Pd、P波最大时限(Pmax),并与未合并有室上性心律失常的对照组45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Af组、AR组中Pd、Pmax均大于对照组(P<0.01),Pd≥40ms、Pmax>110ms.预测Af的敏感性分别为73.68%、76.31%,特异性为84.44%、60%,阳性预测值为80%、85%,而当Pmax≥110ms+Pd≥40ms时,其敏感性为63.16%,特异性为91.11%,阳性预测值为86.71%。结论体表心电图Pd是预测ACS患者发生室上性心律失常的有效指标,尤其是将Pd与Pmax联合应用,更增加了预测的特异性和阳性预测值。
- 吴小红赵新李家辉蔡薇韩红亚
- 关键词:P波离散度急性冠脉综合征室上性心律失常
- 原发性高血压与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抵抗的比较
- 1995年
- 分析31例单纯原发性高血压(EH)、42例高血压合并糖尿病(DM)及10例正常对照患者的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血清胰岛素(IS)、血糖水平(SG)及IS/SG,发现EH组与EH合并DM组、空腹及OGTT2hIS明显高于对照组,提示EH与EH合并MD患者均存在胰岛素抵抗(ISR)及高胰岛素血症(HIS)。另外,EH合并DM组在OGTT2h分泌IS及2hIS/SG值均明显低于单纯EH组,提示EH合并DM组的胰岛素抵抗及高胰岛素血症的程度明显不如单纯EH组。本文还比较了经ACE抑制剂(开搏通)治疗前后对两组患者胰岛素抵抗改善的影响。
- 张国祥赵新付如南张涛刘屹张凤仙李凤英
- 关键词:原发性高血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