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雷

作品数:22 被引量:19H指数:2
供职机构:苏州大学文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历史地理艺术更多>>

文献类型

  • 2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7篇文学
  • 4篇历史地理
  • 1篇艺术

主题

  • 6篇文学
  • 5篇新语
  • 5篇学史
  • 5篇原生态
  • 5篇原生态视角
  • 5篇世说新语
  • 5篇魏晋
  • 5篇魏晋文学
  • 5篇魏晋文学史
  • 5篇文学史
  • 5篇《世说新语》
  • 4篇神仙
  • 3篇典论
  • 3篇历史语境
  • 3篇《典论·论文...
  • 2篇道家
  • 2篇动机
  • 2篇神仙观念
  • 2篇生命
  • 2篇生命意识

机构

  • 22篇苏州大学

作者

  • 22篇赵雷
  • 1篇李亚峰
  • 1篇李文倩

传媒

  • 1篇山西师大学报...
  • 1篇学术交流
  • 1篇信阳师范学院...
  • 1篇广西社会科学
  • 1篇青海社会科学
  • 1篇社会科学辑刊
  • 1篇船山学刊
  • 1篇东方论坛—青...
  • 1篇济宁师范专科...
  • 1篇山东教育学院...
  • 1篇五邑大学学报...
  • 1篇宝鸡文理学院...
  • 1篇韶关学院学报
  • 1篇太原大学学报
  • 1篇德州学院学报
  • 1篇江汉大学学报...
  • 1篇中国矿业大学...
  • 1篇西北民族大学...
  • 1篇宁波广播电视...
  • 1篇合肥学院学报...

年份

  • 6篇2008
  • 15篇2007
  • 1篇2006
2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张骞通西域与汉武帝的求仙动机被引量:1
2007年
汉武帝一生好仙,在许多重大政治事件背后都有他求仙的动机。张骞通西域除地缘政治、军事目的外,也有武帝求仙的考虑。武帝好仙既受神仙信仰弥漫的时代风气影响,亦是武帝本人企望长生不老的私欲使然。好仙使武帝在治国战略上轻重失序,到晚年方始悔过。
赵雷
关键词:汉武帝求仙动机
四言诗与雅乐的离合——从诗乐分离的角度考察四言诗衰落的原因被引量:2
2008年
晋代以后,四言诗最终归于沉寂,究其原因,有上古至中古语言变迁、情感表达方式转换的冲击,但诗与乐的逐渐分离应该是导致其盛衰升降的根本原因。四言诗产生之初原本与雅乐共存。春秋以来,雅乐逐渐为俗乐所代替,而俗乐在格调节奏上跟四言诗很难相和。一旦失去了音乐,四言在节奏、韵律上的单调就显露出来;而语言变迁、抒情方式的转换更进一步把四言诗的窘迫显现出来,扩大了四言诗与现实需要之间的差距,从而最终导致四言诗衰落。
赵雷李文倩
关键词:四言诗五言诗衰落雅乐
历史语境中的《典论·论文》
2007年
如果将《典论·论文》置于汉魏之交的多维语境中重新解读,我们会发现曹丕对文章的真实看法并非如其《论文》中所言;其"文气"说的提出也是因循借鉴的成分较大,开创意义并不显著。
赵雷
《世说新语》研究与魏晋文学史的“原生态”视角被引量:1
2008年
文学史研究中一直存在着这样的尴尬:"史"的序列性、规定性解释系统反过来会破坏作品原初存在的"活性"成分。为此,我们不得不用"原生态"的理论来回溯作品的历史情境,以期减少必定存在的文学性的散失。《世说新语》之与魏晋文学研究,恰是一个难得的"原生态"视角。这个视角对于考查魏晋文学的重情色彩、玄言诗在东晋的繁荣、山水诗歌的萌动等文学现象都有重要启示。把上述文学现象置入《世说新语》所提供的"原生态"环境中,或能加深对魏晋文学演进的整体理解。
赵雷
关键词:世说新语魏晋文学史原生态视角
《世说新语》研究与魏晋文学史的“原生态”视角
2008年
文学史研究中一直存在着这样的尴尬:"史"的序列性、规定性解释系统反过来会破坏作品原初存在的"活性"成分。为此,我们不得不用"原生态"的理论来回溯作品的历史情境,以期减少必定存在的文学性的散失。《世说新语》之与魏晋文学研究,恰是一个难得的"原生态"视角。
赵雷
关键词:《世说新语》魏晋文学史原生态视角
唐前游仙题材的流变与理性意识的成长
2007年
游仙题材在唐前沿着两条路径前行,经过秦汉的低伏,汉末魏晋的高涨,至东晋以后而渐趋边缘化。这既是文学现象,更是文化现象。游仙题材近千年的起伏及世俗化趋势跟我国思想史上理性精神的发展脉络有着某种对应关系。通过对游仙题材的历时性考查,再参照以理性精神在唐前的发展历程,并结合对各阶段作品的解析,可以理清这一文化现象的动因。
赵雷李亚峰
四言诗衰落的原因被引量:1
2007年
先秦至东晋,四言诗在持续了约一千五百年后最终归于沉寂,诗与乐的逐渐分离应该是导致其盛衰升降的根本原因之一。四言诗产生之初原本与雅乐共存。春秋以来,雅乐逐渐为俗乐所代替,而俗乐在格调节奏上跟四言诗很难相和。一旦失去了音乐,四言在节奏、韵律上的单调就显露出来;况且它还处在一个语言发生了新变的时代;一个感情开始在文学中放任的时代。这些因素都扩大了四言诗与现实需要之间的差距,从而最终导致四言诗淡出文坛。
赵雷
关键词:四言诗衰落音乐
从汉赋与汉画像的比较看两汉审美心理被引量:1
2007年
汉代审美心理较之先秦有很大发展,对比汉赋和汉画像两种异质媒介在艺术旨趣上的同构可以发现,汉代审美心理明显异于先秦审美心理。张扬、宏放、繁丽、朴拙共同构筑了汉代的审美情趣,这是大汉气象的体现,也是楚文化的再次张扬。在根本上,这种转变离不开国家的强盛,但从人类文明进程的角度来看,则这一审美心理的变化也是中华民族认识水平进步的体现。
赵雷
关键词:汉赋汉画像审美心理
神仙观念的由来、变迁和在秦汉的传播被引量:2
2007年
人类长寿的渴望是神仙观念得以产生的根本原因。神仙观念在战国秦汉之际发生过一系列变化。首先,神仙观念在产生之初的彼世色彩淡化,神仙观念与长寿愿望合流;其次,神仙观念在世俗化过程中开始走向普及。汉武帝对此影响最大,他重祭祀,好神仙,并把求仙的领域扩大化,这一切无疑助长了民间神仙信仰传播。
赵雷
司马相如道家思想的来源及表现
2007年
司马相如思想中有道家和神仙的成分。首先,通过分析巴蜀文化的地域色彩,从中能看出其成长的外部社会文化环境有这种文化氛围,其次个人经历及性格中有这种因素和取向;最后,其作品中有明显的道家及神仙思想旨趣。
赵雷
关键词:司马相如道家神仙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