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昕
- 作品数:11 被引量:19H指数:3
- 供职机构:辽宁师范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理学化学工程文学更多>>
- 文学批评的历史观与新形态—新时期文学批评研究述评
- 本文是以新时期文学观念的更新与开放为宏观的理论背景,对文学批评观念更新的契机、发展的历程进行微观的阐释与总结,回顾了文学批评历史观在新时期的反思与调整,探索了文学批评新形态--本体批评、主体批评、心理分析批评在新时期的诞...
- 邵昕
- 关键词:文学批评历史观
- 文献传递
- 含苯并咪唑环二酰肼衍生物的合成与结构表征被引量:3
- 2013年
- 以酚和氯乙酸为初始原料,经一系列反应,合成出了10个新型的含苯并咪唑环二酰肼衍生物7a~7j.利用1HNMR,13C NMR,2D NMR(包括HMBC,HSQC,1H-1H COSY和NOESY)和变温1H NMR技术对代表化合物7c进行了1H和13C NMR谱归属并确定了其空间结构,证明了其在室温及DMSO中存在着A和B两种互变异构体,并且A异构体占优势(87.65%).据此,对其它目标化合物的1H NMR也进行了归属,A异构体含量为80.55%~89.90%.
- 李英俊于洋许永廷靳焜罗潼川邵昕史相玲吴疆红
- 新型咪唑[2,1-b][1,3,4]噻二唑衍生物的合成及生物活性被引量:4
- 2014年
- 合成了18个新型含苯并噁/噻唑啉酮结构的2,6-二取代咪唑[2,1-b][1,3,4]噻二唑衍生物5a^5i',即2-[(2-苯并噁/噻唑啉酮-3-基)甲基]-6-芳基-咪唑[2,1-b][1,3,4]噻二唑.利用红外光谱、核磁共振和元素分析对化合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β2-肾上腺素受体(β2-AR)拮抗剂钙流筛选结果表明,部分目标化合物对β2-AR具有明显的拮抗作用,其中化合物5c'的拮抗效果最高,为70%.这些化合物可作为潜在的β2-AR拮抗剂.
- 李英俊李春燕靳焜邵昕周晓霞李丽娜赵楠于洋罗潼川
- 含苯并咪唑环的1,2,4--三嗪/三唑衍生物的合成、表征及性能
- 大量研究证明,蛋白酪氨酸磷酸酯酶1B (PTP1B)已经成为人类疾病如糖尿病、肥胖、癌症等多种信号网络中的关键调节剂。在PTPs家族中细胞分裂周期25磷酸酯酶(Cdc25s)是细胞分裂周期的关键调节剂。Cdc25s有三种...
- 邵昕
- 关键词:1,2,4-三嗪1,2,4-三唑
- 文献传递
- 新型2,5-二取代-1,3,4-噻二唑衍生物的合成与生物活性被引量:6
- 2015年
- 将自行合成的重要中间体2-氨基-5-取代-1,3,4-噻二唑(2)和2-氯硒基苯甲酰氯(6)反应,合成出了16个新颖的含苯并异硒唑酮结构的2,5-二取代-1,3,4-噻二唑衍生物7a^7p,利用IR,1H NMR和元素分析对目标产物进行了结构表征.评价了目标化合物的生物活性.实验结果表明,部分化合物具有抑制细胞分裂周期25 B磷酸酯酶(Cdc25B)的活性(IC50=1.67~6.66μmol·L-1).所有化合物对蛋白酪氨酸磷酸酯酶1B(PTP1B)均有抑制活性(IC50=0.73~4.50μmol·L-1),并且部分化合物的抑制活性高于阳性对照药物齐墩果酸(IC50=1.90μmol·L-1).化合物7k对人结肠癌(HCT-8)细胞具有体外抗肿瘤活性(IC50=12.54μmol·L-1).部分化合物对羟自由基(HO·)和超氧阴离子(O·-2)具有中等的清除能力,但对DPPH·均无清除能力.
- 李英俊于洋靳焜高立信罗潼川盛丽邵昕李佳
- 关键词:生物活性
- 含苯并咪唑环的1,3,4-噁二唑衍生物的合成及表征被引量:2
- 2014年
- 以苯酚为原料,经多步合成反应制得重要中间体5,然后在相转移催化条件下,将其与4-甲基苯基氯乙酸酯(6)或氯乙酸乙酯反应,合成出了2个新的含苯并咪唑环的1,3,4-噁二唑衍生物(7a,7b),并利用IR,1 HNMR和元素分析确定了它们的结构.
- 李英俊邵昕李丽娜周晓霞
- 关键词:1,3,4-噁二唑苯并咪唑
- 一个含苯并咪唑环的酰氨基硫脲NMR研究被引量:2
- 2013年
- 该文合成了一个新的在医药方面具有潜在应用价值的含苯并咪唑环的酰氨基硫脲化合物,即4-(4-甲氧基苯基)-1-[2-(4-硝基苯氧基甲基)-苯并咪唑-1-基]甲酰基氨基硫脲,并利用元素分析、IR和NMR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通过NOESY谱确定了其两种异构体(A和B)的构型,并利用2DNMR技术对它们的1H NMR和13C NMR谱进行了全归属,给出了相应的偶合常数和两种异构体的含量.
- 李英俊邱文龙许永廷罗潼川于洋邵昕
- 关键词:NMR
- 新型咪唑[2,1-b][1,3,4]噻二唑衍生物的合成及Cdc25B抑制活性
- 2014年
- 大量研究表明,细胞分裂周期25磷酸酯酶B(Cdc25B)在许多癌症中都是过度表达的,如乳腺癌、结肠癌、子宫颈癌、肺癌等.因此,抑制Cdc25B是治疗癌症的一种潜在方法.采用微波辐射法,合成出了20个新的2,6-二芳基-咪唑[2,1-b][1,3,4]噻二唑衍生物4,然后再经Vilsmeier-Haack反应,合成出了19个新的2,6-二芳基-咪唑[2,1-b][1,3,4]噻二唑-5-甲醛(5).利用IR,1H NMR和元素分析对新的中间体化合物3及目标产物4和5进行了结构表征.对所合成的目标化合物4和5进行了Cdc25B抑制活性筛选.实验结果表明,在浓度为5μg/mL时,目标化合物4c对Cdc25B的抑制活性最高,抑制率为87.68%,目标化合物4o和5m具有中等的抑制活性,其抑制率分别为55.76%和57.69%.它们是潜在的Cdc25B抑制剂.
- 李英俊罗潼川靳焜高立信邵昕盛丽于洋李佳
- 关键词:微波CDC25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