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琦
- 作品数:29 被引量:90H指数:7
-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四川省应用基础研究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四川省教育厅资助科研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生物学医药卫生农业科学理学更多>>
- 一种快速微量的非放射性核糖体失活蛋白活性检测方法
- 2007年
- 建立了一种非放射性的利用兔网织红细胞裂解液(Rabbit Reticulocyte Lysate)无细胞翻译系统和荧光素酶检测系统(Luciferase Assay System)的核糖体失活蛋白检测方法,快速检测了两种方法提取的麻疯树核糖体失活蛋白(RIPs)Curcin的无细胞蛋白质翻译抑制活性,测得离子交换层析法纯化Curcin的IC50=0.045±0.009 nmol/L,分子筛层析纯化Curcin的IC50=0.217±0.026 nmol/L;该方法避免了放射性同位素的使用,使检测过程简便、快速、安全、准确.同时还对试验条件,包括反应时间、温度,缓冲液pH值、盐浓度等进行了摸索和优化.
- 赵琦崔维科徐莺陈放
- 关键词:核糖体失活蛋白非放射性荧光素酶
- 麻疯树核糖体失活蛋白(curcin)的化学修饰与其活性的关系被引量:7
- 2006年
- 通过无细胞体系蛋白合成抑制活性的测定,结合荧光光谱和圆二色谱技术,对麻疯树核糖体失活蛋白(cur-c in)部分氨基酸残基进行特异性化学修饰,探讨维持curc in活性的必需氨基酸基团及修饰对curc in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组氨酸和半胱氨酸的修饰对活性没有影响.色氨酸和赖氨酸的修饰使curc in的活性分别下降了50%和100%,表明色氨酸和赖氨酸是维持curc in活性的重要残基.精氨酸修饰导致curc in的抑制活性完全丧失,内源荧光强度下降,最大发射波长发生红移,CD谱发生显著变化;表明精氨酸也是维持curc in活性的必需残基,并且对空间结构影响较大,推测对精氨酸的修饰破坏了精氨酸与其它基团的连接,导致curc in分子结构发生改变,失去和底物结合的能力,因而活性丧失.
- 崔维科赵琦陈兴春王克秀徐莺唐琳王胜华白洁陈放
- 关键词:化学修饰荧光光谱圆二色谱
- 银包覆聚苯乙烯核壳微球的制备
- <正>以绝缘材料为核,金属纳米粒子为壳的金属介电核壳材料近来广受关注。这主要是因为它结合了核材料的稳定性和单一金属材料的金属性质,且其结构和组成可在纳米尺度上设计剪裁,因此具有许多不同于单组分粒子的独特的光、电、磁、催化...
- 黄静赵琦卓坚锐包建军
- 关键词:银聚苯乙烯
- 文献传递
- 用于高压电缆中间接头运行状态的检测装置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高压电缆中间接头运行状态的检测装置,该装置包括气体测量组件和计算机,气体测量组件包括气体传感器、抽气泵以及抽气管,抽气管的一端端部与抽气泵连接,气体传感器安装于抽气泵上并与计算机通信连接;电缆中间...
- 周凯赵琦孔佳民李原孟鹏飞
- 文献传递
- 产类胡萝卜素菌株的筛选及其培养条件初探被引量:6
- 2004年
- 从土壤、植物落花、细菌污染的组织培养三角瓶里的培养基上及被细菌污染的LB琼脂平板上分离筛选出十几株产类胡萝卜素的菌株,其中从污染的LB琼脂平板上分离的一株菌落颜色为黄色的菌株PBH,分类鉴定为库特氏菌属(Kurthia sp.).菌株在以葡萄糖为碳源,添加番茄汁(3.6 mL/L)、芝麻油(1.6 mL/L)、Na:CO3(6g/L)和磷酸缓冲盐的液体培养基中28℃振荡培养5 d,每mL培养液细胞生物量湿重达到65.57 mg,类胡萝卜素产量达到9.896μg,菌体每g湿重细胞胡萝卜素含量为150.9μg.
- 陆建联徐莺唐琳颜钫侯佩赵琦陈放
- 关键词:类胡萝卜素菌株
- 千金子中6,7-二羟基香豆素的分离鉴定及抗氧化活性研究被引量:3
- 2015年
- 为进一步研究中药千金子的活性物质,将千金子粉末用乙醇室温浸泡提取,经浓缩、除脂、乙酸乙酯萃取后得到千金子乙酸乙酯萃取物,再经洗涤、重结晶得到单体化合物。通过质谱和核磁共振技术鉴定单体化合物的结构为6,7-二羟基香豆素。以VC为阳性对照,采用清除DPPH自由基实验法和对猪油的抗氧化实验,研究6,7-二羟基香豆素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6,7二羟基香豆素清除DPPH自由基的体系终浓度IC50为0.058μg/m L,远低于VC的体系终浓度(IC50为0.542μg/m L);油脂过氧化值实验显示,6,7-二羟基香豆素的抗氧化活性强于VC。千金子的活性物质6,7-二羟基香豆素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
- 封家福赵琦卫秀敏勾秋芬陈封政
- 关键词:千金子化学成分抗氧化活性抗氧化机理
- 臭灵丹中黄酮类化合物的鉴定及抗氧化活性的研究被引量:15
- 2013年
- 采用乙醇室温浸泡臭灵丹粉,60℃减压浓缩后,用石油醚除脂,然后用乙酸乙酯萃取,得到臭灵丹的乙酸乙酯萃取物;利用硅胶柱层析法对乙酸乙酯萃取物进行分离,得到两个单体化合物;利用核磁共振技术鉴定单体化合物为黄酮类化合物;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单体化合物的纯度均大于95%;以维生素C为对照,采用清除DPPH自由基试验方法研究单体化合物的抗氧化活性。结果显示臭灵丹中含有的黄酮类化合物为洋艾素和金腰乙素,它们均有明显的抗氧化作用,其体系终浓度IC50分别为9.88μg/mL和10.28μg/mL,但其抗氧化活性均弱于维生素C。
- 李书华赵琦刘芳雷开菊
- 关键词:臭灵丹抗氧化
- 油橄榄分子遗传研究进展
- 2013年
- 简要介绍了引种油橄榄在我国的栽培现状,特别是国内外油橄榄在遗传背景分析、脂肪酸合成关键酶基因克隆等方面的研究现状和研究方法,探讨了利用分子遗传研究分析油橄榄产油率差异原因和油脂成份改良的可能性。
- 赵琦宋芹郭晓强陈封政苟小军
- 关键词:油橄榄分子遗传
- 4-溴-5-碘间二苯甲酸在交叉偶联反应中的化学选择性研究(英文)被引量:1
- 2014年
- 合成了一个新的化合物4-溴-5-碘间二苯甲酸8,用于在交叉偶联反应中一系列的化学选择性测试.基于交叉偶联反应中的功能基团反应活性原理,4-溴-5-碘间二苯甲酸分别同1-癸炔进行Sonogashira交叉偶联反应以及同苯硼酸进行Suzuki交叉偶联反应,反应后所得到的产物证明反应仅发生在反应活性更高的部位,而较5-碘基活性稍小的4-溴基被保留仍可进行另一次的交叉偶联反应.这种类型的溴化物11虽然受到5位碘的空间位阻效应以及1,3-位吸电子基团的影响仍然显示了很高的化学活性.因此根据此方法,4-溴-5-碘间二苯甲酸参与反应时不用采取对功能基团的保护或转化,可作为很好的直接进行分步交叉偶联反应的基础原料,这将大大简化和缩短合成其它长共轭的芳香烃化合物的路线.
- 杨轶浠张珏赵琦郭晓强
- 关键词:化学选择性
- EVA/MH复合材料的界面研究
- <正>实验研究中选用了三种表面处理剂(硬脂酸 Ste、硅烷偶联剂 KH550、钛酸酯偶联剂 JN114)对水镁石(MH)进行表面改性,研究了界面作用对 EVA/MH 复合材料静态力学性能、动态力学性能、加工性能及水镁石粉...
- 金贤赵琦张同心包建军
- 关键词:水镁石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界面粘结表面改性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