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郑光华

作品数:8 被引量:21H指数:3
供职机构:山西省肿瘤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山西省青年科技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淋巴
  • 3篇淋巴结
  • 2篇食管
  • 2篇食管癌
  • 2篇手术
  • 2篇切除
  • 2篇肿瘤
  • 2篇转录
  • 2篇微转移
  • 2篇淋巴结微转移
  • 1篇蛋白
  • 1篇蛋白酶
  • 1篇电复律
  • 1篇端粒
  • 1篇端粒酶
  • 1篇端粒酶逆转录...
  • 1篇端粒酶逆转录...
  • 1篇心律
  • 1篇心律失常
  • 1篇胸外

机构

  • 8篇山西省肿瘤医...
  • 3篇山西省肿瘤研...

作者

  • 8篇郑光华
  • 5篇张荣生
  • 3篇岳强
  • 3篇王春艳
  • 3篇杨斌
  • 2篇洛菲
  • 2篇张羽捷
  • 2篇王福花
  • 2篇郭素堂
  • 1篇段燕
  • 1篇马莉
  • 1篇彭胜祖
  • 1篇吴乾
  • 1篇王宏伟
  • 1篇王玉璇
  • 1篇孙诠
  • 1篇张云魁
  • 1篇常飞云
  • 1篇曹爱红
  • 1篇黄明光

传媒

  • 3篇肿瘤研究与临...
  • 1篇中国医刊
  • 1篇中国药物与临...
  • 1篇中国临床实用...
  • 1篇中国实用医刊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0
  • 1篇2008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可切除肺癌预后预测模型的构建及生存分析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 探讨构建的可切除肺癌预后预测模型在患者生存及预后预测中的价值。方法 选择山西省肿瘤医院2007年1月至2018年9月原发性肺癌患者2 267例,患者均行一次肺癌手术治疗,无第二原发肿瘤。选取性别、年龄、职业、肿瘤部位、病理类型、手术路径、手术方式、肿瘤分期、治疗方案为预后影响因素。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构建预后指数(PI)方程,计算每例患者的PI值。根据PI值的不同范围,划分低、中、高危预后组,对各组生存情况进行评估。结果 性别(RR=0.684,P=0.001)、年龄(RR=0.591,P<0.01)、职业(RR=1.439,P=0.001)、病理类型(RR=3.694,P<0.01)、手术路径(RR=0.734,P=0.001)、肿瘤分期(RR=0.352,P=0.007)为可切除肺癌患者预后独立影响因素。其中,女性、≤65岁、胸腔镜手术、肿瘤分期Ⅰ期为预后保护因素,其预后不良风险分别降低31.6%、40.9%、26.6%、64.8%;农民、腺鳞癌为预后危险因素,其预后不良风险分别增加43.9%、269.4%。PI方程为:∑βixi=-0.380 X1-0.526 X2+0.364 X31+1.307 X55-0.309 X6-1.045 X81(X1代表性别,X2代表年龄,X31代表职业为农民,X55代表病理类型为腺鳞癌,X6代表手术路径,X81代表肿瘤分期Ⅰ期)。PI<-1为低危组,PI≥-1且≤-0.5为中危组,PI>-0.5为高危组。1、3、5年生存率低危组分别为96.8%、87.0%、77.9%,中危组分别为91.8%、82.2%、61.7%,高危组分别为86.5%、61.7%、50.3%,各组间生存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可切除肺癌预后预测模型能够预测可切除肺癌患者的预后风险及相应生存率,帮助临床医师评估预后及制订后续治疗方案。
张云魁张荣生彭胜祖郑光华
关键词:肺肿瘤胸外科手术预后
贲门癌患者外周血人类端粒酶反转录酶及基质金属蛋白酶-7mRNA表达的临床意义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分析人类端粒酶反转录酶(hTERT)及基质金属蛋白酶-7(MMP-7)mRNA在贲门癌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157例贲门癌患者术前血液标本中MMP.7mRNA和hTERTmRNA表达,对其表达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进行比较。对无转移的81例患者术后6、12个月进行随访,根据患者临床症状、体征相应检查,判断复发转移。并将MMP-7mRNA和hTERTmRNA表达阳性组与阴性组复发转移情况进行比较。结果157例贲门癌患者中,hTERT阳性表达73例(46.0%);MMP.7阳性表达61例(38.8%)。hTERT、MMP-7表达与性别(X^2值为2.597、0.199)、年龄(X^2值为4.314、0.073)等因素无相关性(均P〉0.05),但与TNM分期(X^2值为10.624、14.530)、有无远处转移(X^2值为7.294、12.824)及组织的分化程度(X^2值为12.003、6.482)之间存在相关性(均P〈0.05)。术后随访6、12个月肿瘤转移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行微转移阳性患者术后12个月肿瘤转移概率是阴性患者的6.12倍(OR=6.120)。结论贲门癌患者外周血hTERT及MMP-7mRNA的异常表达与贲门癌的发展和转移有关,血液微转移检测对贲门癌早期发现及预后具有重要意义,值得进-步研究。
岳强杨斌王春艳吴乾郑光华张荣生张羽捷
关键词:胃肿瘤基质金属蛋白酶类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成功电复律所需累积能量和次数与电极板放置位置关系探讨
目的快速性心律失常往往会造成患者血流动力学明显异常,甚至在短时间内危及生命。而心脏电复律是对该类疾病治疗的有效且首选的手段。关注电极板的位置与电复律成功率之间的关系,观察心脏电复律时电极板位置对电复律成功率的影响,以便为...
黄明光曹爱红段燕郑光华洛菲房振英王绪太刘卓敏
文献传递
食管癌根治术中颈、胸、腹三野淋巴结清扫的近期效果观察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探讨食管癌根治术中颈、胸、腹三野淋巴结清扫的近期疗效。方法选取100例食管癌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例。对照组行胸、腹二野淋巴结清扫。观察组行颈、胸、腹三野淋巴结清扫。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近期临床指标及生存率。结果观察组平均淋巴结清扫个数多于对照组,术后再手术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等指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颈部和纵隔淋巴结复发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36个月观察组生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二野淋巴结清扫比较,行三野淋巴结清扫术在清扫纵隔和颈部淋巴结时更为彻底,有利于改善患者术后生存情况,降低复发率。
郑光华张荣生叶辉
关键词:食管癌淋巴结清扫术食管癌根治术
Lunx mRNA、MMP-7 mRNA对pN0期非小细胞癌淋巴结微转移的诊断及预后的意义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应用RT-PCR技术检测pN0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淋巴结肺特异性X蛋白mRNA(Lunx mRNA)、基质金属蛋白酶-7mRNA(MMP-7mRNA)的表达情况,探讨其作为分子标记物对于微转移的诊断价值和临床意义。方法检测41例行根治术的pN0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171枚淋巴结中Lunx mRNA、MMP-7 mRNA的表达。结果15例(36.6%)患者的33枚(19.3%)淋巴结检测存在微转移,这部分患者的TNM分期被重新调整。伴有淋巴结微转移的患者较无微转移的患者有较短的5年生存期(P=0.000)。多因素分析显示,淋巴结微转移、临床分期为影响NSCLC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早期诊断区域淋巴结中常规病理检查难以发现的微转移对于NSCLC患者的分子分期、临床治疗和预后判断有着重要的意义。
常飞云杨斌岳强王春艳王福花郭素堂郑光华王宏伟孙诠
关键词:微转移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对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治疗的可行性及疗效研究被引量:6
2016年
目的:探究分析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山西省肿瘤医院2013年12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早期食管癌及癌前期病变患者7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外科手术切除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进食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生活质量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进食时间、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8.57%)明显低于对照组(37.14%),且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对于传统外科根治性手术,内镜下黏膜剥离术治疗早期食管癌手术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少、患者恢复快、生活质量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郑光华
关键词:内镜黏膜下剥离术食管癌癌前病变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手术和辅助化疗期间人端粒酶逆转录酶mRNA的表达变化及临床意义被引量:4
2016年
肺癌目前已成为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其恶性程度高、进展快、预后差,5年生存率仅约15%。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可能是患者在治疗时已发生血行或淋巴结微转移,而不能被监测出来。
杨斌马莉岳强王春艳王福花郭素堂王玉璇郑光华张荣生张羽捷
关键词:端粒酶逆转录酶MRNA化疗期间手术淋巴结微转移
全肺切除术后患者并发心律失常的临床分析被引量:4
2010年
目的探讨全肺切除围手术期心律失常的发生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对94例施行单侧全肺切除术后合并心律失常的患者进行临床分型、病因分析和心脏监护。结果术后发生心律失常者占36.2%(34/94),以窦速为多见。术前心电图正常者与异常者术后心律失常发生率分别为22.5%(16/71)和78.3%(18/23);术后行镇痛治疗者与未行镇痛治疗者的心律失常发生率分别为24.2%(15/62)和28.1%(9/32)。结论全肺切除术后患者心律失常的发生受年龄与既往病史、低氧血症、心脏应激性增强等因素影响。术前对心血管疾病患者进行干预治疗,术后保持血氧平稳、呼吸道通畅及有效镇痛能有效减少心律失常发生。
洛菲郑光华张荣生
关键词:肺切除术心律失常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