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淑娅
- 作品数:31 被引量:81H指数:5
- 供职机构:南京师范大学国际文化教育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文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 读《韩非子新校注》札记被引量:2
- 2005年
- 《韩非子新校注》旨在勘正《韩非子》中的衍、脱、讹、倒,疏证前人校说,训释疑难字词,但在诸如“保”、“大夫种”、“以十数”、“赂”等处有误校或误注,本文就此提出商榷。
- 车淑娅
- 论词语用法分工的明确和简化趋势——以“种植”类词为例被引量:1
- 2007年
- 古汉语词汇一词多义和一义多词的复杂性特点,导致词语用法分工的明确和简化趋势。“种植”类词语的用法分工,经历了西周、春秋时期的复杂化,战国时期的开始简化、战国以后的继续简化和汉魏六朝时期的稳定四个阶段,最后完成了发展的全过程。
- 车淑娅
- 《韩非子》否定副词研究被引量:5
- 2003年
- 在《韩非子》所处的战国末期,否定副词之间的分工虽基本明确,但其严格性较之以前已明显减弱,相同用法的同一类否定副词之间的分布对立现象也已不明显,无论是表示一般否定的、表示禁戒性的,还是表示否定判断的、表示未然的,否定副词都有统一为“不”的倾向。在这一时期,词汇更加规范和稳定,也因此形成了很多能够延用下来的习惯用语和格式。同时,战国末期的口语中已有判断词“是”和“非”的萌芽。
- 车淑娅
- 关键词:《韩非子》否定副词词汇习惯用语
- “全都”类单音总括范围副词历时发展研究被引量:5
- 2009年
- 从先秦早期到战国后期,再到中古汉语、近代汉语直到现代汉语,"全都"类单音总括范围副词的成员个数经历了一个由少到多再到少的历时演变过程,其发展轨迹近似于一个开口向下的抛物线,其成员组成呈现出"全都"化趋势。从其出现位置来看,用于体词性谓语前的,发展趋势大致呈一条平稳下降的斜线,用于谓词性谓语前的,则大致呈一条平稳上升的斜线。从其语义指向来看,前指指向主语或与主语有关的对象的,发展趋势大致呈一条平稳上升的斜线,后指指向宾语或与宾语有关的对象的,则大致呈一条平稳下降的斜线。
- 车淑娅
- 关键词:语义指向
- 论《韩非子》中的“之”被引量:2
- 2005年
- 《韩非子》“之”使用频率高,位置灵活,词性多样,用法复杂。其主要用法首先是连词,其次是代词,动词只占一小部分。其复杂性是先秦汉语特征的体现,大量使用含“之”四字格或四音节复音词是孟、庄、荀、韩所代表的先秦政论散文的显著特征,也为后世留下许多成语和惯用语。
- 车淑娅
- 关键词:《韩非子》连词代词动词
- “哪怕”的词汇化研究被引量:1
- 2011年
- 现代汉语中的连词"哪怕"由表示否定意义的"哪+V"结构词汇化而成。"哪怕"结构最早出现于宋代,由表示否定、反诘义的"哪"与表示恐惧、害怕义的"怕"构成,是"不怕"、"无所畏惧"的意思。清初"哪+怕"结构开始词汇化,但在清及民国初期一直保持着两种用法共现的局面,只是"哪怕"作为一个连词的使用频率更高。现代汉语中的"哪怕"已完全词汇化为一个连词,只是在日常口语中偶尔也会出现"哪怕"表达否定的用例。在"哪怕"的成词过程中,重新分析机制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 车淑娅张晓青
- 关键词:哪怕词汇化
- 语言接触视角下的清末民初新加坡华文报章时点时间词研究被引量:4
- 2018年
- 时点时间词主要包括日期时间词、星期时间词、钟点时间词和一般时间词,每一类时点时间词又有具体而复杂的表现形式。清末民初新加坡华文报章的时间词的历时变化基本都经历了这样一个过程:先出现一种或两种表现形式,继而出现新的形式,但新形式使用频率不高,此后新旧两种形式同时使用,最后有一种表现形式成为主要形式,其他形式则使用频率减少或者基本不再出现。除了政治与经济原因外,引起清末民初新加坡华文报章时点时间词历时变化的原因主要是语言接触过程中的语码转换与语码混用。清末民初新加坡华文报章中存在英语、汉语方言、近代汉语官话、华语和马来语等多种语码,不同语码间的转换有句内转换也有句间转换,通常先出现句内转换,然后是句内转换和句间转换同时存在,再到以句间转换为主,是一种顺畅转换和词汇趋同型转换。
- 车淑娅周琼
- 关键词:清末民初
- “问”只宾语演变探析
- 询问义动词“问”与其所问内容、所问对象的组合形式经历了一个历时的演变 过程,本文依据历史文献,对询问义动词“问”与其所问内容、所问对象组合形式的 演变过程,以及促成这一演变过程完成的原因作了初步探讨。 论文共分四部分: ...
- 车淑娅
- 关键词:名词性短语王力先生《韩非子》类化人称代词双宾语结构
- 文献传递
- “时尚”的词汇化研究被引量:1
- 2016年
- 现代汉语中作为名词和形容词的"时尚"是由"时(+主语)+尚+宾语"的小句结构词汇化而来的。这个结构在汉代就已出现,其中"时"是时间名词,指"现在或过去的某一个时候","尚"是动词,表示"尊崇、崇尚"。宋时"时+尚"结构开始词汇化,经历了明清时期的进一步发展后,在现代汉语中完成了词汇化过程。导致"时尚"词汇化的动因一是表义的需求,二是语言经济原则的作用,三是韵律机制的限制,四是重新分析机制的作用。
- 车淑娅梁悦
- 关键词:词汇化复合词
- 从潜语素到显语素——“招手”的复音化研究被引量:4
- 2013年
- 复合动词"招手"由单音动词"招"的对象义素"手"外现而来。"招"的义素"手"的外现始于唐,经历了五代至明的缓慢发展,在清时完成复音化过程并基本替换单音动词"招"。
- 车淑娅
- 关键词:复音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