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郑玉龙

作品数:46 被引量:432H指数:14
供职机构: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生物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35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 4篇科技成果

领域

  • 43篇天文地球
  • 7篇生物学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10篇多波束
  • 8篇硅藻
  • 7篇多波束测深
  • 7篇测深
  • 6篇第四纪
  • 6篇季风
  • 6篇古环境
  • 5篇地貌
  • 5篇海底
  • 5篇波束
  • 4篇孢粉
  • 4篇晚第四纪
  • 4篇南海北部
  • 3篇东海陆架
  • 3篇声速
  • 3篇声速改正
  • 3篇陆架
  • 3篇颗粒物
  • 3篇沉积硅藻
  • 3篇沉积物捕获器

机构

  • 44篇国家海洋局第...
  • 13篇同济大学
  • 5篇浙江大学
  • 3篇华东师范大学
  • 2篇国家海洋局第...
  • 2篇德国汉堡大学
  • 1篇国家海洋局第...
  • 1篇广州海洋地质...
  • 1篇中国石油天然...
  • 1篇国家海洋局
  • 1篇汉堡大学

作者

  • 45篇郑玉龙
  • 14篇李家彪
  • 14篇吴自银
  • 12篇陈荣华
  • 8篇金翔龙
  • 8篇陈建芳
  • 7篇郑连福
  • 6篇高金耀
  • 5篇王小波
  • 5篇王开发
  • 4篇曹振轶
  • 4篇陶春辉
  • 4篇支崇远
  • 3篇初凤友
  • 3篇张玉兰
  • 3篇杨海丽
  • 2篇李守军
  • 2篇王洪根
  • 2篇孙煜华
  • 2篇应元康

传媒

  • 8篇海洋学报
  • 6篇海洋学研究
  • 2篇科学通报
  • 2篇海洋地质与第...
  • 2篇微体古生物学...
  • 2篇沉积学报
  • 2篇中国科学(D...
  • 2篇海洋通报
  • 2篇东海海洋
  • 1篇古生物学报
  • 1篇同济大学学报...
  • 1篇地球科学进展
  • 1篇第四纪研究
  • 1篇系统仿真学报
  • 1篇浙江测绘
  • 1篇海洋测绘
  • 1篇我国专属经济...
  • 1篇中国地球物理...
  • 1篇中国海洋学会...
  • 1篇第二届深海研...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2
  • 3篇2011
  • 3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8
  • 2篇2007
  • 4篇2006
  • 2篇2005
  • 2篇2004
  • 4篇2003
  • 6篇2002
  • 4篇2001
  • 2篇2000
  • 2篇1998
  • 1篇1996
  • 1篇1995
  • 1篇1993
  • 1篇1991
4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徕卡实时差分GPS动态定位系统在图根平面控制测量中的应用被引量:1
1996年
徕卡实时差分GPS动态定位系统是瑞士威特(wild)公司和美国麦纳伏克斯(Magnavox)公司共同研制的GPS实时差分动态定位系统,系统内符合定位中误差优于1m。
应元康郑玉龙
关键词:动态定位系统差分GPS实时差分平面控制测量中误差
对应分析在海洋硅藻沉积环境解释中的应用被引量:1
1991年
本文依据两个典型海洋沉积剖面的硅藻资料,介绍了对应分析方法在硅藻分析中的应用。通过对应分析结果,找出不同环境下影响硅藻分布的主要生态因子,画出相应的温度、盐度、水深等变化序列曲线,得到较为理想的结果。
吕厚远蒋辉郑玉龙
关键词:硅藻沉积环境
南海北部陆坡浅层沉积物捕获器硅藻记录及其与东亚季风的关系
冉莉华陈建芳郑玉龙陈荣华郑连福Martin G.Wiesner
海底沙脊地貌的研究现状及进展被引量:14
2006年
综述了国内外海底沙脊地貌的研究成果、技术方法以及东中国海沙脊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弓京港辐射沙脊群成因的研究依然是国内沙脊研究的焦点;东海中北部陆架沙脊地貌形成时期(海进与海退期)、沉积类型(现代、残留及潮流沉积)、沉积动力及沉积模式等研究尚存在较多争议;古潮流场的研究尚未得到足够重视。最新多波束探测数据显示,东海中南部外陆架60 m以深海域广泛分布线状沙脊群,其规模较前人预测的更大、范围更广,与长江口外喇叭状地形区中的沙脊地貌在空间分布特征和发展趋势上均存在差异。未来若能在利用多波束探测数据的基础上,对单道地震剖面、柱状样品以及钻孔等获取的多种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将更有利于对沙脊地貌的精细结构、时空展布规律以及成因机制和演化模式的研究。
吴自银曹振轶王小波郑玉龙
关键词:东中国海
多波束测深技术及影响精度的主要因素
根据多波束系统具有多传感器组合和广角度发射、接收技术特点,系统分析了多波束测量中误差的来源,通过东海声速结构的时空分布特征的讨论,在声速改正模型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三个影响多波束声速改正的主要因素:声速结构、表层声速及声...
李家彪郑玉龙吴自银陶春辉
关键词:波束形成声速改正精度控制
文献传递
基于HLA的深海采矿环境仿真系统原型设计与实现
2010年
大洋深海蕴藏着资源丰富、种类繁多的矿产资源。其中多金属结核矿产以其高价值和储量丰富的特点,成为首要勘探和开采的对象。但是深海海底动态、复杂且具有危险性的海洋环境,制约着深海采矿技术的发展。应用仿真技术模拟深海复杂环境,及其与采矿设备的交互,成为深海采矿技术发展的一种途径。采用HLA仿真体系构架,在收集和整理我国深海开辟区的区域地形及海洋环境数据的基础上,综合已有的多金属结核勘探资料,仿真多金属结核采矿过程中采矿车和海底环境的交互作用,完成深海采矿环境仿真系统原型的开发。应用环境地学仿真技术,建立深海海底数字地形模型、海底底质软泥的承压和剪切力模型、深海近底层流模型、采矿车的动力学和运动学模型。通过消息发布与订购、时间管理、联邦管理和可视化输出,模拟仿真深海环境对采矿作业的影响。仿真系统原型由六个联邦成员组成,通过计算联邦成员之间的交互作用,分析大洋深海海底环境因素对采矿作业的影响。
康林冲陈建裕陈宁华陈林开应晓航曹振轶张金辉郑玉龙朱乾坤
关键词:深海采矿环境仿真HLA
东海陆架沙脊分布及其形成演化被引量:17
2010年
融合多波束测深等多种数据资料,对东海陆架线状沙脊进行了识别、分区和分类研究,建立了沙脊脊线分布图谱.东海陆架沙脊走向呈正态分布,155°方位角是正态分布的中心点,125°,130°,140°和180°为沙脊走向峰值点.沙脊空间分布表现为中间密集、南北两端稀疏、向东分散分叉、向西密集交汇的特征.根据沙脊走向和空间上的组合关系将沙脊群划分为7个分区,识别并划分了类河口湾沙脊和开阔陆架沙脊.冰期-间冰期旋回所导致的海平面大幅升降是陆架沙脊广泛发育的主因,古长江输送到陆架的丰富沉积物为沙脊形成提供了物源,海底负地形对沙脊走向起到约束作用.基于沙脊空间分布特征、海平面变化和古潮流场的研究结果,将东海陆架沙脊演化分为4大阶段,分别对应14.5kaBP前、12~14,11.5~9.5和9kaBP后.
吴自银金翔龙曹振轶李家彪郑玉龙尚继宏
关键词:东海陆架多波束测深
海底浅表层信息声探测技术研究现状及发展被引量:38
2005年
回顾了我国海洋仪器研发的历史,综述并对比了多波束测深、侧扫声呐和浅层剖面仪等海底浅表层信息声呐探测技术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经过数十年的海洋技术研发,国内在设备研发、数据资料处理方法研究和探测数据资料应用研究等方面已取得了较丰硕的研究成果,但同时也发现在当前国内海洋技术研发中仍存在一些潜在的问题,与国外相关海洋技术尚存在一定差距。以维护海洋权益为目标的系列重大海洋基础勘测项目的启动和深海资源勘查及研究的纵深发展是近年海洋技术得以快速发展的源动力。声学底质分类、声学海底原位测试、动力地貌和构造地貌等是目前海底浅表层声探测信息资料应用于海底科学研究的热点。对海洋技术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几点建议:①提高理论研究水平;②加快仪器设备研制的国产化进程;③加强自主知识产权数据处理软件的研发;④进行探测数据资料的深层次利用研究。
吴自银郑玉龙初凤友陶春辉高金耀
关键词:多波束测深
多波束测深系统核心技术创新
李家彪李海森吴自银阳凡林周天郑玉龙高金耀卢秀山魏玉阔金肖兵徐超张金辉韩李涛李守军于晓果
该项目属海洋调查、海洋测绘和海底科学交叉领域,是项目承担单位在多波束勘测研究、数据处理和设备研制等方面多年成果的集成。多波束测深技术代表当代测深领域最新发展的高技术成果,是多传感器复杂集成与数据融合处理的综合系统,其核心...
关键词:
关键词:多波束测深系统海洋测绘
基于沉积物捕获器的南海表层初级生产力及输出生产力估算被引量:37
1998年
南海时间系列沉积物捕获器研究结果初步表明 ,南海颗粒有机碳通量受季风影响 ,其中北部的高生产力主要与东北季风有关 ,而南海中部除受东北季风影响之外 ,则更体现受西南季风的影响 .据颗粒有机碳通量估算的初级生产力和表层输出生产力分别为 53.0~ 6 3.4 gC·m- 2 ·a- 1和 10 .32~ 12 .93gC·m- 2 ·a- 1.季风期间生产力与颗粒有机碳通量的增高在某种程度上说明了南海盛冰期时古生产力的增高可能是由于当时季风加强的结果 .
陈建芳郑连福M.G.Wiesner陈荣华郑玉龙H.K.Wong
关键词:沉积物捕获器初级生产力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