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邓东波

作品数:20 被引量:65H指数:5
供职机构:荆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博士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血压
  • 5篇动脉
  • 5篇细胞
  • 5篇高血压
  • 4篇高血压患者
  • 3篇心病
  • 3篇心绞痛
  • 3篇血管
  • 3篇血清
  • 3篇主动脉
  • 3篇绞痛
  • 3篇冠心病
  • 2篇蛋白
  • 2篇蛋白酶
  • 2篇地平
  • 2篇心肌
  • 2篇心肌梗死
  • 2篇心肌型脂肪酸...
  • 2篇血管平滑肌
  • 2篇血管平滑肌细...

机构

  • 11篇昆明医学院第...
  • 7篇荆州市第二人...
  • 2篇荆州市第一人...
  • 1篇云南省第二人...

作者

  • 20篇邓东波
  • 10篇王启贤
  • 6篇方勤
  • 5篇袁斌
  • 4篇朱艳霞
  • 4篇陈鹤
  • 3篇潘家华
  • 2篇喻卓
  • 2篇陈国藩
  • 2篇刘进
  • 1篇汤成艳
  • 1篇邹雪莲
  • 1篇黄琼
  • 1篇顾云
  • 1篇卢竞前
  • 1篇刘红明
  • 1篇周林
  • 1篇汤亚明
  • 1篇刘克英
  • 1篇周兰清

传媒

  • 5篇昆明医学院学...
  • 3篇心血管康复医...
  • 3篇实用医学杂志
  • 2篇心脏杂志
  • 1篇岭南心血管病...
  • 1篇临床误诊误治
  • 1篇临床内科杂志
  • 1篇中西医结合心...
  • 1篇长江大学学报...
  • 1篇中国医师进修...
  • 1篇内科

年份

  • 2篇2015
  • 2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0
  • 1篇2009
  • 3篇2008
  • 3篇2007
  • 6篇2006
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冠脉内支架植入术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65例临床分析被引量:1
2006年
目的 探讨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和支架植入术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的近期和远期疗效.方法 对65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在经过内科常规治疗后心绞痛仍不缓解,即行冠状动脉造影,明确病变后行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和支架植入术,术前术后进行抗血栓治疗,抗血栓药物包括阿斯匹林、塞氯匹啶或氯比格雷、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针。结果 介入治疗病例、病变成功率分别是93.8%(61/65)和93.1%(108/116).1例因右冠状动脉夹层发生死亡,无急性心肌梗死,急诊冠状动脉搭桥术.60例介入治疗均获成功,50例心绞痛完全消失,10例有不典型胸痛,症状在2-3d内消失.随诊3~54个月,6例发生心脏事件,其中1例死产,1例发生心肌梗死,4例再次行血管晕建治疗(介入治疗2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2例).结论 在使用抗血栓约物包括阿斯匹林、塞氯匹啶或氯比格雷、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针的前提下,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和支架植入术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的近期疗效明最,远期疗效满意。
王启贤邓东波潘家华喻卓周兰清
关键词:急性冠脉综合征血管成形术
经导管植入人造血管覆盖支架治疗降主动脉夹层11例
2009年
目的探讨人造血管覆盖支架经皮介入治疗降主动脉夹层的方法.方法本组11例病人降主动脉夹层(Stanford B型)患者行人造血管覆盖支架经皮的介入治疗.经股动脉将美敦立公司Talent主动脉覆盖支架置于降主动脉夹层裂口处,支架自膨胀张开使人造血管覆盖支架固定于裂口附近的主动脉壁上将裂口封闭并阻断血流进入假腔.结果11例病人均获得成功,手术成功率100%.平均随访6个月,所有患者内膜裂口全部完全封闭,假腔内血栓形成,无内漏,假腔明显缩小.结论人造血管覆盖支架经皮介入治疗降主动脉夹层的方法具有安全可靠.
王启贤邓东波潘家华喻卓刘红明
关键词:主动脉夹层介入治疗
房间隔缺损封堵术并发急性心包填塞1例
2007年
  1病例报告    患者女性,39岁,因发现心脏杂音13年入院.平时能自理日常生活,无头昏、头痛、活动后胸闷与心悸,无蹲踞现象,无口唇发绀及杵状指(趾).   ……
陈国藩潘家华王启贤顾云邓东波
关键词:先天性心脏病
先天性右冠状动脉缺如1例
2013年
患者男.48岁.因发现血压高6年,反复胸闷2年,再发2d入院。患者于6年前体检时发现血压高.最高达240/160mmHg,一直未行正规诊治,近1年患者自行口服“倍他乐克片50mg/d、氨氯地平片5mg/d”治疗。近2年来反复出现活动时胸闷,就诊我院.门诊24h动态心电图示“Ⅱ度Ⅰ型房室传导阻滞及偶发室性早搏”。有长期吸炯史。
邓东波汪建成
关键词:先天性右冠状动脉缺如反复胸闷倍他乐克片氨氯地平片心电图示血压高
阿托伐他汀对血脂正常高血压患者血清TNF-α和IL-6的影响被引量:7
2012年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对血脂正常高血压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白细胞介素(IL)-6的影响。方法:72例血脂正常高血压患者被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36例,常规降压治疗)与阿托伐他汀组(36例,在常规降压治疗基础上加服阿托伐他汀),治疗8周。分别于治疗前后检测患者血压及血清TNF-α和IL-6水平。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血压及血清TNF-α和IL-6水平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与常规治疗组比较,阿托伐他汀组患者血压[收缩压(132.45±10.34)mmHg比(128.55±9.22)mmHg,舒张压(88.24±8.66)mmHg比(85.18±8.25)mmHg]及血清TNF-α[(9.43±2.02)ng/L比(7.92±2.13)ng/L]和IL-6[(20.12±3.55)ng/L比(16.65±3.27)ng/L]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或P<0.01)。结论:阿托伐他汀对血脂正常高血压患者能协同降压,其机制可能与降低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细胞介素-6水平,抑制炎症反应有关。
邓东波袁斌
关键词:高血压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类阿托伐他汀
反义EGFR寡核苷酸对AngⅡ促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效应的影响
2007年
目的探讨脂质体介导的反义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寡核苷酸基因转染对血管紧张素Ⅱ(AngⅡ)促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增殖的影响。方法用EGFR寡核苷酸脂质体复合物转染Sprague-Dawley大鼠VSMC,通过RT-PCR、Western-Bloting分别检测转染后EGFR mRNA及蛋白的表达情况,用3H-Tdr掺入法检测经EGFR寡核苷酸转染再用AngⅡ刺激VSMC的增殖情况。结果反义EGFR寡核苷酸转染大鼠VSMC后,EGFR mRNA及蛋白的表达较正义组及对照组显著减少(P<0.01);用AngⅡ刺激后,反义组细胞的3H-Tdr掺入较正义组及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结论脂质体介导的反义EGFR寡核苷酸转染可以减弱AngⅡ的促VSMC增殖效应。
朱艳霞王启贤邓东波陈鹤方勤尹小龙
关键词: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
反义EGFR寡核苷酸对血管紧张素Ⅱ促VSMC增殖的影响被引量:1
2006年
目的探讨脂质体介导的反义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寡核苷酸基因转染对血管紧张素Ⅱ促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用反义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寡核苷酸脂质体复合物转染Sprague-Daw ley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通过RT-PCR、W estern-B loting分别检测转染后EGFRmRNA及蛋白的表达情况,用3H-Tdr掺入率实验检测经反义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寡核苷酸转染再用血管紧张素Ⅱ刺激的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殖情况.结果反义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寡核苷酸转染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后,EGFRmRNA及蛋白的表达较正义组及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用血管紧张素Ⅱ刺激后,反义组细胞的3H-Tdr掺入较正义组及对照组明显降低,经方差分析两者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脂质体介导的反义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寡核苷酸转染减弱了血管紧张素Ⅱ的促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效应,证明了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在血管紧张素Ⅱ促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中起重要作用.
王启贤朱艳霞尹小龙邓东波陈鹤方勤
关键词: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反义寡核苷酸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
平板运动试验对高血压病的临床价值探讨被引量:3
2006年
目的对照平板运动试验与临床确诊高血压病的结果,探讨平板运动试验中运动性高血压对发现高血压病的价值。方法选择资料完整的893例行平板运动试验与临床诊断高血压病进行结果对照。结果893例中运动性高血压大多出现于高血压病患者,且高血压运动峰值达到190mmHg(1mmHg=0.133kPa)者明显比达到200mmHg者多。结论平板运动试验可以早期预测高血压病,而且以190mmHg作为高血压病运动峰值标准更有利于早期高血压病的发现和治疗。
汤亚明卢竞前王杰邓东波
关键词:高血压平板运动试验
氨氯地平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炎症因子水平的疗效被引量:7
2015年
目的:观察马来酸左旋氨氯地平对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炎症因子水平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84例EH患者被随机均分为硝苯地平组(接受硝苯地平治疗)和氨氯地平组(接受马来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两组均连续服药12周。治疗前后分别检测两组患者血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血压及血清TNF-α、IL-6和hsCRP水平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两组各指标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均<0.01),且与硝苯地平组比较,氨氯地平组患者收缩压[(136.9±13.4)mmHg比(128.3±12.5)mmHg]、舒张压[(88.4±7.1)mmHg比(82.7±6.8)mmHg]、血清TNF-α[(10.85±2.56)ng/L比(8.61±2.37)ng/L]、IL-6[(18.92±4.61)ng/L比(13.73±4.18)ng/L]和hsCRP水平[(7.95±2.38)mg/L比(5.89±2.24)mg/L]均显著下降,差异均有显著性(P均<0.01)。结论:马来酸左旋氨氯地平较硝苯地平更能显著降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TNF-α、IL-6和hsCRP水平,抑制炎症反应,有益于血压控制。
邓东波袁斌
关键词:高血压炎症氨氯地平
心肌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在早期心肌梗死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06年
心肌型脂肪酸结合蛋白是新推荐的急性心肌梗塞的血浆生化标志物。其血浆动力学同肌红蛋白相似。急性心肌梗塞后3h内发现其血浆浓度升高。通常12~24h内回到正常。这就使得心肌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对早期评价或排除急性心肌梗塞成为一个有用的生化标志物。心肌型脂肪酸结合蛋白还在再灌注疗法后对梗死相关动脉再通的判断和对心肌梗死面积的推测方面起到重要的作用。
邓东波王启贤
关键词:心肌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心肌梗死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