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浪漫主义中探寻人性——论咏叹调《我仿佛看见她的泪水》的理解和演绎
- 2013年
- 歌剧《弄臣》是意大利作曲家朱塞佩·威尔第(1813—1901)的经典力作,这部首演于1851年的歌剧堪称意大利浪漫主义歌剧的典范,在人物形象塑造和心理刻画上具有开拓意义。剧中主要人物曼图亚的公爵是一个演唱难度系数很高的角色,其唱段贯穿全剧。咏叹调《我仿佛看见她的泪水》出现在第二幕的开场,这段音乐戏剧结构复杂、
- 邹威特
- 关键词:音乐戏剧威尔第帕瓦罗蒂心理刻画
- 论莫扎特晚期咏叹调的艺术语言
- 2020年
- 莫扎特的晚期歌剧代表着歌剧艺术的高峰水准,咏叹调是这些晚期歌剧的核心要素。18世纪晚期的音乐风格经历了从巴洛克到古典的深刻变革,莫扎特晚期咏叹调既具有古典风格特征,又在旋律与形式、调性、乐队、戏剧步履等艺术语言方面深入探索了咏叹调的潜能,有力地推动了咏叹调及歌剧艺术的发展。
- 邹威特
- 关键词:咏叹调古典风格艺术语言
- 歌剧鉴赏通识课的教学实践及意义被引量:1
- 2012年
-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高校在教学体系中植入了"通识教育"(Generale ducation)①的理念,通识教育也被认为有益于修正专业教育造成的学生知识结构过窄、文化陶冶过弱等弊病。2008年,复旦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京大学和浙江大学联合发起了"首届大学通识教育论坛",通识教育的教学理念在中国得到了广泛认可和快速传播。
- 邹威特
- 关键词:大学通识教育学校音乐教育学生知识结构普契尼音乐本体
- 朝向世界歌唱艺术高峰的求索——弗洛雷兹上海独唱音乐会述评及思考
- 2020年
- 随着中国原创歌剧近年来的井喷式发展,"美声"艺术开始有了社会热度,"歌剧热"也成为了中国艺术界的一个文化现象。引进国际高水平独唱音乐会不仅是满足文化市场的商业行为,更有助于在对标中提升中国声乐歌剧表演的艺术水准。仅在2019年,格鲁贝洛娃(Edita Gruberova)、弗莱明(Renée Fleming)、库拉(JoséCura)、迪多纳托(Joyce DiDonato)等国际著名歌唱家纷纷献艺中国。
- 邹威特
- 关键词:独唱音乐会中国原创歌剧歌唱艺术艺术水准弗莱明
- “多重矛盾”与“人性和解”的咏叹——歌剧《费加罗的婚礼》的立意及其实现
- 2020年
- 科尔曼以“立意”及其实现作为评价歌剧价值高下的标准。本文以此为据,探讨了歌剧《费加罗的婚礼》的立意及其实现方式:因性别关系和社会阶层分歧而形成的“多重矛盾”,是达成“和解”的前提;而女性主导的多维“和解”,则以平等和宽恕的人性之光唤醒了沉迷于欲望中的各色人物。作为该剧的核心结构形式,咏叹调直接呈现“矛盾”(第一幕)并为实现“和解”层层铺垫;引导终场(第二幕)和重唱(第三幕)协作呈现“矛盾的爆发”和“初步的和解”;最终以微型咏叹的方式嵌入终场(第四幕),主导着“人性和解”立意的终极呈现。
- 邹威特
- 关键词:《费加罗的婚礼》咏叹调
- 谈咏叹调的文本理解和表演创作——以歌剧《苍原》中的“情歌”为例被引量:2
- 2020年
- 咏叹调的文本是表演者进行二度创作的依据,本文以歌剧《苍原》中的咏叹调"情歌"为例,从三个主要维度阐释了表演者的文本理解——文学的视角"读词"、作曲的视角"读谱"、歌剧的视角"读懂情境";咏叹调的表演创作要实现对于文本的某种"超越",则需要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深入研究"表演者的技术""表演者的角色定位""表演者的艺术个性和生活经验"等因素。
- 邹威特
- 关键词:咏叹调文本理解表演创作
- 在歌唱中怎样控制好气息及实践方法被引量:1
- 2011年
- 本文论证了好的气息控制能力对于达成美妙歌唱的重要性,正确的身体姿态是达成气息控制的第一步,这包括建立身体平衡和释放多余的身体重量和压力。亚历山大技巧的积极实践有益于歌唱身体姿态的建立,并使气息运用能力得到改善与提高。肋部.腹部等肌肉与器官的协调运作是达成气息控制的前提条件,横膈膜在控制歌唱气息方面有着特殊地位和功能,它还会对相邻器官和肌肉产生影响。此文还论及了声乐实践教学方法和气息运用理论的相互影响,以及怎样实践这些方法。
- 邹威特
- 关键词:气息横膈膜实践教学
- 代际纠葛的和解与两性关系的和解——《伊多梅纽斯》与《费加罗的婚姻》的戏剧内涵的比较
- 2013年
- 沃尔夫冈·阿玛多伊斯·莫扎特(Wolfgang Amadeus Mozart,1756~1791)堪称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作曲家之一,他的艺术创作包罗万象、意境深远。要理解莫扎特作品的精神实质,就需从他的歌剧作品入手,尤其是他的七大歌剧。其中,1781年的《伊多梅纽斯》(Idomeneo)和1786年的《费加罗的婚姻》(Le Nozzedi Figaro)是两部不能逾越且很有比较意义的巨著。在体裁上,它们分别体现着莫扎特意大利正歌剧和喜歌剧的创作手法和音乐结构;在题材上,则分别显现着古希腊古典史诗和法国启蒙主义戏剧的韵味;在戏剧内涵的深度揭示上,则统一聚焦在人性的和解这一宏大主题,不同的是《伊多梅纽斯》以代际间纠葛的最终和解为主线,而《费加罗的婚姻》则强调的是两性关系的和解,比较两剧的戏剧内涵理应首先了解当时的历史及人文背景。
- 邹威特
- 关键词:《费加罗的婚姻》和解
- 甜蜜回忆与悲切挽歌——论歌剧咏叹调《花之歌》的理解和演绎
- 2012年
- 歌剧咏叹调《花之歌》是抒情戏剧男高音的重要曲目。通过历史背景还原、戏剧内涵解析和音乐元素探究以求得对《花之歌》较深层次的理解,同时对卡雷拉斯和考夫曼两个权威演绎版本进行比较以获取丰富的感性经验,是歌唱者将《花之歌》的演绎建立在理性认知和感性把握相统一基础上的必由之路。
- 邹威特
- 关键词:历史背景音乐分析
- 多重视角下莫扎特歌剧咏叹调研究被引量:1
- 2011年
- 莫扎特歌剧举世闻名,剧中的经典咏叹调:旋律优美流畅,情节引人入胜,但在我国声乐表演和研究领域,莫扎特歌剧咏叹调并没有占据核心地位,威尔第或者普契尼的咏叹调大行其道,本文从音乐,语言,戏剧,艺术风格等方面去研究莫扎特歌剧咏叹调的意义和价值。
- 邹威特
- 关键词:音乐戏剧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