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郑艳姬

作品数:11 被引量:42H指数:4
供职机构:云南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社会学经济管理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篇经济管理
  • 4篇社会学
  • 3篇医药卫生
  • 1篇哲学宗教
  • 1篇建筑科学
  • 1篇文化科学
  • 1篇语言文字
  • 1篇艺术

主题

  • 5篇彝族
  • 3篇文化
  • 2篇跑马
  • 2篇凉山彝族
  • 1篇道德
  • 1篇新型农村合作
  • 1篇新型农村合作...
  • 1篇性格
  • 1篇医疗制度改革
  • 1篇彝族社会
  • 1篇艺术
  • 1篇语境
  • 1篇照护
  • 1篇整体性
  • 1篇人类学
  • 1篇荣誉
  • 1篇社会整合
  • 1篇身心
  • 1篇农村
  • 1篇农村合作医疗

机构

  • 5篇云南大学
  • 5篇厦门大学
  • 2篇中山大学
  • 1篇玉溪师范学院

作者

  • 11篇郑艳姬
  • 3篇张实
  • 1篇谢操

传媒

  • 2篇云南社会科学
  • 2篇西南边疆民族...
  • 1篇中央民族大学...
  • 1篇医学与哲学
  • 1篇民族艺术研究
  • 1篇楚雄师范学院...
  • 1篇广西民族大学...
  • 1篇昆明学院学报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论安玛莉·摩尔的慢性病病人照护逻辑
2021年
荷兰学者安玛莉·摩尔在《照护的逻辑:比赋予病患选择更重要的事》一书中探讨了关于慢性病病人照护的议题,认为当今社会盛行将理性主义下的“选择”作为改善健康照护质量的最佳方式,但“选择”无法完全涵纳人们在进行健康照护实践中的复杂需求,进而提出“照护的逻辑”以挑战“选择”造就“好的照护”的观念。“照护的逻辑”强调照护实操中最关键的行动并非价值判断,而是投入实际的活动及不断摸索与合作为病人带来更好的身体与生活的过程,这种创新性理念将有助于学界对慢性病照护议题的进一步深入探讨。
郑艳姬郑艳姬陈建国
关键词:照护逻辑慢性病病人
环境、空间与历史记忆——云南“一颗印”民居建筑类型的文化意涵探究被引量:5
2015年
云南"一颗印"民居建筑类型不仅体现了住屋建造对自然环境的适应性,其丰富的空间结构意义也反映出居住群体的文化空间认知结构,对其文化记忆的溯源更可以发现当中隐涉了以儒家伦理为核心的文化本质及多民族融合的历史进程。随着近年来建筑研究的人文转向,对以"一颗印"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民居建筑所蕴含的文化内涵进行以人类学为视角的深入探讨十分必要。
郑艳姬
关键词:传统民居建筑思想建筑特征
彝族诺苏语境中的“哦尼”文化被引量:2
2013年
"哦尼"是一个彝族诺苏语境下关于民族精神与民族性格的核心词汇,它以其深刻的内涵意义规范着彝族个人及群体的行为,同时它将个体、家支与诺苏群体的荣誉感与耻感粘合起来,成为诺苏整体形象的代名词以及理解诺苏社会的关键概念,对它的解读能为民族性格形成的内生动力问题提供一个探讨的新角度。
郑艳姬李根
关键词:彝族荣誉民族性格
传统手工技艺的文化生态内涵分析——以云南“乌铜走银”技艺为例被引量:5
2013年
对于传统手工技艺的研究,不应仅限于技艺本身,更应该回溯其生长与发展的历史进程,考察其发生的自然、社会及文化生态环境。文章即以现流传于云南的"乌铜走银"技艺为例,将其置于文化生态的语境之中,探讨作为人类文明方式的手工技艺本身与自然环境、社会组织、经济情况及国家命运之间的关系,研究其发生、传承、发展、兴盛、衰落的内外部环境,从而勾勒出一幅传统"乌铜走银"技艺的"生命"图像,为今后的传统手工技艺的"非遗"之路提供一种新的视角。
郑艳姬
关键词:文化生态
小凉山彝族地区医疗体系的人类学研究——以宁蒗县跑马坪乡沙力坪村为个案
在广大的彝族地区,存在着多种医疗体系并存的局面。首先,毕摩和苏尼是在彝族传统宗教活动中逐渐形成的两类神职人员,他们不仅担负起了宗教仪式中宗教师的职责,还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起到一定的医治病患的功能。同时,彝族传统的医药与医...
郑艳姬
关键词:人类学医疗制度改革民间草药
小凉山彝族疾病文化的人类学研究——以宁蒗县跑马坪乡沙力坪村为例被引量:9
2010年
疾病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文化现象,与社会文化有密切关联性,不同的族群文化各有一套不同的疾病理论和治疗方法。云南省宁蒗县跑马坪乡沙力坪彝族村对疾病的认知体系及其医疗实践表明,在小凉山彝族社会,"疾病"不仅仅包括身体的病痛,更被赋予了其族群的文化想象,规范着人们的行为,并嵌合在整个彝族社会认知体系中。
张实郑艳姬
关键词:彝族疾病观
治疗的整体性:多元医疗的再思考——基于一个彝族村落的考察被引量:11
2015年
小凉山彝族地区多元医疗体系下的治疗实践表明,传统、现代及民间三个不同层次的治疗方式在患者的实际生活中发挥着不同层次的实际效用,主导着病患从身体到心理再到社会的多方面的重新整合过程,由此所构成的多元医疗体系的整体性才是其存在的真正意义所在。
张实郑艳姬
关键词:彝族整体性
道德、个体净化与社会整合——对凉山彝族社会特殊“自杀”现象“死及比”的探究
2018年
'死及比'是诺苏文化中较为独特的一种'自杀'现象。在凉山彝族社会内部'死及比'是一种维持荣誉、保护尊严并且值得尊敬的行为。'死及比'通过仪式性的自杀行动,让受到污染的个体身体重新回到自然之中,并通过象征性的仪式得以净化而重生。当'死及比'涉及不同群体时,它则成为一种将生命当作筹码以调节社会矛盾、解决社会冲突的身体策略及社会整合的方式。
郑艳姬方婵
关键词:道德
身心整合:治疗仪式的疗愈功能探讨——对彝族诺苏人的考察被引量:4
2017年
治疗仪式是一种古老传统的应对疾病的积极手段。诺苏人的治疗仪式是对文化空间的重塑与文化细节的重建,它运用大量象征与隐喻的手法,通过苏尼在视觉、听觉、知觉多重维度的展演进行意识带动,与"依存文化"达成共鸣,并进一步进入"超越文化",从而达到个体身体与心灵整合的目的,起到疗愈的效果。
郑艳姬谢操
关键词:彝族
作为宗教、医疗及艺术的表述载体——彝族诺苏人“尼此裹”治疗仪式的文化解读被引量:4
2014年
"尼此裹"仪式作为最为典型、实践率最高的传统宗教医疗方式,在彝族诺苏支系群体的心目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它不仅体现出诺苏文化宗教信仰体系的核心价值观念,也承载着诺苏人寻医问药、解除疾病痛苦的基本身心需求,更传递出诺苏文化中艺术表达方式独特的一面。因此,"尼此裹"治疗仪式应该被视为一种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表述载体而加以重视。
郑艳姬
共2页<12>
聚类工具0